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排灣族的農業經營方式與產銷網絡─以小米、紅藜、洛神花為

第三章 金峰和太麻里地區的農業發展與產銷型式

第三節 東排灣族的農業經營方式與產銷網絡─以小米、紅藜、洛神花為

紅藜、洛神花為例

相對於漢人與阿美族傾向栽培釋迦、荖葉等長期作物,本區的東排灣族人多 以輪作的方式種植短期作物,主要作物為小米、紅藜和洛神花,亦有部分種植樹 豆、南瓜、地瓜、花生、生薑、薑黃、蕗蕎等。本節欲以小米、紅藜、洛神花三 項作物為案例,探討東排灣族的農業經營與產銷方式,並和第二節所談的釋迦作 對照,分析在經濟層面上,東排灣族選擇此類作物種植的原因。

一、自然環境條件與種植時序

(一)小米

小米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且對土壤的要求不高,最適合種植於排水良好 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生育適溫為 20℃至 30℃之間,生長期約 3.5 到 4 個月(臺 東區農業改良場,2017;小米及臺灣藜主題館,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

mp.asp?mp=346)。本區的小米一般於 1-2 月播種,5-6 月收成,也有少數採行秋 作,於8 月左右播種,12 月時收穫。

(二)紅藜

紅藜(臺灣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與小米一樣為耐旱性、適應性、抗逆境 性高的作物,適合種植於排水良好的壤土、砂質壤土或黏壤土等土壤(小米及臺 灣藜主題館,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346)。本區栽培的紅藜 生長期約 3 到 4 個月,較佳的播種時間為 9-11 月,於當年 12 月至隔年 2 月收 成,亦有少數採行春作,但因3 月之後播種容易產生有藜穗但沒有果實的「空包 彈」,故春作必須在3 月之前完成播種,5-6 月時收穫。

(三)洛神花

洛神花為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灌木,喜好溫暖的氣候環境,極為耐旱且對土 壤的適應性佳,適合種植於低海拔排水良好的緩坡或平地(陳進分、許育慈,2013;

洛神葵主題館,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313)。本區栽培的洛 神花多於5-6 月播種,11 月左右採收,生長期約 5 個月。

84

三種作物對種植環境的要求相似,但生長季節不相同,因此可以在同一片土 地上交替種植,例如3 至 6 月種小米、6 至 11 月種洛神花、12 月至隔年 3 月種 紅藜。不過由於三種作物的生長期仍有部分重疊(圖3-9),且播種時間可以前後 調整,農民在同一時間不一定會只單植一種作物,有時會將土地分成數塊,分別 種植不同的作物或休耕,收穫後再種下另一種作物,如此輪換可以維持地力並分 散風險,所以每個農民一年中的農事時程不一定相同。

3-9 金峰和太麻里地區小米、紅藜、洛神花的主要生長季節

資料來源:依據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之調查結果歸納繪製

二、資本投入

小米、紅藜及洛神花對環境的條件不嚴苛,具有耐旱、少病蟲害的特性,易 於栽培,即使不特別灌溉、噴藥、施肥亦能成長,不過為了提升產量與品質,有 些農民會加裝噴灌設施來灌溉農地、使用有機肥來促進生長,資材投入的多寡視 個別農民的需求而定(圖3-10)。

雖然目前已有一些農業機械設備可以提高農事效率,例如中耕機附掛式播種 機、施肥撒布機、行間除草機等,但在本區並不普及,除了收穫後會使用機器來 進行小米、紅藜的脫粒及脫殼作業之外,大部分農事仍是依靠人力完成,就算需 要使用機具,農民也多半會向產銷班租借,費用低廉,所以購置、自有的比率並 不高(圖3-11)。

整體而言,種植小米、紅藜或洛神花需要購買的設備、耗材不多,進入市場 的門檻較低,但因為從種植到收成都要依靠勞力,人力成本佔了所有成本中很大 的一部份,而排灣族社會中傳統的換工制度使得多數人工費用轉變為「自家工」, 減少了僱工的支出,相對也降低了成本,換工的形式與內容於後詳述。

