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理財素養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內外理財素養之相關研究

國外對於理財素養的研究非常豐富,尤其是OECD(2005)與美國的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歷年的調查,兩者共同的結論是理財素養普遍低落,無論是 學生或是成年人,尤其是教育程度低、收入低的族群,在我國的研究中也有相 同的情形,金管會(2008)所進行的調查顯示收入與教育程度會影響理財素養。

壹、美國理財素養之相關研究

美國從 1997 到 2008 年,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共舉辦了六次高中學 生的理財素養大規模的測驗,測驗結果顯示學生從家庭中獲得較多的理財資源,

家庭環境好的孩子其理財素養相較於不富有家庭的學生為高。Mandell(2008)

提出警告美國家庭間貧富差距情形會更加惡化。

一、美國高中學生理財素養分數逐年下降

從 1997 年開始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開始檢視個人理財素養,樣本 數為 1532 名高中學生,測驗共有 50 題,其中 31 題為理財素養的主要問題,分 為所得、金錢管理、儲蓄與投資、消費與信用四個部分。當年測驗的結果顯示 只有 10.2%的學生能夠回答四分之三的題目,測驗平均分數為 57.3 分;接著 2000 年第二次對 723 位高中生施測,結果比第一年更糟糕,分數為 51.9 分;第三次 測驗在 2001 到 2002 年之間,規模擴大到 4024 人,但是分數持續下降到 50.2 分。第四次測驗於 2004 年二月舉行,共計 4074 名高中生參與,分數進步到 52.3 分;第五次測驗在 2006 年二月舉辦,有 5775 名參與者,測驗分數為 52.4 分,

而 2008 年有 6856 位高中生接受測驗,平均分數掉落到最低的 48.3 分,從 1997

年到 2008 年,十年來分數下降了 9 分之多,高中學生欠缺理財素養的情況是每 況愈下;然而,2008 年的調查發現將近半數的學生修過一整個學期的個人財務 管理課程,可見理財課程對於提升理財素養的貢獻有限(Mandell,2008)。

歷年來的分項測驗成績如下表,可以發現 2008 年最近一次的測驗中所得

(Income)、金錢管理(Money Management)、消費(Spending)、信用(Credit)

等四項成績是歷年來表現最差的,詳細分數如下表:

表 2-3-1 美國高中學生六次理財素養測驗的分項測驗成績 分項測驗成績

年度

所得 金錢 管理

儲蓄 消費 信用

2008 年 56.1 40.9 43.2 50.8 44.1 2006 年 59.2 46.4 42.6 56.9 51.8 2004 年 62.9 45.4 41 55.4 48.8 2002 年 61.5 46 41.6 53.1 47.5 2000 年 57.6 46.8 45.3 55.1 49.1 1997 年 71.9 54.2 47.4 56.8 缺 資料來源:取自 Jump$tart 聯盟(2008, p25)

二、家庭年收入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2006 年第五次的測驗結果顯示,家庭年收入低於二萬美元的學生平均分數 為 48.5 分,相反的,家庭年收入超過八萬美元的學生平均得分為 55.6;2008 年 的測驗結果依舊顯示家庭收入越高的學生,其分數越高,家庭年收入低於二萬 美元的學生平均分數為 43.4 分,家庭年收入超過八萬美元的學生平均得分為 52.3。但是家庭年收入最高的學生成績並不是每一次測驗都得到最高分。在 1997 與 2000 年的測驗中反而是家庭年收入在$40,000 至$79,999 之間的學生表現最好

(Mandell,2008)。

三、父母親的教育水準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部分是收入低、教育程度低,而且理財素養低落(Mandell,2008)。

四、性別與理財素養的關係

$20,000~$39,999

$40,000~$79,999

$80,000 以上

研究所以上學歷 59.3 55.1 53.5 55.4 55.6 51.8

性別 女性 男性

57.9 56.9

51.6 52.2

50.7 49.8

52.2 52.4

52.3 52.6

47.9 49.0 資料來源:取自 Jump$tart 聯盟(2008, p14)

五、對自己的期望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將來有升學計畫的學生其理財素養明顯比較好。2008 年的研究顯示出相同 的結果,計畫繼續四年大學教育的高中生平均分數為 50.9,繼續二年制專科學 校教育的高中生平均分數為 44.6,沒有升學計畫的只有 34.9 分。令人沮喪的發 現是修過一學期金錢管理或個人理財課程的學生,他們的理財素養沒有高於沒 上過課的學生(Mandell,2008)。

六、有金錢管理經驗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有金錢管理經驗可能會影響個人理財素養,使用過信用卡的學生比較能夠 回答關於信用卡的問題,在 2006 年的測驗中顯示了更多理財知識與經驗之間的 關係。例如有工作或打工經驗的學生遠比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懂得稅務知識。

2004 年的測驗結果顯示,父母固定給零用錢的學生平均分數為 50 分,若幫忙 做家事而獲得零用錢的學生平均分數為 53.2,而需要時才有零用錢的學生平均 分數為 52.4。2008 年的測驗結果更明顯呈現出管理個人財務的經驗會促進年輕 學子全方位的理財素養;53.3%的學生擁有 ATM 提款卡,他們的理財素養分數 高於沒有 ATM 提款卡人;擁有個人銀行帳戶的學生,其理財素養比較高;有工 作或打工經驗者分數也比較高,這個情形一直出現在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

盟的歷屆測驗結果之中;77.3%的學生其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他們的理財素 養分數(49.7 分)明顯優於家庭租房子住的同學(44 分) (Mandell,2008)。

