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科書內容謬誤的分析

因此,可以看出各縣市都訂有相當詳細的教科書選購原則或辦法,關於選用 流程應注意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也都有明文規定,甚至各校對於己選用之教 科圖書,每學期應至少蒐集使用者意見一次,作為下一學年選用之參考,教科書 使用意見回饋的機制,更能幫助第一線的教師在面臨選書的過程中有更好的使用 者經驗會饋的意見參考,也同時督促出版社能更兢兢業業,做好教科書內容的編 排正確性與教學流程的適當性,使否符合學生的學習經驗。

第三節 教科書內容謬誤的分析 壹、教科書內容發生謬誤原因

根據教科書相關議題的研究結果顯示出教科書內容可能發生謬誤的原因可

27

以從三個面向來探討:

一、從國小教科書的編輯歷程來分析:

(一)以目標模式為主的編製模式,忽略學習者的發展與需求。

(二)受控於課程目標,缺乏批判與變革的勇氣。

(三)教科書編製結果所產生的侷限性。

1. 呈現文化資本的不均衡。

2. 落入零碎知識的泥淖中。

3. 精英主義的編輯取向。

4. 無法提供差別選擇。

5. 教科書易帶有編撰者的偏見。

二、從國小教科書的審定歷程來分析:

(一)教科書全面開放審定,編輯人員倉促成軍,編輯團隊更換頻繁,教科書品 質令人憂心。

(二)能力指標定義模糊,詮釋分歧。

(三)審查規準不明確,教科書審查容易產生爭議。

(四)教科書分階段分冊同時送審,教材內容縱向銜接有困難。

(五)教科書未進行實驗和試用,教科書「發展」有名無實。

(六)先審四年級再審三年級,教材銜接有問題。

(七)只審「學生課本」,不審其他資料,造成審查漏洞。

(八)送審時間沒有規定,審查時間嚴重不足。

1. 由於現行審查方式並未針對各領域的獨特性訂定明確的審查依據及標 準。

2. 卻以共通的審查制度進行審查,讓人不禁對現行審查制度的功能質疑,

也難怪有許多人對於現行缺乏完備審查制度的教科書審查者,存有「以

審代編」的疑慮。

3. 研究結果有的僅著力於審查制度中審查規準的部分,不夠全面化,有的 只是論及審查制度中的制度層面問題,不夠深入。

三、從國小教科書的選用歷程來分析:

(一)國小教科書選用在技術面的問題 1. 以教師的主觀經驗評估需求。

2. 未做好教科書相關資料的蒐集及利用。

3. 臨時選派的選用人員不熟悉教材。

4. 選用人員的研習與溝通不足。

5. 繁瑣的評選表不方便使用。

6. 選用時間匆促以致過程不夠嚴謹。

7. 缺乏選用後的推廣與檢討的回饋機制。

(二)國小教科書選用在經濟面的問題

1. 價格與預算影響教科書的選用(考量家長負擔)。

2. 偏遠地區不易選擇到合適的教科書(出版商不會投入資源於小校行銷)。

3. 銷售量大的市場決定教科書的主要內容。

4. 舊有版本與大型教科書業者佔有較多的市場(基於成本考量)。

(三)國小教科書選用在政治面的問題

1. 僵化執行行政機關的法令或規定。縣市政府決定選用方式以及教科書選 用採購作業注意事項過於僵化,未能符合教育潮流與時俱進修正。

2. 校長會議決定縣(市)教科書選用的政策。

3. 教師獨占教科書的選用權。

4. 出版商的行銷策略影響教科書的選用。

5. 選用的機制偏重表面的代表性與防弊。

29

貳、解決教科書謬誤的方法

因此根據上述教科書相關議題的研究結果,顯示出解決教科書內容可能發生 謬誤的方法,亦可以從上述三個面向來進一步探究:

一、從國小教科書的編輯歷程來探究:

(一)教科書的編輯需適應諸多不同背景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其能適應多元文化 社會生活。

(二)教科書的編輯需要提供更完整、更多元的觀點,以擴展學生學習的視野。

(三)教科書編輯兼顧學科目標,連結學科知識、學生興趣和需要,以及社會需 求等。

(四)教科書編輯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要配合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考慮兒童的 興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兒童閱讀的動機。

二、從國小教科書的審定歷程來探究:

(一)設立專職教科書審查人員,有系統進行教科書審查工作。

(二)釐清「能力指標」的模糊及爭議。

(三)加強各階段委員會的溝通,解決教材銜接問題。

(四)落實教科書評鑑工作,提高教科書品質。

(五)政府宜採取獎勵措施,促進教科書編輯專業化。

(六)加強教師課程轉化及統整的專業能力。

(七)加強編、審、用三者的溝通與共識。

(八)加強教科書的研究。

(九)建置一套審查人才的培訓和儲備系統,並建立教科書審查經驗傳承的制度 化運作模式。

(十)除了教科書審查前舉辦編審雙方對審查標準的溝通會,建立共識之外,也

希望能於審查暫告一段落時舉行編審經驗分享,以利縮短雙方認知的差 距,作為下一期的改善方針。

(十一)若能適當延長教科書編審時程,如提前1年送審;或規劃固定於一段時 間審查教材等,如寒暑假期間審書等,如此較能兼顧審查時效與品質。

(十二)建立電子溝通平台系統,讓編審問題能有效地獲得解決,且審查訊息能 更透明而公開。

(十三)檢討修訂審定辦法。

(十四) 舉辦審查委員會座談會。

(十五) 舉辦教科用書編輯研習。

(十六) 建立教科用書品質指標。

(十七)委託民間學術團體,辦理課程評鑑。。

(十八)成立教科用書審議基金會。

三、從國小教科書的選用歷程來探究:

