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字格的教學策略

在文檔中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頁 81-90)

第五章 四字格的教學建議

第一節 四字格的教學策略

我們根據三大華語教材四字格的教學分析和研究文獻中四字格偏誤情 形歸納,筆者認為漢語四字格教學,應掌握以下幾項大原則:

1、教學對象

應從中級程度的學生開始教授四字格,因為初級程度的學生漢字、詞彙 的基礎薄弱,連處理一般語詞都有困難,不適合做四字格的教學。

2、教學順序

我們都知道應掌握,高頻四字格到低頻四字格的教學順序。筆者建議每 個詞頻階層,可再細分有框四字格、無框四字格和四字格成語三類,應先教 有框四字格,接著是無框四字格,最後教四字格成語。

3、教學方式

放棄「詞本位」教學的模式。學生應具備四字格整體的概念,先從典故 或短文中的情境進入四字格,教師適時地講解語義,提供不同型態的例句,

引導學生找出四字格的句法功能,歸納出可用的句型,配合多元練習,考核 產出。

除了以上的大原則外,筆者根據第四章的分析結果,提出四字格在形式、

語義、語法、語義和文化差異五大方面,較具體的教學建議,以提升教學效 果。分述如下:

70

一、四字格形式方面的教學建議

四字格形式偏誤的情形有多字、少字、易序、錯字和生造等幾種狀況。

這幾種偏誤情形產生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建立四字格是一固定短語的觀 念,固定短語其結構穩固,不能隨意添刪或改換其中成分;造成此類形式偏 誤還可能是因為學生運用四字格時對四字格不熟悉,或注意力不專注,才導 致這幾種偏誤情形產生。所以教師在四字格教學之初,需將「四字格」的定 義告訴學生:四字格是一種形式穩固的短語,一般不能隨便改換組合的字。

例如:「接二連三」不能說成「街三連四」。教學時,應加強讀寫練習,可請 學生念十遍或寫十遍,加深他們的印象。

筆者認為學習和掌握四字格的形音,讀寫,可減少四字格形式上的錯 誤,所以在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每個四字格在讀音和字型該注意的地方,分 為形、音兩部分,舉例如下:

(一)易讀錯的字:

1.生僻字:吹毛求「疵」(ci)、高屋建「鴒」(ling2)。

2.多音字:挑撥離「間」(jian4)、「強」(qiang3)詞奪理 。 3.古讀音:閉門造「車」(ju1)、朋「比」(bi4)為奸。

(二)易寫錯的字:

1.字形相近:「病入膏肓」的「肓」容易錯寫成「盲」;「分秒必爭」 的「秒」

容易錯寫成「妙」。

2.同音誤代:「走投無路」的「投」容易錯寫成「頭」;「按部就班」 的「部」

容易錯成「步」。

(三)漢語拼音寫法

呂叔湘(1963;16):「2+ 2 的四音節是現代漢語裏的一種重要的節奏傾 向。」根據鄭培秀(2005)分析《成語典》1337 條四字格的詞組結構得知,

四字格的詞組結構多為前二後二的形式,如「過河拆橋」,恰分為前半「過 河」與後半「拆橋」兩部分,此類的四字格約占總數的九成,由是知四字格 的詞組結構多是前二後二的形式。故我們在教學時,四字格的漢語拼音可採

71

用「前二後二」的形式,例如:「過河拆穚」的拼音方式為「guò hé - cāI qiáo 」。

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辨別四字格的正確形式,把四字格中容易混 淆的形近或音同的字拿出來比較,讓學生對所學四字格的形式產生完整形 象,烙印在腦海裡,避免學生發生四字格形式上的使用偏誤。

二、四字格語義方面的教學建議

黃伯榮與廖序東(2002;334)認為「教師把詞語解釋得精確而簡明,

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內容,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 力。」

由於四字格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不一定是相等的,兩者間隱藏著引申 義、形容義或比喻義的關係,這語義的的解讀,還牽涉民族思維的方式,因 為這樣複雜的關係,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準確掌握四字格的語義。由第 三章中我們可知四字格的種類,可分四字格成語、有框四字格和無框四字格 三類,四字格成語具有深層語義,學生難以馬上了解其義,有框四字格和無 框四字格則從字面上便可推敲其義,所以學生較容易掌握。

筆者建議四字格語義的教學順序,應先教有框四字格,教學時先幫學生 把結構相近歸納出一同學習,有助於減少語義理解時其它變因的干擾。有框 四字格不僅有個現成架構,通常是第一和第三個字固定,更替第二、四字的 架構數量最多,如「A 天 B 地」、「有 A 無 B」、「無 A 不 B」、「不 A 不 B」、

「沒 A 沒 B」、「可 A 可 B」框等;而且語義就是四字格的字面義,在形式 上較固定,語義又淺顯,整體來說較有規律可尋。先學有框四字格對四字格 的初學者來說,有較大的成就動因,因為有框四字格相對於四字格成語,簡 單易學,學生就像在學一般語詞一樣,只要理解語義、掌握詞性,理解此四 字格使用的限制,就可造句。

