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A Study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指導教授:鄧守信教授 研 究 生:黃麗貞.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一月.

(2)

(3)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摘要. 四字格是漢語語言的瑰寶,有著特定的結構功能和文化內涵,在語言交際中 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進行漢語四字格教學不僅重要,還有其自身的意義 和價值。 由於漢語四字格在結構、語義和語法方面的特點,使得華語學習者在使用過 程中常常出現偏誤。目前坊間對於漢語四字格相關的研究不多,本文試圖以常用 四字格為研究基礎,運用工具書和語料庫語料探討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及外部功 能,統計出四字格句法功能的種類。 接著對漢語四字格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分析研究,及學習者使用四字格的偏 誤情況做系統性的歸納,學習者的偏誤情形以四字格形式偏誤、語義偏誤和句法 功能偏誤三種情形最多,剖析偏誤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達到使華 語學習者正確使用四字格的目的。 最後,提出研究結果和未來相關漢語四字格研究議題。. 關鍵字:四字格、句法功能、教學策略.

(4)

(5) A Study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Abstract Keywords: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syntactic functions, Teaching strategies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which have its specific syntactic func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are treasure in Chinese language. They play a vital role to point out the keynote in language interactions. Teaching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is not only important but also meaningful and treasurable. Due to the features in structures, meanings, and syntax, there are errors when Chinese learners using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While there are not enough researches about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nner structures and external functions by using reference books and corpus and to classify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in common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is base upon these result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s it relate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is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 most common errors occur in structures, meanings,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It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learners’ errors and suggest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learners u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correctly and related issues for further studies..

(6)

(7) 謝辭 懷抱著「自我精進」的初衷,毅然參加了台師大華研所在曼谷所開設 的境外專班,猶記得當初從彭世洛府每周搭四百多公里的長途巴士到曼谷 進修的情景,酸甜苦辣的滋味點滴在心頭。但在完成學業的現在,回顧過 往,慶幸當初的堅持,讓我在專業知識及視野上跳脫至另一個層次,辛苦 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 在此除了感謝在學習期間所有授課老師遠赴泰國,傾囊教授華語教學 知識,其中最感謝的莫過於指導教授鄧守信老師,若非教授細心的指導與 督促,以及對研究方向的啟迪與指引,本文難以順利完成;在論文指導之 外,老師處理事務嚴謹的態度與清晰的思路,讓我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也 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此外,口試委員蘇以文教授與謝佳玲副教授,撥冗出 席口試,提供寶貴的建議與指正,使得本文更臻完備,讓學生深感謝意; 而童瓊琳教助每每不厭其煩的幫我們處理學務上的問題,都是這些年來鮮 明的記憶。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母親全力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堅 強的後盾,讓我能堅持到最後;還有楊烈慧同學提供曼谷租屋處讓我們遠 道而來的同學共擠她四坪大的房間;周嘉蒞同學在課業和生活上都給我最 大的協助。這些生命中的貴人,讓不擅言詞的我心中充滿感激,願將一切 榮耀與祝福與你們分享。. 黃麗貞 謹誌於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境外在職專班 民國一百零二年年一月.

(8)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目的 ....................................................................................................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 3 一、研究範圍 .................................................................................................... 3 二、研究方法 .................................................................................................... 4 第三節研究步驟和研究架構 .............................................................................. 4 一、研究步驟 .................................................................................................... 4 二、研究架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四字格的界定 ...................................................................................... 7 一、何謂四字格 ................................................................................................ 7 二、四字格的產生 ............................................................................................ 9 第二節 成語的界定 ........................................................................................ 10 一、成語的定義 .............................................................................................. 10 二、成語的來源 .............................................................................................. 13 三、成語和其他熟語的區別 .......................................................................... 14 第三節 成語的特徵 ........................................................................................ 17 一、成語的表義性 .......................................................................................... 17 二、成語的語法特色 ...................................................................................... 19 三、成語的語用功能 ...................................................................................... 22 第四節 四字格偏誤的情形 ............................................................................ 23 一、四字格偏誤的類型 .................................................................................. 23 二、四字格發生偏誤的原因 .......................................................................... 28 第三章 四字格內部結構和句法功能分析 ............................................................ 31 第一節 四字格的屬性 .................................................................................... 31 一、何謂詞 ...................................................................................................... 31 二、何謂短語 .................................................................................................. 32 三、短語和詞的關係 ...................................................................................... 34 四、四字格的教學屬性 .................................................................................. 35 第二節 四字格的種類 .................................................................................... 36 一、四字格成語 .............................................................................................. 36 二、有框四字格 .............................................................................................. 38 三、無框四字格 .............................................................................................. 40 第三節 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分析 .................................................................... 40 第四節 四字格的句法功能分析 .................................................................... 45 一、句法概念釐清 .......................................................................................... 45 二、四字格句法功能多元 .............................................................................. 47 三、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和句法功能無關聯性 .............................................. 54 四、四字格的功能詞性 .................................................................................. 56 i.

(10) 第五節 小結 .................................................................................................... 58 第四章 四字格之教學分析以中級學生為例 ........................................................ 61 第一節 四字格教材分析 ................................................................................ 61 一、三大華語教材中的四字格 ...................................................................... 61 二、三大華語教材四字格的教學方式 .......................................................... 63 第二節 四字格的教學內容 ............................................................................ 65 第五章 四字格的教學建議 .................................................................................... 69 第一節 四字格的教學策略 ............................................................................ 69 一、四字格形式方面的教學建議 .................................................................. 70 二、四字格語義方面的教學建議 .................................................................. 71 三、四字格語法方面的教學建議 .................................................................. 72 四、四字格語用方面的教學建議 .................................................................. 76 五、四字格文化差異的教學建議 .................................................................. 77 第二節 四字格教學範例 ................................................................................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81 第一節 結論 ...................................................................................................... 81 第二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 83 一、成語的界定有待定論 .............................................................................. 83 二、加強四字格的語用研究 .......................................................................... 83 三、研究出系統性的語法教學 ...................................................................... 84 四、完整四字格詞典的編撰 .......................................................................... 84 參考文獻 ……………………………………………………………………………86 附錄一…………………………………………………………………………………89. ii.

(11) 表目錄 【表二-1 四種熟語類型比較分析表】…………………………………17 【表二-2 石琳針對 HSK 仲介語語料庫偏誤分類表】…………………25 【表二-3 張永芳偏誤類型統計表】……………………………………27 【表三-1 詞、短語和固定短語的差別】………………………………36 【表三-2 四字格內部結構統計表】……………………………………44 【表三-3 四字格句法功能統計表】……………………………………49 【表三-4 謂定狀句法功能的四字格其內部結構類型】………………55 【表四-1 三大教材中級階段收錄的四字格統計表】…………………62 【表四-2 三十個高頻四字格句法功能列表 】……………………….67. 圖目錄 【圖二-1 熟語家族成員示意圖】………………………………………14. iii.

(12)

(13) 第一章 緒論 《文心雕龍。章句》中說:「雅、頌大體以四言為正。」說明我國最早 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大部分為四言句,可見漢語語言發展以四個字為 主體,由來已久,四字遂成正統文章體制的ㄧ種形式。因此,歷史上的祭文、 碑文、贊、頌,常採用四言文體;亭臺樓閣等建築常有四字的匾額;我們品 評詩文和人物也多用四個字為評語。這種以四字為文的方式,成為我國文人 立言造句的一個標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四字格音韻和諧,字字精鍊,讀起來朗朗上口,四字格源自於文學經典、 古聖先賢語錄,保留很多古漢語的語法,語義背後更蘊藏豐富的故事,可發 人深省,並帶有濃厚的文化背景,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值得將它介紹給 想學習華語的外國人,透過四字格教學讓他們瞭解中華文化的優美之處,達 到讓華語學習者能欣賞、尊重中華文化。 講話時用四字格,便能表達深奧的義涵,取代長篇大論,不僅節省溝通 的時間,還能確切表達說話者的意圖。本文希望透過四字格的教學研究,使 學習者在言談間正確使用四字格,不僅可表達意見,達到良好的人際溝通, 還有「畫龍點睛」,使會話加分的效果。 張君松(2005)曾針對在台灣的泰籍華語學習者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收 回的有效問卷統計,有高達近八成五的在台泰籍學習者想學習華語四字格成 語。 邱美雅(2008)參加第一屆世界華文教學研究生論壇,提到論文講評周 健先生呼籲研究生要趕緊一起投入四字格成語教學的行列。 由上可知,四字格不論在日常生活中或是華語文教學領域都佔有重要地 1.

