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上課聽講」時,學生的學習方式

上數學課是學生吸收數學知識的主要方式,究竟老師在台上口沫橫飛時,學 生是怎麼想的呢?

● 全體學生

表 4-4-1 當「上課聽講」時,學生的勾選統計

D 對於在數學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你會怎麼做/怎麼想

有效

個數 平均數 平均數與

2.5 比較

N M SD SE Cohen’s d

p value

D1 我會認真聽,因為老師會講到一些想法或推導 883 3.06 .716 .024 0.776 .000

D2 我會聽,但沒有辦法每句話都很認真 882 3.05 .675 .023 0.821 .000

D9

當數學應該比我差的同學竟然聽得懂,

我就會更認真聽 881 2.93 .940 .032 0.457 .000

D8 當有數學不錯的同學聽不懂時,我會更想聽聽看 882 2.79 .930 .031 0.310 .000

D6 我會先自己算算看之後再聽 883 2.58 .808 .027 0.097 .004

D3 我常會因為邊抄寫的關係而跟不上老師講解 883 2.51 .875 .029 0.008 .803

D5 如果是我不會的,我才會認真聽 882 2.46 .810 .027 -0.045 .184

D10 當老師有提醒要注意的地方才會聽 882 2.32 .754 .025 -0.236 .000

D11 當老師說會考試的時候才會聽 882 2.26 .817 .028 -0.298 .000

D4 我只會聽我聽得懂的 883 1.93 .699 .024 -0.818 .000

D7 當身邊的同學都很認真聽課的時候才會一起聽 882 1.90 .706 .024 -0.854 .000

D12 我都沒在聽,因為聽不懂 883 1.55 .793 .027 -1.196 .000

註 1 本表係依照平均數由高到低進行排序

註 2 若該項目的平均數與中立 2.5 的差距有顯著(p < 0.05) 且達到至少中等程度效果量(d 0.5),則以粗體表示

從表 4-4-1 中,研究者發現:

1. 在此情境中有五個平均符合分數和中立 2.5 分有顯著差異,且與 2.5 分的差異 超過 0.5 個標準差,達到至少中等程度效果量(effect size),可見學生在數學課

「上課聽講」的情境下,傾向符合「我會認真聽,因為老師會講到一些想法 或推導」與「我會聽,但沒有辦法每句話都很認真」,並且不傾向「我只會聽 我聽得懂的」、「當身邊的同學都很認真聽課的時候才會一起聽」、「我都沒在 聽課」。

2. 承 1,此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是願意上課認真聽講的,不會只是挑聽得懂 的部份來聽,也不太會都沒在聽,不過專注力沒辦法一直維持,或許可以在 教學時適當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較放鬆的小活動,以維持學生在數學內容聽講 上的專注力。

3. 令研究者較意外的是「當身邊的同學都很認真聽課的時候才會一起聽」所得 到的平均數只有 1.9,顯示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並不會因為同班同學很認真聽 課而提升他聽課的意願,因此,針對不太喜歡聽課的學生可能還是得從個人 方面切入較有成效。

● 「努力程度」差異

已經了解了,哪個部份是不太清楚的,所以不需要全盤抄寫以至於會跟不上

4. 不論哪一類的學生在「同學影響」的平均數均低於中立 2.5,可見學生不太會 因為身邊的人都認真聽課而受影響,這可能隱藏著兩種不同的想法:(1)因為 原本就會認真聽課,所以不會受到身邊的人影響。(2)原本就不太聽課,所以 別人也影響不了他。

5. 不論哪一類的學生,在「受下刺激」和「受上刺激」兩個項目上均無明顯差 異,由此可知,大部份的學生若是發現比較厲害的人聽不懂,或是比較差的 同學竟然聽得懂,都會受到正向的刺激使他們更願意仔細聽講,並不會受到 努力程度差異的影響。

6. 在「同學影響」、「只聽懂的」這兩個項目上,三個類別之間均有顯著差異,

或許適合成為此情境下區分學生學習方式的項目。

● 「喜歡程度」差異

表 4-4-3 (左)不同類的學生在「上課聽講」時,符合的傾向排序 (右)各個項目對不同類學生的符合程度排名wwwww

不喜歡 普通 喜歡 不喜歡 普通 喜歡

盡量聽 認真聽 認真聽 認真聽 4 1 1 受下刺激 盡量聽 受上刺激 盡量聽 1 2 3 跟不上 受下刺激 盡量聽 受下刺激 2 3 4 認真聽 受上刺激 受下刺激 受上刺激 6 4 2 注意才聽 跟不上 先算再聽 跟不上 3 5 8 受上刺激 先算再聽 聽不懂的 先算再聽 10 6 5 要考才聽 聽不懂的 注意才聽 聽不懂的 8 7 6 聽不懂的 注意才聽 跟不上 注意才聽 5 8 7 只聽懂的 要考才聽 要考才聽 要考才聽 7 9 9 先算再聽 只聽懂的 同學影響 只聽懂的 9 10 11 同學影響 同學影響 只聽懂的 同學影響 11 11 10 不聽 不聽 不聽 不聽 12 12 12

註 1 若該項目的平均數大於 3,以深灰底粗字標示 註 2 若該項目的平均數小於 2,以粗字標示

註 3 左表中的粗線為中立分數 2.5 的分隔線,以上表示傾向符合,以下表是傾向不符合 註 4 右表的項目排序方式係以普通的順序為主

從表 4-4-3 中,研究者發現:

1. 喜歡數學的學生,符合程度排名第二的是「受上刺激」,也就是當有數學不錯 的同學聽不懂的時候,對這類的學生來說會特別有挑戰性;相反的,不喜歡 數學的學生,則是比較傾向「受下刺激」,當有數學比較差的同學竟然聽的懂,

反而會刺激到這些學生,使他們更加想試試看自己是否也能夠了解這部份的 內容。

此類的學生因為沒有很喜歡數學的關係,但又必須好好坐在台下學習數學,

3. 不喜歡數學的學生,和其他學生的差異主要在於「跟不上」、「注意才聽」、「要 考才聽」、「只聽懂的」以及「沒在聽」,較不傾向「認真聽」、「受上刺激」、「先 算再聽」,再次顯示出這類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傾向上是偏向被動的。

4. 在「受下刺激」的項目上,三個類別均沒有明顯差異,顯示出不論學生對數 學的喜好程度為何,大部份的學生都會因為比較差的同學竟然聽得懂而對當 時的數學內容感興趣。

5. 在「受上刺激」、「跟不上」、「先算再聽」、「要考才聽」、「只聽懂的」這些項 目上,三個類別之間均有顯著差異,或許適合成為此情境下區分學生學習方 式的項目;其中「跟不上」、「先算再聽」兩個項目中,普通的學生符合程度 差不多落在中立 2.5 左右,而另兩類的學生則分別屬於大於 2.5 和小於 2.5 的區塊,作為區分的標準應該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