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自尊、數學價值觀、團體表同感與社會比較效應間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國中學生自尊、數學價值觀、團體表同感與社會比較效應間之

本節旨在探討國中學生自尊、數學價值觀、團體表同感等心理變項與社會比 較效應各層面的關係,為了瞭解上述三個心理變項和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之相 關,又由於上述變項皆為連續變項,遂採用積差相關進行分析,以考驗研究假設 4-1、4-2、4-3、4-4、4-5 與 4-6。

壹、相關分析

兹將國中學生自尊、數學價值觀、團體表同感等心理變項與社會比較效應各 層面之相關分析結果,列如表 4-46。

168

表 4-46 國中學生心理變項和社會比較效應各層面之相關分析

1 2 3 4 5 6 7

1.自尊 -

2.數學價值觀 .22 *** -

3.團體表同感 .34 *** .29*** -

4.向上同化比較 .45 *** .57*** .43*** -

5.向下對比比較 .18 *** .08* .16*** .36*** -

6.向上對比比較 -.28 *** -.12*** .00 -.05 .22*** -

7.向下同化比較 -.16 *** -.19*** -.02 -.04 .16*** .54*** -

*p<.05, ***p<.001

由表 4-46 得知,自尊、數學價值觀與團體表同感等三個心理變項和社會比較 效應各層面呈現不同程度的相關結果,除了少部分未達顯著相關外,其餘皆和向 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達到顯著正相關,並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 達到顯著負相關。兹將結果分述如下:

一、自尊

國中學生的自尊和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達到顯著正相關(r=.45,p

<.001;r=.18,p<.001),並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達到顯著負相關

(r=-.28,p<.001;r=-.16,p<.001)。其中,自尊和向上同化比較亦已達中度相 關以上(吳明隆、涂金堂,2006)。

顯示在國中數學科目的學習上,自尊愈高的國中學生愈能在向上比較後產生 見賢思齊的念頭,相信自己可以學習他人來提昇自我能力;同時亦能在向下比較 後相信自己能夠與差勁他人有所區隔,絕不會和比自己差的人一樣學不好數學,

因而產生向上同化和向下對比的社會比較效應。然自尊愈低的國中學生卻恰好相 反,一方面經由向上社會比較後,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優秀他人;另一方面經由向 下比較後,亦會認為自己將和差勁他人一樣無法勝任學習工作,最終產生向上對 比和向下同化的社會比較效應。

爰此,小結上述,本研究之假設 4-1:「國中學生自尊和向上同化比較、向下 對比比較為顯著正相關」和 4-2:「國中學生自尊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 為顯著負相關」,獲得支持。

二、數學價值觀

國中學生的數學價值觀和向上同化比較 、向下對比比較達到顯著正相關

(r=.57,p<.001;r=.08,p<.05),並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達到顯著負 相關(r=-.12,p.001;r=-.19,p<.001)。其中,數學價值觀和向上同化比較亦已 達中度相關以上(吳明隆、涂金堂,2006)。

顯示在國中數學科目的學習上,數學價值觀愈高的國中學生愈能產生向上同 化比較的效應,意即經由向上比較後愈相信自己可以和優秀他人並駕齊驅;同時 亦愈能經由向下比較後突顯自身的優越感,因而產生向下對比的效應。然數學價 值觀愈低的國中學生卻愈會產生向上對比和向下同化的社會比較效應,一方面在 向上比較後覺得自己比不上學習數學有成的他人,另一方面亦在向下比較後認為 自己和差勁他人一樣學不好數學。

爰此,小結上述,本研究之假設 4-3:「國中學生數學價值觀和向上同化比較、

向下對比比較為顯著負相關」和 4-4:「國中學生數學價值觀和向上對比比較、向 下同化比較為顯著正相關」,未獲支持。

三、團體表同感

國中學生的團體表同感和向上同化比較 、向下對比比較達到顯著正相關

(r=.43,p<.001;r=.16,p<.001),但未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達到任 何顯著相關(r=.00,p.05;r=-.02,p>.05)。其中,團體表同感和向上同化比較 亦已達中度相關以上(吳明隆、涂金堂,2006)。

顯示在國中數學科目的學習上,團體表同感愈高的國中學生愈能產生向上同

170

化比較和向下對比比較的效應,一方面願意以優秀他人作為學習對象,在向上比 較後相信自己也可以和他們一樣成功;另一方面亦在向下比較後認為自己絕不會 和差勁他人一樣學不好數學,因而產生一種能力的自信。

