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軍力變遷與日本防衛政策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大陸軍力變遷與日本防衛政策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Diplomacy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中國大陸軍力變遷與日本防衛政策之研究 A Study on China's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Nat 陳建宇. n. al. C. er. io. sit. y. ‧. Japan's Defense Policy. i n U. h e n g cChen Chien-Yu hi. v. 指導教授:賴岳謙 博士 Advisor: Yueh-Tchienn Lai, Ph. D..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July, 2013.

(2) 謝辭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 德經》中的這段話,是我從進入研究所之初,總覺得撰寫論文並非一件易事,到 現在能夠完成論文,我的心情寫照,而過程中我由衷地感謝許多人的幫助。 首先,真的要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賴岳謙老師,碩一時修習一學年的戰略研 究,讓我能異於以往所學,習得從地緣政治等不同角度來切入一國的國家戰略, 是我撰寫本論文的啟發,而這一路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賴老師不僅給予我論文 上的指導,在生涯規劃上,也給予我許多珍貴的提點。. 政 治 大. 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除了賴老師以外,也非常感謝二位口試委員,李明老師以 及姜家雄老師,在論文審查階段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建議與回饋,讓我在修正論文 的盲點與缺失時更加有條理,也因為二位老師的鼓勵,讓我能夠更加有信心地完. 立. 善本論文。. ‧ 國. 學. ‧. 感謝日本交流協會,讓我參與 2011 年度「為撰寫論文而訪日之經費資助活 動」,有機會赴日蒐集論文所需資料,並且與相關專業領域學者專家進行訪談。 很感謝澁谷司老師、高原明生老師、村井友秀老師、松田康博老師、安田淳老師 (按五十音順序排列)在第一時間便應允我這個素昧平生的研究生所提出之訪談 邀約,訪談過程中,亦不厭其煩地為我詳盡地解說,並且提出精闢的見解,讓我. sit. y. Nat. al. er. io. 得以窺見日本相關專業領域學者專家對於日本防衛議題的實際看法。. v. n. 感謝蔡增家老師,在我國考落榜後,激勵我不放棄,讓我鼓起勇氣準備隔年 的考試,另外也很感謝徐老師全心的付出,以及自始自終的陪伴,因為有老師們 的幫助,讓我能夠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亦同時著手外交特考的準備,最後得以 金榜題名。. Ch. engchi. i n U. 在碩班的這幾年,除了學識的充實之外,我也很慶幸能夠遇到許多志同道合 且不斷給我支持與鼓勵的外交所 98 級同學們,而其中特別要感謝育瑋、昱誠、 宗翰、鈺薇、裕軒、湘茹的關心與撰寫論文的建議,感謝俄研所的奕葭學姊不時 給我鼓勵,感謝認識很久的好友振睿總是在我遇到挫折時為我加油打氣。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我最愛的家人,外婆廖員、爸爸昆龍、媽媽素禎、大弟 建志、小弟威年,很感謝你們在我漫長的求學過程中無所求的付出、包容以及陪 伴。我的生命中總是出現許多貴人相助,我也期許自己成為他人的貴人,更期許 自己在完成研究所學業的下一個階段,能夠貢獻所學、為國家盡一己棉薄之力。 陳建宇 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 7 月 IV.

(3) 摘要 日本防衛政策的基本方針,主要記載於由安全保障會議以及閣僚會議通過後 所頒佈的「防衛計畫大綱」中。比較日本 2004 年底通過的《關於平成 17 年度以 降防衛計畫大綱》以及 2010 年底通過的《關於平成 23 年度以降防衛計畫大 綱》 ,可以發現針對中國大陸的描述有增加的趨勢,用詞遣字中也透露出對於其 軍力擴大的憂慮,因此為因應中國大陸的軍力變遷,日本的防衛政策亦有所調 整。本文嘗試由日本的視角來分析中國大陸的軍力變遷以及面對此一變遷日本防. 政 治 大. 衛政策的因應,並且將在 1999 年的《防衛白書》中分析日本防衛政策的三個層. 立. 次(日本自身努力的角度、日美兩國同盟合作的角度、地區乃至全球多邊合作的. ‧ 國. 學. 角度),用以分析日本在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時所做出的防衛政策。第一章為. ‧. 緒論,第二章回顧日本防衛政策的發展,第三章探討中國大陸的軍力變遷,第四 章找出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以外,影響日本對中防衛政策改變之因素,第五章. y. Nat. n. al. er. io. 究的展望。. sit. 則是分析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日本何以因應,最後在第六章總結並提出未來研.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日本防衛政策、日本安全保障、防衛計畫大綱、中國大陸軍 力、日美同盟. V.

(4) 要旨 日本の防衛政策の基本方針は、安全保障会議、閣僚会議を経て公表された 「防衛計画の大綱」に記されている。2004 年末に公表された「平成 17 年度以 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と 2010 年末に公表された「平成 23 年度以 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を照らし合わせると、中国に関する記述が 増える傾向がみられ、文言から中国の軍事力拡大に対する懸念も垣間見られ る。その故、中国の軍事力変遷に応じ、日本の防衛政策も相応の調整がなされ. 治 政 ている。本論文は、日本の視点から中国の軍事力変遷とそれに対処するため、 大 立 日本の防衛政策のどこが見直されたのかを分析、更に 1999 年の「防衛白書」 ‧ 國. 學. において三つの面(日本自身の自衛努力、日米同盟、アジア太平洋地域的協力. ‧. ひいては地球的規模の協力)において調整された日本の防衛政策の分析を行っ た。第一章は序章。第二章は、日本の防衛政策の振り返り。第三章では、中国. y. Nat. io. sit. の軍事力変遷を探究し、第四章では、日本の防衛政策の調整に影響を与えた中. n. al. er. 国の軍事力変遷以外の要因を探る。第五章は中国の軍事力変遷に対する日本の. Ch. i n U. v. 対応を分析、最後に第六章は、まとめ及び将来の研究への展望である。. engchi. 【キーワード】:日本防衛政策、日本安全保障、防衛の計画大綱、中国の軍事 力、日米同盟. VI.

(5) 目錄 國立政治大學博碩士論文全文上網授權書 .............................................. Ⅰ 研究生論文文責自負聲明書 ...................................................................... Ⅱ 論文考試委員簽名頁 ...................................................................................... Ⅲ 謝辭 ................................................................................................................... Ⅳ 中文摘要........................................................................................................... Ⅴ 日文摘要........................................................................................................... Ⅵ. 政 治 大. 目錄 ................................................................................................................... Ⅶ. 立. 圖目錄 ............................................................................................................... Ⅸ. ‧ 國. 學. 表目錄 ............................................................................................................... Ⅹ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Nat. sit. y.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3. er. io.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18. n. a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9 iv 第五節. l C hengchi Un 章節安排 ............................................................................... 21. 第二章 日本防衛政策發展 ...................................................................... 23 第一節 冷戰期間的防衛政策 ........................................................... 24 第二節 2004 年以前的防衛政策 ...................................................... 29 第三節 2004~2010 年的防衛政策 .................................................. 39 第四節 政權輪替後民主黨的防衛政策........................................... 45 第三章 中國大陸軍力變遷 ...................................................................... 54 第一節 中國大陸整體軍事概貌....................................................... 54 第二節 陸軍兵力與其現代化 ........................................................... 61 第三節 海軍兵力與其現代化 ........................................................... 62 VII.

(6) 第四節 空軍兵力與其現代化 ........................................................... 71 第五節 戰略飛彈部隊與其現代化................................................... 73 第四章 影響日本對中防衛政策之因素 .................................................. 80 第一節 日美同盟 ............................................................................... 80 第二節 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環境變遷........................................... 92 第三節 日本國內環境 ....................................................................... 98 第五章 日本對中軍力發展的因應方式 ................................................ 112 第一節 日本安全戰略與軍力調整................................................. 112. 治 政 大 多邊安全保障政策 ............................................................. 131 立 與中國大陸的防衛交流..................................................... 137. 第二節 日美同盟 ............................................................................. 124 第三節. 學. ‧ 國. 第四節. 第六章 結論 ............................................................................................ 148. ‧. 第一節 日本對中防衛政策 ............................................................. 148 第二節 日中關係前瞻 ..................................................................... 150. y. Nat. sit. 第三節 研究展望 ............................................................................. 153. er. io. 參考文獻 .................................................................................................... 155. n. al 附錄 訪談記錄 ........................................................................................ 168 iv Ch. n U engchi. VIII.

