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中國大陸軍力變遷

第三節 海軍兵力與其現代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第三節 海軍兵力與其現代化

海軍是集軍事功能、外交功能、警察功能三者為一體的組合,其目的為海洋 的利用,而國家關心(1)人與物資的運輸;(2)外交目的或針對海上、陸上目標 時,為行使軍事力量的部隊移動;(3)為獲得海洋資源而利用海洋,因此依據國 家針對海洋所採取的態度,分配海軍功能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22依據此種分析,

有助於理解一國海洋發展的方向性。中共大致而言從毛澤東時期重視軍事功能,

到鄧小平時期為了確保經濟發展所必要的海洋資源,逐漸重視警察功能,而後在 軍事戰略上認定海軍在局部戰爭中的重要性,也開始看重外交功能,向各國傳達 政治訊息。

壹、海軍戰略思維發展

中國大陸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一直是最受到日本、美國所關注的部分,在探討 海軍現代化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戰略思維。1980 年代軍事戰略修改為「阻敵於 境外」的積極防禦之後,擁有 1,8000 公里及 6,000 多個島嶼的中國大陸,勢必須 要重新檢視其海上防衛,發展海權成為內部的共識。另一方面,1989 年中蘇和解,

領導人會談,讓彼此關係正常化,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北方威脅」消失,大幅改 善其安全環境,因此注意力便移轉至海洋上,而冷戰結束後俄國面對不斷東擴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將其防衛重心放在西邊,也無暇理會東邊的中共,這更是中 共發展海軍絕佳的機遇期。以下依序探討中國大陸近海防禦戰略、海上多層縱深 防禦戰略以及遠洋海軍戰略。

22 Ken Booth, Navie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Holmes & Meiew Publishing, 1979), pp.15-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一、近海防禦戰略

中國大陸將海洋分為沿岸、近海、大洋,根據 1982 年所通過的《聯合國海洋 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所規定領海 12 海浬以及經濟水域 200 海浬,近海應為黃海、東海、南海,為了防衛經濟發展 基礎的沿海主要城市、海洋資源以及航道暢通,便發展出「近海防禦戰略」,目的 則是為了包括統一台灣、南海諸島、釣魚台等領土,以及保全領海、海洋權益、

貿易航道等安全。23對於海洋權益的重視,也就是始於改革開放後,與經濟發展有 十分密切的關係,24在 1985 年的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該戰略被拿出來重 新檢討,認為「近海防禦戰略」應以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藉由維持 300 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轄權,來協助海洋事業的發展,此時的「近海」則為中共所 設定的第一島鏈內側,按鄧小平的指示包括「黃海、東海、南海、南沙群島及台 灣、沖繩島鏈內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海域」,而此區域被認定為「海洋控制區」

(Sea Control)25,為發展經濟所必須,僅供本國排他性使用的區域。

二、海上多層縱深防禦戰略

繼「近海防禦戰略」之後,確保經濟發展以及局部戰爭論的出台,成為改變 中國大陸海軍發展的兩個因素。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對於經濟高度成長的中 國大陸而言,海上運輸的安全,尤其是遠洋運輸,更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尤 其自 1993 年中共由石油出口國便成為石油進口國,確保原油運輸安全成為國家安 全戰略中的一環。26

另外,1992 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總書記江澤民將「海

23 茅原郁生,《中国軍事論》(東京:芦書房,1994 年),頁 222。

24 阿部純一,<日本の対中政策:戦略なき外交の隘路>,《海外事情》,第 60 巻 6 号,2012 年,

頁 57。

25 特定的場所中,在特定的期間,為達成自己的目的,自由使用海洋,在必要的場所排除敵人使 用海洋的區域。該概念可見於 Command of the Defence Council, The Fundamentals of British Maritime Doctrine (London: Stationary Office,1995), p.66.

26 2002 年中共便超越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就進口原油產地別來看,原 先進口與其本國所產石油性質相近的印尼石油,但 1995 年起進口中東原油的比例超過印尼,在 2003 年中東原油更是超過其原油進口的 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洋主權擁護」列為解放軍的主要任務,且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法及毗連區 法》,把釣魚臺列嶼劃入其領土。除此之外,張華清提出未來在海上有可能發生局 部戰爭,在當時海軍被認為最適合在遠離本國之處從事軍事行動,且認定海軍在 局部戰爭中將扮演特別重要的角色,可運用海軍在局部戰爭中投射兵力、海上封 鎖、對地攻擊、陸上作戰支援、水上艦艇攻擊、海上運輸、武力展示、軍事嚇阻 等。27

劉華清也認為應跳脫「近海防禦」的指導,轉而擴大發展至第一島鏈,發展

「海洋阻絕」(Sea Denial)28能力,未來甚至要推進至第二島鏈,因而擬定「海上 多層縱深防禦戰略」,為了支持經濟發展,將沿岸至第一島鏈間的水域劃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從海岸線開始至 150 海浬的水域,以沿岸砲兵和高速的巡邏艇等小型艦 艇來防衛,結合輕快兵力與岸置火力遂行作戰任務;第二層為 150~300 海浬的水 域,交由驅逐艦等中、大型水上艦艇等防衛;第三層則為最外側水域,也就是從 對馬海峽、沖繩列島、南沙諸島內側,以各型潛艦及海航兵力為主要兵力,遂行 空中、水面、水下之協同作戰。海上縱深防禦的概念是強調以聯合作戰不斷與敵 方海軍部隊發生中小規模戰鬥以盡量消耗敵人的優勢兵力,但卻避免艦隊之間的 決戰,以及重視艦隊向陸地的攻擊,藉此獲得沿海地區的有限制海權。

