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資料來源: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

說明:「番荔枝」即釋迦(不包括鳳梨釋迦)、「洛神葵」即洛神花、「粟」即小米。

資料來源: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

說明:「番荔枝」即釋迦(不包括鳳梨釋迦)、「金針菜」即金針花、「粟」即小米。

3

有別於金峰鄉,太麻里鄉是臺東釋迦第三大的生產區域,擁有「釋迦王國」

的美稱。因為自然環境適合種植、投入產出比高、交通革新利於運銷等因素,釋 迦近年來已成為臺東縣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林國榮、顏昌瑞、曾珍琦、郭芳振,

2000;呂碧卿,2007),民國一○五年(2016)釋迦的種植面積佔臺東縣總耕作 地面積的12.4%,僅次於水稻,臺東縣的釋迦亦佔全臺釋迦生產面積的 94.1%4。 臺東平原的釋迦栽培經由在地性的共同集體學習形成一個學習型區域,其他地區 難以與其競爭,反映出這樣的農業活動是受到市場經濟影響的結果(呂碧卿,

2007),但是釋迦如此的生產優勢,為何沒有透過太麻里向西擴散至金峰鄉各部 落,使得只相隔一個行政區域,主要種植的作物卻截然不同?

雖然金峰鄉境內主要為不利耕作的山地地形,但原位於中央山脈深山的原住 民族部落在戰後初期全數遷出後,山地已無人居住,移住的新部落皆建立在靠近 太麻里海拔300 公尺以下的淺山或平地,耕地亦距部落不遠,自然環境對於釋迦 種植應不會有太大的限制;此外,搬遷後的部落經濟也從原本自給自足轉變為以 市場交換為主的生產方式(傅君纂修,2001:45),也就是部落不再與外部的大 社會隔絕,已經納入了貨幣買賣的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由此可知,金峰鄉農民選 擇小米、紅藜、洛神花等短期作物而不傾向於種植具有高投入產出優勢的釋迦或 荖葉等長期作物必有自然環境、市場限制、國家政策之外的因素,而這些影響因 子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

綜上所述,漢人較多的太麻里鄉以釋迦、荖葉等長期作物為主要農作,以原 住民族為主的金峰鄉卻大多種植經濟價值較低的短期作物,僅一個鄉鎮之隔,為 什麼會有如此的現象?同樣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釋迦或其他高經濟作物為何不 會取代傳統雜糧成為金峰鄉原住民族部落的新興作物,是什麼原因讓傳統作物至 今仍扮演部落產業的重要角色?而位於太麻里鄉的原住民族部落是否也有一樣 的現象?除了自然環境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左右著此地的作物空間分布?

4 根據 2017 年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及臺東縣政府統計年報之資料計算而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