(一)應以教科書政策,更應加強專業對話和論辯。

(二)應由一專責之課程研發單位,進行長期性、系統性的教材研發與紮根性研 究,作為課程改革的基礎。

(三)研議教科書資源電子數位化,以擴大知識共用分享可行性。

(四)教師的專業能力勢需提升,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認同,並能擇選適宜教科 書、研發創新設計課程教材,針對學生能力進行適性教育,減少對教科書 或參考書的過分依賴。

(五)重訂教科書審定組織。

(六)教科書審定應注意縱向銜接與橫向統整。

(七)現行制度著重單一學科之審定,忽略整體性的審定。

(八)設置中小學教科書審定委員會。

31

參、教科書內容謬誤的相關研究

茲分別就教科書內容相關研究與教科書內容謬誤之研究敘述之。

一、教科書內容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教科書的研究大都偏向內容方面的相關研究,且研究論文的數量為 數不少,茲將歷年來有關國語教科書內容的相關研究約略說明如下:

孫秋蘭(2008)在「國小國語文教科書老人形象之內容分析」中,針對教科 書內容中有關老人形象議題進行分析。陳雅祺(2009)在「國小國語教科書人權 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中,探討人權教育議題。 黃靖如(2009)在「臺北縣國 小級任教師國語教科書定位與使用之研究」中,對國語教科書的定位、使用方式 及所遭遇的困難進行探究。陳佳秀(2011)在「九年一貫國小語文教科書海洋教 育之研究」中,針對教科書內容中有關海洋教育議題之分析。許建育(2011)在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以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為例」中,透過 分析比較的方式探究不同地區國語教科書的內容設計之差異。

由歷年的文獻可以看出,國內對於國語教科書所做的內容研究相當多,研究 的內容多以教科書的「文字」的部分為主,單獨針對教科書「插圖」部分的研究 並不多,而研究主題是針對教科書內容的謬誤,包含文字部分與插圖部分的錯誤 專題研究,在國內有關教科書內容的相關研究中所佔的比重又更少:在文獻中僅 能在教科書審定過程中所發現的教科書的缺失裡,約略發現教科書的內容正確性 與適當性仍有不足待改進的部分,以及教科書插圖研究中針對認知的部分,去發 現到圖文對應不符與插圖無法協助閱讀理解的現象。

二、教科書內容謬誤之研究

以研究者所找到的兩篇內容謬誤相關研究分別說明如下:

張清濱(1996)在「國民小學教科用書審定制度之評析與展望」期刊中,針 對在教科書全面開放審定制度的同時,探討由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辦理審查教科 書的業務,在審查過程中所發現的教科書缺失情形。茲說明如下:

(一)整體審查情形

1. 大體上民間版較多元活潑,但錯誤較多,無法掌握學科基本精神,學科內涵 邏輯性及概念有部分缺失。

2. 各家送審品質不一,同一家廠商不同學科間的品質亦有差異,且落差極大。

3. 少部分教科書未掌握學科內涵與學生學習特質,以編參考書或資料雜燴態度 編寫,有待改進。

(二)主要缺失情形

審查未通過者的原因如下:

1. 課程架構、教材結構、內容、文字、圖表未符合課程標準。

2. 教材呈現不符合學科邏輯原則及教學原理,未能顧及兒童心理及認知發展。

3. 教學活動偏重教師本位的直接引導,忽略學生本位的主動學習。

4. 取材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未能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為中心。

因此在審查歷程的把關下,教科書仍有相當多的缺失仍待出版商修正後送 審,其中可以發現,以學科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的審查標準仍是審查委用的審 查重點,文中凸顯出原本由國立編譯館編輯的國編本教科書,在全面開放民間編 輯教科書後,雖然在內容呈現上較多元、活潑,但相對的關於教科書內容本身的 錯誤較多,且無法掌握學科學習的基本精神,部分的內容其學科內涵邏輯性及概 念均有所缺失。有些教科書內容的課程架構、教材結構、內容、文字、圖表未符 合課程標準,教材安排上不符合學科邏輯與教學原理,出版社間彼此送審的教科

因此在審查歷程的把關下,教科書仍有相當多的缺失仍待出版商修正後送 審,其中可以發現,以學科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的審查標準仍是審查委用的審 查重點,文中凸顯出原本由國立編譯館編輯的國編本教科書,在全面開放民間編 輯教科書後,雖然在內容呈現上較多元、活潑,但相對的關於教科書內容本身的 錯誤較多,且無法掌握學科學習的基本精神,部分的內容其學科內涵邏輯性及概 念均有所缺失。有些教科書內容的課程架構、教材結構、內容、文字、圖表未符 合課程標準,教材安排上不符合學科邏輯與教學原理,出版社間彼此送審的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