(7) 圖目錄 圖 2-1 普天間基地遷移示意圖................................................................... 49 圖 3-1 中國大陸國防費用........................................................................... 60 圖 3-2 中國大陸海軍在日本周邊海域活動 .............................................. 67 圖 3-3 以中國大陸北京為中心彈道飛彈的射程 ...................................... 75 圖 4-1 對於自衛隊或防衛問題的關心..................................................... 105 圖 4-2 對於中國大陸的親近程度............................................................. 106 圖 4-3 現在的日本與中國大陸關係......................................................... 107. 政 治 大 日本和平與安全層面中所關注的事項(2009 年、2012 年) .. 109 立. 圖 4-4 日本和平與安全層面中所關注的事項(2006 年) ................... 108 圖 4-5. ‧ 國. 學. 圖 5-1 自衛隊於西南方地區的加強防衛................................................. 116 圖 5-2 自衛隊的防衛預算......................................................................... 118. ‧. 圖 5-3 日本飛彈防禦系統......................................................................... 123. sit. y. Nat. 圖 5-4 對於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看法..................................................... 125. io. n. al. er. 圖 6-1 多層次安全保障............................................................................. 149. Ch. engchi. IX. i n U. v.

(8) 表目錄 表 2-1 日本防衛力整備計畫內容............................................................... 26 表 2-2 防衛計畫大綱內容演變................................................................... 52 表 4-1 日本國內安全保障四大派別........................................................... 99 表 5-1 日中防衛交流聯合聲明與實施狀況 ............................................ 141 表 5-2 日本與他國防衛交流情況............................................................. 145 表 6-1 日本面對未來美中關係變化所採取的政策 ................................ 15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國防政策的制訂,主要是依據該國所處安全環境,配合國家戰略以及國家利 益,並且評估其國力後,進行動態調整。一般所稱的國防政策,在日本為摒除. 政 治 大 針,主要是記載於經由安全保障會議 以及閣僚會議通過後所頒佈的《防衛計畫大 立 「國防」二字帶有的軍事色彩,通常稱為防衛政策,而日本防衛政策的基本方 1. ‧ 國. 學. 綱》2中。. 2004 年 12 月 10 日通過的《關於平成 17 年度以降防衛計畫大綱》(以下簡稱. ‧. 2004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中,首度在第二節「我國所處的安全保障環境」中. sit. y. Nat. 提及「中國在發展核武、飛彈戰鬥力以及海、空軍力現代化的同時,並期擴大海. io. al. er. 上活動範圍等,今後也應注意其動向」;3而在下一份《防衛計畫大綱》,也就是 2010 年 12 月 17 日所通過的《關於平成 23 年度以降防衛計畫大綱》(以下簡稱. n. v i n Ch 2010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中,更是對於中國大陸軍事描寫的比重有明顯的增 engchi U. 加,在第三節的「我國所處的安全保障環境」中提到「中國不僅持續增加其國防 費用,大規模且急速發展以核武、飛彈戰鬥力和海、空軍為主軸的軍事力量現代 化,強化其戰鬥力的遠距離投射能力之外,並於周邊海域擴大活動且愈漸頻繁, 此種趨勢與中國在軍事與安全保障上透明化不足相互作用,成為區域與國際社會 1. 2. 3. 根據日本國內《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於 1986 年設置,其功能承繼原來的「國防會議」由日本 內閣總理大臣擔任議長,召集防衛大臣、外務大臣、總務大臣、財務大臣、經濟產業大臣、國 土交通大臣、內閣官房長官以及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針對國防相關重要事項和重大緊急事 件進行審議,近年來平均一年召開 7~8 次。 《防衛計畫大綱》至今一共發行四份,發行年份分別為 1976 年、1994 年、2004 年、2010 年。 頒佈後依據《防衛計畫大綱》制訂自衛隊的軍備計畫,稱為《中期防備力整備計畫》 。 <平成 17 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日本防衛省, 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05/taiko.pdf(Retrieved May 30, 2013) 。 1.

(10) 所擔憂的議題」。4比較上述兩份《防衛計畫大綱》中對於中國大陸的描述,便可 得知日本對中國大陸軍力發展的憂慮,而依照 2010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所訂 定的《中期防備力整備計畫》中,日本特別強調防衛重心移至西南方島嶼及其附 近海域,便可印證其對於中國大陸軍力發展的擔憂,因而所做出因應的軍力配 置。5京都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中西寬指出,從 2010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可看 出,由於中國海空軍等頻仍的海上活動,日本不僅加強對西南地區的防衛,更是 準備一旦發生緊急情勢,可從本土機動性調度支援的體制。6 2004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中明文記載原則上以每十年為單位進行更新,但. 政 治 大. 五年後或一旦有重要情勢轉變時,可依照該時點的安全環境、技術水準等,進行. 立. 檢討並做必要的修正。2008 年底日中韓舉行了第一次的領導人會議,在逐年外交. ‧ 國. 學. 合作氛圍下,究竟是何種因素讓日本在此短短六年時間便調整防衛政策,且不惜 冒著可能影響與中國大陸間關係的風險,仍然在 2010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 ‧. 中,做出基本政策改變?從日本的觀點來看,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日本如何. Nat. sit. y. 因應?在此一新版《防衛計畫大綱》出爐的同時,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提. n. al. er. io. 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給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了共同繁榮的. i n U. v. 巨大機遇。這在國際社會有目共睹,自有公論。個別國家無權以國際社會的代表. Ch. engchi. 自居,不負責任地對中國的發展說三道四。」7. 日本防衛政策以及安全保障相關議題自戰後長期依循「吉田主義」(Yoshida Doctrine)路線8,提供日本一條安穩發展的路線,而冷戰結束後日本開始有邁向. 4. 5. 6. 7. 8. <平成 23 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日本防衛省, 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1/taikou.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新防衛計画の大綱及び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 23 年度~平成 27 年度)について>, 日本防衛省,http://www.mod.go.jp/rdb/tokai/ibento/semina/15-semina.pdf(Retrieved May 30, 2013)。 中西寛,<東アジア安全保障環境の変容と日米安保の将来>, 《海外事情》,第 59 巻 1 号, 2011 年,頁 89-90。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日本出台新《防衛計畫大綱》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fyrbt/t779076.htm(Retrieved May 30, 2013) 。 1950 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基於其戰略要求日本重新武裝,當時日本首相吉田茂確立「先經濟後 軍備」的原則,在不影響日本經濟復興為前提下,建立和發展自衛武裝。 2.

(11) 「正常國家」9的呼聲,面對不斷發展中的中國大陸,欲逐步走向政治大國的日本 究竟是如何制訂對中防衛政策?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即希望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日本防衛政策特徵為何?冷戰結束後至今其一致性與轉變分別為何? 二、是何種因素影響日本對中防衛政策並使其改變? 三、面對中國大陸頻仍的軍事活動、逐年軍費增加以及軍備現代化,日本如何 因應並制訂其防衛政策?. 治 政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大 立 ‧ 國. 學. 本論文的文獻回顧,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來探討。第一,日本防衛政策;第. ‧. 二,中國大陸軍力變遷;第三,日中安全衝突與日本對中防衛政策。. y. Nat. al. er. io. sit. 壹、日本防衛政策. n. v i n C h 以及閣僚會議決定《國防基本方針》 1957 年 5 月 20 日由國防會議 ,裡面提 engchi U 10. 到國防的目的為防範直接以及間接侵略於未然,一旦遭受侵略可將其排除,且在 民主主義的基礎下維護國家獨立與和平,為遂行此目的訂定以下四點基本方針: 第一,支持聯合國的活動,國際間相互協助,以期實現世界和平;第二,穩定民. 1950 年代末期,隨著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日本人的自信心不斷提升,到了 1960 年代日本一躍 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而 1970 年代由於尼克森主義及石油危機的衝擊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明 顯追求擺脫對於美國的依賴,1980 年代日本對外戰略目標發展轉變為欲取得國際發言權的國 家,強調日美兩國皆負有世界性的責任。而最具代表性的便為在 1992 年小澤一郎在其著作《日 本改造計畫》中,明確闡述經濟優先的政治使得日本距離成為一個「普通國家」越來越遠,應 徹底修改其防衛政策。 10 設置於內閣,審議國防相關重要事項以及重大緊急況狀的因應事項,1956 年依據《國防會議構 成法》在內閣中設置此行政組織,而於 1986 年廢止,依據《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改為設置安 全保障會議。 3 9.

