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目的

為了更加釐清上述發問並尋找解答的方法,需要將先前的研究做為學術知識 的養分,充分爬櫛整理以奠定基礎。首先討論農業地理學研究取向的遞嬗以及其 中「文化」的重要性與應用,其次針對農業土地利用的研究案例,瞭解其研究方 法及影響作物種植選擇的因素,並關心族群與農業發展的關聯性。

一、農業地理學的發展

(一)農業地理學的研究取向及關注的面向

根據 Ilbery(1985)的定義,農業地理是「對於地表上農業活動空間差異的 描述與解釋」(Ilbery, 1985, p.1),早期主要以自然環境和經濟面向來分析解釋農 業的土地利用型態,1970 年代後開始關注個人與社會因素(socio-personal factors)

的影響,個人的價值觀、動機、目標、危機處理的態度等皆會左右農民的決策

(decision-making),強調農業地理的最基礎單位應是農田和農民(Ilbery, 1978, 1986),例如Greig(2009)透過半結構式問卷調查坦尚尼亞 Kibamba 地區農民的 作物選擇,統計結果指出自然環境和機械化的便利是該地主要種植蔬菜的因素,

且商業導向的農民比自給農民更容易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

1980 年代中期農業地理學加入了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來擴充其理論基礎,應 用在更廣的經驗脈絡上。政治經濟學取徑重視經濟、社會、政治結構的批判分析,

尤其是農業糧食體系(agri-food system)中生產部門與資材供應商、批發商、零 售商、消費者等之間的連結,以及其和國家、資本、勞工之間的辯證關係(Bowler and Ilbery, 1987; Robinson, 2004),將農業活動置於區域、國家乃至全球的尺度下 檢視。然而,政治經濟學方法仍然被認為是有缺陷的,Buttel 指出這樣的觀點讓 農民不可避免地被拋在結構過程的被動因素下做決定,並非有選擇的機會,過於 強調宏觀經濟的因素也使得理論和經驗資訊難以調和(Robinson, 2004)。

受到 1980 年代晚期人文地理學「文化轉向」的影響,部分農業地理學者重 新思考了文化與地方性的重要性,認為研究時應從農民與農業的文化結構出發,

或將文化面向做為其中一個要素(Robinson, 2004)。同時,我們要更加關注整個 農業社群(community)中不同群體(groups)的文化結構,因為他們以往總是被

5

視為是同質的(Morris and Evans, 1999)。除了對農業生產的文化面向有更多的關 懷,人群、政策、動物等農業研究中的其他領域也是亟待探討的。

(二)「農業的文化(agri-culture)」

文化在農業地理學中向來較少被提及,即使被視為是影響農業發展的其中一 項因素,亦不是研究中的重要考量,就如 Grigg(1984)在 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Geography 一書中解釋農業中的文化框架時,認為只有種族差異和宗 教信仰可能對農業的空間變化產生影響,文化被化約為數個大尺度的均質區,缺 乏更細緻的思考。

直到 1980 年代晚期人文地理學的文化轉向與湧現的後現代主義思潮,文化 開始被認為是社會運作與組織的中心,對社會中每個面向的文化過程及其角色須 更有敏感度。鄉村地理學廣泛地採納了這個觀點,但是由於較關注於消費面向以 及當時以政治經濟學取向為主流的研究形式,農業的文化研究仍然少之又少

(Morris, 2004)。

農業的文化地理學(agri-cultural geographies)中目前受到較多關心的領域有

「農業的再現(representations of agriculture)」、「自然和社會關係(nature-society relations)」、「農食經濟的文化適應(enculturing the agri-food economy)」(Morris, 2004, p.246),很明顯地還有很多議題值得探討。一個地區其族群的文化內涵與特 質一直是人類學討論的焦點,而相異的族群文化是否為推動農業發展的作用機制,

它如何與其他外在環境條件互動進而形塑出眼前的農業地景、呈現出今日的空間 分布樣態,則是地理學可以多加思考的。

顯然地,討論一個區域的農業型態時必須兼具宏觀與微觀的視野,從大尺度 的政治、經濟、社會網絡到小尺度的文化群體與個體,細察人與環境背後的互動 脈絡才能解讀呈現於眼前的農業地景。金峰與太麻里地區不同的作物選擇和農業 決策的結果,除了自然環境、經濟、政策等因素外,族群文化的異質性也需要被 考慮進去。

6

7

8

金峰和太麻里地區為研究場域,研究目的為以下三點:

一、釐清金峰和太麻里地區族群與聚落的形成背景 二、探究金峰和太麻里地區的作物種植與產銷網絡 三、分析金峰和太麻里地區族群文化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本文的章節安排依照研究目的分別以第二、三、四章敘寫,由於研究區的 族群較多,為避免資料龐雜不易閱讀或脈絡不清,因此斟酌以差異最大的兩個 族群─東排灣族、漢人詳細說明,其他族群則簡要敘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