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置身江湖,身不由己:社會工作環境與發展對社會團體

第四章 文本詮釋與理解:臺灣社會團體工作運用與發展的圖像…75

第二節 置身江湖,身不由己:社會工作環境與發展對社會團體

臺灣社會團體工作實務領域最明顯的困境是以個案工作為主要工作方式,導 致社會工作者越來越不認為帶團體屬於自己專業的工作項目;或者社工對帶於自 己團體顯得缺乏專業自信,對團體存有恐懼、害怕及迷思,被既有的認知框架限 制;同時,在學習方面偏重團體運作的技巧,忽略團體動力與關係連結的重要性;

加上團體工作的專業督導資源不足,組織未提供團體工作發展的支持性環境與資 源,政府委託方案的制度的設計不鼓勵社會工作者自己帶團體,於是將團體外包 給其他專業帶領,引進心理諮商專業資源進入機構帶團體,社會工作者在團體工 作中反而淪為行政或助理角色,導致社會團體工作雖稱為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之一,

卻始終處於邊緣化的位置,甚至有諮商化的趨勢,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能力也隨 之萎縮與弱化。同時,社會工作實務環境,越來越聚焦在危機處遇與問題解決取 向,導致社工缺少足夠的耐性與時間深入與個案工作,個案服務逐漸表淺化,團 體工作行政化,整體社會工作環境並不利於團體工作專業的發展。此外,過度分 工與制度化,導致跨專業或跨機構之間僅剩下只有分工而缺乏合作,個案工作、

團體工作與社區工作也難以相互連結,團體工作無法發揮中介的功能,於是造成 服務輸送的斷裂。

壹、築基之難,自廢武功:團體工作實務的迷思或困境

一、以個案工作為主,社工不認為帶團體是自己的工作

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中,團體工作如同家庭裡中間排行的角色,長期受到忽略,

這項的邊緣特質,在三大方法中最為明顯,也最為式微。長期以來,個案工作是 臺灣社會工作實務的主要工作方法,在個案負荷量大又無法增加人力時,機構中

的人力和心力都以個案工作為重,當個案工作的時間與品質明顯不足時,更不會 思考社工要自己帶團體。同時,高案量讓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需求掌握有限,

社會工作者也越來越難以思考,是否有連結心理諮商資源之外的其他選擇。於是,

以外聘心理諮商師帶領團體儼然成為社會工作實務標準化作業流程之一。

我覺得這是蠻嚴重的隱憂,就是我們號稱個案、團體、社區三大方法,但是現在就只有著 重在前後,中間的這個好可憐哦,像那個老二,這個老二團體工作就被忽略了。(A10193)

Oo 制度開始之後,我們其實比較多的社工的人力跟心力全部都擺放在個案工作上,我們 光在做個案工作這一塊,服務的時間就已經不夠了。然後一部分是我們跟這個個案認識的 時間很短,個案對我們的熟悉度也都不夠…反映出來的是社工對於現階段服務的對象到底 有什麼樣子的需要,是很難掌握的。…今天團體會請諮商老師來帶,這對我們來講就是已 經是一個標準化,像是個既定的事實,(A13030、A13276)

即使團體工作是醫療體系社工必要工作項目,但有越來越多的醫務社工把團 體視為例行性工作,很少去思考服務對象的需求與團體目標,於是團體工作越來 越形式化,不管案主的疾病特質,都提供相同的團體形式與內容。甚至,團體工 作本來是由社會工作者主導,現在卻由其他專業來決定是否辦理團體,弱化了社 會工作的主導性與專業性。

現在的社工在帶這些團體的時候,少數會去思考說就是我現在要什麼,我覺得也有蠻多的 社工是把它當成一個像例行的事情。…沒有仔細去想說團體的目標是什麼,我要透過這樣 的團體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我覺得現在比較不太去思考這一些事情,就是你看得到很多維 持那個形式而已,你會覺得非常的形式化。(A09129、A09135、A09137)

許多受訪者都提到,造成社會團體工作的式微的兩個因素:一是社工自我弱 化,缺乏帶團體的信心,另一個則是整個制度氛圍不鼓勵社工自己帶團體,不是 社會工作者缺乏帶團體的能力或是專業性不足,才引進心理諮商資源,而是社會

工作者未被要求或被期待需要自己帶團體,甚至認為團體是由心理諮商領域專業 主導,社會工作只是輔助角色,自我設限在觀察員、記錄員、助理的角色,淪為 行政人員或保母。這顯示出社工不在團體裡,而是處於邊緣位置,社工將團體工 作外包給其他專業,機構與組織也不重視發展社會團體工作專業,社會工作者離 團體工作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失去團體工作能力。更有受訪者指出,這種缺乏專 業自信與企圖心的現象,不只發生在團體工作的發展,也同樣出現在個案工作中,