(12) 生,激昂愛國情操,確立保障國家安全的必要基礎;第三,順應國力與國情在自 衛的必要限度上,漸進地整備有效率的防衛能力;第四,面對外部侵略,在未來 聯合國能有效阻止該情況前,以與美國的安全保障體制為基礎因應之。11 而日本防衛省的網站中寫道,基於《國防基本方針》,在日本國憲法下,遵 守藉由努力推展外交以及穩定內政以期確立安全保障基礎,貫徹專守防衛,12不 成為威脅他國的軍事大國此種基本理念,堅守日美安保體制,確保文人領軍,堅 守非核三原則,自主發展有節度的防衛力。13 一般認為冷戰前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遵照所謂「吉田主義」發展,於冷戰後. 政 治 大. 日本國內開始討論日本應追求何種國家模式,出現了「普通國家論」與「民生大. 立. 國論」的兩派意見的探討,逐漸兩者在 1990 年代後期有共存之勢,而小泉純一. ‧ 國. 學. 郎時期國家正常化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蔡增家認為國家正常化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執行與演變,所以小泉純一郎時期所施行的國家正常化措施,能否在之後有效延. ‧. 續,才是日本國家正常化的目標能否達成的主要關鍵,而檢視其後三位首相,包. Nat. sit. y. 括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對於國家正常化的目標一致,而採取向中間. n. al. er. io. 靠攏的外交政策,同時強調北韓的核武威脅,並積極與中國大陸在東海油田上達. i n U. v. 成協議,這些都是要掩飾其進行國家正常化路線的真正意圖。14. Ch. engchi. 平田惠子針對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在日本國內派別的消長做了詳盡的分析,她. 11. 12. 13. 14. <国防の基本方針>,日本內閣官房, http://www.cas.go.jp/jp/gaiyou/jimu/taikou/1_kokubou_kihon.pdf(Retrieved May 30, 2013) 。 「專守防衛」是日本政府根據 1957 年所制訂的《國防基本方針》於 1970 年提出,意指遭到對 方攻擊時始能行使防衛,同時所擁有的防衛力量也僅只於自衛所需的最小限度,此為根據憲法 的被動防衛戰略。 <防衛政策の基本>,日本防衛省,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seisaku/kihon03.html (Retrieved May 30, 2013) 。 蔡增家,《東亞國際關係中的日本-邁向正常國家?》(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9 年) ,頁 295-319。 4.

(13) 提及相較於冷戰前以和平主義15以及商業主義16為主流,冷戰後日本政治、外交中 則以普通國家主義17為中心,此轉變主要原因可歸納為:(1)1991 年波斯灣戰爭 後,日本遭譏諷為「支票外交」,因此商業主義所奉持的「吉田主義」無法繼續 通用;(2)美國開始要求日本在安全層面應扮演符合大國的角色,以及美國欲牽 制中國大陸而強化日美同盟; (3)中國大陸以及北韓的軍事發展。18田村重信則 指出除了 911 事件外,其實影響日本國民認識國家安全重要性的事件為 2002 年 9 月 17 日小泉純一郎首相訪問北朝鮮,金正日軍事委員長承認綁架日本人而道歉 之事,自此日本人一改非武裝中立政策的想法,認為國家防衛力是必要的,因此. 政 治 大. 其後國家才會以很高的比例通過有事相關法則。19. 立. 楊永明認為日本戰後安全政策的演變與軍備發展與其所處國際與區域環境變. ‧ 國. 學. 化相呼應,且經過冷戰的洗禮,日美安保體系確認為日本安全政策的主軸,而冷 戰時期日本軍事防衛政策是以專守防衛為核心,只是隨著經濟發展,自衛隊傳統. ‧. 武力卻已成為主要傳統國家武力,而這些都是建構日本在冷戰時期的安全與防衛. Nat. sit. y. 政策主軸,也影響著日本在冷戰結束後的東亞與國際安全政策走向。20. n. al. er. io. 而 1991 年的波斯灣戰爭中,世界各國對於日本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關注,. i n U. v. 促使自衛隊開始進行海外任務,因此有許多學者,針對自衛隊的發展,來檢視日. 15. 16. 17. 18. 19. 20. Ch. engchi. 反省日本在二戰的作為;認為首相應盡量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政府應推行基於信賴、合作的 安全保障政策,以非武力的方式追求和平,反對自衛隊的海外派遣;反對美國的對外軍事政 策;與亞洲國家建構信賴關係;應維持憲法第 9 條,不承認集體自衛權,一旦承認可能會捲入 由美國所主導的戰爭中。 承認二戰戰爭責任;認為首相應盡量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應致力於非軍事層面,藉由 ODA 等手段做出國際貢獻;在合憲的範圍內可派遣自衛隊至海外;日本外交應以日美關係為基礎, 重視日美安保;積極與亞洲國家建構友好關係;在憲法是否修改議題上,此派內部意見分歧。 承認二戰戰爭責任並反省;關於首相是否參拜靖國神社議題上,意見分歧;認為可透過日美同 盟進行國際合作,日本不僅只在經濟層面,在安全保障層面亦可對國際有所貢獻,故贊成自衛 隊的海外派遣;日美關係是外交的基礎,故強化日美同盟很重要;應修改憲法承認集體自衛權 的使用。 平田恵子,<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と国内議論>,收於原貴美恵編, 《「在外」日本人研究者が みた日本外交【現在・過去・未来】 》(東京:藤原書店,2009 年) ,頁 50-68。 田村重信,<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と防衛戦略>,收於森本敏監修, 《岐路に立つ日本の安全 ―安全保障・危機管理政策の実際と展望》 (東京:北星堂書店,2008 年) ,頁 46-61。 楊永明,<冷戰時期日本之防衛與安全保障政策:一九四五~一九九0>,《問題與研究》 ,第 41 卷第 5 期,2002 年,頁 24-37。 5.

(14) 本防衛政策的轉變。對於自衛隊的海外派遣及其角色和自衛隊與憲法修改的關 係,學界有很多探討。西修指出在日本國內有憲法學者多認為「自衛隊違憲」, 而政治家認為應修改憲法的現象,他認為日本應修正以往舊有消極的和平主義 觀,建構富含積極和平主義觀的憲法解釋。21而神谷萬丈則認為,日本安全保障 政策最大的問題是日本部分的規章制度,與欲對世界和平有貢獻的新目標尚未整 合,因為一再強化日美同盟以及提及重視聯合國,但卻不行使集體自衛權,造成 無法參與聯合國武力行使的矛盾,另外他亦提到為了讓自衛隊發揮其功效,應即 刻考慮制訂海外派遣的恆久法律。22. 政 治 大. 除了由自衛隊發展與其角色轉變的角度來研究外,亦有從日美安保體制方向. 立. 著手的研究。一般認為日本與美國於 1996 年所簽署的《美日共同安全宣言》,並. ‧ 國. 學. 在 1997 年 10 月 24 日修訂《美日安保防衛合作指針》,取代 1978 年冷戰時期的 舊指針,使得日本的防衛政策在冷戰後有了一次重大的轉變。金熙德認為這些文. ‧. 件是日本將長期「專守防衛」轉變為「主動先制」軍事戰略,惟日本的政治大國. Nat. sit. y. 或普通國家路線與日美同盟間存在矛盾,日本大力推動包括軍事指揮權一體化,. n. al. er. io. 結果是進一步深化對美國的政治依附、安全依賴和外交萎縮。23添谷芳秀認為與. i n U. v. 其反對「依賴」美國,要求與美國間「對等化」,此在戰略上沒有什麼意義,應. Ch. engchi. 是積極利用日美關係,走出一條非左派和平主義路線,亦非右派民族主義路線, 一條日本自戰後基於現實主義所創造出的第三條路線。24 中西寬認為日美關係結構上的不對稱性與以對稱為前提的同盟關係間存在矛 盾,是不安定的因素,而面對現在東亞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也就是中國大陸軍事 力量以及對外政策,穩固的日美同盟是一切的前提,地區秩序與日美同盟應如何. 21. 22. 23 24. 西修,<いわゆる 4 類型に関する若干の憲法的考察―政府解釈の再検証を中心として>, 《防衛法研究》 ,第 32 号,2008 年,頁 14-20。 神谷萬丈,<戦後日本の安全保障政策>,收於防衛大学校安全保障学研究会編著, 《安全保 障学入門》 (東京:亞紀書房,2009 年) ,頁 331-336。 金熙德,《日本外交 30 年》(青島:青島,2008 年) ,頁 68-87。 添谷芳秀,<日本の現実主義と自立―吉田路線を超えて>, 《外交フォーラム》 ,第 260 号, 2010 年,頁 34-39。 6.

