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語文領域的內涵與教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語文領域的內涵與教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語文領域的內涵與教材

壹、國小語文領域的內涵及定義

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與世界各國之教改脈動,政府必須致力於教育改 革。在國家發展的需求,提升國家競爭力,以及社會各界對教育改革殷切的期許 下,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六年起,分三階段進行教育改革新課程的規畫。以凝聚國 人對教育改革的共識與努力,進而創造學校教育的新境界。民國八十九年,教育 部提出「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其中強調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 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為培養國民 應具備之基本能力,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應以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 三個面向,提供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數學、自然與科技及綜合活動 等七大學習領域。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2000)中提出,國民中小 學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度起實施。在教材編輯、審查及選用方面,國民中 小學教科用書應依據課程綱要編輯,並經由審查機關(單位)審定通過後,由學 校選用。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科用 書和教材,以及編選彈性學習時數所需的課程教材。惟自編教科用書應送交「課 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以下就國民小學九年一貫新課程中,語文學習領域之主要內涵、基本理念與 課程目標分別說明如下:

一、「語文學習領域」的主要內涵

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語文學習領域主要內涵包含:本國語文、英語等,

注重對語文的聽說讀寫、基本溝通能力、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

各學習領域學習階段係參照該學習領域之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 原則而劃分,每一階段均有其能力指標。其中「語文學習領域」階段劃分情形如 下: (一)本國語文: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 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七至九年級。(二)英語:分為兩 階段,第一階段為三至六年級、第二階段為七至九年級。

在語文領域學習節數的規畫方面則應由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於每學年開學 前,依語文學習領域佔領域學習節數之20%-30%的規定百分比範圍內,合理適 當分配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但國民小學一、二年級語文領域學習節數得併同生 活課程學習節數彈性實施之。

二、「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一)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 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 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

(二)培養學生有效應用華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

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

(三)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的能力,以體認我國文化精髓。

(四)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 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三、「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

九年一貫各領域的課程目標,基本上都是依據培養學童的十大基本能力延伸 出來的,茲究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核心的十大基本能力所對應的語文學習領域課程 目標依序說明如下:

(一)培養學童了解自我及發展的基本能力:以學童能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

9

潛能,拓展學習空間為課程目標。

(二)培養學童欣賞、表達與創新的基本能力:以培養學童語文創作的興趣,並 提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的能力為課程目標。

(三)培養學童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以培養學童具備語文學習的自 學能力,奠定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基礎為課程目標。

(四)培養學童能表達、溝通與分享的基本能力:以學童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 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為課程目標。

(五)培養學童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童能透過語文互動、

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為課程目標。

(六)培養學童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童能透過語文學習,體 認本國與外國文化之習俗為課程目標。

(七)培養學童規劃、組織與實踐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童能運用語言、文字研擬 計畫,並有效執行為課程目標。

(八)培養學童運用科學與資訊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童能結合語文、科技與資訊,

提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為課程目標。

(九)培養學童主動探究與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童能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 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為課程目標。

(十)培養學童獨立思考與解決能力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童能運用語文獨立思 考、解決問題的態度為課程目標。

貳、國小語文領域的教材

茲就九年一貫語文領域教材編選依據分別敘述說明如下:

一、教材編輯應配合各階段能力指標,以發展學生口語及書面表達之基本能力。

第一階段以發展口語表達為主,第二、三階段由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

第四階段則口語、書面表達並重。

二、教材設計應就發展學生注音符號及文字應用、聆聽、說話、閱讀、作文、寫

字等能力作全程規劃。第一、二、三階段教材之單元設計,以閱讀教材為核 心,兼顧聆聽、說話、作文、識字與寫字等教材的聯絡教學,以符合混合教 學的需要,並應在教材(含教學指引、習作)中,提示聆聽、說話、作文、

識字、寫字聯絡教學及統整教學之活動要點。第四階段,宜採讀寫結合及聽 說結合,雙向發展。

三、編選教材範文時:

(一)所選用之教材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當代議題(如:海洋、生態、性別、

族群等),依照文字深淺、題材性質、不同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

戲劇等),並兼顧各種文章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 論等),以單元或主題方式作有系統之編排。

(二)第三階段(第六學年)漸次融入文言文,第四階段應逐年調整文言文所佔 之比率(第七學年10%-20%、第八學年20%-30%、第九學年25%-35%)。

(三)第四階段教材之選文,得視需要附導讀、作者、注釋、賞析及思考問題等,

以增進瞭解與欣賞能力。

四、有關語文基礎常識和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材料,如:詞彙、句型、標點符號、

各種文類、篇章結構、簡易修辭與文法等,事先宜作通盤設計規劃,由淺入 深,系統安排,分派各冊各單元中,並提供反覆及統整練習。

五、各冊教材編輯要旨宜檢附規劃架構表,以便教師及家長參考,並供學生複習 與統整。教學指引之編輯亦同。

六、注音符號教材(首冊)之編輯:

(一)以培養學生正確注音,熟悉拼讀為重點。教材編寫時以完全注音為主,亦 得輔以常見簡易之漢字。

(二)宜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為中心,配合語言情境,提供完整情境之插圖,引 導學生由說話進入符號學習。

(三)由易入難,循序漸進,由完整語句入手,進而分析、辨認符號的音、形,

並練習拼音。

11

七、教材之編輯,宜掌握基本識字量3,500-4,500字(各階段識字量可彈性調整), 依學習難易,作循序漸進的安排。

兼習毛筆字。教材除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臨摹要領等之基本要項 外,並以基本筆畫與筆形、筆順、筆畫變化、偏旁寫法、間架結構與搭配 要領為基礎訓練。並應配合閱讀教材,就已學過的生字,由簡而繁,由淺 入深,選擇適當的字例,通盤規劃單元。

(二)書法字體:第一、二、三階段以楷書練習為主。第四階段教材中的生字,

宜練習辨認行書。

(三)字體大小:第一、二階段練習硬筆字書寫為主。格子的大小,第一階段,

約以1.5-2公分見方為度;第二階段起,可酌予縮小。毛筆字之練習,第 二階段(第三學年),練習大楷毛筆字,格子的大小,以8-12公分見方為 度,可採用九宮格、米字格或田字格。第三階段(第五學年),兼習中楷,

格子的大小,約6-7公分見方為度。第四階段,除中楷、小楷外,可練習 簡易行書。D.各年級硬筆、毛筆寫字教學,均宜編寫或編選字帖、練習簿。

字帖、練習簿內的字例,以學生學過的生字為原則。

十二、閱讀教材:

(一)宜涵括國內外文學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識、瞭 解及尊重。

(二)生字和課文字數應就難易程度,適當分配,力求合理,並有充分的複習機 會。

(三)應配合教材內容、學習需求,提供合適之插圖或圖表。插圖主題要正確,

畫面要生動有趣。第一階段圖文篇幅比例,各占一半為宜。第二、三階段,

可視課實際需要,酌情增減。第四階段以文為主,插圖僅作必要之輔助。

十三、寫作教材:

(一)應配合單元教材及相關教材,並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引發學生寫作之 興趣。聯繫寫作基本練習(造詞、造短語、造句、句子變化),敘寫技巧

(擴寫、縮寫、續寫、仿寫)及寫作步驟(審題、立意、選材、組織、修 改、修辭等)配合習作、寫作練習等,由淺入深,作通盤的規劃安排,分

13

派於各冊各單元之中。

(二)寫作教材宜配合學生需要、季節時令、生活環境,以啟發學生之創意,並 設計不同題型,以供學生練習;亦可視實際教學需要,單獨編輯寫作教學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