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童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童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每個人一生的飲食習慣奠基於幼兒期,所以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是幼年期相當重要 的任務(陳毓璟、林宜靜,2003)。本節探討幼兒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與行為,從三個構面,

「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盛裝容器的認識與選擇」及「食品標誌的認識與選擇」分 別搜尋文獻,再依幼兒對其的認知與行為分別陳述。

一、幼童食品安全認知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後,發現以「食品安全」探討幼兒飲食行為的研究,在 國內尚無文獻可參考,大多數文獻提及的年齡層為國小學童至大學學生,考量到年齡層 落差太大,參考價值較低,研究者僅針對幼兒至國小學童部分作為文獻蒐集的範圍。

(一)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面向-認知方面

國內針對幼兒飲食認知現況研究不多,研究者搜尋文獻後發現,研究頻率最高為「照 顧者飲食知識對幼兒飲食習慣之影響」,研究者認為,雖然幼兒受主要照顧者飲食習慣 影響甚大,但幼兒對食品的認知情形才能確實影響其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此為研究者希 冀了解的重點,以下將研究者蒐集到的幼兒在「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認知的相關研 究分述如下:

陳瑤惠及林佳蓉(2002)在「學前幼兒對食物辨識及對食物分類概念研究」中,針 對鄰近的臺南市與原臺南縣仁德鄉內幼稚園與托兒所中 120 名幼兒進行研究,研究結果 顯示,有超過 70%的 3 歲以上幼兒能正確地選出健康的食物,而 4-5 歲組的幼兒最能分 辨出奶茶、鹽酥雞、汽水、乖乖是非健康食物。

郭蕙慈(2003)在「花蓮縣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習慣與幼兒飲食習慣之相關調查

研究」中,樣本以層級抽樣方式選取花蓮地區北、中、南三區公私立幼兒園 5 足歲幼兒 共 200 位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幼兒在飲食認知中的「怎麼吃能讓身體健康」的題項 得分最低,而在「電視上廣告的汽水、餅乾及糖果都是有營養的」這個題項,選擇不對 而回答正確的幼兒比例有 67.7%,由此可知,幼兒雖然對怎麼吃能讓身體健康不甚了解,

但卻對有許多添加物的汽水、餅乾類的食物是不營養的認知情形良好。

由上述研究中可知,幼兒普遍明白不健康的食品種類為何,且可以將不健康食品與 健康食品區分開來,但現今市售食品中,許多食品淺藏安全危機,並非簡單的糖果、餅 乾可以概括而論,研究者希望藉由教育介入,將更多安全與健康的食品讓幼兒了解,透 過統整性的學習,幼兒了解的面向越多,在食品選擇上就多了一層防護網,思考的面向 也可以更廣更深。

(二)盛裝容器的認識面向-認知方面

塑膠類食品容器被廣泛的使用於奶瓶、運動水壺、隨手杯、微波盒等容器中,外食 族的餐盒更是隨處可見塑膠容器的蹤影。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2013)中規定,

專供 3 歲以下嬰幼兒使用之食品器具及容器,不得添加鄰苯二甲酸酯(DEHP)、鄰苯二 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 phthalate,簡稱 DNO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

簡稱 DBP)及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簡稱 BBP)等 4 種塑化 劑。法令重視幼兒使用塑膠容器的風險,由此可知,塑膠化學物質對幼兒的影響甚鉅。

但國內尚無針對幼兒塑膠容器認知的相關研究,研究者在文獻收集的過程中,發現僅有 針對國小學童對塑膠製品的認知情形可供參考,國外研究指出,國家若允許生產 DEHP,

DBP 和 BBP 的塑膠製品,學齡前的孩子暴露在塑膠製品的風險相對提升(Lee, Lee, Kim,

& Thomsen, 2013),所以在幼兒階段更應重視食品塑膠容器的選擇,此面向更顯重要。

陳施琦(2011)在「國小學童對塑膠製品之認知與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北斗鎮國小 高年級學童為例」中指出,受訪的國小高年級學童中,多數的學童了解塑膠製品會對環 境造成危害,但是卻不太了解塑膠製品的回收代號中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說,塑膠分

類標誌對學童來說只有片面的回收意義,其實質的內涵,對此研究的樣本學童來說是不 甚了解的。

研究者認為,塑膠分類標誌 1~7 雖然看似複雜,但並非所有分類標誌都與幼兒生活 經驗相關,因此,幼兒只需了解其中幾種對其生活經驗有意義的塑膠分類標誌。對幼兒 而言,1~7 號數字認識並不困難,只需配對容器的運用方式,研究者認為,透過簡易有 趣的教學活動,並配合生活經驗的學習,此面向可提升幼兒對塑膠製品的認識,進而慎 選盛裝容器,維護自己與家人的身體健康。

(三)食品標誌的認識面向-認知方面

食品標籤規範甚廣,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多會利用食品標示或優良食品標章,但 對食品標示的知識欠佳(林薇等人,2001)。研究者搜尋「幼兒對食品標示的認知」,目前 國內並無文獻可參考,僅能搜尋到國小學童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情形。

楊育誠與黃炳文(2011)在「學童牛乳消費影響因素之研究:兼論父母的角色」之研 究中,以臺灣省北、中、南、東四區分別抽樣,其中北部12所、中部7所、南部7所、東 部2所,接著區分為都會區14所與非都會區14所,共計抽樣28所國小學校,針對低、中、

