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各國地震防災教育現況

各先進國家對地震災害都有一完善的危機處理制度,分析各國地震災害之處 理模式,可發現地方政府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落實地震防災教育,可以讓人 民在面對災害時能及時應變、減少災損,因此世界各國不僅重視地震防災教育,

美、英、日、澳等國更將防災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當中,以提升學童的防災素養,

進而將防災理念由學校推廣至社區,強化國家整體的防災能力。

聯合國明訂1901~2000年為「國際自然災害減災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目的就在於透過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舉辦各項防災教育活動來協助災害判定、推廣災害防治工作(許民陽,

2003),期望配合教育活動,讓社會大眾皆能獲取相關防災資訊,以達到災前預 防之功效(Sorenson, 1983)。因此以下將探討美、英、日、澳各國之防災教育 現況。

一、美國防災教育

美國防災教育實施多年以來,各州政府不僅組織間彼此分工合作,將「平時 預防」與「災時應變」視為宣導的重點,更致力於訊息傳達的一致性,讓社會大 眾能有依循之標準(蔣偉寧,2004a)。

20

(一)國家課程標準:

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NCEST,Na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Standard)在其所制定的「生活化的地理:美國國家地理科課程標準」(李薰 楓、黃朝恩,1997)中依照K-4、5-8、9-12三階段,分別設計各學齡層所 應達到的自然災害認知與防災教育之相關理念,讓學生能循序漸進、有系統的 進行學習演練。其中和地震防災相關的課程內容有:八年級學童必須撰寫一篇 自然災害(如地震)的預防守則供家人參考;十二年級的學生能夠解釋太平洋 周緣導致自然災害發生之地理因素,例如:因板塊運動和隱沒作用引發地震火 山活動(李薰楓、黃朝恩譯,1997)。

(二)聯邦緊急應變中心

聯邦緊急應變中心(Federal EmergencManagement Agency, FEMA)隸 屬於美國防救災體系的最高層級,直接受美國總統指揮,其所管轄的業務包括 :天然災害(natural disasters)及人為科技災害(technological disasters)

之處理,並帶領聯邦行政部門中的十個危機管理相關單位來負責統籌全美各地 災害管理事宜,整合各項資源與計畫,力求透過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四個 層面來降低各種災害的衝擊,以減少災損(曾進財、盧守謙,2005)。聯邦緊 急應變中心的行政組織架構圖如圖2-2所示。

此外,聯邦緊急應變中心也將災難處理訊息呈現於其所架設的網站中,

並提供中小學學童豐富實用的減災、整備、應變,避難的相關知識(林俊全,

2003),該機構所出版之《研擬學校防震安全教育方案手冊》更是學校推動防 震教育之寶典(徐月娥,2002)。據此,美國推動防災教育的作法如表2-1所 示。

21

22 署(California Office of Emergency Services,1922)印製了「地震防範101 守則」(earthquakes preparedness 101);且在「Northridge 地震教育工作 小組報告書」(officialreport of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task force on education ,1944)中,明定「幼稚園至高三學生的學校安全教育的參考準則」

(schoolsite preparedness for the safety of California’s Children K-12)

, 讓幼兒園至高中各級學校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能有所依循。

在加州「教育法規」(education code)的相關條文中亦規定各級學校皆 應制訂「危機處理計畫」(emergency action plan)與「防火計畫」(fire prevention plan),且其中都要包含「地震的條文」 (provisions for earthquakes),也就是必須將防震教育納入現有的校園安全運作機制中。其主

23

要作法如下:

1.在學校現有的安全手冊之中必須納入防震教育相關知識與教材。

2.將震後災害與復原計畫與其他類型(如火災、化學物品等) 災後重建計畫 相結合。

3.統整校園安全計畫,設計防震訓練課程,並建立標準化程序定期加強演 練。

二、英國防災教育

英國在地震災害之防災教育的推動上與美國有些不同,在英國僅將防災教育 融入學校課程當中,而不列為國定課程。例如在七年級(屬key stage 3)的地 理課第二單元「變動中的地球:地震與火山」(The Restless Earth—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中即提到地震防災教育知識。

再者,為了配合聯合國的防災政策,英國亦將防災教育概念融入新的課程標 準中,先進行天然災害的環境特性分析,再補強「人」的因素與災害之關連性(蔣 偉寧,2004b)。英國在教學領域方面主要分為地理與科學兩大領域,但以地理 學為主,學齡5到14歲之間的學生,其課程以認識生活週遭之環境為先;再討論 河川與天氣的變化,進而認識災害成因,並探討災害的應變之道(林俊全,2003)。

