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主要實驗結果之發現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 課程的設計、家長協助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建立上參考,最後並針對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對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一、對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建議

依據主要實驗結果之發現與結論,針對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依據幼兒發展設計多元有趣的食品安全教育課程之教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了 8 週共 720 小時的食品安全教育介入之後,實驗組幼兒在 後測中的得分高於前測,並在食品安全認知總量表、食品安全行為的「盛裝容器的選擇」、

「食品安全標誌的選擇」與「總量表」上達到顯著進步。因此,教師若設計符合幼兒發 展且結合時事的食品安全教育之課程教案,幼兒不僅能增進對食品安全的知識,也能使 食品安全的行為有所改善。研究者在進行食品安全課程活動時,利用多媒體影片、教師 自編戲劇演出、結合體能活動與美勞創作等方式,帶領幼兒探討食品安全對健康的影響。

幼兒藉由多元且有趣的課程設計,增進對食品安全課程活動的興趣,透過動手做,親自 體驗,加深對食品安全的了解,如此一來,原本艱澀的課程,在活潑有趣的氛圍下,融 入在幼兒的生活中。

(二)環保議題中加入「盛裝容器的認識」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食品安全行為的「盛裝容器的選擇」面向,經過教育介入之後,

實驗組幼兒的前測明顯優於後測,並達到顯著性的差異,由此可知,經由教育介入,可 讓幼兒在盛裝容器的選擇上有明顯的進步。幼兒園課程中環保議題的課程活動屢見不鮮,

若在環保議題的課程活動中帶入盛裝容器的認識,不僅能讓幼兒於日常生活中落實,達 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意義,也讓環保議題更加廣泛及有趣。

(三)健康飲食課程內容同時強化添加物與炸物,有助提升幼兒安全與健康 的飲食行為

研究結果發現,在食品安全行為三面向中,實驗組幼兒在「安全與健康的飲食行為」

後測並無顯著進步,且第 4 題「我的孩子每天吃速食食品(如:漢堡、披薩、炸雞)」在後 測時反而退步。研究者認為,在安全與健康的飲食面向中,研究者在教學過程多強調食 品添加物對健康的影響,反而忽略了油炸食品與速食食品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油炸食品 與速食食品不僅油炸高溫對身體健康有所危害,且對幼兒體重過重無疑是一種影響,建 議教保服務人員在飲食相關課程中,除了強調食品安全的飲食觀念外,在幼兒難以抗拒 的油炸類、速食類食品,教保服務人員更應該透過統整性課程的方式與機會教育,傳達 高油食品其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

二、對幼兒家長的建議

依據主要實驗結果發現與結論,針對幼兒家長,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家長可引導並適時協助幼兒,完成食品安全教育課程學習單

研究結果發現,在背景變項對幼兒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後測影響中,照顧者教育 程度越高,其幼兒食品安全認知得分越高,食品安全行為也越正確。研究者在質性資料 的學習單中亦發現,照顧者教育程度較高的幼兒,其學習單的完成程度較好。研究者認 為,教師發回之學習單,幼兒若能透過照顧者的引導與協助,再次回憶之前所學習到的 課程,幼兒對食品安全的知識將會更加精熟,對食品安全的行為也會更加落實。

(二)家長可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選擇正確盛裝容器的行為

研究結果發現,食品安全教育介入前後,在食品安全行為的三大面向中,「盛裝容 器的選擇」無論是實驗組幼兒或是控制組幼兒,在前測得分與後測得分皆是三個面向中 最低的。研究者認為,在食品安全風暴中,社會大眾談論的焦點多集中在食品中的化學 添加物,或是政府在食品安全認證上的把關失敗,反而在「盛裝容器」上較少重視與提 及。除了幼兒園進行食品安全教育課程外,家長若能在日常生活的購買行為中,透過隨 機教育的方式,教導幼兒如何選擇正確的食品盛裝容器,那麼幼兒亦能因為家長的重視 而改善其行為,如此,在食品安全行為中的盛裝容器的選擇行為,才能在食品安全面向 中得到改善。

三、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依據主要實驗結果發現與結論,針對未來研究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人力與研究時間,僅能針對臺中市某國小附設幼兒園兩班幼兒進 行實驗研究,故研究結果難以推估至其他幼兒,因此,未來研究者若能擴大研究範圍,

