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教學法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問題教學法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一、問題教學法的特性

王秀玲指出問題教學法的問題是指較為困難的問題,須經由教師指導,學 生收集資料,互相討論之後再運用思考方可獲得解決(轉引自黃政傑,2000)。

而所謂的「問題」 可以是任何的疑問、疑點或困境。所以,問題可以源自個人 經驗,也可以源自專業知識;可以是抽象層面的疑問,也可以是實務層次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可以促發我們質疑以及思考如何解決(Barell, 2003)。

林進材(2004)指出問題教學法的主要本質在於教師針對教學目標設計各 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習者以真正的、有意義的問題作為探索、研究的基礎,通常 具有五項主要特性:

(一)問題的驅動: 問題教學法的設計是以結合社會上重要的問題並對學 生本身有意義的問題作為教學上組織之用。

(二)跨學科焦點:在面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時,運用問題教學法需要考慮 數個學科整合的問題,融合幾個學科進行教學上的設計,引導學習 者進行統整型的學習。

(三)真實的探究:問題教學法透過教師對真實生活事件的剪裁,做有效 的組織與設計,提供學生真實問題解決情境,使學生從事解決真實

問題的探究。

(四)提供模擬物:問題教學法在各種情境的設計和問題情境的提供,教 師必須針對教學活動提供各種模擬物,以引導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 貼近真實情境,針對問題並解決之。

(五)合作學習: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必須學習者透過合作學習方式,以兩 個或數個為一組,協同進行學習工作並完成各種學習任務,藉此獲 得對複雜學習工作的激勵,分享學習與研究心得,增進彼此間對話 機會,能培養社交技巧,以團隊精神完成學習任務。

二、問題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問題教學法的主要理論源自於杜威思維術、皮亞傑建構主義、布魯鈉發現 學習三個主要理論(林進財,2004)。問題導向學習則以結構模糊的生活化真實 情境問題為學習起點,將學習與生活情境結合,促進學習者從做中學,符合實驗 主義理論〈experimentalism theory〉、情境學習理論〈situated learning theory〉的 中心思想;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習者以問題內容為學習中心,經由小組討 論與合作學習,確定學習目標,形成假設、解決問題、發表結果與建構主義理論

〈constructivism theory〉、合作學習理論〈cooperative theory〉強調的重點一致;

在問題教學法中,強調學習者在自我導向的學習過程中要能控制自己的能力,分 析問題、形成假設、蒐集訊息及解決問題,建立解題基模,以便日後遷移,與訊 息處理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後設認知理論〈metacognitive theory〉

的意涵相通(徐崇城,2004)。綜合上述意見,問題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如下:

(一)、實驗主義理論〈experimentalism theory〉

杜威的實驗主義認為知識發生於生活中,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行動中獲 得與驗證其真假;強調「做中學」「教育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其指出以經驗為基 礎的教育理論須慎選當前經驗,對經驗加以改造、重新組織才能使經驗的意義增

加、深度加深、廣度加大(林秀珍,2007);進而隨「情境」變化運用經驗,也 就是所謂的使控制後來的經驗能力增加。而實驗主義的方法有:發現疑難、確認 問題、假設、推斷、驗證等五大步驟。在課程與教學方面,教材內容應為人類日 常生活之知識、經驗,教師提供教學情境,讓學習者在情境中遭遇待解決問題,

藉以培養學習者思考與解決問題之能力(高廣孚,1976)。

(二)、情境學習理論〈situated learning theory〉的中心思想

情境學習強調學習與社會文化情境的密切關係,主張透過實際情境進行學 習,才能獲得實用的知識。情境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專家實務社群」,在專 家實務社群中,學習者受到社群文化的洗禮,得到社群資源的協助,自行組織自 己在社群中的參與學習,涵化、引導的參與、主動學習;兼重認知與技能、主動 與實用;在情境中,學習者參與社會文化實務的學習,學習行業術語、模仿行業 行為,逐漸表現符合文化規範的行為(方吉正,2003)。

(三)、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 theory〉

潘世尊(2003)認為「建構主義」旨在解釋人如何獲得知識,認為知識起 於人們主動的建構而非被動的接收;知識是個體運用認知工具,對感官經驗或感 官經驗所激起的心理運思做反思,並從反思中「重新組織」出某種概念或調整原 有的概念;人際互動是促使各體修改其知識及影響知識調整方向的力量。

(四)、合作學習理論〈cooperative theory〉

簡妙娟(2003)提出合作學習理論可從民主教育理論、社會互賴理論、動 機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等四方面說明:合作學習能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具有 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小組成員由於團體目標一致,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依賴,

