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素養及教學支持需求相關理論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教師專業素養及教學支持需求相關理論研究

國小補校教師對專業素養的認同是否會影響專業素養的實踐行為及教學支 持需求呢?而影響教師專業素養實踐及教學支持需求的關鍵是什麼? Lee, Cerreto 與 Lee(2010)指出一般認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決定他們教學實踐的因素 之一,但其影響因素可能尚包括對教學知能的價值觀。若教師不重視自己的教 學,即使擁有教學能力,其也不可能展現出來,另一個影響的因素則是,教師 可能會受到重要他人意見的影響,而選擇傾向使用重要他人所提供的意見或技 術(Lee, et al. ,2010)。教師專業素養的實踐可能會受到內在價值與外在規範的 影響,因此,研究者將以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來探 討教師專業素養認同與實踐及教學支持需求之間的關係。

壹、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是由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發展而來

。理性行為理論假設人是「理性」的個體,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合乎理性,

其行為都是有意識的計畫,人類的行為意圖受到態度和主觀規範的影響,也就 是說,其「行為的發生是基於個人的意志控制」與「行為意圖的採取與否是該 項行為是否發生的立即因子」兩個假設作為對個人行為的預測與解釋(吳忠宏、

蘇珮玲,2005;羅希哲、劉一慧、孟祥仁,2007),如圖 2-4-1。因此,可得知 個人的行為是可以被行為意圖所預測,而行為意圖是受到態度與主觀規範的影 響,所以態度的正向或負向評價及主觀規範的強弱,即會影響個人的行為意圖

,當行為意圖越強時,越有可能去實踐其行為(Fishbein & Ajzen, 1975)。

但個人的行為不只受到態度及主觀規範的影響,在現實情況下,影響個人 行為的因素複雜許多,其會受到內外在的干擾,如:屬於內在干擾的人格特質

、個別差異、情緒及意志力等;外在干擾則有資訊、技術和資源等(Ajzen,1985

;Ajzen,1991)。因此,Ajzen(1985,1991)認為行為意圖,不只由態度和主觀規 範兩種因素決定,一個人的資源和機會決定了行為實現的可能性,因此,增加 了第三個影響行為的因素─知覺行為控制,Ajzen(1985)認為個人的行為意圖應 是由三種因素共同決定,包含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如圖 2-4-2。

- 37 -

圖 2-4-1 理性行為理論

資料來源: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s,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MA. 16, Addition-Wesley.

圖 2-4-2 計畫行為理論

資料來源: Lee J., Cerreto FA. & Lee J.(2010).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eachers’ decisions regarding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 13, (1), 153.

以下分別就「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

- 38 -

Haney 與 Czerniak (1998)指出主觀規範是個人執行某特定的行為時,會衡量他 人的對此行為看法。

三、 知覺行為控制

Lumpe et al. (1998) 知覺行為控制係指個人的表現行為會受到內在能力與外 在環境的影響。當個人知覺完成某一行為的困難程度,成功的機率高低,若其 所能控制的知覺行為越強,其行為意圖亦越強,則實踐行為的機率越高(吳忠 宏、蘇珮玲,2005)。羅希哲等人 (2007)指出 Ajzen 的知覺行為控制變項與社 會認知理論中的「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y)」相似,而自我效能指的是個人在 從事某一件特定工作時,對自我能力的評斷。

四、 行為意圖

從理論上講,這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這三種變項影響一個人從 事特定的目標行為的意圖,即行為意圖(Lumpe et al.,1998)。同理而論,當個人 對其行為是正向的(態度),且認為重要他人支持其從事此行為(主觀規範),並 相信自己能夠執行此行為(知覺行為控制),即會開始展開實際行動(Lee, et al., 2010)。

貳、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支持需求與計畫行為理論之關係

依據計畫行為理論,影響個人行為意圖之三種因素,包括態度、主觀規範 及知覺行為控制。而教師專業素養認同之意涵,張春興(1987)指出「認同」是 一種心理的歷程,個人將他人的所有觀點、特性、屬性品質接收為己有,進而 模仿與實踐。且認同可包含「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自我認同」意指 個人了解自己自身具備的條件與能力、需求、愛與動機,並根據對自己的了解 建立生活的理想與目標,並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進而實踐目標;而「社會認 同」則可從三個層面解釋之:其一:「價值認同」指的是個人對社會上的傳統 觀念、道德規範以及法理情等基本原則有一致的傾向;「工作或職業認同」指 的是個人對工作的要求符合眾所期待的行為標準;「角色認同」指的是個人在 社會上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且能符合眾所期待的行為標準,在不同的時間與