(15) 連結,將是同盟未來的關鍵。25 Bhubhindar Singh 認為日本冷戰前與冷戰後的安 全保障政策有很大轉變,具體包括(1)修正和美國的安全同盟關係;(2)參與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heater Missile Defense,TMD);(3)加強日本軍隊及情報 收集能力;(4)嘗試修改和平憲法;(5)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26而從一 個和平國家轉變成一個國際國家,出兵執行反恐、重建任務所援引的多為聯合國 決議案,一方面合理擴大自衛隊的角色,一方面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 員,也意味著不必事事順從美國,以國際貢獻為政策優先,來避免同盟困境。27 關於日美同盟未來展望的探討上,前防衛省大臣森本敏強調不僅應該在領域. 政 治 大. 和範圍上強化日美同盟,也應在質和量上充實其功能和角色,其後依國家利益來. 立. 判斷憲法應做如何修正,而當前日本應該修正相關法律,來確定防衛能力的機動. ‧ 國. 學. 性並做適當調整,針對國際和平擴充必要研究、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 CBMS)、預防外交所需體制,讓日美同盟的防衛力量扮演國. ‧. 際公共財的角色。28川上高司認為關於日美同盟強化上,應注意三個問題點:第. Nat. sit. y. 一,同盟管理的問題,現狀為美國擬定戰略日本配合,如此一來可能僅符合美國. n. al. er. io. 的國家利益;第二,同盟維持費的問題,日美軍重編所需花費有部分將來自各自. i n U. v. 衛隊的經費,一旦經費不足軍力自然下降;第三,安全困境問題,面對日美同盟. Ch. engchi. 強化,可能與中國大陸軍備競賽。土山實男、何思慎、陳舜仁認為日美同盟是穩 固的,土山實男從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的角度分別檢視日美同盟,而 結果是不論從權力、制度或是規範的觀點,針對日美同盟皆認定其持續性。29何 思慎、陳舜仁則從國際情勢來看,日、美兩國要同時與中國大陸交往,協力促成 中國大陸加入現存的國際體系中,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日本政界與輿論多 25 26. 27. 28. 29. 中西寛,<東アジア安全保障環境の変容と日米安保の将来>,前引文,頁 89-90。 Bhubhindar Singh, “Japan’s Post-Cold Security Policy: Bringing back the Normal State,”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24, No.1, 2002, pp.82-105. Bhubhindar Singh, “Japan’s Security Policy: from a Peace State to an International State,” The Pacific Review, Vol.21, No.3, 2008, pp.303-325. 森本敏,<日美同盟の深化と防衛力の役割>, 《海外事情》 ,第 58 巻 3 号,2010 年,頁 218。 土山實男,<日美同盟の国際政治理論>, 《国際政治》 ,第 115 号,1997 年,頁 169-176。 7.

(16) 希望美中關係不要過於密切,卻也不能惡化,而日本應與美國和中國大陸同時維 持友好關係,但親美的強度要超過親中。30 包霞琴、臧志軍則以日本防衛政策的結構來研究,認為「和平憲法」、「日美 安保條約」為最基本政策出發點,是制訂一切防衛政策的根本依據;接下來是防 衛政策的基本方針,如專守防衛、非核三原則、武器輸出三原則等;然後根據這 些方針制訂出《防衛計畫大綱》,作為具體防衛政策的一個綱領性指導;最後就 是落實到具體細節上的一定期間防衛計畫,如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等。而「和平 憲法」、「日美安保條約」兩者對日本防衛政策的影響產生微妙變化,憲法的影響. 政 治 大. 力有被逐漸架空的趨勢,而這過程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因為兩者互為矛盾衝突. 立. 的法系,故日本防衛政策才會千方百計進行蛻變,最終目的皆為要成為一政治大. ‧ 國. 學. 國。31. 另外,日本是否嚴守「專守防衛」等原則,也是許多研究日本防衛政策學者. ‧. 所關注之處。關於「專守防衛」的改變與揚棄,何思慎認為早在 1999 年 7 月日. Nat. sit. y. 本防衛廳發表的《防衛白皮書》中便提出,在面臨飛彈襲擊或軍事入侵前,日本. n. al. er. io. 可對外國基地進行「先發制人」的攻擊。2003 年 3 月 27 日日本防衛廳長官石破. i n U. v. 茂在眾院安全保障委員會指出,自衛隊擁有對敵國軍事基地的攻擊能力「值得研. Ch. engchi. 究」,而到 2004 年日本防衛研究所32發表的《東亞戰略概觀》中提到以北韓為假 想敵,若北韓著手以日本為目標的彈道飛彈發射準備工作,日本可採取「先發制 人攻擊」,對其飛彈基地實施攻擊,此意味著日本將揚棄戰後以來所奉行的「專 守防衛」戰略。33 關於影響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制訂因素及過程,信田智人認為由於日美間政策. 30. 31 32. 33. 何思慎、陳舜仁,<日本「亞洲外交」下安全戰略途徑>,收於楊永明編,《新世紀日本體制 的再轉型:政治、經濟與安全政策之演變》 (台北:翰蘆圖書,2009 年) ,頁 1-45。 包霞琴、臧志軍,《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北京:時事,2003 年) ,頁 333-365。 為日本防衛省最重要的智庫,日本目前實施的大部分防衛政策均出自於此,每年例行性出版 《東亞戰略概觀》 ,供日本防衛省決策參考。 蔡瑋編,《變動中的東亞國際關係》 (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6 年) ,頁 39-44。 8.

(17) 決定過程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他嘗試修改 Roger Hilsman 用以描繪決策國防與外 交事務的同心圓圖,來解釋日本的決策過程。34一般而言,自橋本龍太郎政權的 行政改革,強化內閣機能後,決策圈由內至外分別是首相官邸(外務省)、執政 黨與政府機關、聯合政權夥伴、在野黨、利益團體與媒體、國民與輿論,惟小泉 純一郎擔任首相時,決策時的先後順序較為不同。35金子将史36、丹羽文生37檢視 《防衛計畫大綱》的制訂過程中,發現政府採取懇談會模式,將其當作緩衝角 色,的確表面上看起來採納各界、各領域的意見,且反應國民的聲音,但也有人 批評該模式為官僚們一種表面功夫。Peter J. Katzenstein38和 Thomas U. Berger39認. 政 治 大. 為主要影響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不是國際環境,而是國內的要素,尤其是國內規. 立. 範以及政治制度,即便經歷很多改變,這種情況也沒有改變。蔡增家認為日本防. ‧ 國. 學. 衛政策不能僅從國際環境變化從文化規範層面來分析,由於日本的新保守主義與 美國的意義略有不同,日本的新保守主義著重在國家正常化,而 2005 年 9 月 11. ‧. 日日本所舉辦眾議院選舉,有別於過去政治家第二代及官僚體系的候選人,形成. Nat. sit. y. 日本戰後第二次世代交替,使日本朝野新舊保守勢力合流,讓日本更積極參與亞. n. al. er. io. 洲事務,並改變防衛政策來追求正常化國家。40. 34. 35. 36. 37. 38. 39. 40. Ch. engchi. i n U. v. 信田智人,<小泉首相のリーダーシップと安全保障政策過程―テロ対策特措法と有事関連法 を事例として>, 《日本政治研究》 ,第 1 卷第 2 号,2004 年,頁 42-67。 信田智人, 《冷戦後の日本外交―安全保障政策の国内政治過程》 (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2009 年) ,頁 165-178。 金子将史,<防衛大綱をどう見直すか>, 《PHP Policy Review》,第 2 卷第 11 号,2008 年, 頁 1-13。 丹羽文生,<「防衛計画の大綱」の歴史とその政策決定過程>,《海外事情》 ,第 58 巻 3 号,2010 年,頁 40-53。 Peter J. Katzenstein, Culture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10-17. Thomas U. Berger,"From Sword to Chrysanthemum : Japan's Cuture of Anti-Militarism,"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7, No.4, 1993, pp.119-150. 蔡增家,<從新保守主義論述變遷中的日本防衛政策>,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8 卷第 3 期, 2007 年,頁 109-117。 9.

(18) 貳、中國大陸軍力變遷. 經歷波斯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中國大陸觀察到先進國家明 顯的軍事科技進展以及世界軍事發展趨勢,進而修正以往概念,以贏得信息化條 件下的局部戰爭為其軍事戰略,因此努力推動「有中國特色的軍事改革」,削減 陸軍員額並發展以飛彈、海空軍為主的解放軍現代化,並將重點放在提升各軍種 間統合作戰能力。淺野亮認為毛澤東到鄧小平間,由「人民戰爭論」到「現代條 件下的人民戰爭」,而江澤民時期提出「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換至「信. 政 治 大. 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但中共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相較之下無明顯的改變。41. 立. 人民解放軍的發展與現代化中,又以海軍的發展備受矚目,關心中國大陸是. ‧ 國. 學. 否將轉變為一個海洋國家。200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發佈. ‧. 《2006 年中國的國防》中提及海軍現代化為其發展重點,亦表示其持續現代化的 決心。42Bernard D. Cole 提到此種發展並非短期的意志,至少會持續十年以上,. y. Nat. io. sit. 而日美目前在國防預算、兵力削減等趨勢,將使得到中國大陸在東亞海域上發揮. n. al. er. 其戰略影響力。43而日本 2006 年版《防衛白書》推測中國大陸海軍發展的目標有. Ch. i n U. v. 四項,包括第一,為防衛中國大陸的領土及領海,盡可能將敵人拒於遙遠的海. engchi. 域;第二,為阻止台獨所需具備的能力,可防止他國企圖介入;第三,獲得、維 持及保護海洋權益;第四,因中國大陸經濟活動越益國際化,故需保護其海上運 輸航線。44. 41. 42. 43. 44. 浅野亮,<軍事ドクトリンの変容と展開>,收於村井友秀、阿部純一、浅野亮、安田淳編 著, 《中国をめぐる安全保障》 (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7 年) ,頁 243-281。 <2006 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http://www.gov.cn/zwgk/200612/29/content_486759.htm(Retrieved May 30, 2013) 。 Bernard D. Cole,<中国は軍事力をどこまで増強したいのか、それはどの程度実現できるの か―海のドラゴン―>,收於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 《台頭する中国とその限界―に立つ中国 ―平成 18 年度安全保障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報告書》 (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07 年) ,頁 53-64。 <平成 18 年版 防衛白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6/w2006_00.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10.