(14) 位。四字格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白話文中的鹽」,言語中如果沒有了 四字格,就像飯菜沒有了食鹽一樣淡而無味。四字格的獨特性及重要性,足 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爭取,列為中國語言文化類的世界遺產。身為一名華 語教學者,既知四字格對華語學習者具有極大的學習動機,應劍及履及,進 行對外華語四字格教學研究,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二、研究目的 雖然坊間有不少四字格的專著與研究,四字格的語義、句法結構、偏誤 分析、教學活動設計、教材等,都有前輩做了不少探討和研究,但學生在使 用四字格時依然不斷發生偏誤,可見四字格仍是華語第二語言學習者習得的 一大難點。本文試圖從華語教學的角度,對漢語四字格作多面向的探討,進 行四字格內部結構、句法功能、教學內容等分析與四字格偏誤類型歸納整 理,針對教學分析與偏誤情形提出教學策略,達到研究目的。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探討: (一)四字格的屬性。討論四字格在教學上應該當作詞或當短語。 (二)四字格的類型。 (三)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和句法功能。 (四)台灣《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大陸《新實用漢語課本》 、美國《中文聽 說讀寫》的中級教材四字格的教學情況。 (五)歸納整理出學習者偏誤的類型和原因。 (六)由以上的結果,提出一些教學策略的建議。 由上可知,四字格是弘揚中華文化的絲路,筆者期盼透過本文研究分 析,找到方法有效地進行四字格教學,幫助留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四字格, 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有助於豐富他們的語言文化知識,加深對中國文 化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漢語表達水準和交際能力。. 2.

(15)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四字格」為主,其詞彙清單(wordlist)是以 Jiao,Kubler and Zhang(2010)之《500 common Chinese idioms : an annotated frequency dictionary》中選出的 500 個常用的四字格 為主 。 本詞典對 6 個大型語料庫,包括台灣「中研院語料庫」、北京大學「現 代漢語語料庫」 、大陸人民日報、中小學課本、張偉國(Zhang Weiguo) 、胡 明陽(Hu Mingyang)的文集和演講,共計 3.6 億漢字文本的近乎窮盡式的 統計,選出 500 條漢語常用成語,及 853 條近義成語和反義成語,另有 21 種成語常見結構,幾乎所有條目都加了用法注釋,每條注釋都基於對 200 個以上例句的觀察及作者本身的判斷;其中 50 條帶有典故的成語,每個典 故都有英文的詳細解釋,所有例句都有拼音、漢字和英文翻譯。既可作為自 學參考工具,又可作為課堂教學使用。 此外,有一點須特別補充說明,Jiao,Kubler and Zhang(2010)之《500 common Chinese idioms : an annotated frequency dictionary》 ,書名雖為 500 個 常用的 idioms,但筆者查閱後發現,書中所收錄的四字格符合「四字格成語」 的條件(即成語需具有深層義和典故) ,為數不多,反而較多四字格「類固 定短語」 ,如「燈紅酒綠」 、 「別有用心」等,故筆者認為此書書名有待修正, 應將idioms改為 idiomatic expressions,較符合其書中收錄的四字格內容。 另為探討四字格的用法,本研究利用兩個語料庫進行四字格語料分析: 一是台灣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標記語料庫4.0版,此語料庫的語料源 自各大報社、出版社、雜誌社的出版物,並有十五萬字口語語料,總計超過 二千萬字以上。 二是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的現代漢語語料庫 網路版 ,共蒐錄 4.77 億字口語語料,屬於 純學術 性非盈利網站,以推動語言學研究和發展爲宗旨。兩者皆是廣泛並且具有公 信力的中文學術研究網站。 3.

(16) 二、研究方法 (一)內容分析法 本論文之四字格語料藉由蒐集有關的書面文獻,如字典辭典、論文、期 刊、報紙、網路等等,加以整理後進行資料的研究分析。 林生傳(2004)所提出的資料分析的步驟為: 1.閱讀與整理:廣泛閱覽、蒐集的相關的原始資料,再加以整理。 2.描述:利用語文、圖表及其它符號工具,來呈現情境裡所發生或進行的事 實及現象的原貌。 3.分類:將資料先分為細目,再依其性質、內容分門別類。 4.詮釋:針對分類的資料進行解釋、統整與反省的過程。 (二)語料庫分析法 1 本文研究主要是對四字格進行語料庫檢索,將語料加以分析,給這些成 語歸類,找出這些四字格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如「理所當然」,從兩大語料 庫找出常用的功能為定語,再將「理所當然」歸為形容詞性四字格。 本論文以漢語常用四字格的本體研究為基礎,對於四字格的功能進行系 統地分析,採取的研究方法以內容分析法及語料分析為主。研究步驟:先搜 集四字格的語料,探討其產生背景、內部結構、外部功能,再作華語教材分 析與歸納學習者使用四字格偏誤類型,針對研究結果,提出教學建議。. 第三節研究步驟和研究架構 一、研究步驟 本論文的研究步驟如下:第一步確立研究主題;第二步蒐集與主題相關 的文獻,確立研究的四字格詞項,也就是《500 common Chinese idioms : an 1. 語料庫指的是:存入計算機作為計算機分析的語言素材,是機存語料庫的簡稱。雖然任何一種語 言的語料幾乎都是無限的,無法將其全部存入計算機中,但為了研究一種語言,可以根據統計學 的原理將其語料按一定的原則抽樣存入計算機,作為其全部語料的代表以進行統計分析。其分析 結果雖不是絕對精確,但只要抽樣原則合理,以及存入語料量充足,結果也是相當可靠的(于根 元,2003) 4.

(17) annotated frequency dictionary》收錄的四字格。第三步研究四字格的結構與 功能,先探討當前四字格內部結構的分類方式,再研究四字格的外部句法功 能,以中研院「平衡語料庫」和 北大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 庫」收錄的例句作為分析四字格句法功能的語料,先分析各四字格的句法功 能,再計算各句法功能的使用比例,找出四字格的詞性,接著提出觀察結果。 第四步為了找出適合教學的四字格類型,利用台灣「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 大陸「新實用漢語課本」、美國「中文聽說讀寫」的中級的華語教材進行四 字格分析,歸納學習者使用四字格產生的偏誤類型、原因,針對其偏誤類型 和原因,提出教學建議,最後,得出結論並提供未來相關的研究建議。. 二、研究架構 本論文研究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第一節是研究目的及動機,第二節 為研究方法及範圍,第三節為研究步驟和研究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 一節是四字格的界定;第二節定成語的界定;第三節是成語的特徵,內容包 括成語的語義分析、語法特色和語用分析。第三章為四字格內部結構與句法 功能分析,第一節為四字格的屬性,第二節為四字格的類型,第三節是四字 格的內部結構探討,第四節為四字格的句法功能分析,第五節為小結。第四 章為四字格的教學分析,第一節為三大華語中級教材中四字格數量統計,第 二節為三大華語中級教材四字格教學分析,第三節為學生偏誤類型和原因的 整理。第五章為教學建議。第六章是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5.