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激勵結構,促進學習;學生之間的互動本身即有增進學習的 成就;而外在的獎勵和目標結構,也可刺激內在的學習動機。

(五)、訊息處理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方吉正(2003)指出訊息處理理論以電腦比擬人類之訊息處理,揭示人類 是主動的訊息接受與處理者,提供學習策略堅實的理論基礎;而訊息處理模式為

外在刺激、感覺記憶、注意、知覺、短期記憶、工作記憶、反應製造器、執行控 制器、長期記憶;其對於學習策略上的應用可分成下列四項:注意力策略、串節 策略、編碼策略、記憶提取策略。

(六)、後設認知理論〈metacognitive theory〉

後設認知是指對認知的知識,也就是人知道其本身的認知機制及如何運 作。後設認知的控制歷程包括選擇性注意、維持性複習、精緻化複習、組織化與 精緻化的策略等。後設認知至少包含兩種成分(朱敬先,1998):

(一)對有效達成任務所需的資源、策略、技巧的陳述性及程序性知識,

知道要做什麼及如何做。

(二)確定能成功完成任務之條件性知識,知道何時做。

三、問題教學法的目標

教育由學生的經驗出發,將世界的共同問題展現在學生眼前,共同去解決。

王慧蘭(2006)指出學生意識自己的世界能由自己去掌握與改變時,學生的學習 動力因為來自學生的自我經驗、問題與動機,則學習就成為必然的事情。問題教 學法的應用就是教師運用系統的步驟,設計各種問題情境,指導學生發現問題、

思考問題並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以增進學生的知識,充實生活經驗並培養思考 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其有三個重要的目標(林進財,2004):

(一)成人角色的模擬:教師透過日常現實生活事件的組織,提供學生各 種模擬情境的學習,了解成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及責任。

(二)思考及問題解決技巧的培養:在學習思考與問題解決歷程中,包括:

思考心理之運作歷程、將各種真實之事物作為象徵性表徵之歷程、

各種運用象徵性表徵真實事物的原則、思考能力的培養等。

(三)獨立及自我規範的培養:教師由主導者的角色轉換為引導者的角色,

必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與自我規範的要求,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精

神和習慣。

四、問題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李咏吟(2003)則指出問題教學法的教學策略可區分為以下四者:

(一)一般性的解題教學原則:教導學生問題解決的技巧;其原則是引發 學生對問題的注意與興趣、教導學生如何辨認問題、如何表徵問題、

如何集合相關資料、形成問題的一些方法、評鑑解題結果的技能。

(二)系統性的發問策略:教師運用詢問的策略以了解或加強 Polya 認為的 解題歷程,如了解問題、擬定計畫、執行計畫、回顧。

(三)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以真實世界的問題為導向,

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尋找問題的解答,而所提供的問題情境通常 並無單一「正確」答案,是讓學生去批判、分析、研擬最佳可行方 案,期增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與效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小團體的學習及以問題匯聚焦點刺激學習,教師是促進者和引導者 的角色。

(四)其他的一些特殊策略:教師本身示範多元的解題技巧、讓學生從活 動中學習、教師加強學生解題的後設認知能力。

五、問題教學法的實施

1996 年李隆盛指出問題教學法的進行,有下列步驟(轉引自黃政傑,2000):

(一)界定問題:適切的問題應包含,可被學生了解但其解決方法不顯明、

可引發學生動機且易於描述、一個以上的解決途徑、適合學生年即 能力與概念、可在合理時段內被解決、解決後能延伸適當的新問題、

整合數個學科領域、定義良好能知道是否已獲得解決。

(二)設定目標: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以設定目標,明瞭預期達成的結果。

(三)發展備選方案:可能途徑有,借重經驗、嘗試錯誤、洞察、腦力激 盪、偶遇。

(四)選擇最佳方案:衡量各方案之利弊得失,以選定最佳解決方案。

(五)執行選定的方案:將最佳解決方案付諸實施

(六)評鑑結果:比較實際和預期的結果,並做並要的調整。

林進財(2003)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必須配合各種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境,

教師研擬各種真實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者解決問題的機會,透過各種角色模擬和 問題情境的解決,達成教學目標,通常分成下列重要步驟:

(一)提出問題:所提問題必須是學生所關心的、適合學習的問題、解決 問題的資料要能合適地供應、問題限於合適和有效的範圍、學生應 學習如何取捨資料、問題是值得學習的、問題要有解決的可能、解 決問題的方法多元、問題要有可激勵性。

(二)組織學生學習:教師引到學生以合作技巧完成學習活動,以組織學

(二)組織學生學習:教師引到學生以合作技巧完成學習活動,以組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