三、日本防災教育

日本與台灣同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重創日本後,

日本政府機關開始重視地震防災教育,建全地震防災體系,認為防災教育是現代 人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因此明訂其校園防災教育目標為「基於尊重生命的基本 理念,讓學生理解天然災害發生的機制、災害的特性及防災體制的功能,認識災 害發生時的危險,從事日常防災的準備。培養在緊急時依實際狀況能做適切的判 斷,進行行動以確保本身安全的能力與態度。進一步養成災害發生時及事後,能 積極幫助他人,擁有維護地區安全的態度與能力。」(林秀梅,2001)。

日本文部省於「充實學校防災體制調查研究之協力者會議」中提出六項學校

24

防災體制充實方案,分別是:防災教育的充實、確保學生安全、因應災害學校任 務設備的之整備、災害發生時教職員任務及人為支援體系之整備、如何充實學校 當災害發生時的通訊聯絡體制(魏明通,1997)。其中,在「防災教育的充實」

此一方案中,明確指出學校平日即應將防災教育課程化、落實防災安全教育並進 行防災避難訓練,讓師生瞭解災害發生的原因、可能引發之危險,進而做好日常 防災準備,以培養應有之防災素養。

日本於2000年的教育白皮書中,明文提及「充實防災對策」的基本方針為確 保各級學校學生之生命及身體安全、落實教育研究活動之實施、文教設施及相關 設備之防護、防災相關科學研究之活動、災民救援活動相關措施之推動(蔣偉寧,

2004a)。因此在學校教育方面,從幼兒園到高級中學(6至17歲)的各學習階段皆 有合適的防災教育教材,主要分為理科、生活、社會與環境及保健與體育,課程 內容依年齡共分四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認識週遭環境,第二階段為了解災害並 進行調查,第三階段為觀察天氣及河川調查。第四階段為瞭解自然災害與環境中 的災害,學習如何應變與減少災害的發生(林俊全,2003)。除正式課程外,校 內的心理輔導員必須定期接受防災和災後心理輔導,並提供學童適合該年齡層的 防災課外讀物。教師也將自身經驗或相關災害研究心得融入教學活動中,或藉助 避難訓練、參觀防災中心等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演練,並熟悉一些避難求生技巧;

大部分的學校甚至每年至少會進行1~2次的地震避難訓練,除此之外,亦非常重 視人道關懷(許民陽,2005),力求在防災教育各面向皆能面面俱到。

而在社區方面,政府推薦的防災指導員經常到社區帶領學生參與各種防災活 動,不定期進行逃生演練。再者,在成人社會所營造的重視地震防災的氛圍中,

日本學童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強烈的防災意識(新華網,2006)。

西元2000年,日本成立兵庫縣立舞子高等學校環境防災科,是日本唯一,也 是全世界首創的防災高中,其師資包含專業的防災教師、防災指導員、心理醫生、

經歷過各種災害的當事人等。除教授一般課程外,該校亦將防災教育正式納入學

25

校課程中(新華網,2006),其所學習之專業科目如表2-2所示:

表2-2 日本舞子高等學校環境防災科專業科目一覽表

學年 必修科目 選修科目

一 災害與人間、防災情報、環境與科學

二 社會環境與防災、自然環境與防災行動防災、

人與社會

環境防災講讀

三 社會環境與防災、自然環境與防災、行動防災、

畢業研究

防災情報、

防災工作坊

(取自日本兵庫縣舞子高等學校,2007)

此外,兵庫縣立舞子高等學校環境防災科的防災課程,尚包含:如何從動植 物、自然環境的異常現象辨別災害發生的徵兆、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我保護措施、

以及野外防災準備工作……等(新華網,2006)。

四、澳洲防災教育

澳洲政府設有澳洲急難管理局(Emergency Management Australia, EMA),

隸屬於國防部,但在職掌上卻與民防組織緊密相結合。EMA主要負責規劃與協調 中央政府對各州或地方所遭遇之天然、人為或科技因素所造成的災難處理及危難 救助事宜,並提供各種災難的威脅評估與警訊。其底下所屬三個單位分別負責政 策規劃與協調、危難處理訓練、編列預算暨管理等事務。

EMA設置了一個專門提供學校緊急事件管理的資源處,以統籌、規劃澳洲各 級學校師生防災教育相關課程與訓練,並編製各類教材與教學活動供教師下載與 應用。EMA亦提供專業防災訓練以作為各類防災專家之養成課程,現今學校負責 防災工作之教職員亦需參與此訓練(許民陽,2005)。此外,澳洲政府還制定協 助學校實施防災教育的策略,在學校課程中融入災害效應與防災訊息,希望透過 學校教育體系來提升社區民眾對災害防治與事前準備的覺知及教育(林俊全,

200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