•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

近一、二十年性別議題在國內備受重視,也累積了相當多的成果。2000 年 4 月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同學的意外死亡,雖然造成兩性平等教育的反挫,但 也得以從「兩性」朝向「性別」發展(畢恆達,2000)。這樣的發展趨勢至少 呈現了一個事實,肯認性別多樣,不再侷限於兩性之二分、對立(楊巧玲,2007)。

校園是推動性別教育最重要的場域,高中教育為我的國教育體制中具承上啟下 的階段,身為這個階段的校長,應有何特殊的功能及角色,在性別議題上又具 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女性校長又有何不同?本節將就「為什麼是性別議題」?

「為什麼是高中女性校長」?以及「為什麼是後結構女性主義視角」?等面向 來說明引發本研究的問題意識。

第一節 問題意識

壹、為什麼是性別議題?

一位經常分享網路奇聞軼事的朋友,曾經傳了幾則有趣的故事給我,其中 一則故事是:「警察局長正和一位民眾談話,此時跑來一個小孩,急忙地對著 警察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民眾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

警察局長回答說:『是我兒子』,請問這兩個吵架的人跟警察局長是什麼關 係?」據說,設計此一問題的人,試著詢問了一百個大人,只有兩個答對。乍 見這樣的問題,平凡如我者,當然也是從眾的那百分之九十八。再次回到校園 進修之後,初時乍然接觸關懷倫理學,讀到 Noddings(2002)所著 Educating Moral People A Caring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 一書中提到「加入女性並攪動既 有系統」的說法,尚為「攪動(stir)」一詞斟酌再三,當時僅能就其字面了解,

並不真確理解所謂「既有系統」所指為何?又為何需要攪動?自然也就無從體 會該系統內所隱藏的父權意識型態及性別權力不公的問題。但隨著「多元文化」

課程的引領,逐漸地接觸到性別議題後,再面對另一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問 題:「一對父子發生車禍,父親死亡,兒子被送往醫院開刀急救,值班醫師看 到病患立即說:『我無法動手術,他是我兒子』,為什麼?」時,也就能輕易

領會了。這些例子之所以困惑一般人,都是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警察局長、醫 師如果不是一般刻板印象的男性,答案不就豁然開朗了嗎?

如今,雖然性別平等已分別在職場和教育現場取得法律上的正當地位,但 性別刻板印象及偏見依舊深植人心。2010 年 9 月中央研究院新選出的十八名新 科院士中四名女性院士之一,台大化學系教授王瑜,是台灣大學創校以來理學 院第一位女院長,亦曾是國科會自然處首任女處長。因為這些行政職務長期由 男性擔任,王瑜偶爾就會接到把她誤認為處長或院長秘書的電話,即使第一關 已由秘書轉接,仍有人把她誤認為第二次接電話的機要,等王瑜表示「我就是

(處長或院長)」,對方才連忙道歉。王瑜說,過去三十多年她從不覺得身為 女性的性別身分對工作有任何影響,直到擔任處長和院長職務,才深切體悟性 別刻板印象與偏見的真實存在(自由電子報,2010)。而 2014 年選出的十八位 新科院士中,則有五位女性創歷屆新高,數理組唯一女性,中研院分子與分子 科學研究所所長周美吟表示,雖然傳統認為女生適合唸文史、男生唸理工,但 近年傑出女科學家愈來愈多,只要一步一腳印,努力一定會被看見(中時電子 報,2014)。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女性若要在數理這個陽剛為主的學術領域中出 人頭地,必須有更多的努力才可以被看見?

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在觀念上真實存在,伴隨而來的則是生活實踐上的差 別待遇;除了少數例外,女性從事專業白領工作,握有實權、擁有地位與承擔 責任仍只是近二十年間的事,以往女性在職場上多是擔任較為卑微的工作,支 持著男性做所謂「真正的(real)」的事(Holmes, 2005a)。正如 Holmes(2005a)

所言領導是一性別化的概念,且普遍屬於男性;雖然各國狀況略有不同,女性 工作者的增加確實是二十世紀後期一個明顯的趨勢,隨著女性進入職場比率的 提升,女性擔任主管的機會相對增加,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傾向僱用 女性擔任管理職,但即使女權意識較為先進的歐洲,女性的受僱率在 2008 年雖 已達 59.1%(European Commission, 2010),決策位置與權力角色卻依然穩固地掌 握在男性手中,即便是在女性較具優勢的公共行政部門亦是如此(Poggio, 2010)。同時,全球女議員近 20 年增加近一倍,但至 2014 年成長率似已停滯,

究其原因在於,實施已逾 120 個國家的「保障名額」制度的催生作用已臻頂點

(聯合晚報,2015),使得這樣為了確保一定比率的女性得以參與政治的制度

效果難以有效提升。

環顧各行各業,玻璃屋頂現象,顯然少有例外。我曾服務的某公部門,猶 記得 2000 年 3 月 8 日恰巧因業務需要,列席一級單位主管會報,會議開始主席 鄭重其事地向與會的女性單位主管賀節,諷刺的是現場 30 餘位一級單位主管,

僅有一位女性。這樣的現象,十餘年後的今天,組織改造、性別法令規範的逐 漸落實,而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女性進入職場的比率提升,女性擔任主管職 位的機會也相對增加(陳皎眉、陳彰儀、周育瑩、邱蜀娟、蘇倍儀,2005),

但她們的貢獻似乎仍是被低估及忽視的,此為本研究問題意識之一。

貳、為什麼是女性高中校長?