爰此,小結上述,本研究之假設 4-5:「國中學生團體表同感和向上同化比較、

向下對比比較為顯著正相關」,獲得支持;但本研究之假設 4-6:「國中學生團體表 同感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為顯著負相關」,未獲支持。

貳、綜合討論

一、就自尊而言

本研究結果發現,自尊和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達到顯著正相關,並 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達到顯著負相關。此研究結果與先前大部分的研 究發現相似(徐富珍,1998;Buunk et al., 1990; Aspinwall & Taylor, 1993; Tesser et al., 1988),然而卻與 Baumerster 等人(1996)和 Campbell(1990)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

本研究之所以獲致自尊愈高的國中學生和社會比較正向效應有顯著相關、而 自尊愈低的國中學生和社會比較負向效應有顯著相關之結果,研究者推論應與人 格特質密切相關。質言之,自尊係一種整體自我價值(Rosenberg, 1965, 1998),及 對自己所作評價的高低程度(張春興,2006)。想當然爾,如果國中學生自認整體 自我價值或對自己所作的評價愈高,自然會在社會比較歷程中產生較佳的效應,

進而透過正向的認知或作為亟力在社會比較中獲益。反之,自尊愈低的國中學生 對自己的評價亦低,自然也難在社會比較的歷程中導致正面的社會比較效應。

二、就數學價值觀而言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學生的數學價值觀和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達 到顯著正相關,並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達到顯著負相關。此研究結果 與 Tesser (1988)自我評價維持模式的觀點相較,似乎有些出入。

根據 Tesser (1988)的自我評價維持模式,當比較的面向被當事者所重視,會使 自我評價在向上比較時產生對比效應。換言之,當事者會將他人的優異表現,視 之為威脅自己排名表現的假想敵。反之,當比較的面向不被當事者所重視,則會 使自我評價在向上比較時產生同化效應(蔡佳靜,2007;Tesser et al., 1988),即使 他人有傑出表現,仍可以優秀他人為榮,且不認為對自己的排名表現會有所威脅。

然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卻發現:對數學愈重視(數學價值觀愈高)的國中學生反而 和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有顯著相關;而對數學愈不重視(數學價值觀愈 低)的國中學生卻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產生顯著相關。

研究者推論之所以獲致如此迥異的研究結果,可能是國中學生對於數學價值 觀的認知不同所致。Tesser(1986)曾指出人們對於比較的範疇或面向的重視程度,

與其所處環境的社會價值觀或重要關係人(包括父母、師長或同儕)的期望有關。

換言之,國中學生在量表填答時即使指稱有較高的數學價值觀,到底是自己心中 真正的想法,抑或受到社會價值觀或父母、師長期望的影響,因而混淆了研究結 果,有待後續的探究。

其次,研究者認為,當國中學生的數學價值觀愈高,是否意謂著其願意在自 己重視的學科上付出更多的實質努力。即使與之相較的同儕在數學學科表現優 異,而自己只要在社會比較過後,仍堅信只要肯用心學習,一樣可在能力和表現 上有所提升,故能在向上比較中得到較多的同化效應。反之,當國中學生的數學 價值觀愈低,可能意謂其在數學科目上找不到學習的意義,因而不願意努力學習。

想當然爾,自然覺得比不上優秀他人(向上對比比較),或自覺會和差勁他人一樣 學不好數學(向下同化比較)。是否果真如此,仍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三、就團體表同感而言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學生的團體表同感和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達 到顯著正相關,但未和向上對比比較、向下同化比較達到任何顯著相關。

172

此研究結果與侯雅齡(2010)、McFarland 和 Buehler(1995)的研究發現近似。

說明國中學生身處於華人文化脈絡的集體主義氛圍下,當其對自己的學校或班級 有較多的認同感,的確會在向上比較中產生較多的同化效應。此即謂一種以身為 團體一份子為榮的光環反射效應(Marsh et al., 2000),同時抵銷來自於團體內相互 比較的對比效應(侯雅齡,2010)。

此外,本研究結果亦發現當國中學生擁有較高的團體表同感,除了以團體內 的優秀他人為榮外,對於團體內表現較差的同儕,亦能在比較過後產生與之區隔 的優越感。研究者推論可能是當國中學生能夠認同優秀同儕,再加上自身願意努 力朝楷模目標邁進。久而久之,便能縮短與團體中優秀分子間的相對落差。並透 過想像自己有朝一日亦能躋身於楷模之列,且成為眾所稱羨的目標,進而產生向 上比較的同化效應。此外,在拉進和優秀他人的距離之際,同時也加大了和差勁 他人的差距,因而產生了向下對比比較之優越感。是否果真如此,仍有待進一步 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