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班級討論」時,學生的學習方式

單方面的講述已經不是現在教學的主流,雙向的知識交流漸漸成為趨勢,究 竟學生在一個充滿討論氛圍的課堂上會有什麼傾向?

● 全體學生

表 4-6-1 當「班級討論」時,學生的勾選統計

F 若在課堂上,大部分的人都熱烈 與老師討論數學,你會怎麼做/怎麼想

有效

個數 平均數 平均數與

2.5 比較

N M SD SE Cohen’s

d p value F3 我會默默自己思考 881 2.86 .746 .025 0.478 .000

F1 我會更想要了解並試著加入討論 881 2.85 .796 .027 0.440 .000

F2 我會先跟旁邊的同學交換想法,不敢直接表達 881 2.75 .780 .026 0.321 .000

F4 聽得懂就會試著討論,聽不懂就放棄 880 2.28 .796 .027 -0.277 .000

F5 我會等待最後的結論,不想參與思考過程 878 1.83 .705 .024 -0.945 .000

F6 依然不會提起我的興趣去了解數學 879 1.74 .824 .028 -0.926 .000

註 1 本表係依照平均數由高到低進行排序

註 2 若該項目的平均數與中立 2.5 的差距有顯著(p < 0.05) 且達到至少中等程度效果量(d 0.5),則以粗體表示

從表 4-6-1 中,研究者發現:

1. 在此情境中有兩個平均符合分數和中立 2.5 分有顯著差異,且與 2.5 分的差異 超過 0.8 個標準差,達到高等程度效果量(effect size),可見學生在「班級討論」

時,不傾向「我會等待最後的結論,不想參與思考過程」、「依然不會提起我 的興趣去了解數學」,由此結果可知大部份的學生若處於熱烈討論的氣氛中,

還是會盡量參與討論與思考。

2. 在此情境中,有達到中等程度效果量的也只有不符合的部份,沒有符合的項

許未來可再進一步探討。

圖 4-6-1 當「班級討論」時,以「努力程度」分三類的符合程度折線圖

● 「喜歡程度」差異

表 4-6-3 (左)不同類的學生在「班級討論」時,符合的傾向排序 (右)各個項目對不同類學生的符合程度排名wwwww

不喜歡 普通 喜歡 不喜歡 普通 喜歡

自己思考 自己思考 加入討論 自己思考 1 1 2 和同學討論 加入討論 自己思考 加入討論 5 2 1 選擇性討論 和同學討論 和同學討論 和同學討論 2 3 3 沒興趣 選擇性討論 選擇性討論 選擇性討論 3 4 4 加入討論 等待結論 等待結論 等待結論 6 5 5 等待結論 沒興趣 沒興趣 沒興趣 4 6 6

註 1 若該項目的平均數大於 3,以深灰底粗字標示 註 2 若該項目的平均數小於 2,以粗字標示

註 3 左表中的粗線為中立分數 2.5 的分隔線,以上表示傾向符合,以下表是傾向不符合 註 4 右表的項目排序方式係以普通的順序為主

從表 4-6-3 中,研究者發現:

1. 從各項目的排名可以明顯看出,不喜歡數學的學生似乎有點排斥「加入討論」, 排名占全部項目中的倒數第二,而且「沒興趣」這個項目也較其他類的學生 符合程度高,顯示出此類的學生在班級討論的氛圍下,可能還是很難提高其 對數學的興趣度,但也不至於不會思考或討論,在「和同學討論」的項目,

符合程度有高於中立 2.5,或許在教學現場上依然可以多用不同的方式使這些 學生願意參與數學的討論。

2. 普通的學生和喜歡數學的學生在項目的排序上沒有太大的差別,惟普通的學 生可能對自己的想法沒有那麼的有信心,所以在討論上會比較保守些。

圖 4-6-2 當「班級討論」時,以「喜歡程度」分三類的符合程度折線圖

4. 在「加入討論」、「選擇性討論」、「等待結論」、「沒興趣」這些項目上,三個 類別之間均有顯著差異,且由折線圖上也可以看出彼此的差異蠻大的,或許 適合成為此情境下區分學生學習方式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