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的對象,首先描述選取研究對象時的考量條件,接著說 明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一、研究對象選取方法與標準

幼兒所處的社會環境早已有意、無意的形塑性別刻板印象,鐘志成(2006)

指出兒童出生後,不僅展現生物的自然功能,也啟動了性別角色的社會塑造與學 習。所以,一年級學童普遍的在玩具、身體形象、情緒表達上表現出性別刻板印 象。本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研究對象,探討一年級學生透過問題教學法在性別刻 板化印象教學中的應用,是否可以有突破性的進展。

二、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

(一)本研究學童的學習背景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國小一年級學童是研究者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女生有 三人,男生有四人,學生人數總計七人。學生學科學習能力依據幼稚園老師轉述 呈現高低落差情形。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學童在閱讀方面的表現,仍有二位學童 的流暢度有待加強,因此,學童在閱讀文本部分,需要稍加支持與協助。

在團體合作部份,利用整潔、集會時間, 提醒孩子因應時間與場地注意相 關規範與要求,孩子已能接受團體要求;在學科領域部份,團體討論活動平均每 周兩次以上,孩子對於對話與發言的規範並不陌生,針對個別行為偶而稍加叮嚀 即可。

(二)本研究學童家長社經背景

本研究的學生家長有人經商、做木工、送貨、打零工,也有知名畫家,家 長背景可謂多元。由於學童原生家庭呈現多元面貌,學童在校表現個別差異大。

家長對學生的表現多抱持肯定態度,只是在協助孩子課業學習方面呈現兩極化現

象,有的照顧無微不至,有的則因無暇顧及,需要依賴學生自己的力量。共同的 特點是希望能藉由教師的教學使孩子的表現能更上層樓。

家長主動與學校互動者不多,通常需要仰賴教師主動邀約,才能讓親師生 的溝通更順暢,表 3-1 為研究對象資料表。

表 3- 1 研究對象資料表

化 名

別 族群 家庭結構 家庭成員 S1 男 越南+閩南族 三代同堂 有一個弟弟

S2 男 阿美族 隔代教養 有一個姐姐和弟弟與堂表兄弟同 住一屋簷下

S3 男 阿美族 三代同堂 一個姐姐、哥哥 S4 男 越南+閩南族 三代同堂 一個妹妹

S5 女 阿美族 三代同堂 四個哥哥 S6 女 閩南族 與父母同住 一個哥哥

S7 女 閩南族 與父母同住 一個哥哥、弟弟

(三)班級經營概況

在班級經營方面,會參考問題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以營造環境讓孩子在做 中學習與人合作、建構經驗與知識、發展訊息處理與後設認知能力。還有,基於 文獻探討中,提及問題教學法教學可能會遇到孩子不懂合作學習的問題,導致孩 子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困難。因此,在班級經營或各種學習活動中,經常採用小 組方式,協助孩子發展合作學習能力。並基於學童因為性別分化,往往使得同儕 活動,容易形成同性同儕活動的現象,所以,在進行小組或團體活動分組時,會 刻意以男、女混合編組進行。

例如:一年級下學期起,中午用餐工作分配以男女混合編組,分成兩小組;

一組協助用餐事宜,一組負責清洗餐具,以一周為單位,輪流準備用餐事宜與清 洗餐具兩項工作。

在清洗餐具部份,每一個人皆學習清潔廚餘桶、水果盤、飯桶、湯桶、菜

桶等餐具。由於人手有限,所以除了週三的餐具較少外,其他日子有部分同學無 論男女當下都需要清洗兩道餐具。從期初到現在,男女生都能做好清洗餐具的工 作。

另外,孩子們用餐後還要合力完成室內打掃工作,工作內容分清掃、拖地、

擦餐桌、黑板與倒垃圾。無論女、男生皆從上學期初不太會使用整潔工具需要老 師教導與協助,到下學期五月中以後,仰賴同儕相互協助合作大多可完成室內整 潔工作。當然,孩子也有偷懶的時候,但只要稍加叮嚀即可。

而在體育課程中,則利用各式小組合作的機會,隨機混合男女編組,進行 合作學習,同時利用下課前的五到十分鐘進行討論。其討論內容主要是在活動過 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大家要怎麼解決?或者是檢討活動時,彼此遇到問題後大家 的解決方式有無再進步的空間?

通常問題可歸類為:如何把動作技能做的更好,如何讓自己不氣餒,如何 增進彼此的關係,如何使團體運作更流暢。最後,與大家分享自己今日所學到的 內容,可以是心情感受、可以是求進步的過程、也可以不分享。

還有,在語文課教學中,常常會利用文章中人物所遇到的問題為何?人物 的解決方式與結果是什麼?進行討論。在數學科教學中,也會邀請小組合作解 題,在課堂中藉由討論發表自己的解題歷程。雖然,不是每堂一課皆如此進行,

但是,當孩子出現迷思時,藉由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是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出問題 癥結,並解決之。在這過程中,高成就孩子可以獲得成就感,而低成就的孩子有 機會學習效法他人的解決問題能力。

藉由不同課程與教學活動,讓孩子累積探討問題與討論的經驗,提供孩子 建立發掘問題、討論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自我表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