(19) 2007 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大期間,胡錦濤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指示:「提高近 海作戰能力的同時,逐步向遠海防衛型轉變,提高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提高維護 國家領海和海洋權益,以保護國家日益發展的海洋產業、海上運輸及能源資源戰 略通道的安全」。2009 年 4 月 5 日在中共海軍建軍六十週年之際,海軍司令吳勝 利表示:「遠海訓練成為常態,海軍五大兵種將每年多次組織部隊到遠海大洋練 兵」。以上的發言配合中國大陸海上的活動以及航空母艦建造,日本防衛研究所 指出,近年來中國大陸開始意識到必須發展超過以往維護領土及主權的傳統國家 利益,人民解放軍追求裝備現代化,特別是海軍、空軍以及第二砲兵的投射能力. 政 治 大. 和準確攻擊能力,為維護經濟持續發展所不可或缺資源、能源進口航道和貿易路. 立. 線、確保海洋權益等,成為人民解放軍的新任務,但其日益向外發展的軍事活. ‧ 國. 學. 動,亦使周遭國家感到憂慮。45Kent E. Calder 認為中國大陸能源需求擴大,可能 在東亞會招致為確保能源進行軍備競賽,46而在現實上的確在能源探勘上造成日. ‧. 本與中國大陸間偶發性的衝突,另外日中兩國也特別關注影響國家命脈的能源等. Nat. sit. y. 運送的海上航路安全。. n. al. er. io. 針對中國大陸的軍力發展,主要的討論集中於中國大陸逐年軍事費用增加以. i n U. v. 及現代化等是否超過防衛的必要範圍,進而探討是否造成威脅。在美國對於中國. Ch. engchi. 大陸軍事現代化發展是否造成威脅此議題上,大致可分為「對中悲觀論」、「對中 警戒論」、「對中慎重論」及「對中消極論」四類。 「對中悲觀論」主要像是 AEI(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The Heritage Foundation、SSI(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等對中共有較明顯的敵視意味,認為中共武力犯台可能性 高,中國大陸軍事現代化對美國及同盟國家是重大威脅,Andrew Scobell 研究許. 45. 46.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中国安全保障レポート 2011》 (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1 年) , 頁 30-39。 Kent E. Calder, Pacific Defense: Arms, Energy, and Americas’s Future in Asia (New York: William Morro and Company, 1996), p.5. 11.

(20) 多關於人民解放軍的議題,認為人民解放軍是形塑國際以及中共國內安全環境的 重要因素,47Susan M. Puska 認為因為中共認定台灣獨立和美國介入會影響其主 權,故加速其軍事現代化,而一旦中共在國際政治上取得較大的權力,則勢必會 發展全方位的軍事能力,至少在後 911 或後伊拉克戰爭時代,中共認為必須擁有 可信賴的軍事能力來保護其國家利益,48Michael Auslin 則認為日美政府皆不希望 與中共的貿易、政治關係惡化,但會對於中共欲不斷增強其軍力的意圖持疑問態 度是很自然,中共軍力發展將使得為確保東北亞和平與安定的日美同盟計畫複雜 化,為維護和平日美同盟仍應立足於傳統的硬實力上;49而美國政府以及議會的. 政 治 大. 立場則可歸納為「對中警戒論」,雖然對中共採取非敵視的態度,但從安全以及. 立. 技術競爭的觀點來看,對中共保持著警戒心,但不認為中共與美國或台灣必然會. ‧ 國. 學. 發生衝突;而獨立民間組織如 CFR(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則是持有「對 中慎重論」,雖然如同以上兩者憂慮中共軍力增強應密切關注其動向,但在評價. ‧. 以及因應上則是冷靜分析事態,且認為雖中共為區域霸權,但仍應可維持美國所. Nat. sit. y. 期盼的形式,Ellis Joffe 認為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目標是為國家領導人的外交政策提. n. al. er. io. 供必要的軍事後盾,而中共領導人基本且長期的既定目標,就是讓世界承認其大. i n U. v. 國地位,軍事力量則是其中一項要素,自後毛澤東時期軍事現代化啟動,雖有大. Ch. engchi. 幅強化,但仍與先進國家有相當的落差50;而「對中消極論」則是如 Cato Institute 此種較自由派的智庫,Iven Eland 認為中共軍事現代化並非重大的威脅,因為關 鍵在於美國如何看待自身的利益,一旦美國不認為在該地區擁有重大利益,中共. 47. 48 49. 50. Andrew Scobell and Larry M. Wortzel eds., Shaping China's Security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ennsylvania: 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6), pp.1-12. Ibid., pp.49-74. Michael Auslin,<「同盟」の実質を崩すな>, 《外交フォーラム》 ,第 259 号,2010 年,頁 34-41。 Ellis Joffe, “The “Right Size” for China’s Military: To What Ends?,” Roy Kamphausen and Andrew Scobell eds., 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 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China’s Military (Pennsylvania : 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7), pp.559-571. 12.

(21) 的軍事現代化便非直接的威脅。51 從日本防衛省每年所出版的《防衛白書》來看,2005 年、2006 年版《防衛 白書》皆提及應客觀評價,並慎重判斷中國大陸的軍隊現代化目標是否有超過中 國大陸防衛必要的範圍,而往後需密切注意其現代化的動向,另外也提到若中國 大陸能夠提升國防政策、軍事能力的透明度,將有助於化解區域中各國對其憂 慮;522007 年、2008 年版《防衛白書》則寫道中國大陸急速的軍事現代化目標, 主要是以處理台灣問題為主,但其現代化發展是否超過處理台灣問題的發展,則 有待觀察;532009 年、2010 年版《防衛白書》中提到人民解放軍的裝備仍多屬舊. 政 治 大. 裝備,由於尚無法看出現行軍事現代化的具體情況,故應審慎分析中國大陸軍事. 立. 力量對區域及日本的影響。54學者松田康博提到雖然《防衛白書》不斷表示中國. ‧ 國. 學. 大陸軍事的不透明性與不確實性,引起中國大陸的反彈,但日本在政策上絕不會 將中國大陸形容為「威脅」。在日本國會裡對於「中國是否為威脅」的問題上,. ‧. 2006 年 1 月 31 日內閣中進行答辯,表示中國大陸因無侵略日本的意圖故不將其. Nat. sit. y. 視為威脅。55松田康博也進一步表示,日本承認中國大陸軍事能力增強的事實,. n. al. er. io. 但關於其性質尚未正式做出判斷,且無表態中國大陸是否為潛在的威脅。56高木. i n U. v. 誠一郎基本上不認為中國大陸是威脅,因為尚有日美安保體制存在,但日本應注. 51. 52. 53. 54. 55. 56. Ch. engchi. Iven Eland, “Is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Cato Policy Analysis, No. 465, pp.2-9. <平成 17 年版 防衛白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5/w2005_00.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平成 19 年版 防衛白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7/w2007_00.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平成 20 年版 防衛白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8/w2008_00.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平成 21 年版 防衛白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9/w2009_00.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平成 22 年版 防衛白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10/w2010_00.html(Retrieved May 30, 2013) 。 <衆議院議員照屋寛徳君提出中国脅威論に関する質問に対する答弁書>,日本首相官邸, http://www.shugiin.go.jp/itdb_shitsumon.nsf/html/shitsumon/b164007.htm(Retrieved May 30, 2013) 。 松田康博,<「平成 23 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 《防衛学研究》,第 44 号,2011 年,頁 131-135。 13.