(18) 6.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四字格的界定 一、何謂四字格 呂叔湘(1963;15) ,提出「四字格」這樣的說法: 「現代漢語裡存在著 大量四音節熟語,即『四字格』。」 呂叔湘認為四字格屬於熟語的範圍,劉叔新(1995;119)認為熟語有 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熟語是現成的或大家熟悉和使用的短語或語句。第 二個特點,熟語大於一個詞,最常不超過一句話。邵敬敏(2007;139)則 明確指出現代漢語的熟語系統主要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 所以延續呂叔湘、劉叔新和邵敬敏的想法,「四字格」即是漢語中由四 個音節組成的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諺語是一個句子,歇後語是「謎 面+謎底」的結構,諺語和歇後語的字數都大於四個字,慣用語則多為三個 字,熟語中以成語最多四字格,很多學者討論「四字格」時常用「成語」作 代表。 但現代漢語中廣義的「四字格」 ,也叫四字結構,是一個較寬泛的概念, 包括:四字成語和所有臨時組合而具有類似四字成語修辭功能的四字短語 (又稱類固定短語) 。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類固定短語的定義。周薦(1997) : 「類固定語是大眾 口頭上經常創造並使用的一種用語單位,一種新的四字語。」如:惹是生非、 察顏觀色。 齊沪揚(2001)認為類固定短語的定義,可分兩方面討論: 1、結構上:類固定短語結構比較固定,大多數的框架是從成語衍生出來 的。如, 「不 A 不 B」的「不倫不類」是成語(固定短語) ; 「不明不白」是 類固定短語。 2、語義上:類固定短語語義比較單一,一般的說法是類固定短語意義單純 明確,字面意思就是整個短語的意思。如,「朝三暮四」是成語,從字面看 7.

(20) 不出其義,要配合典故才能理解;「丟三落四」從字面義就可看出意思。類 固定短語除了在結構上和固定短語相似,在語義上也像固定短語一樣具有一 定的整體性和穩定性,並不像自由短語那樣是臨時的和任意的。 這種類固定短語屬於短語的一種,和成語不同的是它沒有來源典故,和 成語相同的地方是,它通常帶有古漢語成份和修辭效果;如「別有用心」 、 「情 不自禁」是倒裝用法、 「有始有終」 、 「前因後果」則屬對偶用法;在結構上, 結構穩固,極少變化;在語義雖也有帶有比喻義,但語義較單純,比較容易 從字面義去理解整體意義,如「見異思遷」和「朝三暮四」都有相似的意義, 但「見異思遷」比「朝三暮四」更易從字面上去推敲其真正的意思。所以對 學生而言,類固定短語較易理解與學習。 類固定短語數量多,在生活中很常見,對學生在詞彙累積和語言能力的 促進也有很大的裨益,故基於教學的價值,本文所謂的「四字格」包含四字 成語和四字類固定短語。 基於上述,本文所說的「四字格」須有以下特點: 一、「四字格」必須是短語:四字格是四個字組合而成的短語,不包含 四音節的詞,如「資本主義」 、 「中華民國」等;另外也不包含四音節的重疊 詞,如「漂漂亮亮」 、 「明明白白」等,這些重疊詞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型態, 如「漂漂亮亮」是「漂亮」的重疊形式。這些四音節詞,不在本文所討論「四 字格」的範疇中。 二、必須是熟語:熟語是現成的或大家熟悉和使用的短語。這點主要為 了突出「四字格」的特殊性,以便區別一般「口語化」的四字短語。所謂特 殊性,一指「四字格」結構形式的凝固性,在一般情況下,四字格不能隨便 更改詞序,也不能隨意增減成分,如「千方百計」不能任意改成「百計千方」 。 三、 「四字格」意義的完整性:四字格的字面義往往不等同於實際意義, 其實際意義必需透過表層義做更深一層的理解,如「搧風點火」真正含義不 是「點著火後搧著風」這麼單純,而是比喻「用言語或行動來挑撥別人」。 四、本文所討論「四字格」,排除如「一般來說」 、「總而言之」等口語 化的四字短語。 8.

(21) 郭紹虞(1979)強調四字片語是漢語所特有的,他認為任何一種語言都 沒有像漢語四言詞組那樣的形式,而這種形式是在漢語中特別發展的。在漢 語語言發展歷程中,精緻地要求詞語內涵深化及外在形式簡化,且能提供密 集訊息又不使結構過於繁雜,故形式鮮明的「四字格」油然而生,逐成漢語 詞彙系統裡的重要成分。. 二、四字格的產生 關於四字格是如何形成的?唐啟運(1979)指出四字格,有深厚的社會 歷史基礎,是由人們在長期相沿慣用中而定型下來的。它的構成方法是多方 面的: 1、用截取的方法構成四字格: 例如:「正本清源」。語本《晉書· 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 清源。」 意思是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2、用剪裁的方法構成四字格: 例如:「為人作嫁」。見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 作嫁衣裳。」原指貧女沒有錢置備嫁衣,卻年年替人家縫製嫁衣。後來用來 比喻徒然為別人忙碌。 3、用追加或更換的方法構成四字格: 例如: 「天壤之別」 。見《抱朴子· 內篇· 論仙》 「趨舍所尚,耳目之欲, 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乖矣。」 把「天壤之覺」的「覺」更換 為「別」。比喻相隔老遠,差別很大。 4、用融化、綜合和概括的方法構成四字格: 例如:「天衣無縫」。見牛晴《靈怪錄· 郭翰》「徐視其織女衣並無縫, 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把這幾句話的主要詞語綜合而成四字 格成語「天衣無縫」 。比喻事物的渾成自然,細緻周密完美無缺。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 「四字格」是先人將中國古代寓言神話、歷史傳說、 佛教經典、名人語錄或中國古典文學,透過截取、剪裁、追加或更換、融合 等方法,以四字一組呈現言簡意賅,音律合諧,莊重平穩的「四字格」,蘊 9.

(22) 含豐富漢語語言的特色。 筆者綜合多家言論,歸納出四字格具有以下幾項特色: 1、四字格言簡意賅, 言,簡到四言; 四言,又集中表達相當於四個詞 的意義;四個意義又能配合成任何一種結構關系,辭約旨達,在應用上足以 表達任何豐富、複雜的內容,堪稱是語言運用的典範。 2、四字格風格典雅莊重,內容凝練,符合我國人民傳統以偶為吉,以 四言為正的審美要求,其結構靈活多變,在句中幾乎可以配合成任何一種語 法關係,可當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使用,有著極強的語法 功能。 3、四字格反映了漢語的語音特點,四字一組,音節勻稱平穩,節奏感 強,聲韻多變,聲調鏗鏘,富有漢語的音律美,也反映了古人的美學觀,這 種對美的認識和追求,成為四字格形式在漢語中特別發展的原因。 四字格之所以成為漢語廣泛使用的格式,是因為它有很好的表現力,在 語音的節奏上是簡短有力的,在結構上是平衡穩重的,在語法上的功能是多 種多樣的,在意義上是蘊涵豐富的,這些特點同漢語發展固有的特點相一 致,講究平衡合諧,兼容並蓄。四字格形式的創造,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 漢語成熟的標誌。. 第二節 成語的界定 四字格範圍包括四個字構成的成語和慣用語。慣用語多為三個字,熟語 中以成語最多四字格,所以很多學者討論「四字格」時常用「成語」作代表。 漢語成語是漢語詞彙家族中特殊的一員,它不僅數量龐大、結構穩定,背後 常常有個吸引人的故事。成語是什麼?成語一定是四個字嗎?成語來自哪 裡?讓我們重新來認識成語。. 一、成語的定義 《國語活用辭典》(1990:753)為成語一詞下了兩個定義: (一)固定詞組的一種。特點是意義完整,結構定型。在句子中通常只作一 10.

