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行銷意涵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

常常是有落差的,唯有雙方進行回歸教育本質的對話溝通,透過滾動式的修正,加以 實際需求與情況作為決策導向,才能讓學校組織真正成為一學習型的組織。

第三節 學校行銷意涵與相關研究

壹、 學校行銷理論意涵

自古以來在東方文化當中,「學校」一直是被賦予培養國家菁英與人才的重要使 命 , 因 此 很 少 也 很 難 將 這 樣 的 一 個 中 性 機 構 , 與 較 具 主 觀 、 商 業 化 的 「 行 銷 」 (marketing)概念結合在一起討論。但由於近代教育新思潮的興起,以及各新式教育機 構的設立,家長對於孩子受教育的選擇性大幅增加,每所教育機構都無不需要透過某 些行銷、宣傳方式或手段,來向家長展示學校特色與績效,以期待在競爭的教育市場 中受到家長的青睞。

一、 行銷定義

Andy Warhol曾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從這句話當中,

不難體悟到我們所處的世代,資訊量是如此的龐大,更迭的速度是如此的快速,因此,

如何運用“行銷”來凸顯一個商品、概念或學說,關係著能否在這資訊爆量的紅海當 中異軍突起的重要因素。Bagozzi和Kotler認為行銷是一種通過市場交易的組織運作和 執行,經由現代文化、制度化的做法;行銷策略、方法有效地由組織(企業或其他組 織)進行實踐、推動和促進交流(Fırat',2012)。Kotler將行銷視為是一種社會型態和 管理型態的過程,個人與團體可經由此過程,透過彼此間的創造、互動,提供自由互 換有價值之產品與服務,來滿足各自慾望與需求。美國行銷協會(AMA)將行銷定義 為規劃並執行理念、貨品和服務之構想、定價、推廣和分配的過程,用以創造交換,

終而滿足個人和組織的目標(賴秋江,2006)。吳明隆、許詩旺(2004)將行銷定義 為在動態的市場環境中,引導商品或服務的流動,而滿足目標或市場需求,並透過產 品方案、人員推廣、形象傳播和通路銷售等策略,最終達成個人及組織目標的歷程。

吳國基(2005)表示:凡是可以促進「價值交換」的管理過程,都可視為是行銷。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4

進丁(2012)認為行銷定義是:組織機構有系統的規劃與分析目標群體的需求,並設 計提供適當的產品或服務,使用合理的價格策略、推廣與銷售管道,最終創造價值活 動,並與各消費者建立穩固的價值交換關係,是一種提昇品牌形象、掌握顧客回饋的 過程。

綜合以上研究可將行銷定義為:在動態的市場中,為達成組織的目標,或滿足消 費者的需求,組織成員透過方案、服務、推廣和通路等策略,將產品、形象或服務之 構想,有效的傳達給消費者,終而達成價值交換的過程。

二、 學校行銷的意義

早期在行銷領域的研究中,多為探討商業領域中的行銷,直至Kotler和Levy提出行 銷乃促進「價值交換」的管理過程,才將行銷觀念擴大應用於非營利機構,乃至於社 會活動,此亦成為學校援引行銷觀念的濫觴(黃義良,2005)。今日的教育環境,市 場化是不可抵擋的趨勢,Foskett認為沒有行銷策略與方法的協助,學校可能無法在當 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學校需要有效的向家長和利益相關者,傳達學校的願 景藍圖和辦學績效。學校行銷被認為是一個整體的管理過程,旨在藉由提高家長教育 需求的滿足,進而促進學校辦學績效和成長,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銷售產品和服務,或 客戶端的勸說購買特定的教育計劃。換句話說,學校行銷是指學校和社區、家長之間 理想關係的一種管理哲學(Oplatka、Hemsley-Brown,2004)。吳明隆、許詩旺(2004)

將學校行銷定義為:在學校運用行銷概念與策略,並透過確認組織願景、進行SWOT 分析、訂定教育行銷目標、銷策略和管理,以期達成學校辦學目標的歷程。廖婕婷

(2010)認為學校行銷是:將行銷概念應用在學校的營運當中,學校為達成目標採用 企業行銷的手法,亦即透過事前計劃和有效執行相關活動等策略,把辦學理念與願景,

正確的傳逹給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和社會大眾,使能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用以提升學校競爭力,強化學校教育品牌的一系列歷程。陳啟榮(2012)以為「教育 行銷」是指:教育人員透過內、外部行銷與互動行銷,運用產品、價格、通路與促銷 等方式,滿足顧客的需求與期望的歷程。黃義良和丁學勤(2013)指出,學校行銷可 說是將商業行銷觀念與策略運用於學校的經營管理中,以達成辦學目標的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5

