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陸回族宗派與台灣穆斯林對殯葬行為的主張

第二章 大陸回族與台灣穆斯林殯葬文化的異同

第三節 大陸回族宗派與台灣穆斯林對殯葬行為的主張

中國大陸近三百年來回族內部的宗派化現象始終是一種事實的存在,從大

46 「油香」是用油炸的油麵餅,是大陸回族與台灣穆斯林傳統食品,常用於為亡人開經時贈送 賓客當做為亡人施捨。

47 2011 年 1 月 2 日,F 女教親家住中和,於台北清真寺訪問。

陸地區的回族穆斯林與民國三十八年遷台的大陸省區來的回民穆斯林來觀察, 眾自認為「新教」,把傳統穆斯林就定為「格底目」(ﻢﻳﺪﻗ,qadimu,老教)。49

「格底目」主張為亡人進行搭救儀式在教規上是具有其正當性的。對於搭

「蘇非宗派」主張搭救亡人可通過教主或「教主的拱北」,因為教下相信 教主是受真主與穆罕默德先知所喜的人,接近教主能獲「巴拉卡提」(تﺎآﺮﺑ吉 慶)又稱為「沾吉」,當教主歸真去世,信徒會立「教主的拱北」52(墳墓)

ءﺎﻴﻟوﻷا ﺔﺒﻗ

( ,qubatal-Auliya’,教主的墳墓),並在生忌的日子辦「爾麥里」(ﻞﻤﻋ,

‘amal,讚聖誦經),他們認為教主歸真後「克拉麥提」(تﺎﻣﺮآ,Karamat,特

尼的實踐原則完全集中呈現在「果園十條」55,他主張可以「搭救亡人」但是反

耶」(贖金),認為這些在《古蘭經》和《聖訓》中的記載,而且僅僅是一種

百日、週年、三年及生歿之日舉行簡單隆中之儀式,用以提念亡人,此項儀式 均係經先賢學人依據經典所制定,相傳千有餘年,未聞有稍加改動之處。馬明 道教授他以劉介廉的《天方典禮擇要解》為藍本,分析穆斯林搭救亡人的行為:

許可事項有:禮拜、恭讀古蘭即安葬歸家禮拜誦經於寢室,回賜 於亡人、讚念至聖念(麥烏麗德mevlit)其能使亡人獲得聖人的「舍法 阿特」(搭救)、散財濟貧即七日施濟七日一次,施散錢穀,以悅眾 心,歸功德於父母、遊墳即追念亡人警惕自己,屆祈其孝子遊墳,誦 經默祝,以慰親靈。

嚴禁事項有:設置靈位,避免形成以物拜主,祖先崇拜設置供品,

先人「魯赫」60為精神體,不食不飲,焚箔燒紙錢,避免因此假想出許 多迷信,上香避免形成祖先崇拜,拜拜凡屬崇拜真主的姿勢,躬、叩、

跪以及敬人的姿勢均嚴禁。61

穆斯林知名學者馬天英對紀念亡人(搭救)一事的看法,他的看法:

教人應當紀念祖先與掃墳,但是絕對不能下拜,紀念祖先可以請 親友述說先人的過去,讀誦古蘭經,(最好能知道他們的真意義)向 真宰祈求恕饒先人的過去,得入天堂享受永久快樂,在墳旁可以跪下 默求真宰或讀經,但是不能向墳墓叩頭。62

另一位報導人回憶說:

為家裡父母親「過乜帖」是每個做子女應該做的,是孝敬父母的 表現,我們回教又不能向他們倆設置牌位拜拜,依照回教的慎終追遠 的方法就是請阿訇到墳上位他們倆唸經。我記得,我們早上十點多約

