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的準備情形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的準備情形

本研究藉由階段性的探究歷程,將研究實施階段分為準備活動階段與教學研 究第一循環、第二循環以及第三循環階段。研究者於準備活動階段的工作,主要 是以學習共同體的氛圍營造為主要目的。本節首先探討本研究在教室空間規畫以 及分組方式安排的實施方式與情形,再進行省思與討論。

壹、 教室空間規劃

個案班級學生五年級時的座位,研究者以利於小組合作與討論為考量來安 排,學生稱為「歌劇院」排法。歌劇院座位圖如圖 4-1 所示:

圖 4-1 歌劇院座位圖

78

歌劇院的座位安排是以兩列座位為一組,學生都面向黑板,此條件也符應研 究者當初認為較能幫助學生於課堂上看老師講解的希望,等遇到小組討論的時 機,坐在前列的學生再轉身與後列的學生討論。教室中間安排一條走道,在班級 俗稱「星光大道」,讓學生有接受表揚、即興表演或列隊出來進行評量或教學的 空間。

個案班級學生升上六年級後,研究者將「教室」列為「學習共同體」教育改 革的首先任務,在開學第一天,便把班級座位調整為ㄇ字型,期望透過嶄新的座 位安排,將師生圍塑在一起,凝聚全班一體的感覺。班級ㄇ字型座位圖如圖 4-2 所示:

圖 4-2 ㄇ字型座位圖

佐藤學認為空間的改變,比教材的改變對學生的影響來得快且有效(林文 生、歐用生,2013),學生對於新學期的ㄇ字型座位感到新鮮,普遍能察覺教室 空間的改變,對自己以及對班級的影響:

我喜歡新的座位方式,因為大家在發言的時候,都可以看到發言人。

(問卷 S21-20140903)

班上自從座位改成ㄇ字型後,大家都比較踴躍發表,連我也一樣,我覺 得ㄇ字型的座位排法很酷喔!新學期開始,我的發表能力進步許多,我

79

更期待ㄇ字型的座位,能帶給我更多的驚喜。(日記 S25-20141009)

從學生的回饋得知學生對於課堂上能看到彼此感到喜悅,印證了ㄇ字型座位 滿足梅洛‧龐帝的知覺現象理論提到「知覺優先性」(林文生、歐用生,2013)。

過往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個前方學生的後腦,以及一致面對老師高高在上的臉孔,

在此教室的物理空間下,學生看到同儕的臉孔機會不多,彼此是孤立的。ㄇ字型 的座位安排對研究者與班級學生最即時的感受就是大夥兒都能看到彼此,當現場 有人發言時,大家可以把目光投注在對方身上,讓在場的大家傾聽彼此的聲音。

貳、 分組方式安排

研究者以往 6~7 人的分組安排,不利於協同學習,小組在組員人數太多之 下,容易產生「局外人」或「強勢者」等不平等的地位結構,造成組員間對話交 流與參與學習的比率不均等,甚至出現為求小組加分,偶有言語相互較勁的情緒 化表現。

佐藤學倡導男女四人混合隨機分組,以避免同性別的小組在討論過程中淪為 閒談、聊天,不利於「協同學習」(黃郁倫、鐘啓泉譯,2012)。研究者期許在「學 習共同體」理念下的分組方式,能實現學生安心對話與互學互惠的願景,因此,

將學生分組方式調整為男女四人(男生 2 人,女生 2 人)混和隨機分組,藉由隨 機分組,讓學生有多元思考與人際互動的交流,激盪真正的學習。

班級人數為 27 人,包含男生 15 人和女生 12 人,研究者分配成七組。學生 以抽撲克牌的方式決定組別:撲克牌黑、紅兩色,分別代表男生、女生;數字代 表組別。男生抽撲克牌數字 1~7,女生抽撲克牌數字 1~6,以黑桃(男)、黑梅(男)、 紅心(女)、紅桃(女)四個花色組成一組,小組中不安排領導者,也不做任務 分配,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能安心且專注於對話學習。

研究者每週進行重新分組,增加不同學生之間的互學關係,也避免組內學生 產生固定的主導者。研究者也會依不同的教學目標或活動設計,以獨作、兩人或

80

四人一組的互學方式來做搭配與調整。

教學現場實行每週重新分組的實例非常稀少,對於研究者的班級經營絕對是 嶄新的一頁。本研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保障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利,因此研究者 首要改變過往安排與控制教室一切事物的習慣,放手讓學生與不同個體互動,使 學習在「差異」之中形成。

學習共同體的準備歷程中,班級學生對於每週重新分組的策略,各有不同的 情緒反應,有學生對於抽籤一事感到新鮮而躍躍欲試,也有學生對於未知的學習 夥伴充滿好奇,更有學生直言不想抽到和誰一組。整體而論,抽籤過程中,學生 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這八個字,最能說明學生的情意表 現。

然而,令研究者驚喜的是,在認知表現上,學生重新省思過去與現在座位對 於學習所造成的影響及差異,皆能體會出符應「學習共同體」哲學的觀點:

