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節就研究資料的蒐集和研究資料整理及分析做說明。

一、蒐集資料的方法

蒐集資料的主要方法是觀察問題教學法在性別平等教育之應用的實況、訪 談參與之學生,以及蒐集相關的文件。因為,研究者本身即是現場教學者,無法 立即在現場作觀察紀錄。因此,記錄的方式包括現場錄音、錄影,並輔以研究者 教學札記、訪談資料及蒐集到的文件等,來相互驗證以增加研究的信效度。蒐集 的地點主要是在教室內。

(一)觀察

當研究的主旨是希望了解一個環境的活動和互動,如何對某種行為和信仰 賦予意義,就可使用參與觀察法(胡幼慧,1996)。本研究是希望了解實施性別 平等課程與教學,如何對性別刻板印象形成影響,所以使用參與觀察法。

完全參與者是旨在實地參與觀察,被觀察的人並不知道觀察者真實身分,

所以觀察者能與被觀察者自然互動(潘淑滿,2003)。研究者一方面是研究對象 的導師,一方面又是研究者,故進入研究場域觀察研究對象的言行,屬完全參與 者。

觀察時間自 2007 年 11 月 1 日起進入教學現場進行觀察,同時佐以錄影、

錄音和田野記錄,教學活動期間無法立即作觀察,因此設計觀察表,根據錄影帶 或現場進行觀察紀錄,至 2008 年 6 月 10 日止,退出研究現場。

在研究進行當中,分別對學生課間活動與性別平等教育的正式課程教學進 行觀察。性別平等教育正式課程教學時之觀察的內容為實施問題教學法的情形、

師生針對性別刻板印象議題的討論對話情形、學生去性別刻板化印象之角色扮演 情形(教學觀察表見附錄四)。學生課間活動情形之觀察內容為兒童在遊戲、玩 具、同儕互動、自我認同等相關性別刻板印象的情形。因為研究者在課間活動時 間有時有補救教學、批改作業與行政業務等工作需要處理,因此將課間活動觀察

情形納入教學札記中。

研究工具除研究者本身外,備有錄影機、錄音筆,協助研究者還原現場情 境,作為研究分析的資料。

(二)訪談

訪談的目的是在了解受訪者對於所處環境的看法、意見、態度與感受(潘 淑滿,2003)。因此,藉由訪談學生的方式,來了解學生是如何面對性別刻板印 象議題的,以補課程教學或課間活動時觀察之不足。

訪談時間在 97 年 5 月底 6 月初進行,藉由半結構訪談問題,看看學生在課 程實施過程後,面對性別刻板印象議題的情形為何?

由於研究者是班導師,訪談對象是一年級學生,在問題的呈現上一次只針 對二個問題,並且由學生口述老師紀錄後,再由學生確認無誤後才算完成。訪談 問題一部分在訪談之前事先設計好(見附錄五半結構訪談大綱),在訪談時依據 這些問題分次逐一訪談。

訪談的時間,分別是 97 年 5 月 26 日與 97 年 5 月 28 日的課間活動時間與 用餐結束時間,共計二次。

(三)文件

對文件資料如教學活動設計(見附錄一)、學習單、教學札記等。

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是同時進行,關於如何儲存與取用之實際作 法如下:

(一)觀察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每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結束後,除了先將錄影資料存入電腦並製作光 碟外,還會將每次所獲得的錄影資料逐一轉成文本資料,然後依照上課時間,給 予編號,依序存在硬碟與隨身碟中,並印出文本資料放置在資料夾裡。例:「觀

961227」表示 96 年 12 月 27 日第一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之文本資料。還有,

除了在性別平等教育實施上,加以標示頁碼、上課地點、討論的內容和重大記事 之外,研究者也會再次閱讀文本資料後,寫下自己的省思、想到的理論,以及想 再深入探究的問題,還有做主題概念的提取,以做為研究者對問題教學法在性別 平等教育之用的初步分析(教學觀察分析見附錄四)。

由於教學是個動態歷程,師生當下的現場反應有可能會影響原先課程設計 的鋪排順序,例如:小組成員有焦慮不安的反應;教師當下發現自己對議題內容 有待釐清等。因此,研究者會將自己在教學現場的當下考量與遇到的問題加以描 述於教學札記中,作為下次教學時的參考依據。

由於學校活動具變動性,教師除有意識的觀察記錄、整理資料外,也會將 自己在課間活動現場與遇到的問題加以描述,會適時與學生交換意見,作為觀察 紀錄時的參考依據。

(二)訪談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每次訪談所收集到的錄音資料,依照訪談日期存入電腦中,接著逐字轉譯 成文字資料,然後按照時間,給予編號,依序存在硬碟與隨身碟中,並印出文本 資料放置在資料夾裡。例如:「訪 9705028」表示 95 年 5 月 28 日訪談錄音。

然後,為了日後方便查詢資料,逐一記錄訪談編號、時間、地點、受訪者,

訪談內容摘要。最後,在閱讀訪談內容之後,試著寫下研究者的想法及問題,還 有做主題概念的提取,以做為訪談內容有關玩具、身體形象、情緒表達等性別刻 板印象的初步分析(訪談分析見附錄五)。

三、研究資料的編碼及轉錄符號說明

潘淑滿(2003)指出質性編碼登錄包括三個步驟:開放譯碼、主軸譯碼、

選擇性譯碼。因此,本研究在開放譯碼階段,以文本資料中呈現一個問題引導討 論情形為一個分析單元,並在電腦中以藍色字體註明。其次,在主軸譯碼階段則

以找出問題教學法八個教學步驟與「去性別刻板印象」。最後,收集完所有資料 後,研究者將選擇可以彰顯問題教學法教學實施步驟與「去性別刻板印象」等研 究主題的主軸概念,作為研究問題詮釋的根據。

本研究的資料編碼說明,見表 3-2;上課錄影記錄的轉錄符號說明,見表 3-3

表 3- 2 資料編碼說明

符號 說明

錄 961227 指研究者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後錄影觀察紀錄內容,紀錄的 時間就是 96 年 12 月 27 日

觀 961227 指研究者於課間活動觀察紀錄內容,紀錄的時間就是 96 年 12 月 27 日

札 961107 指研究者在 96 年 11 月 07 日研究札記中的紀錄內容

訪 970507-1 指研究者在 97 年 05 月 07 日訪談大綱中的紀錄內容,- 1 指訪談 的第一題

表 3- 3 轉錄符號說明

符號 意義 說明

T 教師 本研究之研究者即是教學者;其後通常緊 接著教學者的引導提問語

S 學生 本研究教學班級中的某一學生 S4 學生 本研究教學班級中的學生化名 SSS 多數學生 本研究教學班級中的多數學生

() 指研究者的活動或學生 活動

T:主角遇到的問題是?(指導小組討論)

Q1 指教學活動時呈現問題 的內容

Q1:男生可不可以玩洋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