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從殯葬來論述台灣穆斯林的族教復振問題

第二節 強化殯葬功能提振穆斯林的宗教意識與認同

一、走墳藉機勸化

據筆者長期觀察,有些「遵經革俗」的教親,他們只想要革除與宗教無關 的漢俗行為回到早期穆罕默德先知的時代,像是不為亡人唸經、墳型墓碑簡化 到類似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墓園(ﺪﻗﺮﻐﻟا ﻊﻴﻘﺑ ,baqeea alqharqad)不造墳、簡化 墓碑內容像是去除墓碑上的阿拉伯經文,只保留用中文與阿文的姓名、不鼓勵 穆斯林去參加非穆斯林的喪禮,那怕是自己親人的喪禮也不例外,亦不主張穆 斯林為亡人唸經時要「炸油香」分贈送給教親食用,另外不主張穆罕默德先知 的紀念聯誼的活動、開齋、封齋要聽從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的訊息為準,所有一 切都回歸經典與教法,凡是經典上沒有的或是漢俗所有的都是「異端」行為,

像是主張當今在漢人社會所吃的粽子、月餅、農曆年的年糕等都是漢俗的民間 信仰食物,穆斯林當盡量避免食用與販賣,全面推展革俗思想。

對此有些阿訇與穆斯林教親保持不同的立場與看法,穆斯林的教規在漢俗 社會經過長久的互動變成約定成俗,出現漢化現象,所以改革宗教回復宗教的 純真度是值得肯定的行為,但是他(她)們也強調,當改革只形於口號與形式,

或只是過度的高調自己的正統性,而不以教育循循善誘的話,改革反是造成內 部敵我的分歧越加明顯的因素,這類的改革有未見其利先見其害的後果,而最

9 于嘉明,《在台泰緬雲南籍穆斯林的族群認同》,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2009,

頁 88。

明顯的受害者應該是內部族群的失和以及斷送了那些信仰已弱化的教親和清真 寺原有的互動基礎與關係。再就是宗教信仰有不同程度,熱衷宗教的人要關懷 信仰弱的教親,有能力的教親要提供能力不足的教親,如果宗教只是滿足於一 些部份的信眾人,清真寺成為虔誠信徒盤據的地方,反是形成派系與封閉,結 果是減少了宗教人口,又分散了族群的凝聚力,這樣清真寺更顯得封閉與保守。

阿訇不能只是靠冷漠而缺乏親切的「革俗」方式來帶領宗教與族群,只關 切信教虔誠的穆斯林,而冷漠對待信教弱化的教親,與他們保持陌生態度,這 有如剪斷風箏的線,讓他們永遠的離開了安拉的家-清真寺-永遠流落在清真寺 以外的地方,再也不進寺的大門。阿訇須與這兩類教親視為一體共處,利用各 項儀式與活動的機會宣導教義與教規,鼓勵他們增進信仰與喜歡穆斯林族群。

有一位報導人直言:

以前阿訇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為教親辦理生老病死的事,像 是家裡生了孩子就抱來清真寺給阿訇取經名;家人生了病就請阿訇到 病人面前念「嘟啊」;家人「無常」(去世)就送來寺裡給阿訇舉行

「者拿則」等,這本來就是阿訇的職務,教親透過與阿訇的互動,養 成宗教的行為與清真寺保持了互動關係。10

另一位記憶家鄉過乜帖的氣氛說:

回教很重視為亡人過頭七,四十天,百日,周年的,在我們雲南 老家會請親朋好友到寺裡禮拜唸經做嘟啊,之後一起口道(吃飯),

氣氛熱鬧的很。過乜帖通常是禮完「撇申拜」(晌禮)或是「底戈爾 拜」(晡禮)或是的「沙木拜」(昏禮),阿訇就在大殿面對教親開始 唸經,之後阿訇帶領大家一起接「嘟啊」,然後就一起用餐「口道」。11