60 筆者按:「魯赫」是阿拉伯語(حور,ruh),其意指靈魂。

61 馬明道,〈提念亡人〉《中國回教》季刊(178 期),(台北:中國回教協會發行),民國 71 年 2 月 1 日,頁。

62 馬天英,《回教概論》,頁 128。

好阿訇,開車到寺裡接他,他頭帶回教白帽,我們很禮貌的尊敬他,

這種「過乜帖」活動是最好「改革」漢俗思想的機會,以及接近穆斯林後代做 宣導的時刻,阿訇可藉此灌輸他們正確的宗教意識與族群認同的機會。

台灣是大陸穆斯林族群的延續,卻沒有出現像是「三大教派四大門宦」的 複雜的宗派現象。雖說初期從大陸遷台的回民穆斯林仍然帶着家鄉教坊的傳統

「格底目」(老教)思想與儀式上的影子,而其中略有極少數「伊赫瓦尼」(新 教)的穆斯林,但是蘇非教團與門宦老人家的道堂,或是對老人家墳墓建亭設

「拱北」做「爾麥里」紀念活動亦未在台灣出現。伊斯蘭在台灣發展的過程中,

整體而言,教派問題尚無明顯的區隔劃分,甚至於發生教爭的事件,在台灣只 是在穆斯林的族群裡,彼此之間有不同聲音或是殯葬儀式的多元做法。

新一代的台灣阿訇從民國八十六年前後接替老一輩清真寺阿訇的職務,他 們都是在伊斯蘭國家求學,對宗教教義與教規的解釋與各學者之主張掌握清 楚,對於不同的教規主張保持理性態度,並以團結內部族群為重,據筆者的觀 察,幾乎在各清真寺的阿訇對於殯葬儀式與為亡人開經「過乜帖」都依循傳統 過去阿訇的做法,不太強調自己的主張,但基本上是不主張「轉香」、「轉經」、

「轉錢」的方式為亡人贖罪,也不主張在亡人的「凱凡布」上寫經文,但是對 於《聖訓》上所要求的,像是穆斯林婦女不走墳就沒有堅持,或是《聖訓》上 所鼓勵的,像是穆斯林為亡人家屬吊喪、助喪、墳地勸化、穆斯林去世前與埋 葬後「提念」、宣傳穆斯林殯葬優點等教義宣傳就少有重視。

在長期與漢民文化相處之下,遷台穆斯林本身宗教信仰的弱化,以及家族 後代對清真寺的遠離,自由選擇信仰其它宗教,大致都已呈現同化的狀態,台 灣穆斯林殯葬呈現許多回漢面貌,出現信仰上的危機。為了因應信仰危機的惡 化,採用激進的「遵經革俗」的改革作風,產生一體兩面的結果,一是放棄下 一代對穆斯林亡人行漢俗祭拜亡人加速他們推向同化,另就是造成傳統與現代 作法上的分歧,其實還是用因勢利導的方式加強對穆斯林的死亡教育、殯葬儀 式與功能上採取積極態度與作為才是上策。

89

以石頭為記號的麥地那聖地墓園。 台北六張犁回教公墓新墓式以節約 面積為原則。

埃及開羅的拱北造型。 伊朗巴姆大地震罹難者的墓型。

印尼棉蘭地區的穆斯林墓型。 利比亞西南部綠洲穆斯林村落的墓園。

一般埃及穆斯林的墓型。 在十七世紀前麥地那聖寺邊的墓園 所呈現的拱北外型的方式,收入

《巴吉阿‧艾勒格德墓園》。

90

當代台灣穆斯林回歸遵經革俗接受無碑式 的墳型。

孤墳無主,經公告整理做為輪埋穴位使用。

六張犁回教公墓實施輪埋墓穴,先以孤墳 墓穴開挖遷骨,之後安放在小土坑內,舊

墓地再做新輪埋墓穴使用。

穆斯林墓穴不夠用時可效法麥地那聖地墓園輪埋 墓穴的方式來解決墓地飽和問題。

墳地勸化是未來清真寺的重點工作。 新一代的穆斯林後輩需要阿訇透過走墳 教育來灌輸伊斯蘭的意識與認同。

91

在台灣穆斯林歸真後送到清真寺,

儘早完成洗、穿、站、埋等殯葬程序。

穆斯林深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帶走的是 自己生前對安拉的信仰與善功。

穆斯林葬不用棺,洗亡人後包上白布 安置在木製盒內(經匣)。

台灣穆斯林的殯禮是在清真寺內舉行由領拜者 面向麥加率男前女後的教眾向安拉行四次抬

手,求安拉寬恕亡人。

經過清真寺的殯禮以後立即送亡人到墓園,

抬經匣須穆斯林,以頭前腳後的方向前行。 亡人安葬入墓穴時旁人要唸奉安拉之尊名與祂 的使者之規範安葬。

穆斯林相信亡人入土安葬後要天使問到 三個問題:你的養育的主宰是誰?

你的宗教為何?你追隨那位先知?

穆斯林亡人安葬後穆斯林捧雙手 為他做祈禱求寬恕。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