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字格的種類

在文檔中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頁 48-52)

第三章 四字格內部結構和句法功能分析

第二節 四字格的種類

承襲第二章第一節我們給「四字格」下的定義和限制,可知「四字格」

是由四個音節組合而成的成語和類固定短語。

其中類固定短語又可分成有框四字格和無框四字格,依序介紹如下:

一、四字格成語

按照第二章我們為成語下的定義,固定短語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四字格成 語,此處四字格成語指四個字有典故,且具有深層語義的四字格。關於四字 格成語的定義包含幾個特點:

1、從結構來看:四個字的固定短語,作用等同一個詞,可作為句子的成分。

組成成分 結構 意義

詞素(+詞素) 固定不可拆 詞素義結合成新義

短語 詞+詞+… 可拆解 個別詞義不變

固定短語 詞+詞+… 固定不可拆 詞義結合成新義

37

2、從源頭來看:四字格成語有來源典故。

3、從意義來看:一般而言都有出處來源與引申的比喻義,而非單純使用字 面上意思。

筆者將四字格成語依其結構分成並列、偏正、動賓、補充、主謂五大類,

檢索教育部《成語典》中語義和成語典源,舉例介紹如下:

1、並列結構:天經地義。

語義:指天地間理所當然而不能改變的道理。

來源:語本孝經三才章:「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2、偏正結構:烏合之眾

語義:像烏鴉般聚在一起的人。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來源:《管子》逸文:「烏合之眾,初雖有權,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殺生 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3、補充結構:入木三分

語義:原指墨跡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筆力遒勁。後用「入木三分」比喻評論 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來源:唐.張懷瓘《書斷.卷二.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 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4、主謂結構:河東獅吼 語義:比喻妻子凶悍發威。

來源: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 手心茫然。」

5、動賓結構:不動聲色

語義:一聲不響,不流露感情。

來源: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公與人 有畛域,不為戲狎,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 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38

二、有框四字格

漢語成語形式絕大多數以四字格為主,類固定短語是仿成語形式構成的 短語,所以四字格比例也非常高,類固定短語是處於固定短語與自由短語之 間的語言單位。類固定語在意義上已具有了一定的整體性,在形式上也具有 了一定的凝固性。但是比起固定短語,類固定語意義的整體性和形式的凝固 性都稍遜一籌。

潘先軍(2009):「有些類固定短語的總體結構形式框架是固定的,由兩 部分組成:不變部分(定項)+ 可變部分(變項)。」所以我們將此類四字格稱為

「有框四字格」。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報章雜誌或口語上,時常可見這類型 的四字格,在現行的對外漢語教材中,尤其是中高階段教材都或多或少出現 了這樣的辭彙,筆者將此類短語分成數詞形式和非數詞形式兩大類,列式如 下:

(一)數詞形式

四字格詞語由於結構固定簡短,所以用字務求精練,既要用意精確概 括,簡單易明,又要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而一至十以及百千萬億這些數字,

正好符合四字格詞語結構的特殊要求,所以數字四字格詞語數量也特別多。

筆者從成語典中找出含有數詞框架,以字母代替可變換進入的語素,(這裡 所說的的數詞包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十、千、

萬和零、半、兩、雙。)

1、「一 A 不 B」:如:一塵不染、一概不管。

2、「一 A 之 B」:如:一技之長、一面之緣。

3、「半 A 不 B」:如:半文不值、半生不熟。

4、「一 A 一 B」:如:一心一意、一草一木。

5、「一 A 半 B」:如:一年半載、一知半解。

6、「半 A 半 B」:如:半推半就、半買半送。

7、「七 A 八 B」:如:七葷八素、七零八落。

8、「三 A 四 B」:如:三從四德、三妻四妾。

39

9、「百 A 百 B」:如:百依百順、百發百中。

10、「千 A 萬 B」:如:千辛萬苦,千言萬語。

(二)非數詞形式:不含數字的有框四字格,分述如下:

1、A 長 B 短:如:東長西短、說長道短。

2、A 天 B 地:如:談天說地、呼天搶地。

3、有 A 無 B:如:有口無心、有名無實、有教無類、有勇無謀。

4、無 A 不 B:如:無堅不摧、無戰不勝、無樂不作、無歡不樂。

5、A 來 B 去:如:眉來眼去、呼來喚去。

6、上 A 下 B:如:上行下效、上竄下跳。

7、左 A 右 B:如:左顧右盼、左支右絀。

8、前 A 後 B:如:前仆後繼、前呼後擁、前倨後恭、前因後果。

9、 AB 不 C:如:黑白不分、是非不明、陰陽不調、來者不拒。

10、A 不 BC:如:言不及義、義不容辭、時不我與、情不自禁。

11、A 有 BC:如:徒有其表、若有所思、別有用心、大有可為。

12、AB 之 C:如:自知之明、總角之交、喪家之犬、明日之星。

13、AB 而 C:如:側目而視、三思而行、應運而生、日落而息。

14、不 A 不 B:如:不上不下、不好不壞、不中不西、不明不白。

15、沒 A 沒 B:如:沒大沒小、沒頭沒腦。

16、可 A 可 B:如:可歌可泣、可有可無、可長可短、可上可下。

17、無 A 無 B:如:無拘無束、無影無蹤、無緣無故、無聲無息。

18、有 A 有 B:如:有情有義、有說有笑、有始有終、應有盡有 19、能 A 能 B:如:能文能武、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說能唱。

20、 A B A C:如:古色古香、群策群力、若隱若現、相輔相成。

40

三、無框四字格

無框四字格是指在生活中常見的四字類固定短語,形式相對於一般四字 語詞穩固,語義較粗淺,和「有框四字格」一樣,一般都可從字面看出其義,

但不像有框四字格這樣形象鮮明,讓人一眼便能從其框架認出,但它卻常帶 有古漢語成份和較強的修飾效果。例如:大開眼界、手忙腳亂、萬事如意、

原來如此、勇往直前、無可奈何、勉為其難、大驚小怪等等。

筆者認為「四字格成語」和「四字格類固定短語」之間的不同,從結構 上來看,兩者同樣是四個字,形式穩定的的短語,只能從成語的語義和來源 著手,若具有完整語義且有典故出處的才可判斷為「四字格成語」。「有框 四字格」和「無框四字格」,兩者在形式上都是四個字,且從字面義就可看 出其義,都沒來來源典故,只能從框架的有無來區分,「有框四字格」的形 象鮮明,如如「不不」框、「有無」框在生活中常見,也常成為專題討論,

而「無框四字格」就較缺乏特色,只是四個字組合而成形式相對於一般四音 節組合較穩固的類固定短語。

在文檔中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頁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