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而研究者本身的人格特質、經驗與敏感 度會是造成研究倫理兩難的主要因素(潘淑滿,2006)。以下分別就研究者的經 驗、為避免教育的不公平所做的努力,加以說明之。

一、研究者反思

卯靜儒(2006)指出如何將女性一直說話的傳統,提升到做為更進一步的知 識覺醒與政治工具,達到解放的目的很重要。讓研究者思索該如何訴說自己的經 驗,以便讓個人的經驗放在理論架構中試煉。

首先,性別意識之於研究者的意義何在?本研究者身為文化社會結構中的 成員之一,傳統「性別刻板印象」早在無形中影響著個人的成長。無論在家庭、

學校體制中的角色扮演裡或個人生涯的抉擇方面,週遭的人或多或少是因「性別」

給予研究者既定的期待。例如:女孩子坐著時不可將兩腳打開;女孩子讀商校將 來做會計就好了;女孩子最適合當老師了。可是,男孩子坐不必有坐相嗎?做會 計真的比較有趣嗎?當老師只是因為是女生所以就比較適合嗎?細想之後,多的 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因此,在這樣的期待裡,我常常覺察到自己的不安,更 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為什麼」的問題。雖然在成長的過程裡沒有明顯的抗爭,

但在冥冥之中總在尋找屬於自己存在的定義與人生的出處。

游美惠(2006)認為「敏感」不永遠是與生俱來的。是的,因為環境的限 制與個體的需求相互衝突,個人會不斷尋求自我的出路。漸漸的開始對某些議題 感到興趣進而關切。而性別議題之於研究者即在這樣的生活經驗下萌芽的。後 來,經由西方哲學、女性主義的洗禮,本研究者不再以性別自我設限,並且經常 試著在心理上作性別轉換,例如:當別人認為女孩子應該有何行為舉止時,研究 者會轉換到從要求男生的行為舉止上思考,思考「要求」本身的合理性?本研究 者逐漸了解到個體或情境本身確實是有「差異」,然而,個體的「選擇」可以是 自由的,也因此個人能獲得安生立命的契機。

不過,在現實生活與教學現場中仍不斷感受個人、教師自身及生活週遭有 關性別不平等的情境不斷挑動自己敏感的神經。往往可以意識到人存在的意義陷 於「性別」框架中,難得自由的困境。所以,當教育部鼓勵將性別議題融入課程 時,便開始著手自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從 90 年代開始或融入或利用彈性時間 進行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甚至主動與輔導承辦人合作完成性別平等教育推廣 工作。

在多次自編課程、協同教學與實際教學過程中,研究者了解到教師本身對 性別議題的解構與建構過程中,單就一個議題討論往往可以牽扯的範圍是非常廣 的,如何因應孩子的需求,提取出合宜的性別議題進行教學,需要教學者相當的 腦力激盪。再來,師生互動討論過程中,心中所充滿的不安與焦慮,除了左右教 師教學選材與設計的思維外,教師如何維繫現場的人際平衡,使教學目標得以達 成,更考驗老師帶領活動時對人際關係的敏感度與處理能力。

而就學生的立場而言,學生一方面需要處理課堂上所進行的性別議題,一 方面可能要擔心自己袒露的想法與班上人際互動產生何種變化。學生有時會陷入 兩難情境,究竟是回答還是不回答呢?甚至感到委屈。因此,在未進入實際研究 場域之前,班級環境的營造是需要鋪陳的。而在進入研究場域後,營造安全與信 任的班級氣氛更是需要用心體察的。關於這點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會多加督促自 己。

由於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班級,在研究進行中個人是個研究者,同時也 是班級級務推展的推手。因此,在實際教學的現場中,要一邊顧及課程和教學的 進行,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以及關照教師當下的反應和思考,難免有不夠周延 的地方。例如:在教學觀察及分析上難免會有思考上的盲點或先入為主的現象。

所以,個人本身的角色扮演,會透過反省、與教授討論教學活動以保持平衡,並 深耕教學與研究經驗。

二、研究倫理

潘淑滿(2006)指出質性研究經常要處理的倫理兩難議題,本研究依其架 構說明如下:

(一)告知後同意:是指被研究者是否充分被告知參與研究的意義及相關 訊息。因此,本研究在進行訪談工作之前,會先告知孩子研究者想 了解實施性別教育課程後,大家的想法;再邀請孩子協助研究者,

並徵詢孩子的同意,始進行訪談工作。

(二)欺騙與隱瞞:是指研究者是否向被研究者公開研究目的與身分。本 研究對此倫理議題以折衷觀點處理。因此,告知被研究對象研究者 目前正在從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工作。

(三)隱私與保密:是指為保障被研究者隱私,對研究所收集的資訊謹守 保密原則,將任何有關人名,地名或其他可辨識的訊息匿名。因此,

本研究在研究對象描述上,凡是私人不可以被公開的資訊以「匿名」

處理。

(四)潛在的傷害與風險:是指不在任何資料的紀錄上留下被研究對象的 姓名,以口頭同意替代告知後同意之書面同意書;將任何可能對被 研究對象造成傷害的訊息,加以剔除。因此,本研究也以口頭同意 替代告知後同意之書面同意書,並將任何可能造成傷害的訊息,加 以剔除。

(五)互惠關係:是指對被研究者的奉獻及參與,研究者應該如何表達個 人的感謝與謝意呢?研究者以扮演好的教學者與傾聽者等間接方式 回報被研究者的參與。並在研究結束後,舉辦同樂會,感謝被研究 對象的協助與支持。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研究結果的意義與價值建立在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上。本研究在本節前面詳細 說明研究者及研究對象的學習背景、研究設計與教學過程、資料蒐集及分析方 法,文件資料和教學札記等,並將觀察、教學紀錄、文件資料等相關資料,相互 比對交叉檢驗,配合相關文獻資料,作為效度之檢核依據。

而本研究進入研究現場觀察、訪談和做文件資料蒐集的時間,前後長達六 個月,可避免因觀察時間長短因素而使研究結果受質疑,以致影響研究的信效 度。而在每次進出研究現場所做觀察影帶的文本資料、和訪談的逐字稿、都會邀 請相關領域人員觀賞和討論,以避免研究者個人觀察的誤判與理解偏見,以確認 資料整理和分析的真確性。

同時,研究過程將不定時與相關領域人員討論,並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給 予批評指導,如進行「威廉的洋娃娃」問題教學法在性別平等教育之應用。藉由 研究對象學習單分享、研究者觀察紀錄的看法、指導教授的見解,以使研究更具 信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