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音樂理論測驗」A 卷與 B 卷、「學生合作學習意見調查 表」、「學生觀察紀錄表」、以及「教學札記」,以下將逐項分別詳細說明。

壹、「音樂理論測驗」A卷與B卷 一、編製方式

「音樂理論測驗」A 卷與 B 卷為自編測驗(如附錄一、二),並且參考桑慧芬、廖珮 妤、張子華、張紀盈、黃德賢、劉素蓉於 2010 與 2011 所編製的康軒版七上、七下、八 上的藝術與人文課本、邱垂堂(1997)的「樂理複習測驗」、陳茂宣(1983)的「樂理練習 篇」、以及李重光於 2005、2008 年所出版的「五線譜讀法基礎教程」、「簡譜讀法基礎教 程」、「音樂理論基礎」等,所編製而成。

二、測驗內容

「音樂理論測驗」A 卷與 B 卷包含的樂理要素有:聽力訓練(含節奏、音高、調性、

曲式方面的聽力)、節奏&節拍的五線譜記譜法、節奏&節拍的簡譜記譜法部分、音高的 五線譜記譜法、音高的簡譜記譜法、常用記號、音樂術語、調式、音階、調和調性、調 號、轉調、臨時記號。

依據吳佩芳(2010)之研究發現,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反映在樂理教學的內涵上 並不明確;但教師們一致認為樂理在國中音樂課程的實施有其必要性,教師應視實際學 生程度,給予所需的指導。而陳文珊(2010)的研究中,也提出學習「音樂理論」除了

「能理解」之外,還應注重「能應用」, 學習樂理教師應該配合聽力訓練以及欣賞來加 強學生的運用能力。因此,「音樂理論測驗」的編製原則乃根據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七 年級上下學期的表現與需求,再加入八年級上學期即將學習的內容,除了基礎的「記憶」

與「了解」層次的題目測試之外,也同時注重「應用」與「分析」層次的測驗。

本測驗的前測(A 卷)與後測(B 卷)分別有四十題選擇題,茲詳述如下:

(一)第一題到第十題為聽力測試,以教師彈奏或播放音樂的方式進行,包括了節奏、音 高、調性、曲式方面的聽力測試,屬於「應用」層次能力的測驗。

(二)第十一題到第十六題為節奏、節拍的五線譜記譜法測試,屬於「分析」層次能力的 測驗。

(三)第十七題到第二十二題為節奏、節拍的簡譜記譜法測試,屬於「分析」層次能力的 測驗。

(四)第二十三題到第二十五題為音高的五線譜記譜法測試,屬於「了解」層次能力的測 驗。

(五)第二十六題到第二十八題為音高的簡譜記譜法測試,屬於「了解」層次能力的測驗。

(六)第二十九題到第三十題為音樂上常用記號的測試,屬於「了解」層次能力的測驗。

(七)第三十一題到第三十三題為音樂術語的測試,屬於「記憶」層次能力的測驗。

(八)第三十四題到第三十七題為調式、音階、調和調性、調號、轉調的測試,其中第三 十四題到第三十六題屬於「分析」層次能力的測驗,第三十七題則屬於「記憶」層次能 力的測驗。

(九)第三十八題到第四十題為臨時記號的測試,屬於「了解」層次能力的測驗。

三、難度分析

本研究從研究者任教學校的音樂課學生中,選取八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扣除病假與 曠課者,有效樣本共 50 人,進行 A 卷與 B 卷的測驗。兩次測驗的時間相隔約 5~8 天,

其間不做任何與題目相關的音樂教學;藉由學生的答題表現,進行試題的難度分析,結 果如下表所示。

表 9

A 卷 B 卷

32 0.6667 0.2500 33 0.6250 0.8333 34 0.5000 0.4167 35 0.2500 0.2917 36 0.0833 0.4167 37 0.1667 0.2500 38 0.2500 0.4167 39 0.2917 0.3750 40 0.7917 0.7500 平均難度 0.5240 0.5563

卷 別 難

題 號 度

由上表可知,A 卷試題的平均難度為.5240,B 卷試題的平均難度為.5563,顯示 A 卷與 B 卷兩套測驗之難度相當接近。

四、信度、效度分析

(一)複本信度:本測驗採用複本信度,從研究者的音樂課學生中,選取八年級兩個班的 學生,扣除病假與曠課者,有效樣本共 50 人,進行測驗。A 卷與 B 卷兩次測驗的時間 相隔約 5~8 天,其間不做任何與題目相關的音樂教學;學生在兩套測驗的成績之 Pearson's 積差分析相關為.812(

p

=.000),達顯著水準,50 名學生的「音樂理論測 驗」A 卷與 B 卷兩個考試成績,具有顯著相關,表示兩套測驗之複本信度良好。

(二)效度:本測驗採用內容效度與同時效標關聯效度。

1.內容效度:為了使研究者能釐清教學目標和測驗題目之間的關係,確保測驗能反映 教材的內容,並能夠真正評量到預期之學習結果,本測驗以 Bloom 所主張的認知領 域教學目標為主軸: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編製雙向細目表(如附 錄三),送請二名大學音樂教授與三名國中資深音樂教師審閱;經過比對、意見的交

