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土地觀念與部落社會的傳統生態知識

第四章 作物選擇與原住民傳統文化

第二節 土地觀念與部落社會的傳統生態知識

在小米、紅藜、洛神花的生產過程中,作物本身存在著族人的文化與傳統生 態知識,而族群固有的價值觀念與社會制度亦可能會影響農業活動的生產與勞動 模式。本節將探討東排灣族傳統的土地經營方式,對照現今的土地利用與作物生 產觀念,來觀察族群文化對農業行為的影響程度。

一、傳統時期的土地經營與勞力運用

東排灣族傳統以山田燒墾的方式開闢耕地,利用天然的土壤地力耕作,不加 以施肥,待耕地使用兩、三年後地力降低,便另尋合適之處開闢新地,讓原本耕 種的土地休息,休耕至少五、六年以上地力恢復後,再回來重新開墾利用。

開墾一片土地要經過擇地、開墾儀式、砍草、伐樹、焚燒、整地的過程,整 個過程中族人運用對環境的知識經驗來完成,包括判斷土壤的好壞、選擇冬季雨 量較少的時節開墾、開闢防火路、從高處開始焚燒等等(吳燕和,1993;鄭漢文 等,2004)。

由於開墾土地耗時費力,不是幾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所以通常會有其他戶 人家乃至部落大多數的族人都來合力幫忙,如受訪者 G8 所述:「過去開墾大面 積的土地都會請部落所有的人一起,因為範圍太大了 。開墾的幫忙我們叫 baljaljava,和平時的 malayu 不一樣,這是有準備酒、有肉、有 avai 的,會有特 別不一樣的準備,通常都有20 幾個人以上。」,baljaljava 的合作形式除了開墾土 地之外,還會出現在蓋屋、搬運建材等需要龐大勞力的場合。

此外,在一般農事的勞力運作上也有族人互助合作的現象,即前面所提的 malayu,malayu 由兩個人就能組成,今天一起做我家的農事,明天換做你家的,

也可以較多人參與而組成換工隊,輪流將各家的農事完成,但通常人數不會超過 10 人。在族語中,malayu 的概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gilayu 為「賺工」,去幫忙 別人之意;bavaled 為「還工」,受幫忙後返還勞力的意思。

同樣是幫忙的性質,baljaljava 和 malayu 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工作與人 數規模都較大,而且來幫忙的人是不求取回報的,後者則主要是農事方面的合作,

可能是雙方各自約定或是許多人組成一個換工隊來進行,人數較少,彼此有對等

109

baljaljava malayu

合作目的 開墾、蓋屋、修屋、搬運等 一般農事

110

「有些人為了讓下次的小米長得好,會在小米收完後休耕,種djavawun 養土 地,比較友善自然啦,不去用化肥的。(G16,2018/10/05)」。

4-8 休耕地種植 djavawun 作為綠肥

資料來源:2018 年 10 月 5 日攝於金峰鄉嘉蘭村

(2) 留種

「收成之後,我們會留種到下一年種,不過不是全部留,我們會去挑長 得最好最漂亮的留下來,去換工的時候也會,看到漂亮的就摘下來放到背後 的籃子裡面,這個就是要留種的啦,長得健康的、完美的才留種,如果有病 蟲害就不留,我們也會去跟親戚朋友要種子。(G8,2017/11/16)」。

東排灣族人在作物收穫之後習慣留下一部份的種子,目的是維持下一次 收穫的品質,小米、紅藜和洛神花的生產同樣會留種,要留下什麼樣的種子 是憑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此外,族人對種子的保存也有一套方法,例如G14 會將留種用的小米一束束綁起後懸掛在家門前的屋簷上(圖 4-9),「如果今 年休耕的話,就會把它掛起來,明年可以種,掛起來主要是為了防蟲、螞蟻、

鳥來吃,鳥是會來吃阿,但是因為我們人在這邊,進進出出的,牠知道就不 敢來吃。(G14,2018/04/24)」,可以看出族人栽培作物時的生態智慧。

其實「留種」的意義與部落傳統的家庭制度有所關聯,東排灣族為長嗣

111

繼承制,即家屋是由長子繼承,不分男女,其地位是家中最崇高的。長嗣的 族語稱為 vusam,而小米的種子亦為 vusam,意思是「小米收穫中最好的一 束,留待下次種植之用」,象徵著小米的豐收與家屋子嗣的繁衍是相稱的(鄭 漢文,2006)。

(3) 耕地的水土保持

傳統上東排灣族開墾耕地時,會在焚燒後用石頭整地,依照耕地的坡度 將石頭堆砌成橫列,作為防止土壤流失的擋土牆(陳枝烈,2009:133、134;

鄭漢文等,2004:53)。以目前的耕地狀況來看,大多數位於坡地的農田仍會 以砌石的方式處理,例如圖4-9 的小米田即是,顯示當今的農業活動中蘊含 著傳統的知識內涵。

由以上三點可以知道,即使東排灣族人現在的農業生產是以經濟為主要目的,

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他們還是與傳統的知識觀念有所連結,並將這些知識整合 運用在現代的農作上,接下來,我們更進一步地觀察土地觀念和社會制度對農業 活動的影響。

4-9 留種的小米與砌石經營的農田

資料來源:左圖於2018 年 4 月 24 日攝於金峰鄉正興村;右圖於 2018 年 4 月 22 日攝於太麻里 鄉多良村

112

(二)土地經營的價值觀

「我們對土地就是想要永續經營,因為那是自己的土地,我們都知道哪個季 節應該要種什麼,或者什麼時候應該休耕,不像是那種租來的,想做什麼就做什 麼,反正是別人的地阿…很多種生薑的地都是跟人家借的。(G14,2018/04/24)」。 對大部分的族人而言,土地是大自然所給予的,不是生產的工具,不能夠隨意破

113

114 Berkes 的知識層級裡,如圖 4-10,東排灣族不只有運用當地知識而已,其耕作方

115

式、土地觀念、換工行為等概念,涵蓋了土地及資源管理體系、社會制度乃至於 世界觀的層次,這些知識彼此連結,並隨著現代農業而調整、轉化,成為一套與 經濟配合的運作模式。

4-10 東排灣族農業生產中的傳統生態知識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