(23) 個詞來使用,有較強的表現力。漢語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如: 『一舉兩得』 、 『口 蜜腹劍』、『緣木求魚』等。(二)社會上習用的古語。. 《辭海》(1992;2108)對成語所下的定義是: 熟語的一種。習用的固定詞組。多由四個字組成。組織多樣,來源不一。所 指多為確定的轉義,有些可從字面理解,如「萬紫千紅」 、 「乘風破浪」 ;有些要知 來源才能懂,如「患得患失」出於《論語。陽貨》,「守株待兔」出於《韓非子。 五蠹》。. 《現代漢語詞典》(2002:173-174)對成語的解釋則是: 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 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如:小題大作、後來居上 等。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 等。. 台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5)編纂的《成語典》將成語定義為: 「凡有典源,具多層表義功能的固定詞組。」 從上列工具書中對漢語成語的解釋,我們對成語有初步的認識,成語是 結構形式固定,具有完整語義的組合,一般具有來源典故,成語的字數大多 是四個字,我們往下慢慢來理解這個初步的認識。 從工具書中,我們知道成語除了形式固定、語義完整、來源具特色外, 另有一顯而易見的共同描述是「大多由四個字組成」,我們也曾聽人說:四 個字才能叫做成語。所以我們先來討論成語到底是幾個字? 周薦(2004)認為:成語這種雅言,從意義內容上看,語素多是古樸、 典雅的,從結構形式上看,其形式多為「四字格」。這兩項特點構成了成語 區別於俗語的特殊性質------經典性。 馬國凡(1998)認為「四字格」決定於成語的使命: 成語一方面要「意賅」,也就是要比詞表達更多更深的內容或認識;一 方面要「言簡」,也就是雖然是詞組但仍等於一個詞的位置,不能是句一級 位置,要概括、簡鍊。若結構過短,無法清楚地表達豐富深刻的內容;若結 構過長,顯得累贅而鬆散,所以最後統一在四音節這一基本形式中。 11.

(24) 徐國慶(1999) : 「在現代漢語詞彙系統中,成語的四音節化,是其顯著 特徵,也符合漢語詞彙的客觀實際。但絕對以四音節畫線,難免有一刀切的 簡單化之嫌。」也就是說,用四字格來界定成語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法,但 在具體處理上也有困難。 邵敬敏(2007;141):「…成語大部份是四個字的,所以也叫『四字格 成語』,但實際上不限於四個字也可看作成語,如:物以稀為貴、五十步笑 百步等,......」 符淮青(2004;199)認為大部份成語是四音節的,但有一部份成語是 非四音節的,如五字的「先下手為強」 、六字的「既來之,則安之」 、七字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 、八字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十字的「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等成語。 有些學者認為四個字可做為判斷是否為成語的標準,有些學者認為成語 不限於四個字。根據黃玲玲(1982)統計《成語典》中一萬多個成語,發現 四音節成語占了 80.3%;劉美芸(2009)統計出教育部國語成語總資料庫《成 語典》中共收成語 48276 條,含有數詞成語 2321 條,其中四個字數詞成語 共 1911 條,占 82.33 %。由此可知成語中四音節的形式占了多數,四字成 語確實是成語的主要形式。 綜合各家言論,筆者為成語字數作一較客觀的論述:「四字格」不一定 是成語,成語也不一定只有「四字格」 。如果以字數來做為成語判定的標準, 有以偏概全的弊病。四字格是成語這類固定語的最常用的基本形式,但實質 上並不能做為絕對的區分。也就是說成語不全然由四個字組成,但「四字格 成語」確實為成語之大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最熟悉的成語形式,因此筆 者以「四字格成語」為本文研究的基礎之一。 最後,我們來為「成語」下一個嚴格的定義: (一)在分類上:成語屬於熟語家族的分支,語言形式和慣用語、諺語、歇 後語非常類似,我們會在後面的篇幅將成語、慣用語、諺語、歇後語做 詳細的比較。 (二)在結構上:有其固定的結構與特殊的語法功能,絕大部分由四個字組 12.

(25) 成。成語的結構一般比詞大,因為它已經凝固化、定型化,不能按詞組 的結構加以分析,所以叫它「固定詞組」或「固定短語」 。 (三)在意義上:有其完整而特定的涵意,可表達豐富的意義內涵,儘管形 式上屬於詞組或短語,意義還是單一的。它是一個完整的單位,代表單 一的概念,具有概括的整體意義,不是幾個意義的組合。 (四)在發展過程上:一般成語都有來源、出處;成語可能源於神話傳說、 歷史故事、語錄經典、民間口語或外來宗教文化等,經過長期流傳, 被大家不斷修改、充實,千錘百鍊成為文學中的精品。. 二、成語的來源 由上面成語的定義我們知道成語是有來源的,成語是怎麼來的?因為歷 史久遠,各家說法大同小異,分述如下: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教研室(2005)認為:成語大多由歷史故事、古代寓 言的概括或書面語中的名句所形成,少部分接近現代漢語的成語則源於古白 話寫成的語錄和文藝作品,或是民間流傳的固定語句。 台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5)編纂的《成語典》記載成語的來源 有三:包括濃縮自一則故事的「典出」 ,節錄古人語句的「語出」 ,和截取於 經典文學的「語本」 。 吳敏而(1997)指出:「成語是約定俗成的語文形式。通常成語出於傳 說故事、歷史典故、詩詞名章或鄉野的習用成語。隨著時間的累積,成語在 內容與形式上,日漸豐盈,成為我國語文的菁華,以及人民生活的反映。」 竺家寧(1999)認為成語在來源上,一般都有典故或語出。其來源包括: 1、經籍古書。如:「不可救藥」 《詩經》、 「實事求是」《漢書》 、「杞人憂天」 《列子》、 「鞭長莫及」《左傳》 。 2、歷史故事。如: 「愚公移山、望梅止渴、完璧歸趙、畫蛇添足」。 3、群眾口語。如: 「比手劃腳、提心吊膽」。 4、佛經。如: 「空中樓閣、不二法門、借花獻佛、四大皆空、六根清靜、曇 花一現」。 13.

(26) 綜上所述,成語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成語是有來源典故的。關於成 語的來源,大致可略分為三個來源: 1、古代寓言、歷史傳說或名人軼事。 2、佛教、經典語錄或中國古典文學。 3、由來已久,約定俗成、習以為常的固定說法,已不可考其出處。. 三、成語和其他熟語的區別 坊間有許多語言形式固定的短語或詞組,語言形式和成語非常類似,如 諺語、歇後語、慣用語等,學者把這些人們普遍使用,擁有固定模式的語言, 統稱為「熟語」 。 周薦:「現代漢語中有詞和熟語兩大類單位。詞多為雙音節,熟語大都 是超過兩個音節的。熟語中存在著公認的幾大類單位: 歇後語、諺語、成語 和慣用語。」 邵敬敏(2007;139):「熟語是語言中相沿習用的固定結構。現代漢語 的熟語系統主要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其中,成語、慣用語 和歇後語的語言形式一般是固定短語,諺語一般是句子。」. 慣用語 成語 諺語. 歇後語. 熟. 語. 【圖二-1】熟語家族成員示意圖. 14.

(27) 崔希亮(2005:1): 所謂熟語,就是指加工提煉過了的語言形式,它們是固定的說法。 它們雖然長短不一,內容不同,但是它們都是在人們的長期慣用中慢慢 地固定下來,每一個熟語都表達一個特定的意思,往往不能望文生義, 在結構上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隨意改動。熟語包括辭彙形式,也 包括句子形式。它的範圍很大,凡是固定用法、習慣用法、現成的片語 或短語都在熟語的範圍之內。. 由此可知,成語為熟語家族的成員之ㄧ,爲釐清成語的形式,我們將諺 語、歇後語、慣用語和成語來進行比較。 (一) 、成語與諺語的區別 邵敬敏(2007;143):「諺語是流傳於民間的,形象通俗而含義深刻的 語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觀事理,富於教育意義,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 生活經驗,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樣式,句式勻稱,音調和諧, 具體通俗,形象生動。所以,適當地運用諺語,能夠增強表達效果。 諺語與成語的主要區別在於:符淮青(2004;207) 「一、成語書面語性 強,諺語口語性強;二、成語比諺語更定型化;三、成語在運用中相當於詞, 諺語多數可獨立成句或獨立於句外。」諺語一般是句子,成語大多是片語; 諺語一般顯得通俗,成語大多顯得典雅。諺語往往帶有地域性,成語具有全 國性。 (二) 、成語與歇後語的區別 邵敬敏(2007;143):「歇後語是一種由前後兩個相關部分構成的,帶 有隱語性質的風趣、形象的固定短語。」是一生動而詼諧的口頭語言,分前 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像謎語的「謎面」;後一部分是對前一 部分的說明解釋,像謎語裏的「謎底」 ,是表達意義的重要部分。兩部分之 間有停歇,停歇之後的一部分常常不說出來,好讓人猜想它的含義,所以叫 作歇後語,人們也把它稱為「俏皮話」 。例如:大海裡撈針—無處尋;快刀 切豆腐—兩面光。更有趣的是具諧音的歇後語,它的後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 15.

