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背景變項和心理變項對社會比較效應之預測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國中學生背景變項和心理變項對社會比較效應之預測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國中學生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校規 模、城鄉區域)和心理變項(包括自尊、數學價值觀、團體表同感)對社會比較 效應各層面的預測分析。由於國中學生的背景變項為類別(間斷)變項,故先將 國中學生背景變項之「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校規模」、「城鄉區 域」等類別變項轉換為虛擬變項,再加上「自尊」、「數學價值觀」以及團體表同 感之「學校表同感」、「班級表同感」等九個變項作為預測變項,同時以國中學生

「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等作為 效標變項,採用逐步多元迴歸法來進行聯合預測力分析,以考驗研究假設五。

然吳明隆和涂金堂(2006)指出,以逐步多元迴歸法進行聯合預測力分析時,

應留意若自變項間的相關太高,可能造成迴歸分析的共線性(collinarity)問題。

因此,為了增加迴歸分析的預測力,所以預測變項之間的相關要愈低愈好,每個

174

由表 4-48 得知:

一、九個預測變項(包括四個連續變項和十個虛擬變項)中,對「向下對比比較」

預測力達顯著水準(p<.01)者共有四個,依序是「自尊」、「中家庭社經地位

-低家庭社經地位對比組」、「班級表同感」與「市郊-鄉村對比組」等四個 變項。

二、上述四個進入迴歸模式的變項共可解釋「向下對比比較」7%的變異量,其中 以「自尊」變項對「向下對比比較」的個別解釋量最大,達 3%。不過綜觀而 言,四個進入迴歸模式的變項之增加解釋量均不高,故在應用的解釋上應謹 慎推估。

三、從標準化迴歸係數來看,「自尊」和「班級表同感」對向下對比比較的β 值皆 為.13,且為正值,表示「自尊」和「班級表同感」愈高的國中學生,其愈會 產生向下對比比較的效應。此外,「中家庭社經地位-低家庭社經地位對比組」

和「市郊-鄉村對比組」對向下對比比較的β 值分別為-.15 和-.11,其值為負,

表示和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學生相較之下,中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學生愈 不會產生向下對比比較的效應;另和位居鄉村的國中學生相較之下,位居市 郊的國中學生亦愈不會產生向下對比比較的效應。

參、對「向上對比比較」之預測分析

以「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校規模」、「城鄉區域」、「自尊」、

「數學價值觀」、「學校表同感」、「班級表同感」等九個預測變項(包括四個連續 變項和十個虛擬變項)預測「向上對比比較」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列如表 4-49。

176

生其向上對比比較的效應亦較低。

肆、對「向下同化比較」之預測分析

以「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校規模」、「城鄉區域」、「自尊」、

「數學價值觀」、「學校表同感」、「班級表同感」等九個預測變項(包括四個連續 變項和十個虛擬變項)預測「向下同化比較」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列如表 4-50。

表 4-50 背景和心理變項預測「向下同化比較」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p<.05, ***p<.001

由表 4-50 得知:

一、九個預測變項(包括四個連續變項和十個虛擬變項)中,對「向下同化比較」

預測力達顯著水準(p<.05)者共有四個,依序是「數學價值觀」、「自尊」、「市 郊-鄉村對比組」與「班級表同感」等四個變項。

二、上述四個進入迴歸模式的變項共可解釋「向下同化比較」7%的變異量,其中 以「數學價值觀」變項對「向下同化比較」的個別解釋量最大,達 4%。不過 綜觀而言,四個進入迴歸模式的變項之增加解釋量均不高,故在應用的解釋 上應謹慎推估。

三、從標準化迴歸係數來看,「班級表同感」對向下同化比較的β 值為.08,且為正 值,表示「班級表同感」愈高的國中學生,其愈會產生向下同化比較的效應。

此外,「數學價值觀」、「自尊」與「市郊-鄉村對比組」對向下同化比較的 β

進入迴歸之順序 多元相關

(R)