收集較多研究對象,將使結果更加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時間

食品安全涵蓋的範圍相當的廣泛,研究者僅針對三個面向作為研究的內容,藉此探 討幼兒食品安全的認知與行為,受限於研究時間,尚無法了解透徹與深入。建議未來研 究者,若採用實驗研究,可延長教育介入的時間,讓幼兒針對主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研究利用研究者自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量表」進行實驗研究前後測,藉此收 集幼兒在教育介入之後的認知差異與行為表現,礙於研究時間限制,沒有進行後後測檢 測幼兒的延宕行為。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在後測結束之後數週或數月進行後後測,以檢 測幼兒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對知識的了解是否仍記憶深刻,在食品安全行為是否能繼

續落實。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實驗工具為「幼兒食品安全教學統整性課程」,除了多媒體教學、戲劇演 示、實驗課程、戶外教學以外,建議可以增加適宜幼兒的烹飪課程,讓幼兒透過自己動 手做健康安全的食物,並盛裝在適當的容器中的實際學習過程,提升對食品安全認知與 行為的成效。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日本塑料工業協會(The Japan plastics industry federation)(2008)。塑料特性和主要用 途。取自http://www.jpif.gr.jp/2hello/conts/youto_c.htm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13)。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

臺北市:五南。

王淑娟(2012)。以問題導向學習法推動塑膠類食品容器具安全教育對國小學生認知、

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宜蘭縣。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 2013 年 5 月 22 日 )。

田金平、林阿洋(1997)。市售飲料中含糖量及甘味料之調查。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 究年報,15,197-204。

朱芸葶(2010)。早餐營養教育對國小學童飲食改變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行政院衛生署(2008)。食品安全與營養白皮書 2008-2012。臺北市: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2011)。食品塑化劑啟示錄。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2010 年 10 月 27 日)。塑膠材質回 收符號。取自 http://jensen.happywin.com.tw/know_detail.php?nid=22

汪仲翔(2003)。高級中學教師自編測驗評量方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 山大學,高雄市。

朱華、李樹其(1988)。進口糖果、餅乾等之著色劑、人工甘味劑、防腐劑及其標示之 調查。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6,170-172。

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法(三)測驗原理與量表發展技術。臺北市:雙葉書廊。

李世敏(2006)。美國食品安全教育體系及其特點。中國食物與營養,11,11-14。

李坤霖(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彥霖(2007)。幼兒氣質與其食物選擇知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泰霖(2012)。國小六年級學童對食品保存之認知及科學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北投區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靜華(2002)。台北市青少年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態度、及其相關選購行為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宗原(2014)。以假亂真的食品安全問題-談國家的作為與問題。萬國法律,193,

51-59。

呂勝瑛、黃綉婷(2008)。電視媒體輔助教學於改善國小學童的飲食習慣之成效研究。

稻江學報

,3(2),195-210。

周佳蓉、陳國勝(2010)。民眾對食品添加物的認知、知覺風險及風險減輕策略研究。

休閒保健期刊,3,115-126。

周玥靓(2010)。屏東地區幼兒照顧者脂飲食教養方式幼兒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琦淳、莊培梃、黃大維、李亞潔、張家瑋、黃姵嘉、洪惠玲、魏中帆、王紀新、易博 士編輯部(2010)。食品安全全書。臺北市:城邦文化。

林美華(2011)。口腔保健教育介入對幼兒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公 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恕暉、林相美、楊雅民、魏怡嘉(99 年 9 月 29 日)。反式脂肪逾 2% 北市府將禁售。

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431255

林薇(1998)。幼兒飲食行為形成及影響因素。家政教育學報,1,42-58。

林薇、陳惠欣、李靜慧、林宜親、陳聖惠(2001)。消費者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態度與 其選購行為之關係研究。家政教育學報,3,35-52。

施素蓁(2010)。營養教育介入對幼兒飲食觀念與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附 幼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紀伊真(2008)。台北地區零至四歲幼童飲食營養狀況與生長發育之前瞻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2013 年 08 月 20 日)。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2012 年 2 月 13 日)。認識食品標章。取自:https://consumer.

fd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27&pid=6677

洪素卿、潘杏惠、張聰秋、吳為恭(2011 年 7 月 27 日)。塑膠杯蓋即溶?專家釋疑︰柑 橘類碰聚苯乙烯就會腐蝕。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

paper/511784

洪淑貞(2009)。運用作決定師活技能於幼兒營養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美玲(2008)。父母親促進幼兒健康的行為探討。長庚科技學刊,8,47-61。doi:

10.6192/CGUST.2008.6.8.4

孫凱琳(2011)。4-6 歲幼兒全穀營養教育介入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

孫凱琳(2011)。4-6 歲幼兒全穀營養教育介入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