(28) 近現象表達意思,這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 ,妙語雙關的現象,例如: 旗杆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窗戶上吹喇叭—鳴(名)聲在外。 歇後語與成語最大的差異在於形式組合結構與性質不同。如歇後語: 「十 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意即心思不寧;而成語的語句沒有結構段﹙語面與 語底﹚的形式組合結構,其義多優雅含蓄,不具猜謎性質。 (三) 、成語與慣用語的區別 《國語重編辭典修訂本》(2007)中提到,慣用語是「固定語的一種。 口語中習慣的用語,形似成語,但沒有典故來源,如:『紅花綠葉』 、『藍天 白雲』 、『身強力壯』 、『勾肩搭背』等」。 《現代漢語詞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6:506) 中對慣用語的解釋是「熟語的一種,常以口語色彩較濃的固定詞組表達一個 完整的意思,多用其比喻意義,如: 『開夜車』 、 『扯後腿』 、 『賣關子』等」。 符淮青(2004:210)認為慣用語主要是由三音節動賓關係的固定語所 組成,如:「走後門」、「吃老本」,也有少數非動賓結構的慣用語,如:「空 架子」 、 「鬼畫符」 ,此外,也有一些多於三個字的動賓結構,如: 「吃大鍋飯」 、 「唱空城計」 。再者,慣用語在應用中其結構可以有一定的變化,如: 「吃老 本在『吃了很長時間的老本』 、 『老本都吃光了』 、 『有多少老本可以吃』中, 吃老本的意義不變」 。 將上述三種熟語與成語的定義互相比較,可以得知:成語多有出處或典 故可循;成語比其它三種熟語較常用於書面語;成語結構、字數固定少變化, 多為四個字組成的詞組。 為了能更清楚區別熟語家族,將之表格化如下: 熟語. 字數. 定義. 別名. 多為. 成語是結構穩定且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 無. 四個字. 一般都有來源、出處;可表達豐富的意義. 類型 1. 成語. 內涵,具有引申的比喻義。 16.

(29) 2. 3. 諺語. 歇後語. 大於. 諺語是人民口頭流傳通俗,涵義深刻的固 俚語、. 四個字. 定語句。. 大於. 歇後語是生動而詼諧的口頭語言,分前後 縮腳語. 四個字. 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像「謎面」 ;後 俏皮話 一部分是對前部分之說明,像「謎底」 ,是. 俚諺. 表達意義的重要部分。 4. 慣用語. 多為. 口語色彩較濃的固定詞組,表達一個完整 無. 三個字. 的意思,多用其比喻意義,如: 『開夜車』、 『扯後腿』 、『賣關子』等。. 【表二-1】四種熟語類型比較分析表. 第三節 成語的特徵 一、成語的表義性 成語的語義是成語研究一個重要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成語的古今 意義發生了很大的演變,所以瞭解成語的語義,有助於準確地使用成語。 楊麗君(2001)指出成語的發展經歷了雛形和定型兩個階段。大多數成 語的語義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形成;唐代以後,特別是宋、元時期,成語的語 義和語形逐漸定型,有些成語在雛形階段就已經成型,千百年來沒有變化; 有些成語曾經定型,但後來又被現代漢語中的元素取代。 邵敬敏(2007;140)說: 「理解一個成語的意義,絕不能望文生義,因 為成語的意義往往有一定的出典,在表層意義的背後,隱藏著深層意義。」 劉叔新(1995;127)指出: 「如果就人們的成語語感做一番考查,即尋 查某些固定語所以被公認為或被多數人看做成語的原因,那會不難發現,成 語的獨特處是在意義方面------意義的雙層性。一個固定語,如果有一層字面 上(表面上)的意義,同時透過它又有一層隱而不露的意義,而且這隱含著 17.

(30) 的才是真實的意義,那麼就會被大家看做是成語。」 符淮青(2004;201) : 「成語的整體意義有三種情況:1、語素義直接相 加是成語的整體義。2、語素義直接相加不能顯示成語的整體義,成語的整 體義同語素義的聯繫是人賦予的、約定俗成的。3、比喻義是成語的意義。」 對於本國學習者來說,成語有點深度和難度,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來 說,成語更是難以理解,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成語的語義具有雙層性。 成語的語義通常不是它的表面字義,而是典故背後隱含的喻義,套句英文片 語:「整體大於部分之合。」(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最能代表成語語義的融合性,因為中國成語常常具有言外之意,無法單純從 詞素看出意思,例如「雪中送炭」,字面意思是在大雪中送給別人炭火,但 是正確的意思卻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時,送上他最需要的東西。 劉秀香(2000)在《成語語義分析》認為成語的語義可從成語的本義、 直義、轉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形容義等方面來分析。直義就是字面義;轉 義就是由本義轉化而來的意義,如「變本加厲」 ,原指比原來更加發展,後 來轉向貶義,它的本義與轉義已經大相徑庭。引申義是由本義引出來的意 思,它是本義的延申,轉義可以與本義毫不相干,引申義卻必須以本義為基 礎。成語除了本義、轉義外,還有引申義、比喻義和形容義,分述如下: (一) 、引申義:有些成語因一再引申,就出現了多個引申義。例如「一 塵不染」,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把眼、耳、鼻、舌、 身、意叫做六根,並認為六塵生於六根,因此把所謂「六根清淨」叫做「一 塵不染」,是佛教徒摒除欲念,保持心地潔淨的意思。後來形容清淨純潔, 之後又比喻不沾染一點壞的思想和習慣。現在大家又把塵當作灰塵解釋,用 來形容環境非常清潔乾淨。引申義使成語的語義更豐富,使用範圍更廣,是 多義成語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比喻義:成語長期用作比喻定型而成的意義。例如鐵樹好多年 才開一次花,人們常用「鐵樹開花」比喻那些極難實現的事情,用的時間長 了,意義固定了,便成為它的比喻義。成語的比喻義能引起人們對事物的聯 想,構成形象,具有修辭作用。具有比喻義的成語為數不少,它們其中一部 分又有典故,應先弄清其典故以便更理解比喻義,比如「禍起蕭牆」 、 「嗟來 18.

(31) 之食」 、「陽春白雪」等。 (三) 、形容義:成語對人事物描寫形容的意義。如「千真萬確」 ,形容 非常確實; 「忐忑不安」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具有形容義的成語的構成成分 以形容詞、數詞居多。例如「光彩奪目」 、 「死氣沉沉」 、 「老態龍鍾」 、 「一日 千里」 、 「十萬火急」等,形容義沒有借助具體事物構成想像引起人們的聯想, 而是直接表意,較比喻義容易理解。 綜合以上學者對成語語義的看法,嚴格來說,成語的語義應該像劉叔新 描述的-成語的意義具有雙層性,一是表面上的意義(即詞素義) ,二是隱 含的意義,如引申義、比喻義與形容義,後者才是成語真正的意思。這樣的 定義下,就排除劉秀香所說「使用本義、直義」的成語,也排除符淮青「語 素義直接相加是成語整體義」的成語,因為這些從詞素上直接可以讀取的意 義的成語,都不能算真正的成語,如「急中生智」 、 「家喻戶曉」等。總之, 要正確運用成語,就必需理解成語的意義,要理解它的本義、直義,更要理 解它的轉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形容義。只有在熟練掌握成語意義的基礎上, 才能夠適當運用它表達複雜的意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強文章感染和 說服的目的。. 二、成語的語法特色 研究成語常常會涉及到成語中古漢語語法結構。楊如雪(2010:21-28) 認為成語有五種語法特色,皆屬於古漢語語法結構的保留: 一、 成分省略 漢語的成語,最大的語法特色應非成分省略莫屬。成語是利用詞彙意義 的引申、變化,或經由譬喻、借代等修辭手法,形成一個完整而豐富的意涵。 很多成語進入句子裡時,在語用的層次上,往往用的是整個成語的譬喻義、 引伸義,此特色最常出現在主謂式和補充式的成語裡。 1、主謂式成語以成份省略的形式出現的。例如:「滄海桑田」、「脣槍舌劍」 (以上為喻詞的省略); 「兄弟鬩牆」、 「名聞天下」(以上為介詞的省略)。 2、補充式成語以成份省略的形式出現的。例如: 「逐鹿中原」 、 「運籌帷幄」, 這些基本上都是述賓短語中處所詞或時間詞等介詞的省略。 19.

