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地緣政治學說回顧與反思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地緣政治學說回顧與反思

壹、理論特徵與假設

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國際政治與地理環境的互動關 係,探索的重點為國家行為在不同類型地域的地理空間分佈、組合及發展規律,

其中包括海陸位置及權力分佈對國家地位和國際格局的影響。1地緣政治看重國 與國之間的利益衝突,傾向於以零和的角度看問題,認為鄰國的經濟發展有可能 對本國構成威脅。2

地緣政治學最受爭議的地方在於缺乏經驗檢證,以致成為規範性學術而無法 為邏輯實證主義者接受,其推論或主張對邏輯實證主義者的標準來說,都只是無 法檢證的「預言」,甚至是政治信念。3地緣政治學理論的基本假定與推論上,地 緣政治學的典範基本上建立於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 以下稱馬漢)、麥欽德

(Halford John Mackinder 以下稱麥金德)等學者的論述,分為以下四個核心假設:

一、國際無政府狀態,國家追求權力、利益或安全

馬漢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7-1783》一書中開宗明義提到:「國家間的 競爭最後常導致戰爭的行為,人們早已清楚的認識到海上貿易對各國財富和實力 的深遠影響。」4

1 李義虎,地緣政治學:二分論及其超越 兼論地緣整合中的中國選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頁13。

2 「高柏: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如何打理中印關係?」,搜狐評論,2015 年 5 月 15 日,

http://star.news.sohu.com/20150515/n413094919.shtml。

3 羅慶生,「地緣戰略理論的回顧與前瞻」,不詳,2015 年 5 月 19 日檢索,

http://sa003.epage.au.edu.tw/bin/downloadfile.php?file...fname。

4 範利鴻譯,海權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二、國家以戰爭作為獲取權力、利益或安全的最後手段

馬漢所指出:「國家間的競爭最後常導致戰爭的行為」,即認為國家爭取權 力及利益,與戰爭發生之間有因果關係。5

三、地理位置決定軍事力量的運用

地理位置決定軍事力量的運用是所有地緣戰略學者的信念,最初(如馬漢)

的論述是基於軍事學術上的推論,但隨後的發展逐漸成為地緣戰略學者毫不懷疑 的假定,以致非軍事出身的學者同樣也可以依據地圖論辯,這因此成為地緣政治 學的特徵,也為所有國家、地域和利益的延伸。6

四、國家資源有限

國家資源有限是地緣戰略學的另一個基本假設。因為國家資源有限,所以 必須集中投射軍事力量和指導外交活動。7

貳、理論主張與流變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以下稱康德),他是最早將地理政治 學作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的著名學者,他認為應該利用地理對於政治社會的現象 進行綜合研究,是科學認識的基本方法。德國地理學家李特爾(Carl Ritter 以下 稱李特爾),是現代地理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李特爾首創比較地理學,主張在地 理研究中貫徹人文與自然統一的觀點,運用因果聯繫和比較方法研究各種地理現 象。李特爾在巨著《地學通論》,又名《地球科學與自然和人類歷史》中提出,

地理的自然屬性決定人文屬性,並認為地理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因素。

1890 年,美國學者馬漢出版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7-1783》著作,認

5 羅慶生,「地緣戰略理論的回顧與前瞻」,不詳,2015 年 5 月 19 日檢索,

http://sa003.epage.au.edu.tw/bin/downloadfile.php?file...fname。

6 姚正嘉,「從地緣政治淺談中國大陸和平崛起與美國重返亞洲」,海軍學術雙月刊(台北),

第 46 卷第 4 期(2012 年 8 月),頁 50。

7 羅慶生,「地緣戰略理論的回顧與前瞻」,不詳,2015 年 5 月 19 日檢索,

http://sa003.epage.au.edu.tw/bin/downloadfile.php?file...fnam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已經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種重 要因素,提出的背景為地理大發現已促進航海業的發展,而西歐的工業革命如火 如荼的展開對於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都造成很大的影響,蒸汽機和鐵道將富裕的 西歐部分連接起來,但在世界的廣泛範圍內,海上交通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馬漢所提出的海權論進行反思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馬漢所提出的理論是地緣政治學首次涉及世界範圍性的論述,而其中不離歐 洲中心論的論調。

二、馬漢分析的角度是以海洋來看地緣政治的,他認為;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掌 握了世界,中心思想不離海權是世界性權力的來源。

三、馬漢同樣意識到陸權的重要性,海權陸權兩權缺一不可,但如何有效運用有 待觀察,他仍高舉海軍的強大與海外利益的連結,恰恰成為西方列強國家政策的 參考,海上勢力範圍的重要性。

十九世紀末,工業革命後西歐的工業化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陸地交通產生 了改善,過去馬和駱駝的傳統交通運輸方式已被鐵路的快速機動性所取代,麥金 德所提出的陸權論進行反思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提出了大陸心臟地帶學說(heartland),誰統治東歐,誰就能主宰心臟地帶,

誰統治了心臟地帶,誰就能控制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能主宰世界的論 調,強調地緣政治是地理與政治的高度結合,採取地理中心的角度來劃分世界 二、強調陸權的重要,高度重視歐亞大陸,鐵路的發展對於陸上的機動性產生極 大的影響

