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本章節主要說明本研究所進行的研究步驟與流程,從教學現場所看到的現象擬定研 究主題,再依據研究主題蒐集文獻資料,到研究結束的詳細實施流程,如圖 3-5-1。以 下針對本研究之研究流程與步驟說明如下。

一、閱讀相關文獻、擬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於教學現場觀察發現,幼兒對食物的愛好偏重在加工食品與眾多添加物的再 製品。加上研究者所屬區域雖雙薪家庭比例高,且餐廳林立,經常聽聞幼兒講述家中開 伙次數不多,外食比例甚高。在閱讀相關文獻之後,於 2013 年 12 月與指導教授討論研 究主題的可行性,經過幾次討論之後訂定主題為「幼兒食品安全教育介入對幼兒食品安 全認知與行為的影響」。

二、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擬定研究架構

確立研究主題後,於2014年1月,針對文獻的蒐集,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立研究 目的與研究架構。

三、研究工具及教學教案編製

研究主題與架構確認之後,研究者從蒐集到的相關文獻、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 網與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資料,自編「食品安全教育介 入對幼兒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影響之調查問卷」,與指導教授針對問卷內容討論數次 修訂之後,請6位專家、學者、幼教工作者、家長進行專家效度的審查。在彙整專家意 見之後,再與指導教授討論編製成預試問卷(附錄二),並於研究者周邊學校發放140

份預試問卷,將預試問卷回收後,進行信、效度分析,以作為正式問卷修改或刪除的依 據,最後編擬出「食品安全教育介入對幼兒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影響」之正式問卷。

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2012)與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 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2010)資料,同時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教育部,2013),配合六大領域編擬食品安全教育課程教案。

四、提出論文計畫

經過文獻資料整理、編製研究工具與教案設計完成之後,提出論文計畫,並由指導 教授與口試委員給予建議,進行論文計畫的修改,修改完畢以後,將於2014年9月中旬 進行幼兒食品安全教育介入。

五、教育介入前後測與實驗處理過程

於103學年度開學2週之後,新生幼兒逐漸熟悉學校生活,請兩班教師協助,發放前 測問卷給幼兒家長協助填寫,並於一週內將問卷回收,完成前測問卷測試。前測問卷回 收後,研究者於實驗組進行為期8週(2014.09.15~2014.11.07)的教育介入,每週3天,

共計720分鐘的教育介入課程,並於課程結束後一周對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進行問 卷後測。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

根據前後測的結果,於2014年11月10日後,利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12.0與EXCEL 程式進行前後測等各項資料分析,以檢驗食品安全教育介入的成果。

七、撰寫論文與研究結果

根據前後測的研究結果、並輔以質性資料(教師教學省思、幼兒學習單、親師溝通 資料),多方檢測幼兒在食品安全教育介入之後的成效,並依據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最後再請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給予建議,進行論文修改,完成碩士論文。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訂定研究主題

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擬定研究架構

編製研究工具

1.結合相關文獻編擬「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問卷初稿 2.專家效度與問卷修改

3.完成預試問卷並發放預試

4.依據預試問卷統計分析結果編修成正式問卷

編製教育介入教案 1.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與行為教案 2.盛裝容器的認識與選擇教案

3.食品安全標誌的認識與選擇教案

提出論文計畫

進行前測、實驗處理、後測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撰寫論文與研究結果

文 獻 資 料 收 集 與 整 理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探討經過食品安全教育介入後,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表現上之差異 情形,依據問卷所得之結果,進行相關資料分析,藉以瞭解幼兒及主要照顧者基本資料,

並就實驗處理結果探討其差異之情形。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實驗處理前後,實驗組 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現況與其差異情形;第二節為實驗處理前後,

實驗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差異情形;第三節為實驗處理前後,實驗組幼 兒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相關性;第四節為教育介入前後,實驗組幼兒之背景變 項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之差異情形。

第一節 實驗處理前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認 知與行為現況與其差異情形

在探討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教育介入前後的差異情形之前,先將受試幼 兒在教育介入前,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的現況進行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前測時各題項 的受試情形,詳細說明如下: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前測之得分情形

食品安全量表共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食品安全認知量表」,第二部分為「食 品安全行為量表」,行為量表中又可分成三個分量表,分別為「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

「盛裝容器的選擇」、「食品安全標誌的認識與選擇」。研究者將其各題項之得分摘要表 整理如下。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前測得分情形

註:代表反向題。

由表 4-1-1 可知,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認知」量表的表現中,得 分較高為「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面向,除了第 1 題,「養樂多對身體健康不好」得 分較低外,其餘得分皆在量表前面的排序。

得分較低普遍落在「盛裝容器的認識」面向,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皆不了解塑膠三 角標誌所代表的意義,所以第 15 題「若要使用塑膠容器裝熱飲,容器上要有三角標誌 5 號」與第 16 題「若要使用塑膠容器裝發酵乳品(如:優酪乳),容器上要有三角標誌 6 號。」

得分很低。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行為前測得分情形

食品安全行為量表部分依據行為比例,分別給予 1~4 分,共有 26 題,滿分為 104 分。研究者將三個分量表,分別為「安全與健康的飲食行為」、「盛裝容器的選擇」與「食 品安全標誌的選擇」的各題項得分說明如下。

1.安全與健康的飲食行為面向

安全與健康的飲食行為面向共有 6 題,此面向題目皆為反向題,依照行為比例,「從 不」、「偶爾」、「經常」、「總是」,分別給予 1~4 分,並做反向計分。實驗組與控制組之 得分情形表如表 4-1-2。