(32) 有些成語主要的基本成分,如主語、動詞述語或述賓結構等省略,只留 下一些原本附加的成分,例如: 「虎尾春冰」原是「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只剩兩個處所詞來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環境中。成語透過語句成分的省略, 以簡潔的類似縮略的形式出現,表現豐富的意涵,可說是成語最重要的特色。 二、 語序變化 漢語的語序,大部分是施動者在前,動作居次,動作支配的事物在後, 亦即「主語+述語+賓語」的語序關係。但語言在實際使用時,並非完全拘 守這樣的規律,於是就有語序變化的情況發生,也就是俗稱的「倒裝」。有 賓語前置和主謂倒置兩種情況。 1、賓語前置 述賓短語的賓語前置,有些是有標誌的,有些是無標誌的。有標的賓語 前置,主要是古漢語的遺留,無標的賓語前置則往往有強調賓語的作用。 (1)、有標的賓語前置 a. 帶有疑問代詞賓語(含介詞賓語):古漢語疑問代詞擔任賓語時, 常會前置於述語或介詞,例如:「何去何從」 。 b. 帶有否定語氣的代詞賓語(含介詞賓語):成語裡表現否定句代詞 賓語或介詞賓語前置的,只見於少數具有否定語氣的成語,例如: 「時 不我與」。 c. 以結構助詞標示賓語前置:主要出現在狀心式的成語裡,以「唯… 是…」為其固定格式,往往有強調賓語的作用,其中「唯」是範圍副 詞,擔任狀語, 「是」為結構助詞,出現在「是」前、後的成分分別是 賓語和述語。例如:「唯利是圖」、 「唯命是從」。 (2)、無標的賓語前置 無標的賓語前置往往具有強調賓語的作用,主要出現在中心語為 述賓短語的狀心式成語中。例如:「機關用盡」、「居心叵測」、「童叟 無欺」等。另有少部分主謂是成語的賓語也前置,像「蕭規曹隨」 、 「張 冠李戴」。 20.

(33) 2、主謂倒置 漢語的語序是主語先於謂語,但也有主謂倒置的特殊情形。主語後置的 成語也不少,主要出現在由兩個成分並列的成語裡,例如: 「伶牙俐齒」 、 「豐 衣足食」 ;不僅主謂倒置,又利用拆詞的方式,將原本的雙音節複合詞拆開, 分別重新穿插拼合,所以其原型只是一個主謂短語,分別為「牙齒伶俐」 、「衣 食豐足」。 三、 詞類活用 成語反映詞類活用的現象,最主要的見於名詞活用作狀語。例如:「星 羅棋布」、 「鱗次櫛比」,這些成語裡的「星」、「棋」 、「鱗」、 「櫛」等原都是 名詞,活用為狀語,主要修飾後頭動詞述語的狀貌。另外有些成語的名詞活 用為狀語,修飾後頭動詞述語,例如: 「一言難盡」 、 「妖言惑眾」 。也有成語 裡的名詞活用為狀語,修飾時間方面的動詞述語,例如: 「日就月將」 ,表示 時常有進步。 四、 被動語態 漢語的被動語態與外語的被動語態存在著部分對應、部分不對應的關 係,有標的被動句在漢語和英語的形式標誌不一致,而且語序也不盡相同, 甚至漢語有的被動句並無行事標誌可尋,有些四音節成語也頗能表現漢語在 被動句句型方面的部份特色。例如:「手(藥)到病除」屬於無標的被動形 式;「不拘小節」 、「秋扇見捐」屬於有標的被動形式。 五、 致動(使動)用法 漢語某些述賓短語的語意,並不能用一般的述賓關係去解釋,而是具有 「致動」的關係,也就是主語不是述語動詞動作的施動者,只是主使者;賓 語也不是述語的動詞動作、行為的受事者,反而是施行者,因此其主、述、 賓關係的語意表示的是:主語使賓語「怎麼樣」 。例如: 「閉月羞花」 、 「沉魚 落雁」 、「天翻地覆」等。 漢語語言發展經過幾千年的,語音、辭彙、語法等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成語中的古代漢語語法可說是現代漢語中的活化石,古漢語許多特殊語法現 21.

(34) 象都能在成語中得以保留,例如楊如雪(2010)所談到的被動用法、詞類活 用漢語序變化等幾種古漢語語法現象。這些現象不存在於現代漢語中,學生 如果不瞭解成語中保留的古漢語語法特徵,就不能理解和掌握某些成語的結 構特點以及由這種結構產生的修辭效果。例如:在古代漢語中,「翻」和「覆」 都是不及物動詞。這種不及物動詞帶了賓語(天和地),就成了致動用法, 意思是「使天翻,使地覆」。但事實上,無論變化再巨大、再徹底,也不會 使老天翻過來、使大地傾覆過去。顯然,這是一種誇張,也兼表比喻的意義, 很多「致動用法」常具有誇飾的修辭效果,如「閉月羞花」、「沉魚落雁」。 就是這種不同於現代漢語的結構方式,具有單個詞所不能比擬的效用。四字 格仿自成語,其中也有古代漢語語法殘留的現象,所以我們教授四字格時, 應告訴學生這些特點,他們才能理解和掌握四字格的意義和功能。. 三、成語的語用功能 莫里斯曾經指出:如果研究中明確涉及講話者,或語言使用者,便是語 用學的領域。成語雖比諺語、歇後語,較常用在書面語中,但現代人說話使 用成語的情形也非常普遍。讓我們來剖析成語背後隱藏的語用功能。 劉月華(2005)指出:成語在表達上通過多種修辭手段,表現出生動形 象、文雅含蓄、耐人尋味、言簡意賅的特殊效果,成為漢語中一般語義內容 的藝術化的表達形式。成語的這種語用特徵,可以稱之為「描述性」特徵。 徐國慶(1999)在《試談四字格的語用差別》中認為「四字格」的語用 類型有兩種: (一) 、描述性的四字格 四字格形式都是漢語中典型的成語,其基本的語用功能是對客觀事實和 客觀物件進行描述。例如: 1、封肅聽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禍事。( 曹雪芹《紅樓夢》) 2、都成了騎虎難下之勢,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幹到哪里就是哪裡了! ( 茅盾 《子夜》) 例句中「目瞪口呆」 、 「騎虎難下」都是用來說明一件事實、比喻一種形 象、形容一種情況、表達一個概念的特徵,可以概括為描述性特徵。描述性 22.

(35) 特徵是漢語四字格成語最基本的語用特徵。 (二) 、引證性四字格 這一類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形式,它們都不是用作描述,而是用作對 實踐性經驗和規律性認識的引證。例如: 3、俗話說「旁觀者清」 , 這幾年姑娘冷眼看著,或有該添該減的去處,二 奶奶沒行到,姑娘竟一添減。( 曹雪芹《紅樓夢》) 4、 「事不宜遲」 ,你得趁火打鐵,抓緊時機,再拿話挑他一挑。( 姚雪垠《李 自成》) 例 3 是發話人平兒以「旁觀者清」來說明,探春是局外人往往看得非 常清楚,使探春在這規律性常言的證明之下,不得不承認平兒的話是正確 的。例 4 是以「事不宜遲」這個道理來勸誘受話人事情不應拖延,必須趕緊 辦,用以證明發話人的勸誘是正確的。這種引證性特徵是漢語諺語的最基本 的語用特徵。 徐國慶的主張,與劉月華看法差不多,他認為「四字格」成語的語用特 徵,多半是描述性的特徵,主要是對客觀事實進行描述。而且根據眾多學者 研究(見第三章),四字格的句法功能,以謂語為最常使用的功能,占八成 以上,呼應劉月華(2005)和徐國慶(1999)的論點,四字格基本的語用功 能多數是用作描述、說明事件的狀態或限制、修飾事物的性質,屬於「描述 性」的語用功能。. 第四節 四字格偏誤的情形 瞭解了四字格教材的情況,我們也需針對學生在使用四字格會發生哪些 偏誤情形進行分析,才可對症下藥,改進教學,達到學生能正確使用四字格 來溝通的目的。. 一、四字格偏誤的類型 石琳(2008)在《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分析北 京語言大學 HSK 仲介語語料庫收集的外國考生 10740 篇的作文答卷,共計 23.