三、主張路權和海權的競爭是必然性的,不僅是長期的也是過去歷史的重演,而 技術的進步導致路權的興起,透過控制心臟地帶來闡述對於東歐的分割是有利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歐亞大陸的平衡。8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級遠洋艦隊及大運量、大批量萬噸級、十萬噸級甚至 數十萬噸級超級遠洋船隊的出現,以及遠端空軍的出現、空運能力的提高,再加 上追求控制心臟地帶的希特勒德國的失敗以及美國佔優勢的海空力量從世界島 之外的美洲大陸遠端控制歐亞大陸邊緣地帶,進而對前蘇聯發動冷戰、控制歐亞 心臟地帶和世界島,海權論和空權論空前高漲,9美國的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 以下稱斯皮克曼)提出邊緣地帶學說,誰支配著邊緣地帶,誰就控制歐 亞大陸,誰支配著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世界的命運,10斯皮克曼被認為是與麥丁 德提出相反的論述,但其理論受到不少國家的重視與實踐,特別是美國。

而德國的豪斯浩弗(Karl Haushofer 以下稱豪斯浩弗)也是近代具有影響力 的一位地緣政治學學者,他提出了生存空間理論和泛區的概念,除了在經濟上排 出外界的依賴外,強大的國家是可以在弱小的國家那汲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建立 緩衝區以隔離自己與強大國家,泛區是指在空間中尋求顯示自身生存,存在的超 民族全球思想,11應由每個強權所控制,目的在於和海權國家對抗,佔據歐亞大 陸的中心,因此存在著地理決定論的因素,也被德國的希特勒用於軍事擴張的良 好藉口與理論實踐。

在二十世紀末,蘇聯垮臺的國際新格局宣告兩極體系的瓦解,而這意味著地 緣政治面臨轉變,布熱津斯基在冷戰結束後,先後完成了不少的著名著作,其論 調還是以歐亞大陸控制權的地緣政治爭奪作為立論基礎,主要還是聚焦在陸權方 面的論述,他認為,歐亞大陸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力量的中心,是全球面積最大的 大陸和的緣政治的中軸線,世界強權的爭奪在此未曾停歇過,視角從單純的政治

8 李義虎,地緣政治學:二分論及其超越 兼論地緣整合中的中國選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頁81。

9 林利民,環球高鐵建設情景及其地緣政治影響,現代國際關係,第 5 期(2014 年),頁 4。

10 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年),頁 76。

11 李義虎,地緣政治學:二分論及其超越 兼論地緣整合中的中國選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7 年),頁 1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和軍事轉向到了世界經濟、政治和軍事的綜合。12

同時認為在歐亞大陸上集中了世界上幾個全球性強國和地區性強國,人口總 數佔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五,戰略性資源總數佔世界的百分之六十,存在著的經濟 上的潛力和資源上的保證,同樣也是核武器最集中的地區,因此歐亞大陸的地緣 政治價值可見一般。而杭廷頓則是將地緣政治與歷史文明結合,但與過去的地緣 政治中的二元對立沒有太大的差異,主要還是以文明衝突作為理論的再造與更 新。

參、理論反思

以上的地緣政治學理論的回顧我們可以發現,主要的理論基礎都是以麥丁德 所提出的理論作為基礎而發揚的,都是以物的角度為出發點,以控制世界的有形 資源做為控制世界的出發點,其共同點為控制世界均為最高的戰略目標、控制世 界的有形資源,其中難以發現人的因素,主要都是現實主義的考量。

2013 年提出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 戰略構想,以鐵道為先鋒,為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為主的國家戰略,也同 樣符合歷史上的地緣政治理論的描述,更是中共對於地緣政治學的 2.0 升級版的 體現,而歷史上的陸權國家皆以失敗告終,對於海陸兼併的大國中共,在一帶一 路戰略上不難發現實質陸權國家的深化,過去幾十年以來中共學者所爭論中國大 陸將是走海權抑或陸權,習近平最新戰略的提出無疑是終結這幾十年以來中共學 者間的爭論,最終則是海陸兼備的國家戰略,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中共在海洋 領域無法突破的情況下,選擇往西往東南的大陸區域靠攏,不管是經濟方面的考 量抑或是政治方面的考量都再再顯現出地緣政治學在其運用的痕跡,在這種形勢

2013 年提出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 戰略構想,以鐵道為先鋒,為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為主的國家戰略,也同 樣符合歷史上的地緣政治理論的描述,更是中共對於地緣政治學的 2.0 升級版的 體現,而歷史上的陸權國家皆以失敗告終,對於海陸兼併的大國中共,在一帶一 路戰略上不難發現實質陸權國家的深化,過去幾十年以來中共學者所爭論中國大 陸將是走海權抑或陸權,習近平最新戰略的提出無疑是終結這幾十年以來中共學 者間的爭論,最終則是海陸兼備的國家戰略,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中共在海洋 領域無法突破的情況下,選擇往西往東南的大陸區域靠攏,不管是經濟方面的考 量抑或是政治方面的考量都再再顯現出地緣政治學在其運用的痕跡,在這種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