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補校教學之困境與因應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小補校教學之困境與因應

本節主要說明國小補校教育在國內推行上面臨的困境,以此來分析補校教 師在教學活動時最需要哪些相關支持與服務。所以以下將先回顧國小補校相關 文獻,從中歸納各研究者對補習學校困境之看法與建議,藉此來分析國小補校 教師所需的教學支持需求為何,並以此來設計問卷。

壹、國小補校教學之困境之探討

國小補校教學之困境與建議的相關研究多年來不乏受到各學者與研究生的 重視,但至目前為止,似乎尚未看見政府對補習教育的改革有太大的果效,或 許是因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過龐大,以致無法有全面性 的改革。蕭昭瑾(2004)指出國中補校教育困境因素以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來區 分,內在因素包含行政因素、課程教材因素、教師教學評量因素;外在因素包 括社會變遷因素、政策措施因素、人口結構因素。在本研究動機提到補校附 設、兼任教師及學生異質性高等,皆為大面向之問題,若目前尚無法改變大方 向的制度,學校和教師的角色在補校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節將 先歸納國小補校的內在因素之困境,包括行政制度、課程與教材、教師教學評 量及教學設備與環境因素等。

一、 行政與制度

行政制度可說是補校是否能順利運作的關鍵,其所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

包含班級的編制、經費的運用、教師的招聘、招生等都是包含在行政管轄的範 圍。補校因附設的緣故,行政尚無專責的管理單位,其管理與決策多是國民小 學的主管單位執行,但缺乏專責單位可能會使各單位覺得補校只是附屬品,其 事務皆可擺至第二順位。

國小補校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明,負責的主管常不知如何替補校進行宣傳,

- 30 -

缺乏參與誘因,有些應該參與補校的成人甚至無法得知這些消息,部分地區的 補校甚至招不到學生或者招生不足,而無法開班(黃正治,1994;蕭佳純,2006

;黃素型,2007)。

成人學習者有相當的自主性,且補校不是強制的學習單位,實屬自願學 習,所以學生回流問題相當嚴重,部分補校,尤其是國小補校的畢業生,常不 繼續升學,反而回流至原學校,造成學籍管理上的問題;成人角色的多元與學 習障礙也造成補校學生中輟的情況不減反增,尤其是補校多在夜間上課,夜間 上課常是學生的學習障礙之一,高齡者可能會因身體狀況或交通不便而無法前 往學習,新住民則常因小孩托育問題而影響到校的意願(何青蓉、陳源湖,

2005;蕭佳純,2006)。

在教師擔任補校教師的意願方面,林秀英(2004)研究指出成教班夜間上課 也是教師的教學障礙之一,多數教師普遍認為白天上課晚上兼任負荷太重,無 意願任教。

在班級編制方面,多數的補校教師認為混班制度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關鍵因 素,學生素質未做區隔增加了教學的困難度,因為本地學生與新住民除學習目 的不同外,學習能力也差異甚大,因此,常造成教師教學內容與進度的矛盾(邱 秀霜,2006)。

在補校經費方面,其經費來源有限且不穩定,在編列預算時,各地區補校 會因為地方政府是否重視補校教育造成所獲得之經費有所差異(曾俊凱、歐亞 美,2011;蕭昭瑾,2004)。且補校教師認為授課的鐘點費太低,其鐘點費比照 日校標準計算,繁重的事務與工作之報酬率不成正比,報酬難以對教師形成誘 因 , 無 法 提升 教 師 的任 教 意 願 ( 邱 秀 霜 , 2006 ; 簡 進 財, 1995; 蕭 昭 瑾 , 2004)。

二、 課程與教材

蕭佳純(2006)指出現行的國小補校教材多沿用國小教材,其內容並不適合 成人。根據馬香(2009)研究新住民參與補校教育之障礙發現,不符合生活化、

實用性的課程與教材皆會影響新住民的參與意願,且注音符號的學習最讓新住 民覺得困難。因此,課程與教材是否適合成人學習的需求常會影響成人參與學

- 31 -

習的意願。

簡進財(1995)認為國小補校之課程以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為架構,如國語、

數學、社會、自然等,其課程對補校學生未具實用性,且各地區學生之程度、

年齡、性別差異性甚大,統一之課程架構可能無法滿足成人學習者之學習需 求。並指出補校教材未編輯教師手冊,補校教師在教材運用上不易使用(簡進 財,1995;曾俊凱、歐亞美,2011)。

黃明月(1997) 指出雖然成人識字教材的編撰已逐漸彈性與多元,但根據多 次相關教育研討會與會教師之反應,仍可歸納下列幾項問題與缺失:1.主題零 散,缺乏結構性,不易系統性的提升學習者識字能力與基本生活知能;2.課文 體裁以韻文為主,不易培養學習者語文運用能力;3.課文概念淺顯,生字艱澀 的兩難,影響教材的適用性;4.作業練習設計缺乏與教學目標和學習者背景知 識能力間的聯繫;5.教材課文與補充教材未做區分,且教材缺乏教師指引設計

;6.缺乏形成性的評量過程。

關於課程與教材的問題,雖早在九○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但是至今卻尚未 看到有實質的改變,黃素型(2007)研究發現補校課程與教材之現存問題尚包 括:1.欠缺對於成人識字與基本教育內涵的理解;2.未能配合學生的需求;3.

