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多元文化的幼兒教室

研究者依據台南縣幼教資源中心(2004)於九十三年度評鑑總結報告:教保內 涵項目,整理歸納後認為,幼兒教室包括:教室設備與環境(教室裡空間的規劃、

設計、教室內外環境的佈置及包含活動室、寢室、戶外遊戲區、及校園等廣義的 學習空間,以上空間的學習情境皆應符合教育性)、教保教學(教學活動的安排、

課程設計、自製教具、幼兒的作品、評量、學習單等)、師生關係(電話訪問、晤 談等親師溝通、親職教育講座、幼兒輔導紀錄與老師與家長間的親師合作等)。

一、幼兒教室之「環境佈置」的安排

黃世鈺(2000)、戴文青(2004)認為:幼兒學習區的情境規劃是為落實幼兒 中心教育、實施多元文化、統整性幼兒教學的重要媒介,打造一個有規劃且多樣 性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幼兒依自己的發展階段、興趣及能力,有效且有系統的在 裡頭完成某一學習活動或學習目標。

由此論點我們可以得知:有計畫的幼兒學習環境之情境佈置,可以激發幼兒 好奇、產生興趣與關心,並想去做更進一步的接觸及探索,一個成功的環境佈置

可以為教學者的教學加分,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研究者在幼兒活動室內、外的佈告欄、看版、白板及窗台上,展示五大洲部 分國家風景圖片、照片部分國家的建築物圖片,及世界國旗圖鑑;娃娃家展示部 分國家的服裝、圖片、照片;窗台上放置地球儀、不同語言歌曲 CD、五大洲國家 介紹書、聽故事遊世界 VCD、日本鬼太鼓座 DVD、印地安神舞 DVD、愛爾蘭踢躂舞 DVD、

尚和歌仔戲 DVD、黃俊雄布袋戲 DVD、DISCOVER 各著名旅遊景點系列 DVD 等多樣性

DVD、VCD,以供幼兒欣賞。

二、幼兒教室之「教學活動」的設計

幼兒教室的教學活動可以是依教學計畫的編排而執行,也可以是依照教學計 畫為基底再視幼兒學習興趣發展而成型的;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方式,能提供幼兒 豐富、多元、有趣、有意義且又可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是老師所應用心思 考及安排的。

高敬文(1994)認為:老師本身一定要積極的參與進修管道、提升自己的能 立及增加自我成長的機會;老師應具備的「專業成長」與教師的「個人成長」都 是密不可分且相輔相成的。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歷程,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老師在 設計課程與進行教學時,要配合幼兒的興趣與發展來設計,讓幼兒能主動學習,

且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是扮演引導而非主導的角色,藉由透過各種方式引 導幼兒去建構知識(陳淑敏、 張玉倫,2004)。

而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中,編排以不同人種、族群的音樂、舞蹈、故事等讓幼 兒聆聽、欣賞,並設計不同國家、族群的語言、文字、習俗等活動讓幼兒參與及 學習,體驗與台灣的語言、文字、習俗等的相異之處;此外,配合節慶習俗的介 紹及活動體驗,亦是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中安排的重點。

三、幼兒教室之「親師合作」的參與

蕭玉屏(2002)指出:今日多元的社會,學校的教學方式不再只是單一由老 師授課、學生學習的方式,家長適度走進老師的教學活動中,所能提供的協助與 幫忙,不但可以有效分擔老師的工作量,減輕老師的負擔,成為很好的助手。

周淑惠(1999)道出:父母在學校教育上的參與,對幼兒的學業及態度皆有助 益;藉由教學活動的,可以使老師和家長培養對教育的共識及默契,兩股力量合 而為一,共同為孩子的學習鋪路(許翠華,1999)。

當親師共同負責幼兒的教育及社會化時,幼兒的獲益往往最大,尤以幼稚園 為例:幼兒因為年紀尚小,許多事情必須仰賴更多的人力支援,諸事若由老師親 力親為,老師必定分身乏術、疲於奔命;相對的亦無法提供更完善的教學品質及 照顧予幼兒!有了良好的親師合作,家長透過參與園方的活動,更能夠體恤老師

忙碌及辛勞的一面;老師也能因為家長的參與,酌請家長負責部份工作及人力的 支援,減輕自身的工作量,製造雙贏的局面!親師合作的重要性在此顯得重要。

研究者在親師合作部份安排有:戶外教學活動、戶外表演、家長參與教學及 美食品嚐會等,家長的角色從原先的幕後幫忙者逐漸走到幕前,變成直接參與者,

此經驗在研究者所服務的幼稚園中,不論是親、師、生都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