對於以ㄇ的排法來坐,我認為很好,每星期換一次座位,有機會跟不同 的人合作,並且融洽相處,也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同時看到別人的

優點以及缺點,一起進步和改進。(日記 S27-20141009)

新的分組方式我非常喜歡,因為這樣可以讓不太熟的幾個人能更加瞭解

彼此,與更多人建立友好的學習關係。(日記 S7-20141009)

「小組學習」一直是研究者的教學方式,但是過往習慣藉由分工合作與組間 競爭來增強學習動機與成果,卻疏忽於引導每個學生在同一起點,一起在平等的 地位中思考解決問題,導致學生學習不對等的互動型態形成,延伸小組互相競爭 較勁、學生參與學習的情形不均等以及課堂出現「領導者」與「邊緣者」的問題。

本研究於準備階段歷程中,在學習共同體的氛圍營造上,師生之間、同儕之間因 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互動,而有重新認識彼此、放下成見的機會,從 S27 的日 記可見:

81

雖然 S25 她下課都瘋瘋癲癲的,但是上課卻能很認真、很積極融入課 程。之前我數習有錯時,她也第一時間教導我,告訴我錯的地方和解題

方法。和她一起坐時,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日記 S27-20141010)

學生人際關係網絡的形成涉及許多原因,也許是彼此興趣相同,也或是生活 習性類似,因此固著的小團體會在班級中形成,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每週重新分 組,將帶給學生新的學習視野與交友管道,讓學生以共同學習為前提,促成「學 習夥伴」的關係。

參、 省思與討論

一、ㄇ字型座位的境教功能

「傾聽」是民主政治中「尊重」的第一方針,「聆聽教育」的學習空間與「安 心對話」的信賴環境,從ㄇ字型的座位開啟第一步。研究者在本研究的準備歷程 中,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當別人說話時,要注意聽……」、「來!我們來聽○○○

說……」,並做出身體往前傾、用溫柔的眼神看發言人、面帶笑容……的具體作 為,因為在建構共同體的過程中,「互相聆聽」是關鍵因素,若是希冀課堂上學 生能產生對話式溝通,我們就必須從「聆聽」開始。

座位的調整讓班級的氛圍明顯改變,學生能學習如何表現「尊重」,並 且省思:當我在說話的時候,別人會注視我、傾聽我;那麼,當別人在 說話的時候,我也要注視別人、傾聽別人。ㄇ字型座位的境教作用,說 明了潛在課程的價值。(省思-20140919)

ㄇ字型的座位能幫助一位發言者與多數領聽者彼此眼神與面部表情的交 流,促進聆聽者對於發言內容與情感的理解,就本研究的準備歷程而言,頗具成 效。

82

二、每週重新分組的初步影響

「學習」這件事不難,難的是「人」這件事!(省思-20140926)

課堂學習共同體初步導入階段一個月下來,研究者的震撼來自同儕學習的影 響力之大。每週抽籤更換組別成員最大的挑戰,就是開放讓不同的個體互惠學習 的機會。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個性,相處一年下來,當然有「合則來,不合則去」

的現象,但學習共同體主張社會、政治的實踐,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團隊合作、

人際溝通與分享表達的能力(歐用生,2013),如今,學生無法「不合則去」,因 為在研究者的教學設計下,學生開始要互相對話、聆聽與思辨,就必須放下心中 的偏見,或是打破過往的互動模式共同學習。舉 S1 和 S26 以及 S27 和 S12 為例,

平時甚少互動學習的男生和女生,同舟共濟在學習的航道上,就有正向的體驗:

我最想要跟 S26 坐,因為我們兩人討論可以擦出很多火花,而且她上課 也不愛跟別人講話。(日記 S1-20141010)

我覺得 S12 讓我崇拜的是他能大膽的舉手發表,數學課也能夠很快地想 出解題方法,甚至是老師沒看過的方法。(日記 S27-20141010)

反觀少部分的學生,短時間內無法免除內心的戒心與隔閡,因此協同學習 時,彼此互動冷漠。這時,研究者就會居中協調,提醒彼此要互相討論或協助。

希望這個禮拜快點過去!我就不用和 S20 坐了!(日記 S16-20140923)

我有主動討論啊!但是我問 S20,她都說不知道或沒想法!很難討論!

(訪談 S16-20140924)

從 S16 例子發現,S16 當週的學習狀況受限於個人的情緒,無法體驗互惠學 習的成果。當超有主見卻有點強勢的 S16 面對很難說出自己想法的 S20,或許需 要更多時間或機會,讓兩人互相調整與學習。不過,當 S20 與 S25 同組時,卻

83

有不同的學習風景:S20 課堂上多了發生學習的機會;S25 也多了提升自信的機 會。

這兩個禮拜我都跟 S25 坐,她都會教我,也對我很好,所以我這兩個禮 拜學得很開心。(日記 S20-20141009)

本研究於準備歷程發現小組成員的組成,對於學生當週學習表現具有關鍵性 的影響,合則互惠學習、不合則停滯學習,學生依然存在對他人的既定印象,而 難以互動學習,表示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上兼容並蓄、共同學習的文化還未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