(22) 意的是「自我實現預言」,57如同 Joseph Nye 曾說過的:「把中共當成敵人,中共 必將成為敵人」,一旦如此中國大陸便可能成為極大的威脅。 平松茂雄58、江畑謙介59等提及日本捲入中台衝突可能性高,這是日中間安全 上嚴重的問題,另外平松茂雄表示台灣是日本的生命線,因為台灣位處日本的海 上航路重要位置,比起對朝鮮半島的關心,考慮日本將來應更加關注台灣議題, 60. 只要日本政治和輿論不輕易向中國大陸屈服,並協助美國,日美間同盟必定可. 以更加堅定。61而田村重信也認為今後觀察中國大陸情勢應注意三點:第一, 中、台間是否發生武力紛爭;第二,中、台間一旦發生武力糾紛,日美兩國應該. 政 治 大. 如何因應;第三,中共海軍是否會發展成遠洋海軍,其戰力會增強多少。62. 學. ‧ 國. 立. 參、日中安全衝突與日本對中防衛政策. ‧. 自 1990 年代中期,日本與中共政治關係持續動盪,進而產生安全困境,也. y. Nat. io. sit. 影響東北亞的區域安全。關於日本與中共之間安全困境加劇的問題,一般學者如. n. al. er. 柯玉枝、張雅君、Reinhard Drifte 等多著眼於體系、權力衝突、政治制度與意識. Ch. i n U. v. 型態的差異;而中國大陸學者如金熙德、徐萬勝、呂耀東等則將重點放在日本國. engchi. 內政治總體右傾化、日本對於日中之間實力對比逆轉的恐懼等諸因素。 柯玉枝63、張雅君64皆從國際體系與國家利益來分析日本與中國大陸的安全議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高木誠一郎,<中国の「力」をどうとらえるか>, 《外交フォーラム》 ,第 212 号,2006 年, 頁 32-35。 平松茂雄, 《中国の軍事力》 (東京:文春,1999 年) ,頁 192。 江畑謙介, 《安全保障とは何か》 (東京:講談社,1999 年) ,頁 194-196。 平松茂雄, 《中国の安全保障戦略》 (東京:勁草書房,2006 年) ,頁 213-227。 平松茂雄, 《「中国の戦争」に日本は絶対巻き込まれる》 (東京:徳間書房,2008 年) ,頁 315325。 田村重信、佐藤正久編著,《日本の防衛政策》(東京:芙蓉出版,2008 年) ,頁 57-59。 柯玉枝,<從國際體系變遷看後冷戰時期中共與日本之外交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 41 卷第 6 期,1998 年,頁 28-36;柯玉枝,<從國家利益看冷戰後中共與日本關係中的合作與競 爭>,《中國大陸研究》,第 42 卷第 2 期,1999 年,頁 73-77。 張雅君,<中日關係的安全困境:國際體系與雙邊利益層面的分析>, 《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 6 卷第 4 期,2005 年,頁 142-166。 14.

(23) 題,從體系因素而言,日美同盟持續發展使日中仍無法擺脫遏制與反遏制的體系 框架;就雙邊利益層面,歷史爭議及現實利益爭執同步發展也是安全困境的因素 之一,另外具有軍事安全意涵能源領域上競爭亦激烈。Reinhard Drifte 則是分別 討論以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角度日本對中國大陸交往政策的各種構成 要素假設,以及所產生的各種驅動力,交往政策裡存在許多複雜因素,而實際作 為便是日本試圖以提供中國大陸經濟和政治上的動機,透過自身的軍事力量和日 美同盟來加以防範。65 金熙德提及日本國內政界總體保守化、日本國內出現「中國威脅論」及「挾. 政 治 大. 美制華」主張在決策層佔上風等因素,日本對中外交反而開始帶有濃厚的意識型. 立. 態色彩。66徐萬勝表示冷戰後日本國內有將中日關係的國際關係準則加以弱化、. ‧ 國. 學. 抽象化的傾向,此為一種延續冷戰的思維,只會使中日關係脫離正常發展軌道, 另外雖然自 1998 年兩國軍事部門領導人實現互訪,雙方亦就軍事交流和安全合. ‧. 作做多次交換意見,但受日美安保體制的牽制,某種程度上影響中日間的相互信. Nat. sit. y. 任。67呂耀東提到,中日間的矛盾具有結構性特徵,因為即便日本在經濟上對於. n. al. er. io. 中國大陸的依賴,但認為中國大陸國力增長,對其實力地位構成威脅,不利於日. i n U. v. 本政治大國的目標實現。因此日本對中國大陸戰略的體現為三:第一,加強與美. Ch. engchi. 國的同盟關係,原因是借重美國的力量,來增強與中國大陸討價還價能力;第 二,謀求對華直接施加影響;第三,從均勢觀點出發,謀求通過發展與中國大陸 周邊國家關係來抵銷中國大陸影響力,他認為此種戰略缺乏平衡心態與理性戰略 思維,呈現出一種戰略的不確定性,表現出一種兩面政策,而未來十年亦如此。 68. 關於日美同盟的功能與對中戰略的討論,許多學者如赤羽恆雄、松田康博等. 65. 66 67 68. Reinhard Drifte, Japan’s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89: From Balancing to Bandwagoning? (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3), pp.174-186. 金熙德,《日本外交 30 年》,前引書,頁 58-68。 徐萬勝,《日本政治與對外關係》(北京:人民,2006 年) ,頁 178-214。 呂耀東,<中日雙邊互動的戰略性思考>, 《東北亞論壇》,2011 年第 1 期,頁 37-40。 15.

(24) 認為日中關係很大一部份是受美中關係影響。赤羽恆雄提到日美同盟使日本對中 關係複雜化,因為美國認為中國大陸使其在東亞支配地位的挑戰者,威脅其國家 利益,而日本便被動地隨著美國兵力展開變化,重新整編軍力以及現代化,使得 此種硬實力與日本欲發揮的軟實力難以保持平衡。69松田康博認為到目前尚無日 中安全保障關係影響美國行動的事例,而日中關係中,中國大陸對日本常採取較 具戰略性且主動的對策,相反地日本則較常處於被動的姿態,隨著中國大陸發 展,日本與中國大陸現處於發展可操作性危機管理機制的摸索階段。70何思慎提 到日本對中國大陸的定位基本上與美國一致,即對中國大陸加速軍事發展,保持. 政 治 大. 高度警戒,並建立足以嚇阻中國大陸過度軍事擴張,造成的區域權力失衡的能. 立. 力,但在外交上暫不將其定位成足以構成威脅的國家,繼續與中國大陸保持對. ‧ 國. 學. 話。71森本敏認為應該回到日美同盟的原意,一旦東亞發生緊急事態,日美兩國 可以進行更緊密的防衛合作,而尤其是針對中國大陸的海洋戰略,在中國大陸海. ‧. 權的發展中,有效發揮同盟的抑制功能,維護日本國家利益。72但羅福全73、李明. Nat. sit. y. 峻74則認為日美同盟應為一種「勸阻戰略」,和冷戰時的「圍堵戰略」不同,非為. n. al. er. io. 對中國大陸採取敵對關係,因為從長遠的國家利益來看,日本和中國大陸畢竟仍. i n U. v. 有很多領域有共同利益存在,未來日中關係終將趨於「建設性關係」。. Ch. engchi. 探討日本 2009 年民主黨上台是否影響日本對中國大陸的相關防衛政策改 變,有一派學者認為日本對中國大陸的防衛政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仍是延 續自民黨執政時期的概念,因為日本防衛政策有很強的延續性和自身規律,和政. 69. 70. 71. 72 73 74. 赤羽恆雄,<ソフトパワーからハードパワーへ>,收於原貴美恵編, 《「在外」日本人研究者 がみた日本外交【現在・過去・未来】》 ,前引書,頁 44-45。 松田康博,<海洋をめぐる日中関係―新たな秩序形成の模索>,收於家近亮子、松田康博、 段瑞聡編著,《岐路に立つ日中関係―過去との対話・未来への模索》 (京都:晃洋書房,2007 年) ,頁 145-152。 何思慎,《敵乎?友乎?冷戰後日本對華外交思路的探索》 (台北:致良,2008 年),頁 253279。 森本敏,<日米同盟の深化と課題>,《海外事情》 ,第 59 巻 1 号,2011 年,頁 36-54。 羅福全,<中國的崛起與台日戰略關係>, 《新世紀智庫論壇》 ,第 52 期,2010 年,頁 68-71。 李明峻,<冷戰後的日本對中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5 卷第 3 期,2009 年,頁 5462。 16.