高年級學童家長探討其牛乳的認知情形與對學童消費牛乳的影響,從回覆的763份有效 樣本中,分析學童牛乳的消費因素,研究中提及,家長對牛乳各問題面向的認知亦可能 間接影響學童對牛乳的消費行為,其中,在家長對牛乳認知的14個題項中,以家長認為 在選購牛乳時,「有貼安全認證標章的牛乳品質更能令人信任」得到相當高的得分,這 表示,大部分的家長認為,選購牛乳時,安全認證的標章會使得購買者信心提高,更為 安心。由此可知,若對安全認證標章有良好的認知,則會提高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亦對 學童牛乳飲用有一定的影響。

二、幼兒食品安全行為之相關研究

幼兒的飲食行為問題的探討,多半與原生家庭相關,父母親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

與本身具有偏食的習慣,或是允許幼兒長期攝取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都會造成不 良的飲食習慣(陳毓璟、林宜靜,2003)。研究者將幼兒食品安全行為依據本研究食品 安全三大面向,「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盛裝容器的認識與選擇」及「食品標誌的 認識與選擇」分別搜尋文獻,分別敘述如下。

(一)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面向-行為方面

董氏基金會(2007)年調查 4-6 歲幼兒飲品的攝取情形中發現,在 1,540 份有效問 卷中,有 47%的幼兒每天至少喝一杯飲料,而有將近八成的幼兒有每天喝含糖飲料的習 慣。而嚴金恩與趙哲毅(2012)亦提及,有將近 89%的學齡前兒童平日有攝取零食的習 慣,換句話說,有將近九成的孩子每天都在接觸零食。國內針對 2-5 歲幼兒飲食研究甚 多,但多著重在飲食營養的攝取現況,而在幼兒攝取加工食品的行為現況,則主要分成:

「含糖飲料的攝取」與「零食的攝取」兩個方向(盧立卿等人,2013;嚴金恩、王慧瑜,

2012;紀伊真,2008;李坤霖,2004)。研究者針對幼兒「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面向」, 整理相關研究如表 2-2-1。

表 2-2-1

由表2-2-1發現,大部分2-6歲的幼兒接觸含糖飲料的頻率很高,含糖飲料中,乳酸 飲料或茶飲料是被普遍飲用的。讓研究者較感困惑的是,茶飲料的攝取量相當高。市面 上,飲料店林立,取得飲料的管道相當的方便,若家長也有飲用飲料的習慣,無形中,

孩子的含糖飲料攝取機會也會增加(嚴金恩、王慧瑜,2012)。上述研究中發現,幼兒 零食的攝取也以甜味食品居多,顯示,孩子偏好甜食,相對的,糖類的攝取量也會提高,

因此,幼兒在食品安全與健康習慣之行為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二)盛裝容器的選擇面向-行為方面

磷苯二甲酸酯類被歸類為一種環境賀爾蒙,其對生殖系統有一定的危害,且會透過 包裝轉移到食物當中(黃康帆等人,2010)。國外研究更指出,在兩個國家相比較之下,

沒有生產磷苯二甲酸酯的丹麥國家比有生產磷苯二甲酸酯的韓國,幼兒體內累積的 DEHP、DEP 和 BBP 的風險較低(Lee et al., 2013),由此可知,塑化原料會在人體累 積,若於幼兒時期即暴露在塑化原料的環境中,身體健康的危機將會提高。

徐佳嫻(2013)在「一、早期塑化劑暴露與孩童智力表現之相關探討及二、產前全 氟碳化物暴露與孩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症狀之相關探討」中指出,幼兒若早期暴露在塑 化劑的環境當中,尿液中的四項塑化劑濃度皆與智力商數呈現負相關,證明早期暴露塑 化劑對兒童的智力確實有一定的影響。由此可知,幼兒對塑膠製品的不當使用行為,會 影響其暴露在塑膠化學物質的高風險中。生活的便捷,使我們接觸塑膠容器的機率大增,

雖無法完全避免塑化原料進入人體中造成健康的危害,但可以透過教育的介入,讓幼兒 慎選塑膠容器,將暴露在塑化劑中的風險盡量下降。

(三)食品標誌的選擇面向-行為方面

食品標籤規範甚廣,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多會利用食品標示或優良食品標章,但 對食品標示的知識欠佳(林薇等人,2001)。

研究者搜尋「幼兒對食品標誌的認知」,目前國內並無文獻可參考,僅能搜尋到李 泰霖(2012)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對食品保存之認知及科學態度之研究,研究中以臺北

市北投區16所學校共計1,206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針對食品保存的認知與態度 做問卷分析,在背景變項結果中提及,食品購買因素中,最多人選擇的是「食品的安全 性」,比例約為33.63%,其次為「標示內容清楚」,比例約為23.96%,兩者皆屬於食品安 全的考量;研究中將「我會購買具有食品標章的食品,而不考慮價格」列為對食品的信 任面向,學童得分趨於正向,顯示,在購買商品時,有認證的食品標章商品會是購買的

市北投區16所學校共計1,206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針對食品保存的認知與態度 做問卷分析,在背景變項結果中提及,食品購買因素中,最多人選擇的是「食品的安全 性」,比例約為33.63%,其次為「標示內容清楚」,比例約為23.96%,兩者皆屬於食品安 全的考量;研究中將「我會購買具有食品標章的食品,而不考慮價格」列為對食品的信 任面向,學童得分趨於正向,顯示,在購買商品時,有認證的食品標章商品會是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