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教與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十二年國教與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帶來的衝擊

一、 面對免試入學

在實施十二年國教以及少子化的趨勢下,以往的考試篩選機制不復存在後,

同一課室中的學生學習準備度差距會拉大,面對高異質性的學生,教師及學校端 勢必要做出調整及因應,否則部分學生將落入「學習失敗—放棄學習」的困境之 中。楊朝祥(2013)指出免試入學讓同一所高中職入學生的差異性幅度變大,教 師在教學上必需有所調整。正因為課室中的學生,能力和潛力都是多元的,學生 學習成就的落差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因此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建置是落實十 二年國教因材施教理念的關鍵。

二、 課程與教學的挑戰

在課程與教學方面主要有二個挑戰,第一個就是「因材施教」的挑戰,為了 面對這個挑戰,我們必須思考當前課室中教材教法的適切性,是不是可以符合不 同層級學生的需求,有關教材教法的調整會在後面的章節做說明。第二個挑戰是

「學習評量」的挑戰,當前的評量方式仍限於單一,多為紙筆評量且有一定的標 準,很難檢驗多元教學的成效,Tomlinson(2001)對評量方式提出了看法,他 認為除了一般的團體評量之外,應該加入第二種比較個別化的評量方式。

三、 學習輔導與生涯輔導的挑戰

在學習輔導與生涯輔導的衝擊方面,主要是來自於「適性揚才的挑戰,要解 決免試入學實施後,教室中不同學生間的學習程度與興趣差異越來越大,所可能 產生的教學問題。這部分的學習輔導工作有賴於多層次學習輔導系統的建置,與 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才有機會實現成就每一位孩子的願景,達到適性揚才的理 念。

貳、 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

為因應十二年國教所帶來的衝擊,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建置,成了勢在必 行的配套措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在教育部賦予重任之下,

辦理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習支援系統建置與教師教學增能方案」計畫,由 甄曉蘭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本計畫透過運用各校現有的資源,因應不同學生間 的學習差異,建置多層次的學習支援系統,了解教學現場中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與學習困難點,作為教學差異化或實施教學補救之參考,目標是幫助每一位學生 得到有效學習。以下分點說明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諸多面向。

一、 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理念

Mellard、McKnight、Jordan(2010)所言的學業學習失敗的三級預防指 的也是三層級學習支援的概念。歐美學者認為學校或教育單位應該建置三層級學 習支援系統或三層級補救教學系統,希望透過及早介入的方式,有效縮短低成就 學生從學習困難提升到精熟學習的時間與距離,並降低需要第三層級高強度補救 的特教學生人數(Chard et al.,2008)。

各層級學生需要的學習支援不同,前兩個層級由普通教育提供預防性或補救 性的學習服務;第三個層級由特殊教育提供個別化的教育服務,整個系統最終目 的是在讓不同需求的學生,得到符合其學習需求的學習支援,以及降低進到下一 層的學生人數,此系統的設計理念和十二年國教的因材施教理念是相符合的。

依據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4)對三層次學習支援系統的解釋,

於課堂上可正常學習的學生是第一層級的學生,他們應該接受有實徵研究考驗,

證實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或發展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或教材,以多樣化的 評量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並找出造成學習困難的部分,進而調整教材,減少 學習困難的程度,避免低成就表現的產生。因此行政端必需提供適當的教學資源 與人員,幫助現場老師實施有效能的差異化教學。

第二層級的學生是指在一般課堂中的學習發生了困難,需要更多補救教學服 務的學生。這些學生應該接受外加式的、集中式的分組教學,找出學習困難點,

實施補救,也可透過提早預習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適應教材,降低對學習的 焦慮。第二層級的教材在設計上必須比第一層級的教材,更有系統組織、更多的 明確提示,更多有效的學習困難解決策略,才能提升第二層級學生的學習動機,

他們的學習成就才有機會趕上一般程度。如果能達到此目標,這些學生就可以脫 離補救教學班,回到普通班級繼續學習。

第三層級的學生是屬於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這些學生因其本身心 理或生理因素,在接受第一、二層級的補救教學後,其學習成效仍然沒有獲得明 顯提昇,可能需要特殊教育服務的介入,以提供更進一步的協助,此時必須透過 正式轉介,申請鑑定通過,方能提供學生密集的、個人化的、特地為其困難類型 所設計的教學作為。