關於校長這個角色,除了小學時,因為與校長的兒子同班,加上那位同學 成績極好,校長偶有機會出現在班上,因此對於校長稍有感覺。國、高中學階 段,對於校長的印象則僅留下在朝會頂著大太陽聽他冗長枯燥訓話的印象之 中,心中常有一股邪惡的念頭,真希望天外飛來一箭,可以剛好命中討厭的校 長,好儘快終結這一切。看著同學陸續因身體不適被送回教室或保健室,也曾 幻想自己突然昏倒,只是身體一向健壯,就是想裝也不像。到了大學當然沒有 校長訓話的問題,然對校長的印象大概就只剩下畢業證書上的三個字了。

國內自 1975 年呂木琳的碩士論文《國中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氣氛之關係》

開啟了校長領導研究之後,直至 1999 年始有侯怡楓以《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 實際之個案研究》進行女性校長領導之質性研究,迄今尚無專以高中1女性校長 進行研究者,而以同屬後期中等教育、比高中女性校長人數更少的高職女性校 長2為題者(總數 20 位占 12.9%),也只有 2 篇(2.86%)3,顯見以高中女性或

1 高級中等教育法自 103 年 8 月 1 日起開始施行,該法業將高級中學及職業學校整合為高級中 等學校,其學校類型有四: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及單科型。惟因該法實施前所有已設立之 高中職均得延用原校名,爰本研究仍沿用高中統稱現行高級中等教育法所規範之普通型高級中 等學校。

2 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自 103 學年度起配合高級中等教育法規定,不再區分高中職,本 統計資料為102 學年度,103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女性校長人數共計 98 人占總體高級中等學校 校長503 人之 19.48%。

3以其為研究主題者,在我以「女性校長」及「女校長」為論文名稱進行國內博碩士論文搜尋時,

在總數96 篇的女性或女校長相關研究中,只有 2 篇,1999 年翟智怡之高中職女性校長生涯發

女校長進行研究有其必要性。

就高中校長的遴選程序而言,依據高級中等教育法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

公、私立高級中學校長之遴選程序並不相同。公立學校(包括國立、直轄市 立、縣市立)由各該主管機關遴選合格人員聘任之;私立者,由學校財團法人 董事會遴選合格人員,並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後聘任之。目前國內公立高中女 性校長共計 45 人(占公立高中校長總數的 22%),私立高中女性校長共計 40 人(占私立高中校長總數的 27%);兩者人數比率雖出入不大,相對於私立學 校,各主管機關均須依循一定之制度規範遴選公立高中校長,少了董事會的人 治色彩,但遴選制度背後是否隱藏著形式公平、實質不公的性別權力關係?同 時,公立學校長久以來受到制度(包括入學制度、教師權益)保障,校園風氣 相對保守、懼變,面對國內近幾年來一波波的教育改革政策,對女性校長領導 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為本研究問題意識之二。

叁、為什麼是後結構女性主義視角?

「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是由論述所構成與維持」 (Toolan, 1997:219)。二十 世紀末,西方社會不只愈來愈緊密相連且高度科技化,另一方面對各種訊息與 服務的需求也大幅成長,為了要滿足這些新發展出的需求與活動,整個社會也 就變得高度的「文本主義化(textulist)」(Toolan, 2002)。

放眼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或學校體系之領導者,不僅男女性別比率懸 殊,歷來國內有關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研究以女性主任、校長的特殊經驗與聲音 之主體地位亦未彰顯(潘慧玲、梁文蓁、陳宜宣,2000)。由於領導觀點植基 於科層理性,國內有關教育行政的理論與實踐充滿男性經驗,並普遍化為實證 知識與研究主流取向。近年來,雖因女性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教育學術領域 融入性別思想的研究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增長,但多數研究著眼於課程或教 學理論的性別意識探究,針對學校教育領導者之性別意識以及性別與領導交互 影響的研究仍屬稀少(李貞儀,2009)。

「女性領導人」的形貌究竟為何?特別是居於我國學制承上啟下的高級中

女性校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第三篇分別是石小芳(2008)女性校長領

女性校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第三篇分別是石小芳(2008)女性校長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