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者為達成研究目的,根據文獻探討,建立研究向度,並參酌國內外相關 研究所使用之測量工具,且考量目前國中現況和特性後,自行編製「個人基本資 料調查表」、「社會比較效應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並 選用「自尊量表」、「數學價值觀量表」、「團體表同量表」等上述七項研究工具。

同時在實施調查研究的時候,將研究工具命名為「國中學生學習經驗調查問卷」, 以利研究的進行。

一、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

本調查表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受試學生的背景資料,包括學生的「性別」、「年 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校規模」與「城鄉區域」。

(一)性別:分「男生」、「女生」。

(二)年級:分「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三)家庭社經地位:分「低家庭社經地位」、「中家庭社經地位」、「高家庭社經 地位」。

(四)學校規模:分「12 班(含)以下」、「13 班到 24 班」、「25 班到 48 班」、

「49 班(含)以上」。

(五)城鄉區域:分「鄉村」、「市郊」、「市區」。根據主計處網頁及維基百科中可 得知如何劃分城鄉的相關解釋,大致從政治、經濟、人口等觀點來定義城 鄉,換言之,即依據行政區劃分、消費型態或水準、人口密度、居民職業、

學校等級或教育資源區等加以區分(林俊良,2010)。

82

二、社會比較效應量表

(一)量表的編製

本 量 表 是 研 究 者 根 據 Buunk 和 Ybema(1997) 的 同 化 和 對 比 模 式 與 Mussweiler(2003)對社會比較同化和對比效應的定義及分類,將社會比較效應分為

「向上同化比較」、「向下對比比較」、「向上對比比較」及「向下同化比較」四個 層面,並參考 Van der Zee 等人(2000)的量表編製而成。量表初稿擬定後,先敦請 十位學者專家(專家名單及專家修正用之調查問卷請見附錄一和附錄二)針對題 目的適切性及用字遣詞予以指正,並將學者專家的意見(相關內容彙整請見附錄 三)與指導教授研討後,最後共計 20 題為本量表的初稿。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題型設計,請填答者依自身的實際狀況選答。依 據其選擇「非常不符合」、「少部分符合」、「一半符合」、「大部分符合」、「非常符 合」的選項,分別給予 1、2、3、4、5 分。

(三)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編製完成之後,於 2013 年 4 月進行預試,並將預試問卷所得的資料 進行以下的分析。

(四)量表信、效度 1.項目分析

(1)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法

先將受試者的得分依高低排序,再選取全量表總分最高的 27%為高分組,最 低的 27%為低分組。接著以 t 考驗逐題進行高、低分組之平均數差異檢定,以求出 決斷值(CR),並將決斷值未達顯著水準的題項刪除。結果發現全部題項皆達顯著 水準,故不需刪題。

(2)相關分析法

將各題項與全量表總分之積差相關小於.30 的題目刪除,結果發現全部題項與 全量表總分之積差相關皆大於.30,故全數予以保留。

本量表項目分析(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法與相關分析法)之結果,請見附錄 四。

2.因素分析

在進行因素分析前,先將各題項進行取樣適切性 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及 Bartlett 球形檢定,以了解該量表是否適合進行因 素分析。檢定結果顯示:該量表之 KMO 值為.88,Bartlett 球形檢定結果為 χ2=5355.37,p<.001,達顯著水準。依據 Kaiser 所提出之 KMO 值判斷準則:在 因素分析時,量表的 KMO 值最好在.80 以上(吳明隆、涂金堂,2006)。由此可知,

本量表的變項間有共同因素存在,故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本研究係以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與斜交轉軸法進行因 素分析,並以特徵值大於 1 及因素負荷量.40 以上作為選題標準。在第一次因素分 析時,根據文獻理論及陡坡圖(scree plot)顯示,決定抽取四個因素,全部題項的 因素負荷量皆達.40 以上,且無因素歸屬有誤,故全部予以保留。

本量表的因素分析結果,請見附錄五。

3.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 Cronbach'sα內部一致性係數來考驗量表之信度,係數愈高表示量 表的內部一致性也愈高。結果顯示,各分量表的係數介於.85 至.93 之間,總量表 的係數為.86。兹將本量表信度分析之結果,列如表 3-4。

84

表 3-4 「社會比較效應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層 面 Cronbach'sα係數

向上同化比較 .93

向下對比比較 .87

向上對比比較 .85

向下同化比較 .91

總 量 表 .86

4.效度分析

首先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擬出本研究之概念架構,且據此編製量表,並以 建構效度中的因素分析來檢驗量表的效度。結果顯示,本量表可得到四個因素。

因素一命名為「向上同化比較」,包含 5 個題項,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20.16%;因素 二命名為「向下對比比較」,包含 5 個題項,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16.83%;因素三命 名為「向上對比比較」,包含 5 個題項,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15.94%;因素四命名為

「向下同化比較」,包含 5 個題項,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18.44%;四個因素累積解釋 的總變異量為 71.37%。

(五)正式量表的內容

根據預試量表選題後所進行信、效度之考驗結果,本研究的「社會比較效應 正式量表」共計 20 題,其填答及計分方式與預試量表相同。兹將「社會比較效應 量表」的層面、題號與題數,列如表 3-5。

