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

(一)呈現問題:呈現與真實環境相當的情境問題

(二)討論對話:利用對話、討論與不同探究策略發覺問題的深層含義,

在小組學習中,藉由溝通結果,培養分享、接納、尊重他人的能力。

(三)概念化:將已知的,或收集到的資料加以分享,形成概念。

(四)我已經知道的:為產生解決方案與建議,孩子已經知道的內容是什 麼。

(五)收集資訊:針對問題,師生共同收集相關資訊,以產生解決方案與 建議。

(六)再訪問題:當問題糢糊時,可再回到最初的問題,進行探究或說明。

(七)價值澄清:在提出解決建議時﹐針對價值的取捨,進行澄清與評估。

(八)統整:針對歷程與學習到的內容,加以整合。

第二節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

一、性別刻板印象

Connell 認為性別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不是生理上的表現,也不是人類 生活或個性中固定的二分法,而是我們在社會配置、日常活動與實踐中的一種模 式,可以支配我們的行動與生活;而兒童對性別角色的認同是從成人世界中學習 各種不同的課程,且以兒童自己的方式自發地學習;兒童在以性別為基礎的群體

中進出,有時劃清性別界線,有時又跨越性別界線,性別對兒童來說,是她們處 理的各種人間事務中的一樁,並不是因為性別是一個固定的框架(劉泗翰譯,

2004)。

不過,Ramsey 指出幼兒從很小的時候就透過性別來認同與區別自我,兒童 所發展出的性別基模、男女特質的推測,會影響兒童如何詮釋訊息;性別角色之 所以根深蒂固是因為社會上普遍用性別來區格人們,從玩具到服飾以及媒體,環 境提供兒童模仿性別刻板印象的例子不勝枚舉;當兒童杵在違反她/他們性別角 色期待的訊息中,她/他們記住的不多,所以性別刻板印象是可永久持續的(朱 瑛、蔡其蓁譯,2004)。所以,一般人習以為常地用生理的性別差異來合理化性 別偏見與差別待遇的存在事實,因此,有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觀念澄清(游美惠,

2005)。

一般因其性別而來的刻板印象,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性別刻板印象」。「刻 板印象」(stereotype)可以說是一種認知的基模(schema)。當孩子還小時,「刻 板印象」是小孩賴以分類、學習的一個方式。可是,如果「刻板印象」沒有任何 調整與改變的彈性,不但不利於學習,還有可能成為一種錯誤認知(楊佳羚,

2002)。

在諸多「刻板印象」中,孩子最早接觸的是有關「性別」的「刻板印象」。 鍾志成(2006)指出家庭歷程和家庭結構在孩童性別角色的學習和塑造上扮演關 鍵的角色;孩童藉由觀察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互動方式及因自己性別的不同所受 到的不同教導和對待,而將「性別」的社會意義內化到自己的認知中。林玉玫

(2002)也指出性別刻板印象可從家庭、社會及學校三個層面來看:

(一)家庭層面:玩具及活動遊戲、教養態度、家務分工、職業期待。

(二)社會層面:較偏袒女生,縱容男生、男性被期待的成就是工作與事 業,女性則是感情和諧的人際關係、男性所受的教育期望較高,易 受教師關注、女性在職業上會畫地自限、家務分工男性以協助角色 自居、女性扮演多重角色,仍以婚姻與家庭為重、傳播媒體複製傳

統父權體制。

2002 學童性別角

問題教學法對性別刻板印象的可行性如何,以及要注意的面向為何。

二、性別平等教育

(一)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需求,全球化影響,人的移動性增高,社會趨向多元面貌。

男、女之角色扮演,無論是職場或家庭上都有很大的改變。只是,人的心智成長 不容易以尊重、理性的態度面對「異己」,去適應外在環境快速變遷的現象。而 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就是在促使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各種資源的合理 分配,讓個體發展過程中,避免因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限制個體發展;還 有,能隨不同情境而展現各種合宜的行為,擁有充分發揮自我潛能的機會,促使 個體之間皆能相互尊重且和諧平等對待,肯定多元的新社會文化(林玉玫,

2001)。

當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中無不充滿傳統的性別價值觀,性別平等 教育讓我們有機會思考如何跳脫性別的框架,追求自我的人生色彩。性別平等教 育主要是從社會建構性別的角度,探討造成兩性差異與限制發展的因素,如性別 角色分化、性別差異、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等形成歷程與機制。也就是說,性別教 育教導兒童認識自己的性別,並能了解並尊重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其性別的合理 期待,在不必盲目地遵從性別刻板印象中,卻有明確的禮儀規範可供依循(鍾志 成,2006)。

