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國籍企業之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國籍企業之內涵

一、多國籍企業之定義

在國際的舞臺上,多國籍企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企業藉由 有效率的營運,適度的調配與運用不同地區的資源,包含人力、物力、

財力等,使世界各地的有限資源,發揮了最大的效能,使得世界經濟 產生了不同的面貌。然而隨著多國籍企業自國際舞臺上蓬勃發展,學 術界也開始對多國籍企業與其管理理論加以研究。多年來,在整合經 濟學與管理學之理論與研究方法後,多國籍企業的理論與架構漸漸演 變成獨立學門(趙郁文,2000)。同時,隨著國際商務的發展,各國專 家學者相繼投入有關多國籍企業的研究。然而多國籍企業的經營型態 尚在發展中,相關的用語仍然眾說紛紜,為了整合本研究多國籍企業 之名稱,所以採用臺灣「多國籍企業研究學會」所共同決定之名稱-

「多國籍企業」(林彩梅,2006)。

由於不同機構與學者對於多國籍企業之活動、規模等要素抱持著

多國籍企業之定義整理於表2-1。

2-1 多國籍企業定義

提出者 時間 定義

Vernon 1966 指企業在大規模地域營運,財務及人力資源由總機構統籌 調配,年銷貨額一億美元以上始可稱之為多國籍企業。

OECD(經濟合 作發展組織)

1979 凡在不同國家營運並相互聯繫且可影響彼此活動與共享知 識和資源者,無論其為民營、國營或混合經營。

吳青松 1996 多國籍企業是指由股權相互連結之位於許多國家之子公司 所形成的企業網路體系。其總公司管理階層視全世界為其 競爭舞臺而從事獲取、分配財務、原物料、技術與管理資 源之商業活動,以達成整個體系目標之企業體。

李蘭甫 1997 多國籍企業是指一群具有眾多國籍公司的體系,通常識體 系內的母公司設於一國,一些附屬公司則散布在發展程度 不等的其他國家。

林彩梅 2006 企業從原本只利用國內經營資源(資金、原料、人才、技 術、市場、資訊等),擴大為利用國際經營資源,彌補國內 經營資源之不足,並在提高國際合作下,以獲得更高的經 營效果,在其他國家直接投資設立分公司者稱之。

綜合以上不同學者與機構對於多國籍企業之定義,對於多國籍企 業廣義的解釋是:「在複數國家經營事業之企業」。根據上述不同定義,

本研究對於多國籍企業之定義為:企業為了彌補國內經營資源之不 足,擴大利用國際經營資源,而在其他國家設立分公司以提高營運效

二、多國籍企業之內涵與分類

多國籍企業通常指的是在世界各地設立營運據點,以全球布局的 觀點,追求全體事業群的利潤極大化。實質上,可以被視為一個龐大 的全球營運網路體系。然而,構成這樣一個有效的營運網路,其內涵 至少包括組織結構、組織生理、組織心理三層次(趙郁文,2000):

1. 組織結構:全球營運據點之建立與部屬 2. 組織生理:體系成員間溝通協調的營運機制

3. 組織心理:共同的組織認同、策略、願景,以及組織文化 同時可以將結構、生理、心理三個構面建立完全,才能夠在國際 市場上具有競爭的優勢。

然而多國籍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的動機不盡相同,可能為了追求低 成本、獲取資源、開發新市場、本身優勢的運用、風險分散、客戶國 際化、母國營運環境的改變、政府提供誘因、取得規模經濟或綜效、

貿易障礙,甚至是企業主的企圖心(于卓民,2000)。因為企業步入國 際市場時的原因不同,所以採行的策略與心態也有所不同,以下將就 這兩種觀點切入,劃分多國籍企業之類型。

(一) 以策略不同劃分

Bartlett 與 Ghoshal(1998)認為多國籍企業的任務是同時必須克 服「全球整合」與「當地回應」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策略目標的完成。「全 球整合」重點是希望經由全球的整合經營來追求規模經濟與營運效 率,而「當地回應」則是著重在透過針對每個當地環境挑戰,作出最

針對這兩者不同的構面,可將多國籍企業分為四種類型,其兩構面傾 向如圖2-1 呈現且說明如後。

圖 2-1 多國籍企業之分類

資料來源:趙郁文(2000:5)

1. 初階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全球整合程度低,且當地回應程度低的多國籍企業。這類型的企 業既沒有全球整合能力,又無法在多國環境中當地化,初入國際市場 時,以貿易為主要手段,但以長期而言,這種不利的策略地位很難使 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

2. 多元地區企業(multi-domestic corporation)