2006 年的測驗中,詢問有支票帳戶的學生是否曾經被銀行拒付而遭到退票,

從未被退票的學生他們的分數平均高於 53 分,而至少被退票一次的學生平均分 數只有 40 多分,顯示出理財素養與個人理財行為之間為正向關係。大部分的證 據顯示理財素養分數越高,越能夠增進理財行為;然而學校課程無法增添理財 素養,也不能加強理財行為。

七、美國人普遍缺乏理財素養

Harris(1999)為 NCEE(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進行了 一項研究調查,對象為學生及成年人,問卷內容包含基本經濟原則、知識、美 國經濟以及對於部分關鍵經濟名詞的認識。一半的成年人與三分之二的高中學 生在基本經濟概念上是不及格的,將近 40%的成年人與學生認為「通貨膨脹會 使金錢更具價值」、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承認自己不懂利率上升會對存款有什麼 影響,問卷裡許多問題問的是對於字彙或觀念的認識,而非特殊狀況底下的應 用,所以若是題目偏向應用題型,理財素養的分數勢必更低(OECD,2005)。

另外,Valentine 與 Khayum (2005)針對美國印地安那州西南部鄉村與都市的 高中生進行研究,希望探究經濟社會化與理財素養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每週 工作 10 到 20 小時、擁有存款帳戶、家庭年收入在$50000 至$75000 美元之間的 學生,平均來說比其同儕有較高的理財知識。統計回歸分析發現每週工作 10 到 20 小時、擁有存款帳戶、計畫追求更高學位等因素確實影響學生的答題得分。

都市或鄉村學生在分數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兩者均缺乏理財知識,都市型學生 平均答題 51%,鄉村型學生答題 50%。此研究也發現經濟社會化,如家庭收入、

父母教育程度與每週打工時間等,確實影響學生在測驗上理財素養的表現。

Harris 的研究結果呈現出種族是影響學生理財素養高低的因素與 Mandell

歷年來為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所進行的研究均顯示出相同的結論。

Valentine、Khayum 與 Mandell 的調查中也同樣揭露了家庭年收入、父母教育程 度、有工作經驗、是否儲蓄、自我期許等等的變項均會影響到理財素養的高低。

貳、OECD 會員國所進行的理財素養調查

OECD(2005)的四個會員國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著手進行調查其國 民的理財素養,其衡量理財素養的方式可區分為兩種,一種為美國與韓國所採 用的,其研究對象均為高中學生,給予受試者客觀的題目,以測驗他們的知識、

對理財項目的認識、以及在特殊情境下應用理財概念的能力。另外一種方法則 被英國、日本及澳洲所採行,測驗以詢問受訪者在理財知識、理財工具、理財 決策上對自己的評估與洞察力,是較為主觀的表達方式。

儘管所採用的方法不同、施測的對象不同,卻得到相似的結果:

一、所有的調查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就是理財素養低落

(一)美國與韓國的高中學生理財素養成績都不及格,僅有少數人能夠答對 60%的題目。

(二)擁有股票與固定的零用錢,都無法提升美國、韓國高中學生的理財素 養。

(三)日本對於消費者所進行的理財調查發現,71%的成人受訪者不懂如何 投資股票與公債;57%不了解一般性的理財商品;29%不清楚保險、退 休金與租稅問題。

(四)在澳洲的調查中,21%的受試者收到老年退休金的說明,卻看不懂內 容;當受訪者被問到關於銀行的四個簡單問題,僅僅只有 49%的人可 以完全答對。

二、理財素養高低與教育、所得因素有關

(一)在澳洲,教育程度最低者(僅接受 10 年或更少的教育)其理財素養

程度也最為低落。失業者、缺乏工作技能者、低收入戶(家庭年收入 低於$20,000)、儲蓄金額較低者(低於$5,000)、單身者、年齡介於 18 至 24 歲、或高於 70 歲的族群理財素養均不足。

(二)英國的研究顯示社經地位差、收入低、年齡介於 18 至 24 歲的族群是 不感興趣、沒有自信也不活躍的消費者;相反地,社經地位高、收入 高、年輕夫婦、沒有家庭的年長者,他們熟悉理財事務,知道如何獲 得所需要的資訊,以及明瞭他們所接受的建議。

(三)美、韓兩國的研究結果均呈現出父母教育程度低、家庭年收入低的學 生,其理財素養成績都不理想。

三、受訪者通常自認為了解理財事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一)美國、英國與澳洲的受訪者大都對於自己的理財知識感到自信,但是 在基本理財測驗中,卻明顯展露出他們的認識是有限的;令人憂心的 是,消費者如果不認為他們需要資訊,他們就不會積極地去尋求。

(二)美國的研究發現,65%的學生表示他們很確定或非常確定自己有能力 可以管理自己的金錢與財務;不過,理財素養測驗的分數卻不像他們 的自信那麼高,上述現象呈現出學生無法準確判斷他們管理金錢的能 力,這種未獲得支持的自信可能會減少學生對金錢管理課程的需求。

(三)大多數的澳洲受訪者表示自己具有理財素養;然而,問到如何應用理 財知識以解決定問題時,他們卻束手無策,67%的受試者表示清楚複 利概念,但是只有 28%的人可以正確的回答相關問題。

四、消費者覺得尋找理財資訊與理解理財資訊是困難的

(一)日本的消費者對於尋找容易理解的理財資訊與商品而感到挫折,39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所看到的資訊並不多,29%則認為理財資訊內容 難以理解。

(二)英國的研究發現消費者沒有積極地尋求理財資訊,他們可能偶然或 碰巧取得訊息,例如在銀行拿到理財小冊子、或有機會與行員談話;

英國的調查同時指出消費者可能因為理財商品的錯綜複雜而裹足不 前。

OECD(2005)在四個會員國的研究調查中發現,沒有在金融體系中擁有任

OECD(2005)在四個會員國的研究調查中發現,沒有在金融體系中擁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