三、遠洋海軍戰略

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時,中共海軍受到美國航空母艦的牽制,促使其於 1997 年的十五大中提出「二十一世紀海軍發展戰略」,由「近海防禦型海軍」轉向「區 域型遠洋海軍」發展。因而訪問太平洋地區以外國家的次數大幅提昇,據美國海 軍情報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ONI)統計,1985 年至 2007 年中共海 軍的外國訪問中,77%在 1997 年以後。29

27 徐錫康,《局部戰爭與海軍》(北京:海軍出版社,1988 年),頁 57-68。

28 此海域指的是雖然我方對於某海域沒有意圖或能力使用,但能夠阻止敵對勢力控制。

29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China’s Navy 2007,”

https://www.fas.org/irp/agency/oni/chinanavy2007.pdf (Retrieved May 30, 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另外,於 1996 年 5 月批准《聯合國海洋公約》後,也通過《中國海洋二十一 世紀議程》,其中關於「200 海浬以內海域逐步國土化」的主張,更是一種陸權思 維的產物,用以擴大其防禦縱深,海洋權利維護與海洋國土防衛已經成為中國海 軍戰略重要的一環,被視為平時海軍戰略的一部分,除保衛 200 海浬專屬經濟海 域及較遠的中國大陸架外,尚須擔負保護海上貿易及航道安全。其後,進入二十 一世紀,中共制訂《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海洋事業發展發展規劃 綱要》,另外也通過《環境保護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漁業法》、《礦物資源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 理規定》、《鋪設海底電纜管線管理規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等,

整頓法律制度,證實了中共具有強烈意識,積極向海洋發展,如此才能夠滿足其 領土保全與經濟持續成長的條件。30另外,中國大陸派艦在索馬利亞海域護航以對 抗海盜,另一方面也順便提升遠洋作戰能力及投射能力。

一般認為從鄧小平確立中共海軍以「積極防禦」為戰略主軸之後,歷經江澤 民與胡錦濤兩代領導人皆未改變此一基本方針。目前的「積極防禦」所秉持的遠 海機動戰方針,似乎與鄧小平時代的近海防禦作戰所採取的近海堅守防禦戰等指 導大為不同,有向遠洋發展的企圖心,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是將應用範圍從 原來的近海進一步擴大至更遠的海域,所以觀念也因海軍大型水面艦隊數量劣勢 與海洋地理形勢較為封閉等因素而無根本的轉變,因此實際上仍不脫積極防禦、

防禦區域與海軍陣地等舊有的戰略本質,仍然強調以劣勝優的作戰思想,且中共 海軍戰略基本上是戰略守勢、作戰攻勢為主,也有能力轉為有限的戰略攻勢。31

從江澤民自國家安全、國家發展、國家利益等三個高度認識海洋,並將「維 護國家海洋權益」寫入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報告,使「國家海洋權益」與國家主 權具有了同樣的重要性,322007 年胡錦濤在第十七屆共產黨十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表

30 宮本雄二著,林錚顗譯,《日本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台北:八旗文化,2012 年),頁 95。

31 王俊評,<制海權與中國海軍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1 卷第 1 期,2010 年,頁 154-156。

32 杜朝平,<島鏈對中國海軍的影響有多大>,《艦載武器》,2004 年第 5 期,2004 年,頁 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示:「提升近海綜合作戰能力的同時,逐步向遠海防禦型轉變,提高遠海機動作戰 能力」,隔年起派遣艦隊進入印度洋及亞丁灣執行反海盜、人道救援及換防參訪等 任務,積極參與國際事務,2009 年海軍司令吳勝利稱遠洋訓練將成為常態等,可 以看出當前中共海軍認為現代國防包括「拒敵進入一定的海域」、「擴大海上防禦 的防禦縱深」、「保護國家不斷延伸的海外利益」等三種觀念,而「擴大海上防禦 的防禦縱深」、「保護國家不斷延伸的海外利益」也是導致周遭國家有所顧慮的原 因所在。

貳、海軍軍力發展方向

島鏈的概念深深影響中國大陸海軍發展,從劉華清以來視西太平洋兩條島鏈 為海軍戰略發展階段,一直持續至今,認為有朝一日應突破第一島鏈,向第二島 鏈發展,預估 2010~2020 年將其活動範圍擴大至自日本列島到台灣、菲律賓、南 沙群島此第一島鏈,緊接著 2020~2050 年擴大至自小笠原列島開始到關島的第二 島鏈。根據 2009 年 4 月新華社所出版的雜誌《瞭望》所載,胡錦濤軍事委員會主 席做出重大的指示:「提升近海綜合作戰能力的同時,應逐步向遠海防衛型邁進,

以提升遠海機動作戰能力」,由此可看出中國海軍戰略逐步的轉換。

以提升遠海機動作戰能力」,由此可看出中國海軍戰略逐步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