再來學習無框四字格,無框四字格的語義也是字面義,學生也比較容易 理解,只是形式上缺乏規律的樣貌,學生會把無框四字格和一般四字語詞混 淆。最後,再教四字格成語,因為四字格成語語義具深層性,須瞭解此四字 格成語背後相關的典故,才能正確掌握,這便須依靠老師講故事的功力,並

72

配合文化教學,讓學生放棄舊有的理解(母語干擾),還須提供大量的例子,

讓學生產生共鳴。

在學生對四字格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還需針對四字格中關鍵字或特 別用法進行講解,以加深學生對四字格意義的理解。分述如下:

1、現代漢語中有些詞素,不能獨立成詞,它們在四字格中所表示的意義也 不常用,對這樣的詞素,重在意義的講解,教師應明確告訴學生它們的意義,

或要求學生去查字典,以排除理解上的障礙。例如:「面面相覷」的「覷」、

「正襟危坐」的「危」等。

2、教師在教學中要講清楚四字格意義,並說明表達句意完整性的搭配現制,

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四字格。比如「一瀉千里」形容江河奔流而下,也用來 比喻文筆或者曲調氣勢奔放。而「一落千丈」則用來形容聲譽、心情和地位 等急劇下降。

此外,有些四字格獨具褒義或貶義的用法,學生雖然理解四字格的語義 但若不了解此現象,容易產生使用偏誤,產生反效果。例如:「罄竹難書」

只用於貶義,要特別告訴學生。所以筆者主張介紹四字格語義時,若遇這類 特殊的四字格,應加強此四字格用在褒義或貶義的說明,以免學生造出「貽 笑大方」的句子。至於四字格「近義和反義」的學習,視學生學習狀況來教,

若學生已能充分掌握使用所學的四字格 ,可以額外補充近義和反義的四字 格,讓學生觸類旁通,可加深所學的四字格的印象;但若學生以學不好所教 的四字格,筆者認為應避免同時在課堂中呈現,最好分次教授以利學習者學 習。

三、四字格語法方面的教學建議

語法偏誤是所有偏誤類型中,令教學者最頭痛的問題,因為不僅語法偏 誤類型眾多複雜,且在教學界尚未提出有系統的四字格語法教學法。筆者認 為四字格語法教學,並不是讓學生知道了四字格所具有的語法性質,然後按 照其歸屬造句就沒有問題了,因為四字格的使用還不能完全和詞的使用等同 起來,還牽涉到四字格的語義和結構,由於四字格的語義、結構和法功能之 間存在著複雜的連帶關係,因此,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73

(一)四字格中古漢語成分的教學

學習者在理解帶有古漢語成分這樣的四字格之前,還需要掌握四字格結 構中的古漢語部分,因此教師在教授四字格時,應及時把握住四字格中的古 漢語成分,適度對其進行講解,以此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四字格,減輕學生的 負擔,此外,進行古漢語語法的教學,還可促進學生對「文言文」課程的入 門學習,但要注意教學順序,應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

例如:現代漢語的語序,大部分是「主語+述語+賓語」的語序關係。

但在古漢語裡,並非完全遵守這樣的規律,常會產生語序變化的情況,就是 俗稱的「倒裝」。例如「時不我與」、「蕭規曹隨」、「童叟無欺」等按照現代 漢語的語序,「主語+述語+賓語」的語序關係,應是「我不與時」;「蕭規 曹隨」應是「曹隨蕭規」;「童叟無欺」應是「無欺童叟」,此外還有「詞性 轉化」、「被動語態」等古漢語用法,這些雖已是中國人習慣的語言檢索模式,

但若在教學上沒向漢語學習者交代清楚,便會產生大量偏誤。

(二)四字格句法功能的教學

張永芳(1999)《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認為學生使用

四字格發生語法錯誤,有下列幾點原因:

(1) 學生把四字格當作一般詞語使用,帶了不該帶的賓語,以及動態助詞等。

(2) 學生把不屬於四字格的規則類推,從而出現了隨意用結構助詞等錯誤。

(3) 四字格結構複雜,使用起來麻煩,學雖對四字格感興趣,但不明白使用 規則,只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用,這也是出錯的一個原因。

(4) 學生顧此失彼,把句子中其他語法規則丟了。

由張永芳的分析可知句法功能的偏誤情況最複雜,所以教學時,教師要 提醒學生容易疏忽的地方,歸納重點,於教學時反覆闡述,直至學生牢記為 止。舉例如下:

1、針對六語偏誤的教學建議

教師除了解釋四字格的語義,還需教材中加註四字格所有可能的句法功 能,並引用足量、多元的例句讓學生融會貫通,引導學生整理出可用的句式,

74

在作業本中也應加強四字格相關練習。以「一成不變」為例,句法功能教學 步驟如下:

(1)加註四字格所有可能的句法功能。

「一成不變」可當謂語、定語、狀語使用。

(2)引用足量、多元(多元指有一些特殊用法或描述對象)的例句。

當謂語:

a、做生意不能一成不變,要時時創新。

a、做生意不能一成不變,要時時創新。

在文檔中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頁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