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未能適時調整;4.偏重傳統學科;5.課程的區隔未明確;6.

未能與生活結合。

三、 教學與評量

何青蓉與陳源湖(2005)指出當前國小補校教學現場學生的組成,相較於九

○年代已有很大的不同。國小補校學生的異質性高,學生學習目的差異甚大,

本地學生以強化人際互動以及增進生活便利為主要目的;新住民的學習目的則 主要是為了得到合法身分以及為就業作準備,因此,教師在教學上常常形成教 學進度上的困擾(柯菊華,2009;黃素型,2007)。

在教學內容與進度的安排,教師本身也常陷於「多」等於「好」,「效 率」等於「效果」的迷思中,也因需配合學校安排的進度,卻又要擔心學生無 法消化的兩難,造成教學與學習效果不彰(何青蓉、陳源湖,2005)。林霖杉 (2004)也指出國小補校教師認為補校教育就是識字教育,但卻未深入了解識字

- 32 -

教育的內涵。

蕭佳純(2006)也指出補校教育的評量方式目前大多仍以紙筆測驗作為主要 的評量方式,而且有些補校的考試早已流於形式,又無其他方式可以補充代 替。因此,如何讓學校與教師轉化小學教學的慣性(何青蓉、陳源湖,2005),

並設計適合成人學習的教學與評量,此為國小補校教師需提升之專業素養之 一。

四、 設備與環境

補校之教學場所與相關設備均是利用日間之教室和設備,其是為兒童與青 少年而設計,未必適合成人學習者,研究指出桌椅太窄太小及燈光等是國小補 校學生學習障礙之一(陳慧美,1992;黃正治,1994;蕭昭瑾,2004)。且由於 補校在夜間上課,許多教具及設備的借用也相當不易,補校教師在調配與借用 的困難下,及採用最原始的講述法,易造成教學缺乏新意(黃正治,1994)。

貳、國小補校教育面對困境之因應策略

關於國小補校困境以上提到行政制度、課程與教材、教學與評量及教學設 備與環境等面向,在政府尚未能全面性的改善之前,學校與教師如何採取因應 策略,以提升補校教育的成效。邱上真(2001)曾針對普通班教師在面對班上各 類身心障礙學生時,所採取的因應措施及其成效。其認為普通班教師在因應身 心障礙者在普通班的教學,可從理念、心情、課程、教法、作業、評量、教室 環境等方面進行調整(邱上真,2001)。其研究雖是針對普通班教師面對各類身 心障礙的學生,有別於補校教師面對成人學習者,但兩者同樣都是面對特殊性 的學生,在因應策略也有相似之處,以下將以「教學理念 」、「行政與制 度」、「教學與評量」、「環境與設備」四大面向歸納補校教育面對困境之因 應策略。

一、 教學理念

黃富順(1988)認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了解教育的對象。

所以補校教師應積極參與成人教育相關研習以充實成人教學的相關知能,強化

- 33 -

個人的教學信念與反省能力,並深入了解識字教育的意義(林霖杉,2004)。

李淑娟(1999)認為學校應協助成人教育教師認識成人教育與一般教育之差 異、協助了解自身教學行為、建立合作教學模式的信念養成以及協助發展批判 思考教學等。

二、 行政與制度

林美和等人(1989)指出學校應暢通學習活動的訊息,利用多重的傳播管 道,加強招生,以利民眾獲得補校學習之活動訊息。

在聘任教師方面,學校不宜中途更換教師,或聘任太年輕的補教教師(林霖 杉,2004)。學校也應賦予補校教師較多的自主權(陳麗娟,1995),讓教學更豐 富、多元,不被限制在教材與進度中。黃正治(1994)認為應鼓勵退休教師投入 補校工作的行列,因退休教師附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且年齡與補校學生相當,

更能體會學生的需求,且經調查退休教師對於擔任成人教育之教學工作的意願 非常高。

三、教學與評量

在各項措施上應對成人的學習予以支持,因為每位成人的基本能力或先備 知識不同,例如對於連續性的科目,應宜有先修課程或複習課程之安排(黃富順

,1988)。補校也應積極研發適合成人學習的教材,除依學生的基本需求規畫課 程與教材,並制定適合國小補校學生的多元化課程,最好能夠因地制宜,結合 成人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社會的發展,使教材更「彈性化」、「生活化」,並顧 及全民性的學習需求(林美和等人,1989;邱秀霜,2006;黃正治,1994;黃素

,1988)。補校也應積極研發適合成人學習的教材,除依學生的基本需求規畫課 程與教材,並制定適合國小補校學生的多元化課程,最好能夠因地制宜,結合 成人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社會的發展,使教材更「彈性化」、「生活化」,並顧 及全民性的學習需求(林美和等人,1989;邱秀霜,2006;黃正治,1994;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