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五節 教師省思與成長

本節主要就研究歷程省思與教師專業成長兩方面,來探討研究者應用學習共 同體理念於教學中的省思與成長。

壹、 研究歷程省思 一、堅持會有答案

學習共同體的範疇相當的廣大:教師課室研究需要備課、觀課和議課;學生 能力陪養顧及探究、合作和表達;教師課堂工作需要引導、串聯和返回;學生課 堂表現期許尊重關懷和伸展跳躍……。在研究的路上,難免會有顧彼失此感覺,

比如說,當學生安心對話,就會聊天離題或脫序演出;當學生發表完自己的想法,

卻不去聆聽別人的想法;當課堂上過多的討論,學生產生更多疑惑;當教師給予 獎勵增強,又引發學生搶著求表現的困擾……,太多太多,很難一次同時到位。

或許就因為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習的個殊性,就更沒有所謂完美的課堂,即使 初期只能依樣畫葫蘆的形式化,但形式之後便有內化而轉化的可能,因此,不要 怕做錯,形式也是學習的歷程。即使學生時而令人欣慰、時而令人沮喪,都要理 解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走,教師要耐住性子等待,好的素養與帶著走的能力需要 時間發酵。學生有學生的個性,並不是我們手中的紙黏土,任由我們塑造,但是 良好的身教與美好的境教,終能一點一滴在孩子心中留下什麼。

二、正向支持的氛圍是成功的關鍵

孩子需要鼓勵,鼓勵對一個人來說是這麼的重要,使其夠引發想要跳躍的動 力。面對形形色色的個體,無論是青春期特別有主見的孩子,還是進步緩慢的孩 子,當他有一點點的改變,即便是一小步,教師也要盡所能地放大他的表現,給 予鼓舞、激勵,讓他眼前的一小步,會是未來成就的一大步。因此,我認為學習 共同體發揮影響力的關鍵,終究是老師如何從中給予正向的力量,讓班級洋溢主

168

動思考、正向積極、體貼關懷以及友愛同儕的氛圍,才能達到「當我們同在一起,

齊快樂無比」和「當我們學在一起,齊踏實無比」那種純然的學習樂趣。

三、放手也是教學的一種形式

學習共同體主張「教師說得少,學生學得多」,因為唯有自己聽過的、想過 的、說過的、寫過的,才是真正的學習。否則,坐在講台下,眼神空洞、沒有動 腦的學生,就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整個教室對他而言,不過是禁錮思想與 心靈的牢籠。

學習共同體理念應用於教學的歷程中,研究者體會到當教學者承擔過多的責 任,相對的,也弱化了孩子的能力,搶奪孩子在承擔責任的當下,順其自然就能 發揮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授課功能應該慢慢釋放,改以多一點的引導功能,帶 領孩子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走上學習的旅途。然而,教師放手,並非插手不管,

而是從中指引方向、製造同儕互惠學習的機會,再適時給予鼓勵、協助並指點修 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權利獲得保障。

貳、 教師專業成長 一、還給學生學習權

學習共同體讓研究者重新思考過去教學思維的盲點,長期以來,研究者總是 習慣「用力的」教學,透過誇張的肢體動作、激動的表述、有趣的活動,盡可能 仔細的將教材內容呈現給學生,不辜負自己對「教師」責任的期許。也因為重視 教師的教學角色,而忘了學生也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得自己做得越多,學生就 做得越少,因為學生知道老師會安排一切事務,幫忙抓重點、訂正、複習和檢討,

久而久之,學生越來越被動,不會去思考、溝通、辯證、對答……,忘記對學習 曾有的的好奇與熱情。

本研究使研究者重新審視「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係,發現自己開始能 夠有彈性的翻轉,使得師生一起教與學。當教師將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時,學生

169

自己就會尋求方法以及改進之道。為人師,非教書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營 造安心的氛圍,並以有效課堂學習環境為前提,給學生表現的舞台,或是讓學生 嘗試失敗,再給予修正的機會,使得學生的學習不是他人給予而來,而是自己主 動追求而來,並從中實現超越自己的可能。

二、以學習專家自我期許

我們怎麼期許學生,就如同我們怎麼期許自己。學習共同體主張教師之間是 學習夥伴的關係,透過彼此的協同學習,建立互相支持、支援的網路,以充實彼 此的教學。本研究在研究者的邀約之下,學年夥伴加入每週一堂共同備課的陣 營,緊扣課程的教與學來進行對話,共同聚焦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共同 備課、觀課與議課的歷程中,不得不說,打開教室讓夥伴教師一窺面貌,其實是 很有壓力的一件事,但改變的驅動力,能使心胸更開闊,也因為改變,使得研究 者得以獲得更多的學習。夥伴教師共同探究教室中的教與學,能幫助研究者更透 徹的省思教學行為如何影響學生,也能更細膩的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如何發生,

透過反思、對話與分享的實踐,使得與夥伴們共同培育學生的力量得以發揮。本 研究的實施歷程讓研究者體悟到,唯有自我期許成為學習專家,才能使專業發展 得以發生。

三、翻轉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現今的教育現場,在一片「翻轉」的呼聲中,是否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全盤推翻所有舊有的教育思維與理念?隨著時代變遷、科技日興月異下,古 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否也在一波一波的教育革新理念下 就此湮沒?

其實,「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價值猶存,教師只是轉換心智模式,

思考如何調整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無論是「分組合作學 習」、「翻轉教育」或「學思達」,它們都是為了提供教師多元教學選擇而存

170

在,絕對不是「唯一」,而是「之一」,「學習共同體」也是。教師應當保有 彈性與智慧,靈活運用好的教育方式,不必因為拘尼教育計畫或方針中的策 略或步驟,而綁手綁腳。教師活化教學依然可以講述教學,促動學生學習動 機依然可以遊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依然可以要求常規。教學充滿藝 術與變化,如同教材是死的,讓學生發生學習才是真的。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