表 4-1-2

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行為之「安全與健康的飲食行為分量表」前測分數得分 摘要表

註:代表反向題。

由表 4-1-2 可知,經由反向計分後,有較少不健康行為者,得分較高。而實驗組 (M=3.48)與控制組(M=3.63)幼兒皆在第 6 題「我的孩子每天吃醃製食品(如:筍乾、蜜餞、

水果乾)」得到相當高的分數,由此可知,幼兒較少攝取醃製類的食品,而從第 1 題「我 的孩子每天吃市售高糖、高鹽的餅乾類零食(如:夾心餅乾、蘇打餅乾)」與第 2 題「我的 孩子每天會吃糖果類零食(如:棒棒糖、軟糖、水果糖、巧克力)」,這兩題無論是實驗組 幼兒或是控制組幼兒的得分皆顯示,這些普遍又常取得的餅乾類與糖果類零食的食品安 全行為表現,得分落在「偶爾」到「經常」之間,相較於其他題項普遍落於「從不」到

「偶爾」之間,此兩題得分明顯較低。

題 號

題目內容 實驗組

(N=23)

控制組 (N=24)

M 排序 M 排序

1 我的孩子每天吃市售高糖、高鹽的餅乾類零食(如:

夾心餅乾、蘇打餅乾)。

2.83 6 3.08 4

2 我的孩子每天會吃糖果類零食(如:棒棒糖、軟糖、水 果糖、巧克力)。

2.91 5 2.79 6

3 我的孩子每天吃高油、高糖麵包(如:奶酥麵包、甜甜 圈、可頌、波蘿)。

3.00 4 3.04 5

4 我的孩子每天吃速食食品(如:漢堡、披薩、炸雞)。 3.13 2 3.25 2 5 我的孩子每天吃香腸、貢丸、漢堡肉、小熱狗等加

工類食品。

3.13 2 3.12 3

6 我的孩子每天吃醃製食品(如:筍乾、蜜餞、水果乾)。

3.48 1 3.63 1

2.盛裝容器的選擇面向

盛裝容器的選擇面向共有 10 題,依照行為比例,「從不」、「偶爾」、「經常」、「總是」,

分別給予 1~4 分。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得分情形如表 4-1-3。

表 4-1-3

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食品安全行為之「盛裝容器的選擇分量表」前測分數得分摘要表

註:全部為正向題。

題 號

題目內容 實驗組

(N=23)

控制組 (N=24)

M 排序 M 排序

7 如果餐廳同時有免洗筷和環保筷,我的孩子會提醒 我選擇環保筷。

2.04 1 2.33 2

8 我的孩子不會使用市售便當(如便當店、超商)附送的 免洗筷和塑膠湯匙。

2.00 2 2.58 1

9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裝熱湯時,要用耐熱容器。 1.22 3 1.83 3 10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避免購買用塑膠袋裝的熱飲。 1.22 3 1.79 4 11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注意盛裝容器的耐熱溫度。 1.22 3 1.46 5 12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購買包裝標示為三角標誌 5 號

的微波食品。

1.17 7 1.33 8

13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在購買塑膠包裝的食品時,要注 意標示是否齊全(包括:材質、耐熱溫度、有效日期)。

1.17 7 1.42 6

14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在外面購買熱飲時,要選擇三角 標誌 5 號的瓶子盛裝。

1.09 9 1.29 9

15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購買發酵乳品(如:優酪乳)時,要 選擇有三角標誌 6 號的塑膠瓶。

1.09 9 1.21 10

16 我的孩子會提醒我購買重複性使用的塑膠水壺時,

要注意是否有耐熱溫度的標示。

1.22 3 1.38 7

由表 4-1-3 可知,「盛裝容器的選擇」面向中各題項之滿分分數為 4 分,但所有題項 之平均分低於 2.5 分,顯示,幼兒在這個面向的行為表現介於「從不」到「偶爾」之間。

在第 7 題「如果餐廳同時有免洗筷和環保筷,我的孩子會提醒我選擇環保筷」與第 8 題

「我的孩子不會使用市售便當(如便當店、超商)附送的免洗筷和塑膠湯匙」這兩題,無 論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幼兒得分皆在前兩名排序,由此可知,對於免洗筷和免洗湯匙,

幼兒是較少使用的。但是在容器的使用上,可能就忽略注意三角標誌所代表的涵義,在 第 12 題「我的孩子會提醒我,購買包裝標示為三角標誌 5 號的微波食品」、第 14 題「我 的孩子會提醒我在外面購買熱飲時,要選擇三角標誌 5 號的瓶子盛裝」與第 15 題「我 的孩子會提醒我購買發酵乳品(如:優酪乳)時,要選擇有三角標誌 6 號的塑膠瓶」得分排 序皆落在後面。顯示,尚未進行食品安全教育介入前,兩組幼兒在選擇食品時幾乎「從 不」參考塑膠三角標誌的標示,來挑選適合盛裝的容器。

3.食品安全標誌的選擇面向

食品安全標誌的選擇面向共有 10 題,依照行為比例,「從不」、「偶爾」、「經常」、「總 是」,分別給予 1~4 分,其中第 23 題、第 24 題、第 25 題、第 26 題皆為反向題,採取

食品安全標誌的選擇面向共有 10 題,依照行為比例,「從不」、「偶爾」、「經常」、「總 是」,分別給予 1~4 分,其中第 23 題、第 24 題、第 25 題、第 26 題皆為反向題,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