全球整合程度低,但當地回應程度高的多國籍企業。在區域內,

全球企業

(global corporation)

跨國企業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初階國際企業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多元地區企業

(multi-domestic corporation)

全球整合程度

當地回應程度

企業自己是一家獨立的子公司,可依照當地市場自由的營運,包括產 品、行銷、生產技術等,直接地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而這樣的模式 適用於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具有差異性存在、生產規模經濟較小、通路 與行銷進入障礙較高,以及母子公司間在較高的協調成本時。

3. 全球企業(global corporation)

全球整合程度高,但當地回應程度低的多國籍企業。這類型的企 業視世界為單一市場,必須創造出標準化的商品與服務,以滿足全球 顧客,所以在生產上追求規模經濟,進行全球性的廣告與行銷。同時 整合全球生產與行銷策略視由母國營運總部集中全力與分派資源。

4. 跨國企業(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全球整合程度高,且當地回應程度高的多國籍企業。跨國企業是 同時結合全球規模與地方回應的企業,所謂「會飛的大象」或「在地 思考、全球行動」的企業,指的就是此類同時兼顧規模與彈性的企業。

(二) 以管理心態不同劃分

依照美國賓州大學Perlmutter(1969)所作的分類,他認為可以將 多國籍企業管理者的心態,將多國籍企業分成三類,以下將作說明:

1. 母國導向(ethnocentric orientation)

母國導向是指營運與策略一切都以母國總公司為依歸,將母公司

國導向的多國籍企業是一種帶有民族優越感的自我中心管理心態,早 期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在較落後或開發中國家時,常以此種管理方式進 行營運。

2. 當地國導向(polycentric orientation)

與母國導向完全相反,當地國導向是考慮到各國環境不同,而母 國的人員較不易充分的了解不同國家的環境。因此,給予當地國的子 公司在公司管理與營運上充分的自主權。

3. 全球導向(geocentric orientation)

全球導向是指多國籍企業應當不能有國籍或文化的偏見,企業應 當同時具有母國與當地國的觀點,一切以全球化為觀點,資源分配與 與營運據點佈署一切都以合理性與企業最有利的方式進行。

三、多國籍企業之人力資源策略型態

Perlmutter 除了將多國籍企業依照管理者的心態將多國籍企業分 為三種類型,同時他與 Heenan(1979)也以此概念為基礎,同時加上 區域中心的觀念,將不同多國籍企業其企業的營運模式與人力資源策 略的型態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母國中心式(ethnocentric)、多國中 心 式 (polycentric )、 區 域 中 心 式 ( regiocentric )、 全 球 中 心 式

(geocentric),其說明如下所示(趙必孝,2000):

(一)母國中心式(ethnocentric)

由母國公司決定組織內策略性的決策,而海外的子公司很少有自 主權,母子公司具有主從關係。因此,子公司重要職位皆由母公司來 指派,同時負責子公司的一切營運與管理地主國人員。

(二)多國中心式(polycentric)

海外子公司重要的職位不透過母公司的指派,而是由子公司自行 決定,同時海外子公司擁有決策的自主權,不過這些人員很難升遷到 母公司職位,所以母公司的職務通常還是由母國籍人員來擔任。

(三)區域中心式(regiocentric)

這是介於地區性策略與全球性策略的折衷觀點。區域內的人員雖 然很難升遷到母公司的重要職位,不過在區域內,海外子公司的人員 可在區域間跨國調動,同時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和決策權。

(四)全球中心式(geocentric)

此類型的人力資源策略是指企業在雇用人員時不考慮國籍、文 化,而是考慮到其能力或全球性的整合策略,而此策略的施行必須仰 賴全球整合的企業策略。

2-2 母公司的人力資源策略型態

2-2 母公司的人力資源策略型態(續)

四、小結

由於多國籍企業的經營型態尚在發展中,所以對於多國籍企業的 定義,專家學者們並沒有統一解釋。所以一般而言,對於多國籍企業 廣義的定義是「在複數國家經營事業之企業」,主要的目的是將生活中 可利用卻被地理環境所限制的資源,透過最適當的分配與運用,發揮 最大的功效,以增進人類全體生活之提升。然而多國籍企業在步入國 際市場時,因為動機與原因不同,而造成了不同型態的多國籍企業的 出現-母國中心式、多國中心式、區域中心式、全球中心式,而不同 型態的管理哲學,使得人力資源策略也有所出入,對於人員的晉用也 趨於多元化,使得國際性人才也日趨重要,其能力除了具有全球整合 能力之外,更需要有洞悉與適應地方環境的在地化適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