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環境變遷

第四章 影響日本對中防衛政策之因素

第二節 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環境變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地理上分散」,36尤其分散美軍過於集中在沖繩的第三海軍陸戰隊遠征軍兵力,部 分移防至關島、澳洲及夏威夷,不僅能夠減輕沖繩的負擔,從原本沖繩單一的「點」, 擴及成一個「面」,建構一個在此廣大的亞洲地區,快速因應多樣事態的佈局。37

日本外務省所轄的教育基金會霞山會的理事阿部純一表示,由於中國大陸的 飛彈射程,涵蓋美國在亞洲除了關島以外的韓國的烏山、群山基地,日本的嘉手 納、三澤、橫田基地等,如同冷戰期間與蘇聯對抗時,美國不將基地置於北海道,

而是東北地區最北邊的青森縣三澤市,原因是不會在戰爭爆發時,便由於距離太 近而自動捲入戰爭中,所以可推測今後美軍一方面順應日本國內要求,一方面也 可將位於距離中共太近的沖繩兵力,遷移至關島及澳洲。38

第二節 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環境變遷

無論是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來分析,或者從 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在探討一國國防政策時,該國所處的環境,勢必對其造成 一定程度的影響,國際或區域環境因素形成一種外部信息輸入,透過國內的決策 機制再轉為對外部環境的輸出,並從外部重新接受信息的反饋,因而本節將探討 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環境對於日本對中防衛政策的影響。

壹、國際體系

冷戰結束之後,有些國際關係學者如 Rebert Ross 認為在東亞此一次體系內已

36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restal Lecture at the Naval Academy,”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2/04/187693.htm (Retrieved May 30, 2013).

37 山口昇,<米国のアジア「回帰」と日米同盟>,《海外事情》,第 60 巻 7・8 号,2012 年,頁 26。

38 阿部純一,<日本の対中政策:戦略なき外交の隘路>,《海外事情》,第 60 巻 6 号,2012 年,

頁 6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形成圍繞在中共與美國的另一種新的「兩極體系」,而 Avery Goldstein 則指出東亞 各國將採取「權力平衡的行為」,也就是為了平衡中共的崛起力量,各國會確保美 國在東亞體系中持續的存在,但為了預防美國未來力量的消退,而也會採取某些 與中共進一步交往但卻也強化自我保護的預防性措施。39

曾擔任日本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及國際教養大學校長的國際政治學者中嶋嶺 雄認為,冷戰結構與冷戰體制尚殘存在亞洲中,就冷戰是以意識型態和價值觀差 異國家間以非軍事的型態相互來往而言,如今亞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朝鮮民主 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國,仍為共產黨一黨獨裁體制,而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從歷 史來看,可說是處於冷戰的狀態,即便歐巴馬民主黨政權相對於前政權,將中共 定位為戰略夥伴,採取「交往」的態度大過於「防範」,但在針對北韓的立場、東 亞海洋安全保障、人民幣問題、人權問題等各式議題上,可以看到美中在外交的 不同調及關係的脆弱性。40事實上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的政策中,一直都有「防範」

的成分存在,以防最壞的情況發生,2007 年 9 月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新加 坡在孟加拉灣共同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為美國欲藉由軍演,乘 機打造亞洲版的北約組織。

中國大陸經濟大幅成長,表現亮眼,而在國際政治上,亦逐漸掌握話語權,

為了避免被定位為在權力移轉時期時對於霸權的挑戰國,從原先自稱「和平崛起」

的言論,修正為後來的「和平發展」,主張中國大陸除了必須仰賴既有國際體系進 行經濟發展之外,尚須要面對國內各種問題,因而不會成為秩序破壞者。另外,

從 2009 年歐巴馬政權上台之後,可以說是對話與合作有強化的趨勢,不僅在該年 7 月召開閣僚級的「戰略及經濟對話」(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S&ED)),

探討包含安全保障、經濟、環境等各式議題,同年 11 月歐巴馬總統訪問中國大陸,

39 Avery Goldstein, “Balance-of-Power Politics: Consequences for Asian Security Order,” in Muthiah Alagappa, ed., Asian Security Order: Instrumental and Normative Features (Stand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187-191.

40 中嶋嶺雄,<「米中新冷戦」の間で:中国の台頭と日米同盟の意義>,《海外事情》,第 58 卷 6 号,2010 年,頁 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與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會後共同發表將在地區及國際上各種問題合作的《美中 聯合聲明》,一時之間關於未來國際秩序的相關討論中,「美中共同管理論」

(Condominium)盛行,儼然以美國與中共所主導的國際社會的兩國集團(G2)

體系出現,而中共有避免美國以此要其擔負過大責任的警戒。進入 2010 年,美國 關於 G2 論熱潮過後,中國大陸堅持保障核心利益的態度越益強硬,該年 7 月也首 度表示南海主權為其核心利益,而另外在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溫室氣體削減、

網路言論自由等問題上亦與美國不同調。中國大陸雖然否定對於既有國際秩序的 挑戰,但也並非採取全然合作的態度,日本認為不僅只是美中關係,原本已開發 國家所擁有相對於新興國家的絕對優勢不再,很有可能造成「自由開放秩序」本 身產生變化。41

