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五節 學生能力表現分析

本節主要探討學生在接受本研究所研發教材的補救教學後,其個人學習的 成效為何?並瞭解在不同教學模式中,哪一群能力的學生在接受本研究所研發 教材的補救教學後,其成效最顯著、最有進步。

由表4-5-1可知,在一對一教學方式下,學生補救教學的進步分數為3.71,

p=.002<.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顯著。在一對二教學方式下,學生補救教學 的進步分數為6.94,p=.000<.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顯著。在團班教學方 式下,學生補救教學的進步分數為3.84,p=.034<.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 顯著。

所以,無論學生在一對一教學方式、一對二教學方式或團班教學方式的指 導下,其補救教學皆有成效,分數皆有顯著進步。

表4-5-1 不同教學模式之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差異檢定表

教學方式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 檢定 顯著 性 一對一指導(後測-前測) 3.71 6.149 30 3.359 .002 一對二指導(後測-前測) 6.94 9.012 31 4.355 .000 團班 指導(後測-前測) 3.84 9.811 31 2.216 .034

研究者再從每一種教學方式中,依學生的前測成績高低,分成高分組、中 分組及低分組三組,進一步探究補救教學成效是由哪一群學生所導致的。每組 人數盡量以全部人數的33%為原則,同分數之學生,則切割在同一組別內。分組 後的結果整理如表4-5-2所示。

表 4-5-2 不同教學模式之高、中、低分組學生平均進步分數統計表

由表4-5-3可知,在一對一教學方式下,高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1.56分,

p=.207>.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並未達顯著;中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3.75 分,p=.014<.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顯著;低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8.40 分,p=.002<.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顯著。由此可知,在一對一教學方式 下,其補救教學成效可能是中、低分組的學生所導致的。 中分組 92.58 96.33 3.75 4.454 2.916 11 .014 低分組 84.90 93.30 8.40 6.275 4.233 9 .002

由表4-5-4可知,p=.058>.05,未達顯著,表示三組學生依前測分數分組,

符合變異數同質性假設,故可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5-5 ANOVA檢定表(一對一教學方式-依前測分數分組)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469.515 2 234.757 9.886 .001 組內 664.872 28 23.745

總和 1134.387 30

由表4-5-5可知,在一對一教學模式下,對進步分數的影響效果檢定之F值

=9.886;p=.001<.05達顯著,表示在一對一教學方式下,三組學生的補救教 學成效有差異、互有高低優劣之別,因此繼續進行Scheffe法事後比較,以瞭解 各組間的差異情形為何。

表4-5-6 一對一教學方式下高、中、低三組進步分數差異ANOVA事後比較表

由表4-5-6可知,高分組和低分組兩者的平均進步分數差異達9.96分,p=

.001<.05,達到顯著,亦即高分組學生的平均進步分數明顯落後於低分組學生 的平均進步分數,由表4-5-3數據研判原因,應是高分組學生在前測分數中,已 經取得極高的分數,依平均數回歸效應來看,後測成績會退步是一種正常情形;

(I) 學生能力分組 (J) 學生能力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中分組 -5.31 2.149 .063 高分組 低分組 -9.96 2.239 .001 高分組 5.31 2.149 .063 中分組 低分組 -4.65 2.086 .102 高分組 9.96 2.239 .001 低分組 中分組 4.65 2.086 .102

而低分組學生在前測分數中,只取得較低的分數,因補救教學具有成效,後測 成績有明顯進步是可預期的。另外,中分組分別與高,低分組間的進步幅度皆 沒有差異,此乃中分組學生在前測分數中,也已經取得較高的分數,雖然補救 教學具有成效,分數的成長幅度仍然有限。

貳、一對二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力表現分析

由表4-5-7可知,在一對二教學方式下,高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3.18分,

p=.066>.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並未達顯著;中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2.58 分,p=.119>.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也未達顯著;低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 17.33分,p=.000<.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顯著。由此可知,在一對二教學 方式下,其補救教學成效可能是低分組的學生所導致的。

表 4-5-7 一對二教學方式下高、中、低分組學生成對樣本差異檢定表 依前測

分數分組

前測平均 分數

後測平均 分數

平均

進步分數 標準差 t檢定 自由度 顯著性 高分組 95.64 98.82 3.18 5.115 2.063 10 .066 中分組 85.42 88.00 2.58 5.299 1.689 11 .119 低分組 72.11 89.44 17.33 8.602 6.045 8 .000

為了比較同在一對二教學方式下,高分組、中分組和低分組學生間的補救 教學成效是否有差異,可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在此之前需先檢核三組學生 間的變異數同質性。

表 4-5-8 變異數同質性檢定表(一對二教學方式-依前測分數分組)

Levene 統計量 分子自由度 分母自由度 顯著性

1.286 2 29 .292

由表4-5-8可知,p=.292>.05,未達顯著,表示三組學生依前測分數分組,

符合變異數同質性假設,故可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5-9 ANOVA檢定表(一對二教學方式-依前測分數分組)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1355.322 2 677.661 16.904 .000 組內 1162.553 29 40.088