而魏麗敏(2006)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有三層意義,即:

1.差異的平等:男與女不能因性別、種族、膚色、政黨、財產之不同而有差 別待遇或受到不當的限制與歧視。

2.機會的平等:兩性皆有平等機會,開發個人潛能,選擇適性發展,追求自 我實現。

3.人文的平等:要突破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創造兩性和諧環境,建立相互尊

重的社會。

(二)性別平等教育的目標

性別平等教育是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重大議題之一,教育部 也訂定各學習階段的能力指標,希望各學習領域在教學時能融入性別平等教育的 能力指標,期以提升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根據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其課程 目標強調「著重於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在認知面,藉由瞭解性別意義、兩 性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兩性的關係;在情意面,發展正確的兩性觀念與價 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為整合三個層面,

可以推展出以下六項課程目標: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兩性的社會期待與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立兩性平權之社會。

6.建構兩性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而在分段能力指標部分,低年級的指標如下:

<編號說明>下列「a–b–c」的編號中,a 代表核心能力序號,b 代表學習階 段序號,c 代表流水號。第一學習階段為小學一至二年級,第二學習階段為小學 三至四年級,第三學習階段為小學五至六年級,第四學習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

1.兩性的自我瞭解

1-1-1 認識性別角色發展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1-1-2 瞭解自我身心狀況

2.兩性的人我關係

2-1-1 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到性侵害 2-1-2 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

2-1-3 適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尊重自己和別人的隱私

2-1-5 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2-1-6 瞭解家庭的特質與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2-1-7 觀察兩性身體的異同

3.兩性的自我突破

3-1-1 瞭解不同文化間的性別角色

根據指出教育部(2000)提供的國小低年級兩性平等教育補充教材教師手 冊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主要以「兩性的自我瞭解」中的「瞭 解自我身心狀況」為主。而本研究則放在「兩性的自我瞭解」、「兩性的人我關係」

兩個層面上,進行課程發展。

就「兩性的自我瞭解」層面,是針對「認識性別角色發展與性別角色刻板 印象」、「瞭解自我身心狀況」;就「兩性的人我關係」層面,是針對「保護自己 的身體,避免受到性侵害」、「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適當表達自己的 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尊重自己和別人的隱私」等分段能力指標來進 行課程細部規劃。

(三)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方式

雖然,性別平等教育近年來已由初期理念或概念宣示,進入課程改革實踐 階段。同時,強調「差異」與「認同」等概念需要融入教學設計中,才能讓多元 文化社會的公民素養在小學階段奠下基礎(游美惠,2005)。並鼓勵教師以「性 別融入教學」作為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主要策略。不過,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卻沒有對「融入」概念加以説明。因此,王儷靜(2006)指出目前關於性 別融入教學的討論,多著重在性別與其他學科領域的結合方式,較少觸及教師對 於「融入」概念的理解和操作,也很少論述教師所需的教學知識。

一般性別融入教學時,是指教師可以透過整合能力指標,促使領域及性別

議題概念連結,並以此統合的概念性知識,重新建立整合性的學習目標。並以此 為依據,進行課程與教學的活動設計,使之達到融入式,或轉化式之課程目標,

如此就不會增加教學時數的負擔;所以,性別融入教學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王 儷靜,2006):

1.以學習領域的某個議題為主要學習概念,在課程中加入此概念的性別面 向。

2.檢視課文文本的性別訊息,再透過問題討論帶入具性別平等意識的批判。

3.將學生的性別經驗以及相關的課程內含分析重整,從學習活動中協助學生 獲得知識或建構知識,鼓勵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想法之後,

再回過頭檢視自己的論點和詮釋方式。

4.在課程中增加不同族群女生的能見度。

5.將某些學科的概念和人類的社會生活類比,試著搭起一座橋樑,連接日常 生活的性別文化和所欲學習的事物。

因此,本研究傾向將學生的性別經驗以及相關的課程內含分析重整,從學 習活動中協助學生獲得知識或建構知識,鼓勵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

因此,本研究傾向將學生的性別經驗以及相關的課程內含分析重整,從學 習活動中協助學生獲得知識或建構知識,鼓勵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