無論是 2004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或是在 2009 年當時的麻生太郎首相計畫 修改防衛計畫大綱時,所召開的懇談會所提出的報告書,再者到 2010 年版《防衛 計畫大綱》皆提及,雖然美國的力量仍為絕對性的優勢,但是隨著中國大陸、印 度等新興國家的台頭,使得全球權力平衡有所變動,單獨國家無法解決的問題將 會增加,因此美國能夠單獨解決問題的範圍亦會較先前縮小。42因而出現「多層次 合作的安全保障戰略」,為了維護當前的國際體系,有必要在區域中進行合作。

貳、東亞區域安全環境變遷

冷戰結束之後,東西對立的國際結構消失,東亞區域安全環境呈現出複雜的 變化,有學者稱東亞面臨包括經歷東西冷戰終結、亞洲經濟危機、911 恐怖攻擊事

41 PHP 研究所編,《「先進的安定化勢力・日本」のグランド・ストラテジー》(東京:PHP 研究所,

2011 年),頁 65-66。

42 <「安全保障と防衛力に関する懇談会」報告書>,日本首相官邸,

http://www.kantei.go.jp/jp/singi/ampobouei2/200908houkoku.pdf(Retrieved May 30, 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件的「三重衝擊」(Triple Shock)後,讓各個層面包含安全保障出現變化。43不僅 在威脅的類型上、行為者權力的變化上,或者安全保障體系的多樣性發展,這些 因素都一定程度影響日本的對中防衛政策,以下討論之。

一、威脅多樣化

(一)台灣海峽情勢

一直以來日本和美國擔憂兩岸軍事失衡的問題,例如在 2006 年中國的空軍力 量業已超越台灣,44而在 2008 年中華民國政權輪替,馬英九政府上台,台海局勢 緩和,日本除了擔心中共進出太平洋的可能性之外,也開始擔心中共軍事力量配 置有自由調整的可能性。因此有日本學者便稱,倘若將原本針對台灣部署於福建 省的東風 15(DF-15)飛彈稍加向東移,該射程便可涵蓋越過東海日中中間線,包 括釣魚臺群島及宮古島以西的西南諸島,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是一種威脅,另外 也使得日本必須修正原本認為台灣絕對不可能成為中共一部份的思考,倘若台灣 人憑藉自己的意識選擇統一時,日本應該採取何種對策。45

(二)朝鮮半島情勢

日本與中國大陸雙方針對北韓的關注點一直以來有所不同,例如中共在針對 北韓核子試驗的經濟制裁上,採取消極的態度,讓日本感到不安,而 2010 年 3 月 韓國天安艦遭擊沈事件、2010 年 11 月 23 日發生延坪島砲擊事件,尤其砲擊事件 背後,可視為北韓欲讓美國重回談判桌及金正恩展現其軍事領導權威的策略,而 日本擔憂北韓為給予美國壓力的挑釁動作,會擴及日本,或是權力交接之際,其 內部發生混亂所帶來的危機等。由於朝鮮半島情勢緊張,日本便會有積極發展相 關配備,如飛彈防禦系統等,亦有進一步深化日美同盟的傾向。

43 Vinod K. Aggarwal and Min Gyo Koo, “Economic and Security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Northeast Asia:

An Analytical Overview,” in Vinod K. Aggarwal, Min Gyo Koo, Seungjoo Lee, Chung-in Moon, eds., Northeast Asia: Ripe for Integration?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08), pp.10-19.

44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http://www.defense.gov/pubs/pdfs/china_military_power_report_2009.pdf (Retrieved May 30, 2013).

45 阿部純一,<日米同盟の動揺と台湾の戦略的価値:日米中関係を考える視座>,《問題と研究》,

第 39 卷 2 号,2010 年,頁 28-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三)領土主權紛爭與海洋權益

圍繞在日本周遭的領土問題,包括釣魚臺、竹島、北方四島等,而日中之間 主要則有釣魚臺領土主權爭議、沖之鳥島國界劃定與東海天然資源等問題。例如 在東海天然資源的部分,日本主張東海上大陸棚劃界應以雙方陸地等距的「中間 線」為準,而中共則認為應依照「大陸棚自然延伸原則」為準,因而雙方在東海 劃界與油田開發上,尚未有最終的解決方法。日中間的各式紛爭,更是加乘日本 對於中國大陸軍事發展的憂慮。

(四)非傳統安全

911 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後,恐怖主義活動擴散,另外還有海盜、跨國犯罪、

非法移民、傳染病、網路資訊安全以及包括核子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的擴 散等非傳統安全的威脅,但在諸如大規模傳染病、糧食不足、能源不足及環境危 機等許多議題上,尚未成立能夠有效因應的多國間合作架構。另外,非傳統安全 也有可能與傳統安全發生交互作用,例如北韓的內部體制及不安,讓其除了傳統 安全問題之外,也包含人權、人道支援、逃離北韓的人員及難民、糧食等人類安 全問題,以及毒品、貨幣偽造、核武和飛彈技術向世界各地擴散等非傳統安全問 題。非傳統安全的問題,便成為日本與中國大陸加深防衛交流的契機,此部分則 在下一章的多邊安全保障及日中防衛交流章節中進行探討。

二、行為者多樣化與權力變化

冷戰終結後的 1990 年代,主要是以日美同盟來維持區域秩序,包括台灣海峽 問題及北韓核子開發問題等。以北韓核子開發問題為例,由日美同盟進行相關管

冷戰終結後的 1990 年代,主要是以日美同盟來維持區域秩序,包括台灣海峽 問題及北韓核子開發問題等。以北韓核子開發問題為例,由日美同盟進行相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