社會工作者認為自己缺乏深入會談的能力,只要和心理動力或家庭動力有關的工 作,立刻轉介給其他專業接手,這種做法是允許自己不求進步;更重要的是在當 社工時不努力學習精進專業能力,等升任督導時,如何有能力督導社會工作者帶 團體,這是社工弱化的惡性循環。

我覺得好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那麼的要求或是期待社工是可以帶團體的,整個制度或 環境的氛圍,除非有強硬的要求,或者期盼今天社工要帶領團體,不然基本上我們覺得帶 領團體這個領域,它的主導者好像不會是社工,好像會是諮商領域的專家學者。…可是我 覺得今天在服務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選擇使用資源,這不代表是因為我自己的能力不夠或專 業度不夠。…在專業能力的培訓上,社工其實不是這麼有自信與肯定,個案工作也是如此,

會覺得我們好像比不上諮商師。(A13282、A13284)

常常在這樣的一個團體運作過程中會看到的,就是社工好忙哦,忙著做什麼,簽到、發便 當、給講師費,怎麼搞得自己一點專業性都沒有,因為每次都忙這些事情,都沒有時間去 關照這些姐妹的需要。…那專業社工的角色,要怎麼去主導這個團體的角色。(A10091)

我都覺得還蠻恐怖的,就是以後臺灣的社會工作團體,難道就是要一直發包出去嗎?發包 出去就沒你的事。就算你要找心理諮商師來帶團體,好歹你要看懂人家在帶團體,有沒有 符合案主的需求。…我就會覺得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就是當你覺得可以找別人帶的時候,

是允許自己不進步,…這樣的話,當你要坐到督導的位置,你敢不敢上去?(A12209、

A12292、A12587)

此外,社會工作者不帶團體,也不在團體中了解個案的變化,如何將團體工 作與個案工作連結,更無法將個案工作延續到團體工作。這些個案是我們每天在 接觸和服務的,社會工作者比起陌生的心理諮商師則更具有協助案主的優勢。

你不自己帶團體,你根本不知道個案在團體發生什麼事情,你怎麼接下來你的個案處遇,

你也不知道怎麼跟你的個案工作做連接。…那你要想我們的個案為什麼要來參加這樣的團 體,又讓一個陌生人來帶…我說社工真的要自己帶團體。(A11262、A11303)

二、對帶團體存有恐懼和害怕,產生專業信心的危機

從學校教育到實務領域,因為不清楚、不瞭解與不熟悉團體,社會工作者把 團體工作視為困難的工作,對團體存有莫名的恐懼和焦慮,對團體充滿失控的想 像。越害怕就越不敢帶,越不敢帶就越不清楚如何帶團體。

大家都把團體想得很難,對於團體有失控的想像,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歷程啦!…可 是最近很多社工就是很擔心那個團體亂啊!團體失控啊!那這也可能也很阻礙團體在社 工領域的發展跟發揮。(A05092)

我就說你們為什麼對團體這麼高的焦慮,他們就覺得說,這就是很難啊,可是在難什麼,

也講不出個所以然,就覺得很難啊。(A12181)

當開始進入團體觀察或見習時,會認為團體動力抽象且複雜,然而相對地,

團體中動力多,資源也多,但社工只看到團體動力的複雜性,卻看不到團體動力 的資源意義。例如,在個案工作中,社工知道如何打斷個案,但在團體中卻不知 道如何處理成員滔滔不絕的自我揭露,害怕去面自認為會招架不住的團體狀態(例 如 A13150)。這就是在訓練團體工作者時,因為焦慮和想扮演好領導者的角色,

反而容易過度聚焦在團體結構的執行,無法觀察與體會當下的團體動力流轉。受 訪者認為領導者的重要學習是了解自己的焦慮,因為過度於焦慮,自己的注意力 都在自己身上,一直處在個人的焦慮狀態,於是無法進入團體的成員所出現的動

力現象系統。因此,需要讓領導者進行冒險性的嘗試,因為只有在自己願意冒險 時,會變得勇敢,會願意承擔;當領導者願意冒險時,團體成員也會開始嘗試冒 險,團體領導者要有胸襟和膽識信任自己與信任團體(例如A05092)。

有位受訪者更提到,曾經對家防中心找心理諮商師帶領被害人團體一事提出 質疑:社工為什麽不自己帶團體?為何社工如此依賴諮商師?社工只做行政事務 嗎?當社會工作連被害人團體都交給其他專業時產生很大的震驚,看到了社工沒 有信心自己帶團體,也沒有信心委託其他社工帶團體。

我們社工出了什麼事情,專業的東西要找別人來做嗎?我們居然得依靠一個諮商心理師,

那我們只做行政嗎?我覺得那個是對我來說是很大的shock 這樣子。…我就覺得好不可思 議,社工沒有信心把長期輔導交由其他社工做,然後要找一個諮商師來教,..我覺得這是危

那我們只做行政嗎?我覺得那個是對我來說是很大的shock 這樣子。…我就覺得好不可思 議,社工沒有信心把長期輔導交由其他社工做,然後要找一個諮商師來教,..我覺得這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