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如何成為團體工作者?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養成歷程

第五章 新的意義與理解:臺灣社會團體工作專業發展的圖像

第一節 如何成為團體工作者?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養成歷程

在本章節中,為更深入描繪與勾勒臺灣社會團體工作發展的重要圖像、經驗 與特色,將分為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養成歷程、默會致知與社會團體工作、系統 觀點與社會團體工作等三大部分來呈現社會團體工作不同的面向與新的意義。

第一節 如何成為團體工作者?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養成歷程

李憶微(1989)的研究指出,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自我是循著四個階段的脈絡 前進:第一階段為就讀大學時的專業品味培育、專業心態整理期;第二階段為初 入工作世界一至三年的學習嘗試期,這個時期又分為開始工作第一年的焦慮、壓 力及茫然混沌狀態,以及工作第二至三年時,因為逐漸熟悉工作內容、環境與方 法,有照章執行的順利,但缺乏省思;第三階段為工作四至八年的勝任運用與瓶

先備階段

觀察階段

實作實習

階段

重要轉變 關鍵事件

上乘武功 靈活運用 團體工作

基礎功夫:人的教育與訓練 系統觀點與思考 默會致知 師徒制督導 之知

頸期:勝任工作任務,發揮功能,對於理論技術有所領會與掌握,但對於助人專 業的有效性及角色認同產生疑惑;第四階段為工作後九至十年以後的省思、拓展、

醞釀期:在於擴大知識及其範圍,並在不同場合從事驗證的行動,企圖發展出個 人認為有效且能結合自我特質與專業認同的實務經驗。由此可見,社會工作專業 養成的過程,必先經過學生時期的學習階段,並經由實習階段初次體驗實務情境 的多變性,然後進入實務場域,經歷不斷嘗試錯誤、反思與再學習的歷程,逐漸 地將理論概念轉換成實務知識,並融合自身的行動經驗,從實踐中建構出自己的 專業觀點,且在這過程中,助人者的自我與專業自我之間不斷整合與相互協調,

進而發展所屬社群文化的專業認同。

社會團體工作鑲嵌在社會工作專業中發展,也循著相同的路徑培養專業能力。

因此,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養成歷程首先以知識性的學習為主,再配合部分的團 體運作的經驗,讓學習者瞭解團體工作的主要輪廓。有些學習動機較強或對團體 工作較感興趣的學習者,則會運用實習、學生諮商輔導中心資源、擔任志工等機 會或自行報名參加團體,以獲得較完整而深入的團體互動經驗。此外,社會工作 者學習團體工作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督導或系統性的學習,在片斷而模糊的學習 歷程中建構有關團體的認知,並依循著這個模糊的架構來運作團體;於是在帶領 團體過程中,很容易感到挫折但又不知道這挫折是如何產生,或者被一些似是而 非的規則綑綁住,難以使力與施展,而逐漸失去專業自信,覺得團體工作是一件 困難的工作,很多團體學習者也就在這過程之中陣亡了,而所引發的副作用則是 在往後專業發展的路途上走得更為顛頗與艱苦。因此,本研究在詮釋與理解過程 中整理出社會團體工作者的學習歷程,作為學生或新手社工學習的架構與指引,

並提出「人」的教育與訓練對團體工作專業養成的重要性。

壹、學習社會團體工作的歷程

學習團體的歷程或訓練團體工作者是一個漸進的歷程,從團體成員、觀察員、

協同領導者到成為領導者,從「個人化行為」到「團體的角色行為」,每一個階段 都有不同的訓練目的,這循序漸進的歷程是為了讓團體工作的能力能夠逐漸地累 積與增強。剛開始進入團體時,從觀察員開始學習,當越來越能掌握團體動力後,

可以嘗試擔任協同領導者,此階段是學徒式的協同領導者,既是協同領導者,也 是團體成員,在協同領導者和團體成員的角色之間來回地整合,並持續地跟著領 導者學習,以展開下一階段領導者角色的學習。其次,知識學習是貫穿每一個階 段的要素,但理論的運用樣貌與比重則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領會與展現。

此外,另一重要的學習則是團體中的角色如何與社會工作者這個人連結、如何與 團體中的現象連結,又如何去解讀這樣的團體動力現象,並在這樣架構下,逐漸 地整合個人的經驗,進而形成個人的知識。

一、第一階段:先備階段

先備階段或準備階段包括知識與經驗兩部份的學習。第一部份是知識與概念 的學習,以建立團體基本概念之初步瞭解,形成團體工作的架構,同時也為社會 工作師及相關考試奠下基礎;另一部份則是團體的實作體驗,其目的在於引以團 體成員的角色進入團體,在團體中探索自己的經驗、整理自己、了解自己,進而 接納自己。同時,如果沒有成為團體成員的經驗,則會很難了解團體成員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做為成員的經驗可以引導學習者去思考擔任領導者或協同領導者時 該做些什麼。因此,以團體成員角色參與團體是團體工作者養成的重要訓練。