綜合各研究學校行銷可定義為:一種將商業行銷概念轉換、應用於學校經營的方 法和過程。透過常見的組織願景確認、處境SWOT分析、教育行銷目標企劃,以及訂 定行銷管理SOP等策略,正確而有效地將學校辦學理念、願景,傳達給教職員工、學生、

家長和社會大眾,使其能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與向心力,同時也提升學校競爭力,強 化學校品牌形象,最終達成辦學目標、績效的完整歷程。

貳、學校行銷相關議題與研究

近年來有關學校行銷、教育行銷之相關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教育改革與開 放的浪潮中,學校辦學績效、學校品牌、形象、教師素質、學生成就與升學率,都是 家長選擇就讀學校的重要指標。除了常見的家長間口碑相傳外,在少子化的強烈衝擊 下,各學校無不需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也就是「學校行銷」。

Oplatka和Hemsley-Brown(2004)整理了20世紀初90年代間對於學校行銷的研究 與探討,並提出以下共同特點。首先,大部分的研究都只聚焦於某些向度的評估,並 以最終結果來評定績效的好壞,如此的評估方式限縮了發展的可能性,應重視的是引 進行銷理論後對學校後續所產生的影響、配套規劃與適時修正。再者,由於缺乏統一 的理論和行銷模型,多數研究是直接檢驗學校的行銷活動,而沒有考慮學校不同於一 般企業的性質和條件。由此可知學校缺乏連貫的、系統的行銷流程規劃,再加上過分 地強調公共關係和市場導向,都將使學校行銷偏離教育本質,而無法順利進行。總體 而言多數的研究,都是些基礎、小規模的研究,而不是大規模數據的研究見解。陳啟 榮(2012)研究提出學校需要行銷的理由有四點:1.少子化影響、2.教育市場化衝擊、

3.學校開放,家長積極參與學校事務、4.學校與社區是相輔相成的生命共同體。並提 出四個應用於學校經營策略的建議,分別是:1.定位學校特色、2.運用行銷管道、3.

實施策略聯盟,4.經營公共關係。同時也提醒學校可能面臨之困境,在學校成員方面,

因缺乏學校行銷的正確認識,誤以為行銷就是推銷,所以對教育行銷產生排斥感;再 者領導者常忽略對學校內部人員行銷宣傳的重要性,通常只以外部社區與家長的行銷 為主,因而導致學校行銷功敗垂成。除此之外,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沒有編列相關預算 或配套措施,縱使學校人員想做好教育行銷,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黃義良和丁學 勤(2013) 分析有關於學校行銷研究之EBSCO期刊資料庫資料後發現,大部分的研究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6

面呈現失衡的狀況,比如較集中於公立、大學、外部人士(社區和家長)的問卷研究,

對於私立、中小學、學校內部人員以及訪談的研究較少,且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學校大 多欠缺整體性的策略行銷規劃,因此建議在進行學校行銷時,應注意複合多元的發展 走向,加以通盤性的內外部探討,將行銷策略經由實際實施後滾動式修正,趨向更完 整且合適的整體規劃,並且可從中發現問題,再聚焦於盲點,進行研究之後設分析或 中外文獻比較,以期從中發現更進一步具體建議,或產出更多的學術貢獻。陳怡君

(2015)指出學校行銷是將行銷觀念應用於學校經營,融合正向、理性、自控之價值 信念,藉由行銷規劃管理,有效傳達學校教育理念,滿足家長需求,增進學校效能,

並促成社會之良性發展。

從上述研究略可窺知當前學校行校的運作現況與困境。本研究將聚焦於學校內部 教師,實際執行行銷作為研究焦點,即為「教師投入學校行銷」的程度為研究變項。

參考郭正忠(2006)研究之工作投入的五層面,所編製「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狀況的 知覺問卷」之教師工作狀況部分,改編為本研究使用之「教師投入學校行銷知覺量 表」,其中面向歸納命名為:學校行銷認同、學校行銷參與、學校行銷樂趣、學校行 銷評價、學校行銷專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