圖2-1-1 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

資料來源:洪儷瑜(2012)。由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教育研究月刊,221,

13-24。

表2-1-1

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

目標 比率 補救教學方式與密度

第三層級 預防低成就學生之學

習失敗。 5% 每天,更密集

小組或個別 第二層級

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 獲得成功經驗,增加學 習成就。

15%-25% 一天一次,一週3-8 小時。

分組學習、外加式

第一層級

差異化教學設計讓每 一位學生均有機會成

功學習。 70%-80%

原班級。

隨課或課餘(無需特別安排 補救教學時間)。

資料來源:修改自洪儷瑜(2012)。由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教育研究月 刊,221,13-24。

二、 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內涵與教師知能

系統的重要內涵是掌握學習的多樣性,提供的學習輔導也要多層次。洪儷瑜

(2012)提到以第一層而言,對象是一般學習困難的學生,課堂上需採取預防性 補救教學或差異化教學,此時第一線教師都應具備以下四項學習輔導知能:

1. 明白學生個體內和個體間的差異性 2. 能找出學生的錯誤類型和迷思概念 3. 對教材做出差異化的調整

4. 能進行課堂上學習失敗的補救

以第二層級而言,對象是因家庭環境、閱讀理解能力、失敗經驗累積等多重 因素所造成的學習困難學生,其必須接受額外的補救教學,此時從事補教教學的 教師應具備以下五項學習輔導知能:

1. 知道學科知識架構及其基礎能力 2. 知道學習該學科會用到的相關知能 3. 調整教材難易度和多寡

4. 教學設計更有組織、更有系統、更加精簡 5. 製作適切的教材協助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

以第三層級而言,對象是不同需求、不同程度的特殊學生,其必須接受抽離 式或外加式的,資源班或巡迴輔導的特殊教育,此時普通師和特教老師的合作關 係是很重要的關鍵。

三、 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行政與教學

洪儷瑜(2012)提到為落實本系統的建置,教育行政單位應有以下積極作為:

1. 完善補救教學三個層級的制度、提供第一線教師足夠的訓練與支持。

2. 做好補救教學的進展監控

3. 補足第二、三層實施補救教學所需的專業教學輔導人員

甄曉蘭(2012)所主持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習支援系統建置與教師教 學增能方案」計畫,有針對教師做了一系列的增能課程規劃。第一層級的課程架 構主要是教學策略差異化、教材教法差異化、補救教學理念、診斷學習成就與評 估學習準備度等。第二層級的課程架構主要是補救教學理念、診斷學習成就與評 估學習準備度、補救教學個案研討、補救學生的學習困難與教學調整、補救教學 班的班級經營、不同科的補救教學策略、不同科的補救教材教法等。本方案也為 學校行政人員規劃了系統建置知能研習,包含補救教學理念、管理學生資料與學 習成效分析、建置學校內的學習支援系統。

由上述課程規劃可以看出補救教學概論,是所有參與本系統人員所應具備的 共同知能,因此第二節會介紹補救教學概論,而適用全體學生的差異化教學,將 在第三節做介紹。

四、三層級學習支援系統的相關研究

Vaughn, Fuchs(2003)認為第一層級的學習支援就是正常普通教室內的優質 教學,而這些優質的教學法必須是經過多重分析研究(meta-analysis)實證過的 方法,也就是目前教育界所提倡的證據本位的教學(evidence-based instruction)

(洪儷瑜,何淑玫,2010)。有研究顯示接受沒有科學實徵基礎之教學法的小一 學生中,有44-46%學習成效沒有明顯進步,然而接受有證據本位之教學法的小 一 學 生 中 , 有 超 過 80% 學 習 成 效 有 明 顯 進 步 ( Foorman, Francis, Fletcher,

Schatschneider, Mehta,1998),想要達到上述的教學成效差異,必須實施至少一學 年才能顯現。國立臺東大學曾世杰教授和陳淑麗教授所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是 目前最為人熟知的實徵研究團隊之一,該團隊曾在臺東地區進行「反敗為勝」研 究計畫,該研究發現全校二、三年級的學生在接受第一層級的有效教學介入之後,

經過兩年的時間,其閱讀困難學生的比率分別減少了33%和 26%之多(陳淑麗,

曾世杰,蔣汝梅,2012)。Windmueller(2004)歸納整理了美國第一層級學習支 援的相關研究文獻後,發現普通班的有效教學可以減少閱讀困難學生比率達 67%-80%之譜。

第二層級的學習支援稱為補充式教學(Supplementary teaching),也就是屬 於非正式課程的補救教學,主要是提供給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目的在於透過有效 教學介入,阻止低成就學生繼續向下沈淪,且多以分組教學方式進行。有研究指

第二層級的學習支援稱為補充式教學(Supplementary teaching),也就是屬 於非正式課程的補救教學,主要是提供給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目的在於透過有效 教學介入,阻止低成就學生繼續向下沈淪,且多以分組教學方式進行。有研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