- 39 -

空間在行為上扮演適當的角色(張春興,1987)。

依據張春興(1987)對認同的解釋,研究者認為計畫行為理論中的態度、主 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三層面符合張春興對認同的意涵的解釋。如「自我認 同」與計畫行為中之變項「態度」相似,是指自身對自己的了解及需求,以及 追求個人理想與目標之行為;「社會認同」則與「主觀規範」相似,意指自身 的行為是否符合眾所期待之標準。在樊雪春、樊雪梅與涂冠如(2012)舉例「認 同」的涵義,如:一位運動選手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運動項目中的佼佼者的 奮鬥過程,相信自己的奮鬥練習過程是有價值的,也會在運動場上有好的表 現。所以,教師的潛意識若對自身的專業素養有所期待,且其態度認同社會上 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條件,並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其實踐教師專業素養的機會就 愈高。

綜上所述,得知計畫行為理論之主要是由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 三層面影響行為意圖及實際行為,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教師專業素 養認同與實踐以及教學支持需求之關係,然而,「知覺行為控制」相似於自我 效能,依據文獻探討發現國小補校教師大多為兼職教師,多未曾修習過成人教 育相關課程,也未曾接觸過成人教學,因此,本研究將著重在計畫行為理論中

「態度」與「主觀規範」對於「實際行為」的影響。將探討國小補校教師對教 師專業素養之態度與主觀規範是否會影響教師專業素養之實踐。以計畫行為理 論假設教師專業素養認同程度與教學支持需求程度對於專業素養實踐程度之影 響,若教師專業素養認同與教學支持需求程度越高,其行為意圖亦越強,教師 專業素養實踐程度亦越高。

參、教師專業素養及教學支持需求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依計畫行為理論來探討教師專業素養認同與實踐與教學支持需求之 間的關係,而教師是否有意圖成為所謂具備專業素養的教師,將會影響其實際 的實踐情況以及教學支持需求程度。Lumpe, Haney 與 Czerniak(1998)曾研究教 師在科學教學上實施合作學習的看法及實踐狀況,發現若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實 施合作學習可能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並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能

- 40 -

力,教師執行合作學習的意圖即會增加,相反的,若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只會導 致教學困擾,其執行的意圖就降低。但在一般情況下,教師雖對合作學習具有 積極執行的態度,但其外部的支持不足,如缺乏合作學習的專業素養與資源,

其也會影響教師實施合作學習的意願(Lumpe et al.,1998)。其中,研究發現教師 們雖然意識到合作學習在教育中是被強調,但他們表示若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如:資金、課程材料、用品和設備等和教師發展的機會,皆會激發使用合作學 習的意願(Lumpe et al.,1998)。

李坤崇(1988)指出教師基本需求獲得一定程度之滿足,可增進教師邁向 更積極與統整的成長。因此,學校若能盡量滿足教師的教學支持系統需求,教 師工作滿意度會提高,也可使教師安於工作並貢獻予組織,學校整體效能自然 也能提升(陳鈴宜,2010)。

李淑娟(1999)也指出除非教師有充分的時間、支持系統、心理及物質資源

,來實現創信的過程,否則教學創新不可能成功,所以成人教育機構應充分授 權,並給予成人教育教師充分的時間、支持與資源,如此,才能加速建立高品 質的合作教學模式及發展高層次的教學型態與技能。

Murat 與 Tuqba(2010)指出在組織裡有效的支持能對成員的表現產生正向積 極的影響,並且能降低成員的缺勤與退出工作的機率。尤其是情感支持與工具 支持對員工而言是很重要的,所以,組織對員工的信任也是必要的,當組織信 任員工,員工對工作本身也會有所承諾。Ingersoll(2001)指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 教師認為缺乏上級管理的支持。認為學校當局與同事間的相處障礙才是影響教 學的效能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學生(Sass et al., 2011)。

根據 Bryk 與 Schneider(2003)及 Wahlstrom 與 Louis(2008)的研究發現,學 校上級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上級管理若能提供教師在一個值得信任環境 中發展,其也會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表現(引自 Murat & Tuqba, 2010)。

由上可知,教師的教學常常受到外在環境脈絡的影響,小至教師空間、設 備,班級的大小、學生的組成,大到學校的體制、文化,社區家長、資源,甚 至是教育經費預算、教育政策等都可能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甄曉蘭,2003)。因 此,學校若能了解教師需求,適時地提供的支持與協助,將有助於提升教師的

- 41 -

教學效能(陳玲宜,2009)。Smith 與 Gillespie(2007)也認為當教師在適當的條件 下增強其專業發展及素養,有助於教學的成效,也能夠幫助學生能更有效的學 習。

根據以上相關文獻顯示,滿足教師需求有助於提升教學專業素質,所以本 研究最後將探討教師教學需求與教學專業素養之間的關係。若其結果有顯著相 關,相關單位應更加重視滿足教師之教學支持需求,使教師能更致力投入於教 學工作,提昇教師教學專業素養,以增進整體教學環境的提升。

根據以上相關文獻顯示,滿足教師需求有助於提升教學專業素質,所以本 研究最後將探討教師教學需求與教學專業素養之間的關係。若其結果有顯著相 關,相關單位應更加重視滿足教師之教學支持需求,使教師能更致力投入於教 學工作,提昇教師教學專業素養,以增進整體教學環境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