決定係數

(R2

增加解釋量

(ΔR2 淨F值 F值 β值

1.數學價值觀 .19 .04 .04 34.11*** 34.11 -.17

2.自尊 .22 .05 .01 14.61*** 24.61 -.14

3.市郊-鄉村對比組 .24 .06 .01 5.40* 18.28 -.08 4.班級表同感 .25 .07 .01 6.07* 15.31 .08

178

值分別-.17、-.14 與-.08,且皆為負值,一方面表示「數學價值觀」和「自尊」

愈高的國中學生,其愈向下同化比較的效應就愈低;另一方面和位居鄉村的 國中學生相較之下,位居市郊的國中學生其愈向下同化比較的效應亦愈低。

伍、綜合討論

本節本節主要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探討國中學生「性別」、「年級」、「家庭 社經地位」、「學校規模」、「城鄉區域」、「自尊」、「數學價值觀」、「學校表同感」、

「班級表同感」等九個預測變項,對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的聯合預測力。兹將研 究結果討論如下:

一、預測變項的聯合解釋量,佔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總變異量分別是:「向上同化 比較」為 48%、「向下對比比較」為 7%、「向上對比比較」為 11%、「向下同 化比較」為 7%。

二、就國中學生「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而言,「向上同化比較」之最有效的預測 變項為「數學價值觀」,其解釋力為 33%;「向下對比比較」之最有效的預測 變項為「自尊」,其解釋力為 3%;「向上對比比較」之最有效的預測變項為「自 尊」,其解釋力為 8%;「向下同化比較」之最有效的預測變項為「數學價值觀」, 其解釋力為 4%。

三、由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可知本研究之假設五:「不同背景變項、自尊、數學價 值觀、團體表同感的國中學生對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具有顯著的聯合預測 力」,獲得部分支持。

由上述研究結果得知,「自尊」的預測力在社會比較效應的四個層面均達到顯 著水準,且在社會比較效應的各層面可供解釋的變異量皆是屬一屬二,其中在「向 下對比比較」和「向上對比比較」層面,可供解釋的變異量更是居冠,足可見「自 尊」對於國中學生社會比較效應的影響不容忽視。也難怪盱衡古今中外,「自尊」

一直是倍受關注的研究變項之一(沈如瑩、趙梅如,2006)。更有學者認為自尊係 重要的人格特質之一,並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深遠(Coopersmith, 1959)。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尊」在兩個解釋變異量居冠的社會比較效應層面上,

其在「向下對比比較」層面的 β 為正值,然在「向上對比比較」層面的 β 卻為負 值,可見其在二個層面中具有截然不同的影響方向。故研究者推論,「自尊」乃屬 正向的人格特質,自然對於正向的向下對比效應會產生正向影響力;但其對負向 的向上對比效應卻會產生負向影響力,亦即自尊愈低的國中學生,其所產生的向 上對比效應(近似大魚小池效應)將會更加強烈。

其次,「數學價值觀」的預測力亦在三個社會比較效應層面上達到顯著水準,

且其解釋變異量還在「向上同化比較」和「向下同化比較」層面居冠。其中,在

「向上同化比較」層面,其解釋變異量還高達 33%,且 β 為正值。故研究者推論,

數學價值觀愈高的國中學生,代表其對於數學的學習就愈重視。因此當其面對數 學領域表現優異的他人,除了引發見賢思齊之感,更激起努力學習的自我改善動 機,故會對向上比較的同化效應造成正向影響。此外,「數學價值觀」的解釋變異 量亦在「向下同化比較」層面高居第一,不過β 卻為負值。故研究者亦推論,「數 學價值觀」愈低的國中學生,應該愈不重視自己的數學科目,或極少付出努力學 習數學。爰此,自然會有較高的向下同化的比較效應,自覺會和差勁他人一樣學 不好數學。

再者,雖然「班級表同感」和「自尊」一樣,其預測力皆在社會比較各層面 達到顯著水準,然其解釋變異量均不高。不過整體而言,本研究所採用的心理變 項,其解釋變異量都比背景變項來得高。此外,除了「自尊」和「數學價值觀」

二個預測變項在「向上同化比較」層面的解釋力超過 10%以外,其餘大部分的預 測變項在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的解釋力均不高。顯示應該還有其他更能預測國中 學生社會比較效應的心理變項或背景變項,皆有待日後進一步的研究。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