總和 2517.875 31

由表4-5-9可知,在一對二教學模式下,對進步分數的影響效果檢定之F值

=16.904;p=.000<.05,達到顯著,表示在一對二教學方式下,三組學生的 補救教學成效有差異、互有高低優劣之別,因此繼續進行Scheffe法事後比較

,以瞭解各組間的差異情形為何。

表4-5-10 一對二教學方式下高、中、低三組進步分數差異ANOVA事後比較表

由表4-5-10可知,高分組與中分組間的進步幅度沒有差異,而高分組和低 分組兩者的平均進步分數差異達14.15分,p=.000<.05,達到顯著;中分組和 低分組兩者的平均進步分數差異達14.75分,p=.000<.05,亦達顯著。可見高、

中分組學生的平均進步分數明顯落後於低分組學生的平均進步分數,由表4-5-7 (I) 學生能力分組 (J) 學生能力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中分組 .598 2.643 .975 高分組 低分組 -14.15 2.846 .000 高分組 -.598 2.643 .975 中分組 低分組 -14.75 2.792 .000 高分組 14.15 2.846 .000 低分組 中分組 14.75 2.792 .000

數據研判原因,應是高分組學生在前測分數中,已經取得較高的分數,雖然補 救教學具有成效,後測分數的進步幅度有限;中分組學生的前測分數原本就不 高,補救教學後雖有成效,但後測分數的進步幅度卻不大;而低分組學生在前 測分數中,只取得很低的分數,因補救教學具有成效,後測成績有明顯進步是 可預期的。

叁、團班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力表現分析

由表4-5-11可知,在團班教學方式下,高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2.25分,

p=.340>.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並未達顯著;中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7.45 分,p=.005<.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達顯著;低分組的平均進步分數為7.56 分,p=.093>.05,其前後測分數差異未達顯著。由此可知,在團班教學方式 下,其補救教學成效可能是中分組的學生所導致的。

表 4-5-11 團班教學方式下高、中、低分組學生成對樣本差異檢定表 依前測

分數分組

前測平均 分數

後測平均 分數

平均

進步分數 標準差 t檢定 自由度 顯著性 高分組 92.25 90.00 -2.25 7.818 -.997 11 .340 中分組 84.09 91.55 7.45 6.817 3.627 10 .005 低分組 72.78 80.33 7.56 8.602 1.904 8 .093

為了比較同在團班教學方式下,高分組、中分組和低分組學生間的補救教 學成效是否有差異,可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在此之前需先檢核三組學生間 的變異數同質性。

表 4-5-12 變異數同質性檢定表(團班教學方式-依前測分數分組)

Levene 統計量 分子自由度 分母自由度 顯著性

1.831 2 29 .178

由表4-5-12可知,p=.178>.05,未達顯著,表示三組學生依前測分數分 組,符合變異數同質性假設,故可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5-13 ANOVA檢定表(團班教學方式-依前測分數分組)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713.019 2 356.510 4.552 .019 組內 2271.199 29 78.317

總和 2984.219 31

由表4-5-13可知,在團班教學模式下,對進步分數的影響效果檢定之F值=

4.552;p=.019<.05,達到顯著,表示在團班教學方式下,三組學生的補救教 學成效有差異、互有高低優劣之別,因此繼續進行Scheffe法事後比較,以瞭解 各組間的差異情形為何。

表4-5-14 團班教學方式下高、中、低三組進步分數差異ANOVA事後比較表

由表4-5-14可知,中分組和高分組兩者的平均進步分數差異達9.705分,p

=.014<.05,達到顯著;低分組和高分組兩者的平均進步分數差異達9.806分,

p=.018<.05,達到顯著,可見高分組學生的平均進步分數明顯落後於中、低 分組學生的平均進步分數。由表4-5-11數據研判原因,應是高分組學生在前測 分數中,已經取得較高的分數,但由於補救教學未見成效,因此後測分數反而

(I) 學生能力分組 (J) 學生能力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中分組 -9.705 3.694 .014 高分組 低分組 -9.806 3.902 .018 高分組 9.705 3.694 .014 中分組 低分組 -.101 3.978 .980 高分組 9.806 3.902 .018 低分組 中分組 .101 3.978 .980

退步;中、低分組學生在前測分數中,只取得較低的分數,因補救教學具有成 效,後測成績有明顯進步所造成。

綜合上述分析,無論在何種教學模式下,利用本研究所開發之教材進行補 救教學確能達到其成效。而在三種教學模式下,不同能力組的學生在補救教學 後,前後測平均分數達顯著差異者整理如表4-5-15;各種教學模式內的高、中、

低分組學生彼此的分數進步幅度優劣情形則整理如表4-5-16。

表 4-5-15 補救教學後「分數達顯著進步」之教學方式統計表

高分組 中分組 低分組

一對一教學模式 ˇ ˇ

一對二教學模式 ˇ

團班 教學模式 ˇ

表 4-5-16 不同教學方式下高、中、低三組「分數進步幅度達顯著差異」統計表 高分組 中分組 低分組

高分組 - *

中分組

-一對一教學模式

低分組 *

-高分組 - *

中分組 - *

一對二教學模式

低分組 * *

-高分組 - * *

中分組 *

-團班 教學模式

低分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