換討論與修改後,求取內容效度,內容效度統計情形如附錄三所示,確定「音樂理 論測驗」內容效度均適當合宜,可供本研究使用。

2.同時效標關聯效度:由研究者的音樂課學生中,選取八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扣除病 假與曠課者,有效樣本共 50 人,以其七年級下學期音樂理論與常識的筆試成績分數 為效標,求其與「音樂理論測驗」A 卷與 B 卷的相關, 由 Pearson's 積差分析得 知,「音樂理論測驗」A 卷與七年級下學期音樂筆試成績之間的相關為.714(p

=.000),達顯著水準,表示 50 名學生的「音樂理論測驗」A 卷與七年級下學期音 樂筆試兩個考試成績,具有顯著相關,「音樂理論測驗」A 卷的效標關聯效度良好。

另一方面,由 Pearson's 積差分析得知,「音樂理論測驗」B 卷與七年級下學期音 樂筆試成績之間的相關為.672(p=.000),達顯著水準,表示 50 名學生的「音樂理 論測驗」B 卷與七年級下學期音樂筆試兩個考試成績,具有顯著相關,「音樂理論測 驗」B 卷的效標關聯效度良好。

五、施測方式

本測驗採用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第一題到第十題為聽力測驗選擇題,教師每題彈 奏或播放音樂三遍,請學生聽後作答;第十一到四十題也是選擇題,教師不給任何指示 或提示,由學生自行填寫作答。

六、計分方式

「音樂理論測驗」的 A 卷與 B 卷分別有四十題選擇題,每題 2.5 分,滿分一百。

貳、「學生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

一、編製方式

「學生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如附錄四)為自編調查表,參考林宜玫(2006)「國中

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之學生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張倚芳(2009)「合 作學習運用於五年級直笛二部合奏教學之行動研究」之學生學習反應問卷、羅安倩 (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之學生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 與自評表、陳俐燁(2002)「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 比較研究」之國小音樂科學習狀況調查問卷以及黃政傑、林佩璇(1996)對合作學習的 相關研究之後,編製而成。

二、調查內容

本調查表共分為量表題與問答題兩大部分,詳述如下:

(一)量表題:本大題為李克特式四點量表題,共二十題。第一題到第十題乃針對合作學 習對學生學習動機方面的影響提出問題,各個題目分成「同意」、「不同意」、「非常 同意」、「非常不同意」四個選項,其中第九題與第十題為反向題。第十一題到第二 十題針對合作學習與班級氣氛、同儕互動方面提出問題,其中第十九題與第二十題 為反向題。

(二)問答題:本大題為開放性的問題,共六題。第一題到第三題目的在調查學生個人對 自己這組合作情形的看法與了解;第四題到第六題則針對學生個人對合作學習教學 的看法提問。

三、施測方式

本測驗採用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第一大題為李克特式四點量表題,第二大題為問 答題,為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填寫作答。

四、分析方式

第一大題為李克特式四點量表題,採百分比分析;研究者將各個題目分成「同意」、

「不同意」、「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四個選項,分別統計其百分比,進行分析。第 二大題是問答題,為開放性的問題,研究者在詳細閱讀了解之後,對實驗組學生的文字 描述,以百分比以及質性的敘述,進行歸納與分析。

參、「學生觀察紀錄表」

「學生觀察紀錄表」(如附錄六)為自編調查表,參考黃靖雯(2009)「合作學習應用 於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之「觀察紀錄表」,編製而成。本紀錄表由各組自行選 出之觀察員,針對組內成員的合作技巧表現,作紀錄填寫;研究者在每一節課程結束後,

根據各組的「學生觀察紀錄表」中所紀錄的人員狀況,在下一節課進行補救與加強。

肆、「教學札記」

在實施實驗教學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以「教學札記」紀錄每節上課的狀況,例如:

小組討論是否熱絡、同學間的互動是否合宜、學生對於學習內容是否有興趣、各組對小 組發表以及搶答反應如何、是否小組成員中出現裝笨、專擅或搭便車效應、以及研究者 於課堂中對各種狀況的處理方式與結果…等等;之後,根據「教學札記」作省思,以便 改善研究者實施合作學習所需的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