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語文領域教科書中所呈現的自然科學概 念之謬誤。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及待答問 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身為第一線的國小教師,相信對教學的核心課程-教科書一定不陌生,所謂 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代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授業、

解惑之所本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來源是各領域的教科書。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記筆 記、寫作業以及回家反覆練習的目的就是在精熟教科書的內容與概念。

即使進入二十一世紀,教科書的重要性依舊如昔:「教科書仍是學校教育的 心臟,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的存在。」(Westbury, 1990),教科書對學校教 育來說是「支配性的教室資源」,甚至決定領域學科的 80%課程內容(Tanner, 1988),由此看得出教科書在學校教育的影響力是無所不在、歷久不衰的。

「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應該教什麼?要如何教?幾乎完全取決於教科 書;可看出教科書是教材的權威,是教學計畫的心臟。」(Chambliss & Calfee , 1999),美國的 EPIE(Educational Products Information Exchange , 1976)

機構的研究結果發現,課堂上的活動有 90%的教學時間集中在教材使用,而其中 花在教科書上的時間約佔三分之二,不論國內外教師花大部分時間進行教科書教 學,係因為教科書內容編排方式與教學流程較具組織性、邏輯性,讓教師清楚要 教什麼?要如何教?而且教科書裡面豐富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閱讀、建構概 念、學習圖表與地圖以及學習摘要。但是過度依賴教科書從事教學是不足的,因 為單靠一本教科書是無法完整提供學生學習所需的材料,適應學生的個別化需 求,以及滿足多變的教學情境(Elliott, Nagel, & Woodward, 1985)。

反觀台灣於一九九六年和二○○一年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審定,這是教科 書政策開放的重大轉變,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從單一的國編版到開放民間審 定版的教科書,種種的改變,為教科書市場帶來新氣象,諸如:適應個別差異、

豐富多元的學習經驗與素材、提升教材品質等益處,但相對的也產生的了一片混 亂,引起許多的爭議,包含:編審人才不足(葉文芳,2000);教科書內容設計 與能力指標的解讀與配合有認知上的落差(謝慧伶,2003);教科書過度以主題 統整化的設計,淺化知識系統中的組織性及邏輯性(邵駿豪,2001);各家出版 社審定版本間的內容差異過大(高一菁,2001;曾秀,2002);版本更換太過頻 繁,導致學習階段間缺乏連貫(張玉芳,2004);其中教科書審查制度當然是最 大的焦點。(曾美華,2004;歐用生,2003),上述的這些曝露了教科書開放後 教科書編輯、審查的問題,也影響到教科書內容品質與正確性的後續問題。

目前國內針對國小教科書所做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之相關研究很 多,其中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為研究對象,研究主題與課程內容相關自 然科學概念的內容分析研究亦為數不少,但國內教科書研究以「自然科學概念」

的內容分析為主題做跨學科領域研究分析的研究並不多。

現今九年一貫課程在各領域的比例規劃上,以語文學習領域所佔的20%-30%

為最多,其他六個學習領域如: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 技、數學、綜合活動等,各佔領域學習節數之10%-15%,由上述得知,語文學習 在兒童所接觸的領域中佔有最多的百分比,且國語文除了具有語文知識與基本技 能的知能性特質,還含有文化性與思想性,此外,研究者本身曾任教自然科科任 教師八年,曾遇到一些中、高年級學生拿著不同版本國語課本裡面提及有關鳥 類、蝴蝶觀察、竿影日晷的時間概念等有關自然科學概念的的文章來詢問,進而 發現到國語課本內容中有圖與文不符的現象發生,所以激起研究者的好奇心,想 要進一步全面了解各版本各冊別的國語課本,關於自然科學相關概念的內容是否 還有其他可能有謬誤的地方尚未被發現,因此,研究者選擇以國小語文領域教科 書為研究對象,探討並檢視各版本、各冊別教科書中所呈現或隱涵的自然科學概

3

念有哪些是有謬誤的,以了解語文領域教科書中關於自然科學概念的課程內容 中,文字內容描述的是否正確、圖片內容呈現的是否有誤、有關圖文是否對應的 問題以及各版本與各冊別間有關自然科學概念發生謬誤所佔的比例與分布情 形,做為科學教育、教科書編寫及教師教學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針對國小語文領域教科書中所呈現的自然科學概 念進行分析與探究,茲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探討在各版本、各冊別間的語文領域教科書課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文字內 容、圖片內容與圖文對應有哪些謬誤的情形。

二、分析比較現行各版本語文領域教科書課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之謬誤所佔的 比例與分布情形,提供未來進行自然科學概念內容分析後續研究以及出版商 在編訂與修改語文領域教科書時之參考。

貳、待答問題

一、探討康軒、南一、翰林版各冊別的國語教科書課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的 文字內容有哪些謬誤情形?

二、探討康軒、南一、翰林版各冊別的國語教科書課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的 圖片內容有哪些謬誤情形?

三、探討康軒、南一、翰林版各冊別的國語教科書課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的 圖文對應有哪些謬誤情形?

四、探討康軒、南一、翰林版各冊別的國語教科書課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發 生謬誤情形所佔的比例與分布情形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語文領域

「語文領域」: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中分為七大學習領域,有語文、健康與 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

語文為其中之一。語文:包含本國語文、英語等。本研究係指本國語文,即課堂 上教師所使用的國語教科書。

貳、自然科學概念

自然科學概念是人類觀察自然事物的經驗所做象徵性的描述,根據Pella(1966) 提出:「自然科學概念是由科學家心智創造的產物,是一種對一群科學事實、物件、

現象抽象概化的想法,它可能因新事實、物件、現象的出現而加以改變、修飾、甚 至放棄概念的原有詮釋,重新創造一新的詮釋。」,因此自然科學概念的學習可以透 過文字、圖畫、圖表、系統化與邏輯化的靜態教材編排及語言、影像、活動等動態 方式來學習。

參、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亦稱資訊分析或文獻分析(documentary analysis),內容分析主要在解釋某特定時間某現象狀態,或在某段期間內,該 現象的發展情形。可以透過「量化」的技巧及「質的」分析,藉以分析該項文件 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潛藏的意義,從資料中做出複雜而有效的推論而及於其背景 涵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是以依據民國九十二年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

與民國九十七年公布的民國《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微調》所編制的康軒、南一、

翰林版國小國語教科書首冊到第十二冊課文內容為主,共計三十九本。

貳、研究限制

一、教科用書係包括課本、習作、教學指引(教師手冊),本研究只針對課本部 分的課文內容進行分析,習作、教學指引(教師手冊)的內容則不在本研 究的範圍。

二、本研究只針對九年一貫課程康軒、南一、翰林版本的國語教科書為主,其他 版本則不在此研究範圍內。

三、本研究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探討語文領域教科書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之謬 誤,因此在進行本研究的前提下,關於文字與圖片內容所牽涉到有關文學 意涵與意境的表現方法上將不予考慮,純粹從科學的觀點來釐清文字與圖 片中有關自然科學概念上的謬誤情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