(25) 權及首相輪替沒有太大關連性。北岡伸一認為不論自民黨或民主黨主政,日本皆 會採取「對美協調」與「亞洲外交」分進合擊的策略,以圖擺脫戰後體制,實現 日本的自立,確保日本的安全。75呂耀東則認為雖然 2008 年福田康夫首相與中共 簽訂所謂兩國間的第四份文件,確立日中的戰略互惠關係,但民主黨尤其在參議 院選舉落敗後,外交政策調整不僅沒有緩和原有矛盾,反而惡化與周邊國家關 係。76劉冠効認為日本人只要風潮一出現,便會隨波逐流,例如波斯灣戰爭時國 內堅決反對自衛隊的海外派遣,而 911 事件後日本據「反恐特別措施法」國內卻 贊成派遣來看,自民黨或民主黨的安全保障政策立場並不堅定。77. 政 治 大. 1990 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大陸便積極推展「軍事外交」,與各國互派軍事代. 立. 表團訪問、武器的買賣、軍事技術移轉、共同軍事演習,亦和日本積極交流。而. ‧ 國. 學. 與日本進行軍事交流的目的,Allen 與 McVadon 歸納出五點,包括第一,蒐集日 本自衛隊以及美軍的情報;第二,逐步弱化日本基於美國同盟關係的支援;第. ‧. 三,思考並理解日本防衛相關計畫;第四,學習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如何經營軍. Nat. sit. y. 事;第五,對日中關係整體做出貢獻。78而日本防衛研究所評估日本與中國大陸. n. al. er. io. 間的軍事交流,認為相較於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所進行的交流層級較低,且十分. i n U. v. 受限於兩國的政治關係,中國大陸也常會為表達其政治意圖而停止交流,所以中. Ch. engchi. 國大陸的對日「軍事外交」尚停留在培養政治信賴的階段。79松田康博也認為中 共與日本或美國關係一旦惡化,便會率先中斷軍事交流,對於中共而言此種交流 僅只於「不和日美為敵的交流」或者「離間、牽制日美的交流」。80. 75. 76 77. 78. 79 80. 北岡伸一, 《日本の自立―対米協調とアジア外交》 (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4 年) ,頁 2539。 呂耀東,<中日雙邊互動的戰略性思考>,前引書,頁 41-45。 劉冠効,<轉變中的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反恐特別措施法」的探討>,《問題與研究》 ,第 41 卷第 5 期,2002 年,頁 56-63。 Kenneth W. Allen, and Eric A. McVadon,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s ( Washington. D.C.: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1999), pp.64-65.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中国安全保障レポート 2011》 ,前引書,頁 22-28。 松田康博,<海洋をめぐる日中関係―新たな秩序形成の模索>,收於家近亮子、松田康博、 段瑞聡編著,《岐路に立つ日中関係―過去との対話・未来への模索》 ,前引書,頁 136-140。 17.

(26) 關於以上三個面向,在日本防衛政策部分,以往文獻從各個角度來探討日本 防衛政策的改變,包含自衛隊的發展與憲法修正、日美同盟的關係、防衛政策本 身的層級結構、日本國內安全保障政策制訂過程等。在中國大陸軍力發展部分, 美國國內對於中國大陸軍力現代化是否對其造成威脅上,大致分為四派不同意 見;而日本國內意見較為一致,惟從其官方文書等觀察,可發現近年來有越來越 將中國大陸的軍力發展視為對其威脅的傾向。在日中安全衝突與日本對中防衛政 策部分,以往文獻從體系、權力衝突、政治制度與意識型態的差異、日本國內因 素等來看日中間的安全衝突,而因應對策上則多從日美同盟的角度分析,故本論. 政 治 大. 文欲從除日美同盟角度以外,再加上日本本身提升防衛能力與多邊安全保障合作. 立. 角度來完整探討日本的因應對策。. 研究途徑與方法. ‧. ‧ 國. 學. 第三節. y. Nat. io. sit. 在研究途徑上,本論文將採用 1953 年 David Easton 所提出的「系統論」. n. al. er. (system theory),根據該理論,其在宏觀面上將人類政治生活解釋成一具有「內. Ch. i n U. v. 外環境→要求或支持輸入(demand and input)→政治系統→回饋輸出(feedback. engchi. and output)→再輸入」性質的系統循環理論,81因而來解釋一國的政治過程。面 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和其他國際因素以及國內環境影響之下,經由日本內部政治 運作後,究竟會做出何種防衛政策,而該政策制訂後,又如何進一步產生回饋效 果,是本論文所要探討之處。 在研究方法上,本論文採用「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文獻分析 法」 、「深度訪談法」。首先,就歷史研究法,運用相關歷史資料及事件,回顧日 本防衛政策與中國軍力的發展與變遷,找出各項重大變遷,詳述其發生、經過及. 81. David Easton 著,王浦劬等譯, 《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桂冠,1992 年) ,頁 31-36。 18.

(27) 其結果與影響,作為後續分析兩者之間關連性及交互作用的基礎資料。其次,以 比較研究法來分析日本各個時期的防衛政策,並且探討影響日本防衛政策的各種 因素。另外,由於文獻分析法是以「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綜合證明的方 法,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過去、洞察現在、預測將來」82,本論文各章以此法, 試圖透過國內外學者的學術著作、政府文件、重要政府官員講詞、智庫研究報告 等,深入比較上述文件,進而從中分析日本防衛政策的邏輯與思維。深度訪談法 的部分,筆者通過日本交流協會 2011 年度「為撰寫論文而訪日之經費資助活 動」的選拔,赴日期間與五名學者進行訪談。83. 立 第四節. 政 治 大. 研究範圍與限制. ‧ 國. 學 ‧. 在研究範圍方面,包括時間界定、議題界定以及觀點界定等三項。在時間界 定上,將以日本安全保障會議及閣僚會議所通過的 2004 年版與 2010 年版兩份. y. Nat. io. sit. 《防衛計畫大綱》之間的期間為主,而以此段期間前後數年為輔。由於 2004 年. n. al. er. 版前一份的 1994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中,並無提及中國大陸,但自 2004 年版. Ch. i n U. v. 中國大陸首次出現在《防衛計畫大綱》中,又 2010 年版提及中國大陸的比重增. engchi. 加,故探討何以讓日本防衛政策上有所改變,並尋找其與中國大陸軍力變遷的關 連性。在議題界定上,日本在冷戰時期的防衛政策是以「日美安保」以及「漸進. 82 83. 葉至誠、葉立程,《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台北市:商鼎文化,1999 年) ,頁 138-156。 筆者於赴日進行訪談前先行將預計提問的問題寄予訪談對象,問題如下: 一、冷戰後日本的防衛政策制訂被認為向美國傾斜,請問日本防衛政策的特徵為何?截至目前 改變與無改變之處分別為何? 二、自 1990 年代「中國威脅論」便開始盛行,美國國內可以分為「對中悲觀論」、 「對中警戒 論」 、「對中慎重論」、 「對中消極論」等四類。針對近年來中國的軍事發展,日本如何看待 之?又日本國內是否有類似的分類?何為主流? 三、比較平成 17 年和平成 23 年所公布的防衛計畫大綱,以及近年來日本的防衛白書內容不難 發現,對於中國大陸的警戒有日漸增強的趨勢。日本針對中國大陸軍力現代化,現階段採 取何種政策因應?又該政策對於日中關係、美國亞太政策、東亞地區安全環境是否造成影 響?日本應採取何種政策為佳? 四、未來日中關係可能如何發展?日本應該如何才能使未來情勢對己有利? 19.

(28) 發展自主防衛力量」兩者為主,1997 年防衛問題懇談會的報告《在面向 21 世紀 展望的過程中》,從大國的角度為日本設計出「多邊安全保障」的構想,因此在 1999 年的《防衛白書》中提到以三個層次來看日本的防衛:第一,日本自身努力 的角度;第二,日美兩國同盟合作的角度;第三,地區乃至全球多邊合作的角 度,此三個層次環環相扣,具體而言就是多邊安全保障合作、加強日美安全保障 合作的功能、維持和運用高度可靠而有效的防衛力量,此種「三位一體」的防衛 機制,而本論文試以此三個層次,來探討與檢視日本的防衛政策。在觀點界定 上,本論文嘗試以日本的視角來分析中國大陸的軍力變遷以及日本防衛政策,因. 政 治 大. 而大量引用日本官方資料及學術著作,另外筆者亦前往日本訪問相關領域學者專 家,以作為論點之佐證。. 立. ‧ 國. 學. 在研究限制方面,防衛政策因為涉及國家安全,所以在任何國家都有很強的 保密性,便使以此為對象的研究產生限制,為使研究能夠貼近現實,將大量蒐集. ‧. 且充分運用日本及其他國家公開發表的資料,使研究能夠更深入。另外,日本傳. Nat. sit. y. 統主義中的集體主義對戰後日本安全政策轉變有很大的影響,84又日本國內由於. n. al. er. io. 戰後教育的影響,使得一般國民會有「國家或軍隊是一種惡」、「研究軍事很危. i n U. v. 險」、「只要嚴守和平憲法就可以確保和平」此種想法,故鮮少有大學開設相關課. Ch. engchi. 程且有體系的參考書籍亦較少,85取得相關資料便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大嶽秀夫 指出,日本關於政治過程的資訊相當豐富,是一個特殊的國家,不僅大眾傳播媒 體有詳實的追蹤報導外,對於重要政治事件更出版專書,提供第一線基本資料; 而政治家也出版專書,論述政策方向,相關研究者亦針對第一線政治家進行訪 談,並將資料整理與分析後出版,此種資料豐富是政治研究上多元主義興盛不可 或缺的條件。86因此據以豐富資料佐證,應可克服官方相關公開資料及相關研究. 84. 85 86. Peter J. Katzenstein, Nobuo Okawara, Japan’s National Security: Structures Norms and Policy Responses in a Changing World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5-9. 田村重信、佐藤正久編著,《日本の防衛政策》,前引書,頁 1-4。 猪口孝、大嶽秀夫、村松岐夫,<鼎談 戦後日本の政治学>, 《レヴァイアサン》 ,創刊号, 1987 年,頁 170-188。 20.