表 3-5 「社會比較效應量表」之層面、題號與題數

層 面 正 式 量 表 題 號 題 數

向上同化比較 1、2、3、4、5 5

向下對比比較 6、7、8、9、10 5

向上對比比較 11、12、13、14、15 5

向下同化比較 16、17、18、19、20 5

總 題 數 20

三、自我效能量表

(一)量表的編製

本量表是研究者根據 Bandura(1977, 1982)對自我效能的定義,並參考梁茂森

(1998)和趙柏原(1999)的相關量表編製而成。量表初稿擬定後,先敦請十位 學者專家(專家名單及專家修正用之調查問卷請見附錄一和附錄二)針對題目的 適切性及用字遣詞予以指正,並將學者專家的意見(相關內容彙整請見附錄三)

與指導教授研討後,最後共計 15 題為本量表的初稿。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題型設計,請填答者依自身的實際狀況選答。依 據其選擇「非常不符合」、「少部分符合」、「一半符合」、「大部分符合」、「非常符 合」的選項,分別給予 1、2、3、4、5 分,反向題則給予 5、4、3、2、1 分。

(三)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編製完成之後,於 2013 年 4 月進行預試,並將預試問卷所得的資料 進行以下的分析。

(四)量表信、效度 1.項目分析

(1)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法

先將受試者的得分依高低排序,再選取全量表總分最高的 27%為高分組,最 低的 27%為低分組。接著以 t 考驗逐題進行高、低分組之平均數差異檢定,以求出 決斷值(CR),並將決斷值未達顯著水準的題項刪除。結果發現全部題項皆達顯著 水準,故不需刪題。

(2)相關分析法

將各題項與全量表總分之積差相關小於.30 的題目刪除,結果發現第 5 題與量

86

表總分之積差相關小於.30,故予以刪除。

本量表項目分析(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法與相關分析法)之結果,請見附錄 六。

2.因素分析

在進行因素分析前,先將各題項進行取樣適切性 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及 Bartlett 球形檢定,以了解該量表是否適合進行因 素分析。檢定結果顯示:該量表之 KMO 值為.94,Bartlett 球形檢定結果為 χ2=4285.78,p<.001,達顯著水準。依據 Kaiser 所提出之 KMO 值判斷準則:在 因素分析時,量表的 KMO 值最好在.80 以上(吳明隆、涂金堂,2006)。由此可知,

本量表的變項間有共同因素存在,故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本研究係以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進行因素分析,並以 特徵值大於 1 及因素負荷量.40 以上作為選題標準。在第一次因素分析時,根據文 獻理論及陡坡圖(scree plot)顯示,決定抽取一個因素,其中第 10 題和第 14 題的 因素負荷量低於.40,故予以刪除,然後進行第二次因素分析。

本量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請見附錄七及附錄八。

3.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 Cronbach'sα內部一致性係數來考驗量表之信度,係數愈高表示量 表的內部一致性也愈高。結果顯示,本量表的係數為.95,信度頗佳。

4.效度分析

首先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擬出本研究之概念架構,且據此編製量表,並以 建構效度中的因素分析來檢驗量表的效度。結果顯示,本量表可得到一個因素,

包含 12 個題項,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65.98%。

(五)正式量表的內容

根據預試量表選題後所進行信、效度之考驗結果,本研究的「自我效能正式 量表」共計 12 題,其填答及計分方式與預試量表相同。

四、主觀幸福感量表

(一)量表的編製

本量表是研究者根據 Diener、Smith 與 Fufita(1995)以及 Lyubomirsky、Tkach 與 Dimatteo(2006)對主觀幸福感定義及分類,將主觀幸福感分為「生活滿意度」、「正 向情緒」與「負向情緒」三個層面,並參考 Diener、Suh、Lucas 與 Smith(1999)

以及簡晉龍、李美枝、黃囇莉(2009)編譯發展的「主觀幸福感量表」等國內外 相關量表編製而成。量表初稿擬定後,先敦請十位學者專家(專家名單及專家修 正用之調查問卷請見附錄一和附錄二)針對題目的適切性及用字遣詞予以指正,

並將學者專家的意見(相關內容彙整請見附錄三)與指導教授研討後,最後共計 24 題為本量表的初稿。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題型設計,請填答者依自身的實際狀況選答。依 據其選擇「非常不符合」、「少部分符合」、「一半符合」、「大部分符合」、「非常符 合」的選項,分別給予 1、2、3、4、5 分,負向情緒層面則視為反向題,給予給 予 5、4、3、2、1 分。

(三)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編製完成之後,於 2013 年 4 月進行預試,並將預試問卷所得的資料 進行以下的分析。

(四)量表信、效度 1.項目分析

(1)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法

先將受試者的得分依高低排序,再選取全量表總分最高的 27%為高分組,最 低的 27%為低分組。接著以 t 考驗逐題進行高、低分組之平均數差異檢定,以求出

88

決斷值(CR),並將決斷值未達顯著水準的題項刪除。結果發現全部題項皆達顯著 水準,故全部予以保留。

決斷值(CR),並將決斷值未達顯著水準的題項刪除。結果發現全部題項皆達顯著 水準,故全部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