85

3-10 一般的小米田及有噴灌設備的小米田

資料來源:上圖於2017 年 8 月 2 日攝於太麻里鄉金崙村;下圖於 2017 年 11 月 17 日攝於太麻 里鄉金崙村

說明:上圖為無灌溉系統的小米田,下圖為有建置噴灌設備的小米田。

86

3-11 雜糧產銷班農機具租借費用案例

資料來源:2017 年 8 月 7 日攝於金峰鄉嘉蘭村

三、農事內容

小米、紅藜、洛神花雖然容易種植,但以販售為目的時必須顧及產量、品質 與採收便利性,在作物不同的成長階段有特定的農事要做,三種作物略有差異,

分別說明如下:

(一)小米及紅藜

小米和紅藜的種植方式類似,播種前先整理好土地,之後種子以撒播或條播 的方式種植,發芽後待幼苗成長到5-10 公分左右要進行間拔(或稱疏苗),去除 過密或發育不良的幼苗並讓植株有足夠的空間生長,農民通常會在此時順便除草,

而後適時灌溉、施肥直至作物成熟(圖3-12)。

作物採收時期是農民最忙的時刻,當小米穗轉紅即將成熟時,鳥類會開始來 啄食,若沒有採取措施可能會損失將近一半,農民為防鳥害必須整天守著田地,

「從小鳥起床到小鳥回家」,也就是每天約早上6 點到下午 6 點都要趕鳥,持續 三週到一個月。最普遍的趕鳥方式是架設空罐或彩帶,鳥群來時拉線搖響以驅趕 之(圖3-13),也有拿大型旗幟揮舞、豎立草人、燃放鞭炮等方式,但較不常見。

另一方面,紅藜沒有鳥害的問題,不過採收時機十分重要,因此也是整個生 產過程中最繁忙的階段,紅藜果穗由鮮豔的紅色、橘紅色或橙色,部分轉為黑色 時,為最佳的採收期,而因為整片田裡的果穗不會同時成熟,農民要巡田逐一找

87

出已經成熟的採下,避免果穗完全轉黑而失去價值。

3-12 紅藜的疏苗作業

資料來源:2017 年 11 月 17 日攝於太麻里鄉香蘭村

3-13 小米成熟時拉響鐵罐防鳥害

資料來源:2018 年 4 月 21 日攝於金峰鄉嘉蘭村

(二)洛神花

洛神花以點播的方式種植,在土地上每間隔 1.5 到 2 公尺掘一個洞,每個洞

88

(有些部落稱為malailaip,為方便行文,以下統稱 malayu)」的換工勞動方式來 互相幫忙,找親朋好友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輪流至各家的田地工作,受幫忙的 農地主人有時會準備飯菜、點心或飲料請來幫忙的族人吃,農事完成後再去其他 家把工「還」回去,就這樣第一天做這家,第二天做另一家,直到所有參與者的 工作都做完才結束,整個過程不涉及金錢上的往來(圖3-14)。Malayu 主要出現 在洛神花採收與捅花的過程,但並非洛神花所獨有,族人在小米、紅藜的播種、

89

至於為求採收效率或種植面積較大的農家,則會用僱工的方式解決勞力需求,

在本區請男工一天1,500 元,女工一天 1,000-1,200 元,捅花一公斤約 10 元,受 訪者 G9 即僱工處理大片洛神花田,但屬於少數,整體而言仍以 malayu 較為常 見。