然而,在這個學習階段,往往呈現出理論與經驗的分化,亦即理論是理論、

經驗是經驗,造成學習的困境。同時,團體中自我瞭解與探索過程,可能會產生 苦痛的感受,甚至讓學習感到困惑或混亂。如果無法在這混沌的過程中找到意義,

很容易對團體經驗產生退卻,或者可能捨棄經驗轉向知識層面的學習,但若學習 者連相關的知識與概念也無法運用自如,則會更加深學習的挫敗感,甚至中斷了 團體工作的學習,因而流失掉一群團體工作的學習者。

Shulman(1999)提出了「恐懼團體症候群」(fear of groups syndrome),即是

描述團體工作者對於團體的害怕與不安,並形容這種負向情緒存在於大部分新手 社工員學習過程的普遍現象。學生或新手社工員對團體的擔心包括擔心對團體失 去控制、擔心團體成員展現過度的敵意、擔心團體成員難以控制的抵抗、擔心團 體成員過度依賴團體工作者、擔心團體無法融合以及擔心機構會評斷團體工作者 能力不足。學生對團體的負向情緒主要來自害怕失敗,也可能是受到過去團體社 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或自己作為團體成員時的困難處境的影響,更可能是源於對團 體動力和工作者角色的誤解,即學習者常認為團體領導者需要為團體負起全部的 責任。

在這個階段,督導或教導者需要了解學習者對團體的恐懼,並運用對潛在擔 心的認識做為進入團體的準備。學生或新手社工對於團體的害怕應被視為正常的 現象,且需要對團體工作者就是要對團體無所恐懼提出質疑,鼓勵學習者表達對 團體的恐懼,協助學習者反思這些過去的團體經驗,這和尋找學習者的優勢與正 向動力是同等重要的。學習者與督導者需要運用自我覺察及運用自身,經由開放 地分享對團體工作的焦慮,學習者與督導者的自我覺察都會在這過程中獲得增強;

當這些擔心可以表達,學習者與督導者則更能夠尋得處理這些不安的對策。學習 者的團體工作能力可經由穩固的教育與支持來培養與累積,以促進社會團體工作 專業實務的成長與前進。

二、第二階段:觀察階段

在觀察階段,除了繼續理論與知識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開始以觀察的學 習來進行知識與經驗的整合。在觀察的訓練階段,其目的在於訓練對團體的觀察 與解讀,不但要看到團體中的個體,也要看到團體整體。這是一個團體領導者很 重要的功夫。因為社會工作幾乎都是從個案工作開始,很多團體工作者缺乏對整 個團體動力的觀察與解讀,所以當進入到團體時很容易看到的是個別的個體,缺 乏團體整體的眼光與觀點。其次,團體動力有其明顯可見的部分,也有其容易疏 忽或視為理所當然的部份,有起伏在意識的層面,也有隱藏在潛意識的面向,團

體中的角色功能,需要搭配團體中的情境、動力現象來解讀,細膩地洞察與體會 人在團體中行為與情感的變化。此外,觀察含括觀察他人與自己,觀察者自身也 是一種團體動力,會對團體產生作用與影響;對團體工作者而言,越能了解其動 力因素,則越能掌握其流動與發展。

至於,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常常出現的狀況是流於表面或內容的觀察,或不知 如何將抽象的觀察具體化與概念化,因此需要督導或老師在觀察學習中協助與引 導,運用既有的知識架構進行概念化,逐漸形成與發展對整體的觀察與解讀,以 培養學習者在參與團體的同時仍保有觀察的能力。

三、第三階段:實習與實作階段

為了持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整合,並有更深度的學習,學習者開始進入協同 領導者和團體領導者的學習,此階段的督導甚至會進入實際場域觀察、帶領或指 導學習者。

協同領導者的學習重點是一邊參與、一邊觀察,並覺察自我內在歷程與團體 動力系統如何交互影響。這和團體觀察員不同的是,協同領導者是進入系統之中 進行觀察,此時不僅是團體動力的參與者,也是團體動力的觀察者,整個人的身 心都是進入團體之中學習如何一邊參與又一邊觀察;自己的個人動力系統要與團 體融合,同時接受到整個團體動力系統對自身的影響,跟隨著這個動力現象,學 習如何去影響團體的動力系統,並在行使這樣能力時,仍保有觀察的能力。在學

協同領導者的學習重點是一邊參與、一邊觀察,並覺察自我內在歷程與團體 動力系統如何交互影響。這和團體觀察員不同的是,協同領導者是進入系統之中 進行觀察,此時不僅是團體動力的參與者,也是團體動力的觀察者,整個人的身 心都是進入團體之中學習如何一邊參與又一邊觀察;自己的個人動力系統要與團 體融合,同時接受到整個團體動力系統對自身的影響,跟隨著這個動力現象,學 習如何去影響團體的動力系統,並在行使這樣能力時,仍保有觀察的能力。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