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音樂理論與音樂教學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內音樂理論與音樂教學相關研究

壹、國內針對國中與國小「音樂理論」方面之相關研究

在國內碩博士論文的研究方面,與國小或國中普通班(非音樂班)音樂理論教學相關 者,僅四件。以下,研究者將此四篇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究結果 之部分,加以摘要整理如下表。

表 3

研究者

此外,陳文珊(2010)除了比較分析不同版本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中,有關於樂理課 程內容的差異之外,她更進一步針對音樂教師在進行樂理教學時,提出了以下具體可行 的建議:

一、在教材整合方面:樂理的學習主要在觀念的釐清與認知的漸近層次,教材的「難易 度」與「廣度」要能活用並兼顧。因此,教學者要能夠熟悉「音樂理論」在我國藝 術與人文領域的音樂課程中,被安排的先後次序。此外,教學者應多參考世界知名 的教學法,研究其如何進行樂理這一部分的課程;然後再加以變化設計,運用在平 日的音樂教學課程當中,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輕鬆建立重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培養 音樂的基本能力;另外,教學者還要能夠適時的以課本為基礎,作進一步的延伸教 學,加深加廣學生的音樂學習。

二、在教學設計方面:樂理教學的目的,主要乃在幫助學生了解音樂以及增進音樂的學 習;也就是說,學習「音樂理論」最重要的是能「應用」。教師可利用個人的教學 特色、教學技巧以及課程設計的能力,將以往較屬於記憶性、背誦性的音樂理論知 識,轉變為更多元化的應用能力。學習樂理除了「能理解」之外,教師還應該配合 聽寫、歌唱、欣賞以及作曲來加強學生的運用能力,讓學生不再只是死記硬背,更 能在獨唱、獨奏、合唱、合奏等各種音樂表現型態中,運用到這些音樂理論。

貳、「合作學習法」運用於「音樂教學」之相關研究

合作學習法自 1970 年代以來,大為盛行。它被廣泛的運用在各個不同的領域與階 段的學習上。在國外研究方面,R. E.Slavin 於 1995 年在九十九篇比較「合作學習」與

「個別學習」的研究中,發現有六十三份研究顯示,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效高於個別學習 的成效;不過,其中有五篇研究卻顯示,個別學習的學習成效高於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效 (引自羅安倩,2009)。

在國內研究方面,從 1989 年至今,碩博士論文中與合作學習教學法相關者,約有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一、以上七篇論文研究中,以合作學習法運用在直笛教學的研究佔有四篇,運用在整體 音樂課程的研究有二篇,運用在音樂欣賞課程的研究有一篇;但並沒有以合作學習 法運用於音樂理論的研究。

二、以上七篇論文研究中,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的研究有六項,僅有一項以行動研究法 進行研究。

三、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的六項研究中,在學習成效的提升上,有二項研究顯示實驗組 學生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有另二項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生雖優於控制班,但 未達顯著差異;有二項研究顯示實驗組在某要素學習成就表現上,顯著優於控制 組;但在其他要素學習成就表現上雖優於控制組,卻未達顯著差異。

四、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的六項研究中,在學習動機方面,有三項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生 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有另二項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生雖優於控制班,但未達 顯著差異;僅有一項研究不分析學習動機的影響。

五、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的六項研究中,在班級氣氛方面,有四項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生 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有另一項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生雖優於控制班,但未達 顯著差異;僅有一項研究不分析班級氣氛的影響。

六、部分研究顯示出,實驗組中等音樂成就傾向的學生,在整體音樂要素學習成就表現 上,顯著優於控制組;高音樂成就與低音樂成就傾向的學生,則略優於控制組,未 達顯著差異。

七、部分研究顯示出,在國小四年級學生合作學習分組方面,異質分組教學與同質分組 教學之直笛學習成效並無差異。

八、部分研究顯示出,國小四年級女童在合作學習教學後,直笛學習成效優於男生。顯 示性別影響直笛學習成效。

九、以行動研究法進行的ㄧ項研究中,張倚芳(2009)發現,合作學習能解決在有限時 間內,班級人數多,無法確實指導每一位學生直笛吹奏的教學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