10 2010 年 11 月 5 日,S 報導人,於台北清真寺。

11 2010 年 11 月 5 日,T 報導人,於台北清真寺。

新一代的留學伊斯蘭阿拉伯國家受聘來台的雲南籍泰緬阿訇對過去家鄉傳 統殯葬儀式與習俗保持尊重傳統的做法,除此外還有一項在台灣少見的習俗,

教親到喪家悼念亡人唸 zikar(讚主詞)又稱「數豆子」回賜亡人、亡人安葬後 七天、四十天、周年等請阿訇到喪家「開經」接「嘟啊」,以上這些傳統對雲 南教親而言是宗教與族群生活記憶的一部份,「開經」成為穆斯林社交聚集來 往與展現「回回一家親」的精神認同符號。

筆者在 2010 年 7 月 17 日的電子郵箱接到旅沙耆老的來函,老人家建議清 真寺幾項工作:

一、培訓一個上門「宣教班」,遇教親邀請到家念「平安經」、

「紀念亡人」、「做知感」(唸平安經),或陪遊墳求恕,可應邀派 出四人小班準時前往,念經並開講,不收費,接受「經桌」招待,「蓋 碗茶」四小碟,加一主食,維持儉樸傳統,拉近回眾(尤其青少年)與教 門關係,提高念經人尊嚴。

二、建立新的「開經」方式,務與宣教結合,提高全坊信德。過 去阿衡(訇)來家「開全經」或念「十八索絡」12,是舉意虔誠,潔備

「經桌」,分請阿衡誦經,鄉老聽經,本家在阿衡誦經時,是採跪姿,

稱為「跪經」,全場至為嚴肅。事過多年,如今巳無人聽得懂,而開 經「本家」亦不懂經,為表誠意,重在「席桌」上,甚至麻將、啤酒、

流行歌曲助興,有害無益!建議寺中再遇類此舉動,改備宣教單頁,

中阿英三語,選最實用的一、二章節,向大家講解,即使在場的教外 朋友,或尚未成年的小朋友,也會感到回教很有道理。最後由「開經 班」輪念「十索絡」,然後「圓經」「接禱」散會。你我他會感覺這 樣辦,辦一次有一次進步,有一次實惠,這便是開經的回賜!必比侈

12 「索絡」指《古蘭經》(ةرﻮ ﺳ ,surah)章節,1 章稱 1 個索絡,《古蘭經》共有 114 章,

6236 節,十八索絡指古蘭經最後的十八個章。

言「開全經」「十八索絡」,大吃一頓,心不在焉,徒具形式者有用。

以這位教門資深的耆老,基於漢人社會裡穆斯林少有進寺學經的機會,宗 教意識逐漸淡薄,所以主張藉走墳唸經或是開經的機會來教導他們,一方面拉 攏他們向寺,一方面增進他們的宗教意識與族群認同感,筆者經常到回教公墓 為教親走墳,發穆斯林走墳須知宣傳單,尤其是在清明掃墓節,就會見到許 多亡人後代掃墳,藉此機會進行勸化工作(附錄四:「穆斯林走墳須知」宣 傳單)。

這裡 H 女士說:「我喜歡馬教長走墳,我帶全家大小三代約馬教 長走墳,希望藉機會解釋穆斯林的『靈魂觀』與『孝道觀』給小孩們 聽,還有聽聽《古蘭經》章節的聲音,而且馬教長會在接『嘟啊』之 前教大家學習唸 ﷲا نﺎﺤﺒﺳ - subhanallahi(讚主超絕)3 遍、 ﷲ ﺪﻤﺤﻟا - al-hal-hamdulillahi 一 切 的 讚 美 全 歸 屬 安 拉 ) 3 遍 ﷲا ﻻإ ﻪﻟإ ﻻ – lailahainlanllah(萬物非主,唯有安拉) 3 遍、ﺮﺒآأ ﷲا – allahu akbar