3-14 新興部落族人以 malayu 的方式合作捅洛神花

資料來源:2017 年 11 月 15 日攝於金峰鄉新興村

五、銷售管道

作物收成之後,除了少部分為農民留存自用外,大多數都會賣出換取現金,

而小米、紅藜、洛神花依照初級加工程度的不同,賣出所得的價格也不一樣。一 般而言,因為許多人並沒有脫粒、脫殼的機器,所以小米和紅藜採收完簡單處理 後就會直接賣出,價格分別為一公斤120-150 元和一公斤 200-250 元;洛神花分 成乾、濕兩種,大部分農民都是賣濕的花,尚未去籽的一公斤約30-45 元,已經 去籽的一公斤約50-70 元,少數自己有銷售通路的人才會賣乾花,洛神花烘乾後 的失重率約1:10,但價格提升許多,一台斤可賣 150-250 元(表 3-10)。

90

3-10 小米、紅藜、洛神花各加工階段的販售價格

單位:元

未處理 已脫殼 零售價

小米 72-90/600g 220-250/600g 400/600g 紅藜 120-150/600g 320/600g 600/600g 未處理 已去籽 已烘乾 乾花零售價 洛神花 18-27/600g 30-42/600g 150-250/600g 1,500/600g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91

會向班內外收購未處理的作物,經過加工之後再賣出。

c. 共同契作的類型,產銷班由一群關係較好的班員所組成,向廠商接洽契作 並共同完成生產要求。此類型的產銷班班員流動率低,且比較不容易有新 的成員加入。

雖然本研究嘗試以運作方式分類,但事實上也有產銷班兼具上述兩種以上的 性質,例如位於嘉蘭的雜糧產銷班第2 班,除了一般的輔導與補助性質,亦 建立自己的品牌「原穀傳說」,自行加工、包裝、行銷,並將賣出的一部份利 潤回饋給班員。

由於產銷班有收購、接觸契作資訊的特性,因此也成為盤商之外很重要 的銷售管道,有些農民雖然沒有加入產銷班,但會視價格來決定要不要「賣」

給產銷班。

(3) 自行與廠商契作

農民自行與廠商簽訂契約合作,作物收成後直接交給約定廠商,廠商將 產品製成後再送往零售店鋪販售給消費者。這種方式不必透過盤商或產銷班 作為媒介,但較不常見。

3-15 金峰和太麻里地區小米、紅藜、洛神花的主要運銷途徑

資料來源:依據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之調查結果歸納繪製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發現,和釋迦相比,種植小米、紅藜、洛神花的農民絕大 多數需要經由盤商或產銷班將自己的作物銷售出去,很難直接與消費者接觸,運 銷層次也比較多,這是因為在作物特性上,小米、紅藜、洛神花不像釋迦本身就

92

是最終的產品,它們必須經過許多加工,最後才會成為店鋪架上各種不同的商品

(圖3-16),也因如此,農民多半不知道也不特別關心自己的作物被以何種形式 販售、被賣到哪裡去,他們的生產活動在被收購的那一刻起就結束了。

較多的加工與運銷層次亦使得產地與消費地之間的價差極大,以紅藜為例,

原本未經處理的紅藜收購價為一公斤200-250 元,脫殼處理後為一台斤 320 元,

包裝後在商店架上的紅藜穀物則為一台斤600 元(表 3-10)。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運銷途徑中觀察到,小米、紅藜、洛神花並不會透過批發 市場來拍賣,意味著這三種作物的市場需求不是非常的大,加上其價格容易隨著 生產量和囤貨量的多寡而高低起伏,為了穩定價格、保障收益,契作就成為一種 重要的耕作型態。

3-16 小米、紅藜、洛神花多樣化的加工產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六、生產成本與收益比較

同樣的,了解了小米、紅藜、洛神花的經營方式和產銷運作之後,我們從生 產成本與收益的面向來觀察這三種作物的栽培特色,並與前一節討論過的大目釋

93

94

95

96

原本買家的約定而賣出。

同樣都是經濟作物,也同樣希望賣得較高的價格,為何東排灣族會選擇小米、

同樣都是經濟作物,也同樣希望賣得較高的價格,為何東排灣族會選擇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