(36) 373 個四字格,找出以下五種偏誤的情況: (一)成語形式的偏誤:主要分下列五種:多字(7 例)、少字(41 例)、易序(54 例)、 錯字(298 例)、生造(98 例)。 1. 多字: …一舉手一動…。應該是一舉一動。 2. 少字:…不治症的病人。應該是不治之症 3. 易序:…苦酸甜辣…。應該是酸甜苦辣 4. 錯字:…多少傷心不言而俞。應該是不言而喻 5. 生造:…寥若如星。應該是寥若晨星。 (二)成語語義的偏誤:主要分下列六種:語義不明(9例)、語義矛盾(11例)、 語義重複(13例)、以偏概全(15例)、不明引申義比喻義(12例)、語義偏離(28 例)。 1. 語義不明 例句:*和尚乙聽到和尚丙的話,也拿不定主意,只好沒頭沒腦地也答應了。 2. 語義矛盾 例句:*我們一般想,人多了,事情好辦,既省事,又事倍功半。 3. 語義重複 例句:*因此,父母的每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舉止。 4. 以偏概全 例句:*流行歌曲由於人們覺得歌好聽,曲詞有聲有色,逐漸被人們所知, 受人們的歡迎就會流行的。 5. 不明引申義比喻義 例句:*我們上一代人的觀念是養子防老,因現在生活壓力,經濟問題,往 往孩子自己兩袖清風,自身難保,哪有多餘的錢養父母,鬧翻的根 源永遠是錢。 6. 語義偏離 例句:*如果我的晚輩不聽話,我將專心致志地說又說。 (三)成語語法意義和句法功能的偏誤:主要分下列四種:語性不明(8例)、成 24.

(37) 分多餘(8例)、成分缺失(16例)、成分誤代(31例)、變形不當(8例)。 1. 語性不明 例句:*發達國家幫助幾億挨餓人,是人之常情的一個道理。 2. 成分多餘 例句:*但是去外地旅遊時,千萬不要很掉以輕心去。 3. 成分缺失 例句:*首先要力求提高糧食的產量,因為我認為凡是有人性的人都不能袖 手旁觀挨餓的人。 4. 成分誤代 例句:*他們兩(倆) 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地生活。 5. 變形不當 例句:*父母跟子女對話的時候,他們不應該固執自己的意見。 (四)成語搭配不當的偏誤:石琳統計出HSK仲介語語料庫中共有這類偏誤 55例,占偏誤總數的7.7%。 例句:*所以當我得知時報出版社出的《李錩鈺博士一檔案實錄》 ,我就奮 不顧身地以二倍價錢從臺灣訂購過來。 (五)成語語用的偏誤:石琳統計出,HSK仲介語語料庫中共有這類偏誤6 例,占偏誤總數的0.8%。 例句:*你以後不要病了,天長地久活下去吧!. 偏誤類型. 形式偏誤. 語義偏誤. 句法偏誤. 語義搭配不當. 語用偏誤. 錯誤句數. 498. 88. 71. 55. 6. 比例. 69.4%. 12.2%. 9.9%. 7.7%. 0.8%. 【表二-2 石琳針對HSK仲介語語料庫偏誤分類表】 25.

(38) 鄭培秀(2005)在《成語句法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中,分析了本國 學習者和外籍學習者,誤用四字格句法功能分成下列五種情形: (一) 謂語功能使用不當: 例:*如果對網路得心應手,有些人可以不勝枚舉。 (二) 定語功能使用不當 例:*豬八戒有如是一個屍居餘氣,濫竽充數的高官。 (三) 狀語功能使用不當 例: *路上的車都車水馬龍的堵在路上。 (四) 補語功能使用不當 例:*她初中時代寫作文,以為要寫得鳳毛麟角才能得到高分。 (五) 賓語功能使用不當 例:*他到哪都很受歡迎,這樣他就不會怕評頭論足。 鄭培秀將學生在語法上的偏誤,歸結在六語-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狀語、補語的句法使用錯誤上,但其中鄭只總結出五種語法偏誤類型,其中 缺少了主語的偏誤情形,他本人並未就這點提出說明,但筆者認為可能原因 是:可當主語使用的四字格原本就很少,而且這類四字格形象鮮明,多是名 詞性四字格,學生較易掌握、運用。雖然鄭培秀在此觀察的重點較偏重句法 偏誤觀點,但卻也不無貢獻,可讓我們更能深入暸解學生在六語-主語、謂 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的句法使用的偏誤情形。此外,鄭培秀句法偏 誤歸因,有點不合理,例如:定語功能使用不當的偏誤中,他認為偏誤原因 是「濫竽充數」沒有定語的功能,但北大「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濫竽充數」 當定語的例子還不少,例如:有些濫竽充數的東西,真是對嚴肅文學的嘲諷。 可能是因為「平衡語料庫」收集的語料較少,而鄭太依賴「平衡語料庫」的 語料,因而舉例失當,但其實定語功能使用不當的情形還是存在。 蔡智敏(2001) 《學習中文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以印尼學生為例》 收集中、高級印尼學生,使用漢語四字格詞語時的 106 句病句,大致可歸為 三種偏誤類型: 26.

(39) (一)成語語義的偏誤:因不明詞義而產生的病句。 (二)句法功能的偏誤:不明白有固定的句型而犯的錯誤。此類偏誤最多。 (三)成語語用的偏誤:因使用情境不當而產生的病句。 張永芳(1999)指出留學生在使用成語造句時出現的語法錯誤類型,分 為語法功能的錯誤、語法意義搭配的錯誤、成語與助詞組合關係的錯誤和語 法上的殘缺四類,筆者整理列表說明如下: 偏 誤 類 型. 一. 二. 三. 四. 未理解成語. 語法意義. 不理解成語與. 語法功能. 搭配錯誤. 助詞的關係. 語法 殘缺. 1. 2. 體 詞 性 成 狀語 語 用 作 謂 錯當 詞性成語 補語. 3. 4. 5. 動詞性成 錯用 錯用 語作謂語 程度 得、的、地 錯帶賓語 副詞. 6. 7. 亂加. 缺少 著、了 主語. 【表二-3 張永芳偏誤類型統計表】. 比較張永芳和蔡智敏二人,蔡智敏統計出的四字格偏誤類型,缺少「形 式的偏誤」,可能是因為蔡智敏收集的病句來自中、高級班的學生,學生的 中文程度較好(他在之前也曾對這批學生進行過四字格成語教學),學生對 四字格有相當程度的熟悉,而且他收集病句的方式是將寫好的成語讓同學造 句,這是因為收集資料及採樣的方式不同。 由以上四人的偏誤情況分析,得知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四字格時,產生 偏誤的情況,集中在以下三大類型: (一)形式上的偏誤。 (二)語義上的偏誤。 (三)語法上的偏誤。 27.