(安拉至大)3 遍,這種過程讓我們學習也讓我們有參與感,有機會 教育與表達孝意的感覺,以前的阿訇只唸阿拉伯語經文,我們聽不懂,

馬教長會用國語唸「嘟啊」讓我們很有感受,我對於現在有些阿訇不幫助 教親走墳是很可惜的做法。」13

墳地勸化是穆斯林及其後代教育的機會,對現代穆斯林相當需要。今天工 商忙碌要見到他們不容易,所以他們主動找上阿訇,阿訇就要把握,提供服務。

香港的王孟揚阿訇說:被動的積極是很好的機會。而對還有一線希望的穆斯林 後代給予最後最關鍵的機會教育是阿訇「憐憫」的表現14。王阿訇以《古蘭經》

第 80 章「阿百塞」第 1-10 節為要義,安拉說:「他曾皺眉,而且轉身離去,

因為那個盲人來到他的面前。你怎能知道呢?他也許能受薰陶,或聽忠告,而

13 2010 年 4 月 5 日,H 女士報導。

14 2011 年 3 月 18 日,香港王阿訇,台北清真寺訪問。

蒙教義。至於自滿者,你都逢迎他,他不受薰陶,於你何干?至於殷切地來請

題仍持續期待主管機關能盡快提出善意的解決之道。過去台灣老一代的穆斯林

年)八月二十八日「全台教長會議」上首次提出「回教公墓設輪埋專用墓穴」

之可行做法,以舒緩台北六張犁回教公墓地飽和問題,經過阿訇們多次協商後 認為,達成教法上一致的共識,容許在「情勢急迫」的條件下可以推行穆斯林 墓穴輪埋管理,因此,回教協會於民國九十七年(2008 年)二月十日擬定「六 張犁回教公墓首推輪埋墓穴作業相關要點」。以伊斯蘭的教義只能採行土葬,

對於地狹人綢的地區穆斯林族群一定會面臨墳地不夠用的問題。其實追本溯 源,墓地飽和的問題已在七世紀穆斯林的兩大聖地麥加與麥地那墳場的做法就 發現墓穴重覆使用的管理方式,以「聖地模式」提供了台灣穆斯林在面臨「死 不葬身之地」的危機下有了轉機。今天以台北六張犁回教公墓飽和問題必然可 從聖地模式來找到暫時性的解決方式,但是穆斯林長期受到漢文化風水觀的影 響下,漢化的穆斯林認為遷動祖墳要由祖先來決定,生怕招致子孫惡運,故多 忌諱與讓推行穆斯林輪埋、起骨骸受到一些阻礙。

現行回教協會台北六張犁回教公墓穆斯林輪埋墓穴做法:

一、現階段所開挖之預備墓穴均為輪埋墓穴,如亡人家屬願意使用需簽定 輪埋切結書(見附錄七:使用台北六張犁回教公墓輪葬墓穴切結書)。

二、禁止教親未經回教協會許可不得擅自在該墓地上開挖墓穴。

三、調查「無主孤墳」,經公告數日無音訊者,依伊斯蘭教義進行開墳起 骨再遷至小土坑安置,再將孤墳重新整理或擴增之墓穴做為輪埋墓穴使用。

四、使用該公墓須知:

(一)確認亡人穆斯林身份。

(二)遺族儘速向當地清真寺繳交死亡證明書與身分證三份影本填寫本會

「抬埋証明」(見附錄八:中國回教協會北區公墓管理委員埋體認證書),必 須簽定輪埋切結書,並繳納墓、骨骸小坑、公墓環境維護等費用,得安葬六張

犁回教公墓,拒簽者家屬可自行選 擇其它墓區安葬。

(三)亡人家屬向回協繳納費用:1.(每人每年回教協會會員費新台幣 300 元)、2.公墓維護費(新台幣 20,000 元)、3.繳納墓穴費(新台幣 60,000 元)、

(三)亡人家屬向回協繳納費用:1.(每人每年回教協會會員費新台幣 300 元)、2.公墓維護費(新台幣 20,000 元)、3.繳納墓穴費(新台幣 60,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