(29) 不足的窘境。. 第五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在章節安排上,一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首先闡述研究動機、 目的與問題意識,其次透過文獻回顧與整理找出本論文的研究素材,並且探討面 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日本防衛政策研究的切入點,再者決定適宜的研究途徑與方 法,另外界定包含時間和議題的研究範圍,以及提出防衛政策研究的限制性,最. 政 治 大. 後整理本論文的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立. 第二章回顧日本防衛政策的發展,依照 2004 年版與 2010 年版兩份《防衛計. ‧ 國. 學. 畫大綱》,切割出三個時間點,包括 2004 年以前、2004 年~2010 年之間以及. ‧. 2010 年以後等數個時期,並依「自身努力」、「日美同盟」和「國際合作」等三個 層次來檢視各個時期的防衛政策,以建構本論文研究內容的背景架構,藉此可初. y. Nat. io. sit. 步窺探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日本防衛政策的演變。. n. al. er. 第三章探討中國大陸的軍力變遷,包含整體軍事戰略發展,以及陸、海、空. Ch. i n U. v. 軍和戰略飛彈部隊的兵力與其現代化,在逐項分析中,便可檢視出日本在意並視. engchi. 為威脅的發展為何,有助於進一步探討中國大陸的這些發展,將如何影響日本防 衛政策的改變。 第四章則是找出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以外,影響日本對中防衛政策改變之 因素,在本章中將探討關於日美同盟、國際體系、區域安全環境、日本國內環境 等因素如何影響日本對中防衛政策。 第五章則是分析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日本何以因應,而其反應的邏輯又為 何,在本章中嘗試以檢視日本防衛政策的「自身努力」、「日美同盟」和「國際合 作」等三個層次,來分析日本對中防衛政策,並分別從日本安全戰略與軍力調 整、日美同盟、多邊安全保障政策、與中國大陸的防衛交流四部分探討。 21.

(30) 第六章結論部分,主要總結前面各章的論述,提出面對中國大陸軍力變遷, 日本在防衛政策上所做的因應對策,並且評估在區域中未來美中關係的前瞻性, 而針對於此,日本可能擬定的防衛政策方向,最後則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以期 提供研究相關主題人士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2. i n U. v.

(31) 第二章. 日本防衛政策發展. 在探討日本防衛政策之前,有必要先針對「國防」、「防衛」、「安全保障」 三個詞彙加以區別、界定。「國防(National Defense)」包含狹義與廣義兩個 意涵,狹義者與軍事防衛同義,而廣義者不僅意指軍事,尚包括以政治、外交、 經濟、產業、穩定的國民生活、科學技術、教育、國民精神等國家力量來進行防 衛,因此可以劃分為「軍事防衛」與「非軍事防衛」,1但一般而言針對國防需求. 政 治 大. 所制訂的國防政策,較容易與傳統軍事安全做連結;防衛(Defense)是確保國家. 立. 安全保障的最後防線,該功能無法以其他手段來取代,2也可說是一種包含於國防. ‧ 國. 學. 之中的概念,各國制訂相關政策時名稱上仍多稱為國防政策,但日本基於歷史背. ‧. 景,以及戰後獨特政策發展,為摒除軍事色彩,故多以「防衛政策」此一詞來突 顯其被動與不具侵略性的特質;至於「安全保障(Security)」則較常意指為廣義. y. Nat. io. sit. 的「國防」,3根據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上解釋「security」. n. al. er. 一字,包含(1)安全的狀態:the condition of being security、(2)為達安全的手. Ch. i n U. v. 段:means of being security。雖然「security」一字在英文中包含以上兩個意思,. engchi. 但用日文無法以同一個詞彙來表達兩者的差異性,因此前者日文以「安全」來表 示,後者則以「安全保障」來表示,而「安全保障」中蘊藏著何種情況才稱「安 全」,以及該用何種手段才能來「保障」等命題。4綜合上述,國防與防衛意思相 近,而日本有選擇以防衛一詞來取代國防的傾向,安全保障則是和廣義的國防意 思相近。. 1 2 3 4. 防衛学会編著,《国防用語辞典》, (東京:朝雲新聞社,1980 年) ,頁 2-4。 田村重信、佐藤正久編著,《日本の防衛政策》, (東京:芙蓉出版,2008 年) ,頁 62。 Bu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second edition, (Colorado: Lynne Rinner Publishers, 1991), pp.270-293. 高橋杉雄,<「安全保障」概念の明確化とその再構築>,《防衛研究所紀要》,第 1 卷第 1 号, 1998 年,頁 130-131。 23.

(32) 本章欲探討日本國防政策的發展,由於從日本的視角來觀察,因而使用「防 衛政策」一詞,另外並依據近期2004年版以及2010年版的《防衛計畫大綱》做為 時間的切割點進行分析,2010年版《防衛計畫大綱》後的防衛政策探討,則截至 2011年3月日本發生311大地震為止。. 第一節. 冷戰期間的防衛政策. 冷戰時期日本的防衛政策內涵主要有二,第一,日本自身的防衛努力;第二,. 政 治 大. 日美同盟的安全確保。1976 年版的《防衛計畫大綱》中確立「基礎防衛力量」的. 立. 概念,並在日美同盟下制訂防衛政策,因而使得日本在面對蘇聯等核子威脅下,. ‧ 國. 學. 得以在冷戰期間,採取專守防衛5、非核三原則6、武器出口三原則7。. al. er. io. sit. y. ‧. Nat. 壹、日本國內相關調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美國和蘇聯對立為主的冷戰格局形成,1947 年日. n. v i n Ch 本施行新憲法,誓言貫徹非武裝,但到了 年韓戰爆發以後,美國從其戰略需 e n g1950 chi U. 求出發,要求日本整備其武力,成立了總人數達 7 萬 5,000 人的警察預備隊,到了 1952 年與為數 8,000 人的海上警備隊,統合為保安隊,當時的首相吉田茂確定了 「先經濟後軍備」的原則,在不影響日本經濟復興的前提下,建立和發展自衛武. 5. 6. 7. 確立於 1971 年 4 月 27 日防衛廳發表的第四次防衛力整備計畫中,主要特徵在於戰略上依靠美國 的同時,自身確保擁有一支最低限度的自衛力量,而此自衛力量裝備高性能常規武器,僅於遭受 武裝侵略時進行有限度的武裝自衛。 「不持有、不製造、不輸入核子武器」的原則,為日本核武政策上的基本方針。此一詞彙為佐藤 榮作總理,於 1967 年與 1968 年的國會上正式使用。 雖然關於武器出口,日本憲法沒有特別的限制,在法律上僅規定需要經濟產業大臣的許可,但於 1967 年佐藤內閣公布武器輸出的原則,包括(1)不得出口至共產圈、(2)不得出口至聯合國決 議禁止出口武器至該國的國家、 (3)不得出口至國際紛爭當事國及有可能發生國際紛爭的國家。 其後的三木武夫內閣,更表示由於日本堅守和平主義,亦應避免將武器出口至三原則以外的國家, 且武器製造相關設備也等同於武器,採取更加慎重的態度。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11  Oleg Benesch, Inventing the Way of the Samurai: Nationalism, Internationalism, and Bushidō in Modern Jap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討論中國佛教諸宗的禪學貢 獻。一九八七年,這位學者還編成一部會議論文集《頓與漸:中國思想裡的覺悟之路》 (Sudden and

基於 TWSE 與 OTC 公司之特性,本研究推論前者相對於後者採取更穩定之股利政 策 (Leary and Michaely, 2011; Michaely and

Menou, M.著(2002)。《在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中的資訊素養:遺漏的層 面,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