(40) 二、四字格發生偏誤的原因 逄琬(2012)在《留學生漢語成語使用偏誤研究》中,對“HSK 動態作 文語料庫”中出現的四字格成語偏誤進行了分析,他總結出留學生使用四字 格成語出現偏誤的幾點主要原因,分述如下: (一)四字格自身結構的影響 他指出四字格成語的詞素,其語義經過演變,色彩意義發生轉移。留學 生只是單純從構成成分理解,而忽視詞素意義的演變,就會產生偏誤。此外, 四字格成語是現代漢語中保留最多古代漢語成分的語言形式,包含古音、古 義或古語結構等古漢語成分,給學習者增加了很多負擔,也給教學帶來一定 的難度。 (二)四字格成語複雜的文化內涵 逢苑認為四字格的學習,一般開始於中級階段,隨著華語學習的深入, 母語遷移的偏誤會下降,但是文化差異的語用偏誤會持續。由於歐美國家與 中國對“龍”的觀念不同,例如“望子成龍”,易發生語義偏誤;而漢文化圈的 國家,成語有有共通性,例如“對牛彈琴”,韓語有意思類似的“牛耳讀經 [우이독경 ]”﹔“馬耳東風”日語也有相近的“馬事東風[馬の耳に念仏 ]”,容易產生 語際干擾,出現錯位、替換之類的偏誤。 (三)四字格教學的影響 他認為四字格成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並指出 西方語言學“詞本位”的教學方法,大多數都是先解釋詞彙,再分析課文,然 後通過例句或造句的方式,配合課文語境來幫助留學生理解詞彙,讓學習者 從整體上感知詞彙意義,但是這種理解一般詞彙意義的學習模式並不適用於 去理解成語的意義。留學生由於自身條件所限,根據詞義擴展猜測成語語 義,往往得到的都是錯誤的理解。 (四)大綱、語言測試及工具書的影響 逢苑舉大陸的教材為例,作為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總依據,《漢語水準 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 (簡稱《大綱》) ,共收詞 8822 條,成語僅收 143 條, 占收詞總數當 1.62%。漢語水準考試(HSK)少考成語既不能起到對成語教 28.

(41) 學的指導作用,又失去了作為成語教材編寫依據的價值。 筆者認為逄琬所提到的四字格成語偏誤的原因,雖然是針對大陸地區, 但是每項原因都是一針見血,面面俱到,除了文化理解的原因外,他所提到 古漢語成分殘留的部份,我們在第二章已談到,包括被動語態、主謂倒置和 致動用法等,都是令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四字格時難以理解的部份,老師 教授四字格時需連帶將古漢語語法交代清楚,藉此可以作為文言文或詩詞教 學的基礎。他還指出「詞本位」的教學法不適用於四字格教學,筆者也認同 此說法,四字格成語是一「固定短語」 ,其在句中功能雖然等同一個詞,但 四字格成語的語義更複雜,理解一般詞彙意義的模式並不適用於去理解成 語,四字格成語套用在句中有更多限制,這些都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教給學 生。此外,逄琬提到漢語水準考試(HSK)少考四字格成語,這類似情形同 樣發生在台灣,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2從民國 94 年起在台灣舉辦 「華語文能力測驗」 ,筆者瀏覽了歷屆試題,就連最高考試層級-流利級也 少見四字格成語出現,只見題目中出現熱心助人、新陳代謝等少數四字格。 主流考試不重視四字格,將會導致教師不重視四字格教學,學生也就不重視 四字格。 綜觀各家說法,學生使用四字格會發生偏誤的原因,不外是以下幾點: 一、學生缺乏相關文化背景,易受母語文化干擾。 二、學生忽視上下文語義,或使用語境不恰當。 三、教師對四字格語義、語法功能缺乏有效教學方法 四、大環境的影響:缺少四字格語言測試機會及優良的工具書、教材。. 22.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簡稱華測會,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 SC-TOP)係由教育部於民國 94 年 11 月正式成立(原名華語測驗中心,民國 96 年 1 月正式更名), 為研發與推廣「華語文能力測驗」的專責單位,旨在研發及推廣台灣對外華語文相關測驗,以因 應世界各地華語學習之熱潮,考試內容分為聽力及閱讀兩大部份,測驗有基礎級、進階級、高階 級、流利級四個等級。 29.

(42) 30.

(43) 第三章 四字格內部結構和句法功能分析 本章將從教學的角度就「四字格」作定位,分析「四字格」的功能應為 詞或是短語;再分析三大華語教材中「四字格」的種類,選擇對華語教學有 幫助的四字格類型作為研究基礎;再就「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做分析,找出 「四字格」的結構類型;然後分析「四字格」在句子中的功能有哪些;最後 再比較「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和句法功能有無關係?. 第一節 四字格的屬性 本節先對四字格的功能屬性做一分析,以華語教學的角度,四字格在句 中功能到底是屬於固定短語?還是一個詞?要釐清四字格是詞還是短語,我 們必須瞭解華語的語法基本單位-詞、短語。. 一、何謂詞 「詞」是由詞素構成,比詞素高一級的語言單位。黃伯榮(2002;251): 「語素 3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例如「書」是一個詞素,它的語音 形式是「shu1」 ,詞素可分為「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 ,成詞語素可單 獨成詞;不成詞語素大多必須和別的詞素組合成詞。 邵敬敏在《現代漢語通論》 (2007;189)為詞(Word)下了定義: 「指 一定的語音形式跟一定意義相結合,並且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 詞代表一定的意義內容,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並且能夠獨立運用。它 同時具有下列三項特色: 1、從語音形式來看,詞一般具有完整、固定的語音形式,在它的末尾才允 許語音的停頓。如,春天/萬物/欣欣向榮,不能唸成:春/天/萬物欣欣/向榮。 2、從語法功能來看,詞可分實詞和虛詞。實詞用來表示一個完整或對立的 概念;虛詞則是連接或附著的作用。如:「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昨天、 冷都是實詞,比是虛詞。 3. 本文所指的語素即詞素,譯自於英文 morpheme。 31.

(44) 3、從意義上來看,詞具有意義融合的完整性,詞的意義不等於其構成之詞 素義的相加,如「馬路」指的是人車的通行道,而不是馬走的路。 綜合以上,「詞」是由詞素構成,可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在結構 上具有固定性,構成的詞,其次序一般都不能變動;在意義上具整體性,組 成的詞往往不能在字面上作個別解釋。. 二、何謂短語 (一)何謂短語 呂叔湘(1952;7)率先提出「短語」這樣的說法: 「這些不只一個詞又 不成為一個句子的東西,我們管它叫『短語』」 。 黃伯榮(2002;253):「短語是詞和詞的語法組合。」它和詞都表示一 定的意義,也是句子的成分,可單說、單用。但短語不是可獨立運用「最小 的」語言單位,它是可以分離的,中間往往可以插入別的造句成分,而詞大 多是不能分離的(離合詞例外),若是分離就不代表原來的意思。要分辨兩 者,可用「擴展法」來測試,如「騎兵」具完整語義,不能擴展,就是一個 詞;「騎馬」可以擴展成「我騎一匹馬」 ,「騎馬」就是一個短語。 邵敬敏(2007;189)為短語下了定義:短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 構成的句法結構單位,又分成詞組和結構兩類: (1)詞組:實詞與實詞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組合起來的短語。短語類型主 要根據詞組各組成成分的詞性、組合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語法關係來分類,包 括:偏正詞組、述賓詞組、述補詞組、聯合詞組、主謂詞組、同位詞組、兼 語詞組、連謂詞組等八類。 (2)結構:實詞與實詞的非結構組合或實詞與虛詞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組 合起來的短語。前者包括量詞結構、方位結構;後者包括介詞結構、「的」 字結構。 呂叔湘(2002)從詞素的角度討論短語,他認為可看作短語的情況有兩 種,分述如下: 1、四音節以上的組合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1971, in the wake of student upheavals in much of the world during the previous three years, Rene Maheu (then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asked a former

That is to say, while the building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工’ shaped architectural plan is the common building typ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Vietnam, building layout in

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 ensure at least 99.7% availability of the WiFi service, support four-hour response time and four-hour service recovery with active monitoring,

For a deep NNet for written character recognition from raw pixels, which type of features are more likely extracted after the first hidden layer.

Hong Kong: Life and Ethics Education Projec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andbook of moral and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Internal stimulus is intention of character and external stimulus is event of story and the action of character is response.. We implement the storyline in our emotion robot,

Pilot study were implemented for four different remediation strategies, natural recovery, biostimulation, adsorption, and integrated remediation, for removal of Aroc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