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習社群之理念

針對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本節將對學習社群的意涵、相關理論、測 量方式、實質效益和面臨的困境進行探討。

壹、學習社群之意涵

一、社群的意義

社群(community)一詞,係指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標結合成的組織或 團體,其強調群體的互動關係。從字源結構觀之,社群包含兩個印歐語系的 字根,其中"Kom“之意義是「每一個人」,而"moin"的意思是「交換」,有

「共同分享」的意義;因此,社群之原始意義,蘊含著一種分享式的生活(楊 振富譯,2002)。

由於社群(community)與社會(society)是兩個常見但卻容易相混用的 概念,但二者在本質及意涵上,卻存有相當大之差異性,因此由社群與社會所 延伸的論述與主張亦有所分歧。例如,社群最基礎之意涵,是指因為某些共 同性、共同價值、共同願景、共同背景以及共同目的之人們,共同焦聚而成 的群體(Furman,1998)。在社群中,沒有恐懼或無節制報酬的期望,成員的 友誼、夥伴關係、愛與相互性會在社群實踐過程中日益發展而茁壯(林明地,

2004)。社群是由具「同質性」成員所建構而成;社會是由具「異質性」之成

員所建構而成;社群是以「自然意志」作為行動之驅力;社會是以「理性意志」

作為行動之驅力。社群是以成員之義務心、歸屬感作為凝聚基礎;社會是以成 員之自由選擇、算計作為結盟之基礎。社群是以「道德」、「承諾」來維持及結 合人際關係;社會是以「利益」、「契約」來維持人際關係;社群是以「群體共 同的善」作為開展與實踐之方向;社會是以「個人自我利益的善」作為發展與 追求之方向(張心怡,2009)。

由於社群的內涵意義很多,同時也會因領域切入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詮 釋,為進一步了解其內涵特徵,茲將相關學者對社群之意義臚列於下:

蔡宏進(2005)以社會學觀點,主張社群係指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 會性活動及現象之總稱。

吳明清(2002)指出,社群指的不僅具有共同的制度,而且是具有共同 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規範。因此,社群成員對所屬的社群不僅具有強烈的歸屬 感,也會具有有榮辱與共的情懷,致力於社群發展的使命感。

廖肇弘(2001)指出,社群意指具有共同文化、價值、目標的成員,藉 由各種互動方式,以達成社群發展之目的。其重要貢獻並非完全來自於財務 上的直接利益,而是由社群所創造的學習型組織氣氛、樂於分享及交流經驗 的文化,能夠強烈凝聚組織成員的向心力,並有效活化組織的創新精神;而 趙金婷(2000)認為凡是以社會協商的方式,建構知識的團體都可稱之為社群。

E.Bressler 和 C.Grantham 認為當一群人聚在一起,並且互相依賴時,就 會自然產生一個社群。質言之「社群」不僅可以增進彼此溝通狀況、強化信 仰系統、提高教育品質、對政府產生影響力,甚至還能形成一個政府(引自 蔡舜玉、丁惠民譯,2002)。D.Phillips 認為社群是由一群生活在共同疆域,

具有共同歷史,分享共同價值,共同參與社群活動,並具有高度團結意識的 人所組成的團體(引自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

彭如婉(1998)認為社群是由成員共同的文化、價值、歷史和目的所構

成,個人無法獨自維持或創造社群,故需要和其他成員共同來達成,其基礎 是共同的意義,因此對於某些規範有共同的理解且為大家所共用。

山本和郎(1986)指出,社群乃人們相互生存,並且尊重彼此的一種生活 方式;而藤田英典認為社群為一種興趣的緣份、強制性或拘束性的的地緣關 係或處於組織或制度的準強制性的社會緣分基盤,其乃因人際關係網絡而成 為一種表現性與共生性的的志向(引自何文純,2007)。

D.Miller 主張社群應具備的特徵包括:(1)社群成員將團體的起源和尊 嚴等同於自己的起源和尊嚴;(2)在社群中,成員彼此相互了解,每個人都 關心他人的利益,同甘苦,共患難;(3)社群成員團結有共識,並且願意為 他人利益而奉獻自己;(4)社群團結制度的體現是共同的;(5)社群不僅在 物質利益分配方面是平等的,而且在社會地位和權力分配方面也是平等的;

(6)在社群內,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平等,沒有特殊關係;(7)社群存 在於社會的各個層次,只有規模的區別,沒有等級的區別(引自俞可平,

1998)。

Sergiovanni(1996)主張,社群是組織的一種「形式」,而組織是社群 的一「載體」;組織必須融入「價值」後,才能成為社群。在社群中,其成員 所依賴的是信任;在社群內,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建立於個人信念的承諾;

因此社群會發展出該社群的專業認同,以及隨著自我認同而來的承諾與熱 情。此外,Sandel(1982)社群是成員基於情感、共識及分享價值所自然形 成的群體,因此社群的價值在於人們認定其所屬的社群,並且會在某一程度 上定義個人的自我認同。

此外,Wenger 等(2002)則以「培育實踐社群」的七大原則:設計發展、

進行內部和外部間之對話、吸引不同階層的人參與、發展公共和私人的社群 空間、專注於價值、結合熟悉與刺激、創造社群節奏,做為探討社群屬性內 容之依據。Wenger 指出,社群是指對所屬團體有歸屬感且擁有共同目標及價

值的一群人;其中,成員可以在社群中自由的進入或退出,因此社群的疆界 是浮動不定的。由於社群的效益能提供價值,因此,好的社群會吸引不同階 層的人來參與;而人們也會因不同的理由而參與社群。例如,有些人參與社 群的目的是為了聯絡情誼,拓展人際關係;有些人是為了學習新知及改善專 業技能。另外,更有些新進人員參與社群的動機是為了被團體接受,讓自己 正式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即被賦予權力位置的「合法周邊地位」( L e g i t m a t e P e r i p h e r a l Participation)。

以社群活動內容而言,通常一個活躍的社群,不管是計畫性或自發性,

社群中都有一個「協調者」(coordinator)來安排活動,並聯繫其他成員;

而其他社群成員則會輪流擔任「領頭羊」的角色。一般而言,從成員參與社 群程度之高低,可將成員參與社群的情形分成「核心群」、「主動群體」、「外 圍群」三種(圖 2-1)。首先,位居於小「核心群」(core group)的社群成 員,會積極參與討論事情或批判辯論,確認社群處理的主題,亦會經常地承 接各種專案,可以說,核心群是社群的心臟,是社群計畫的推動者。當社群 逐漸成熟時,此核心團體不僅會負起更多的責任;同時其成員也會成為社群 協調者的左右手,但此群體通常都很小,只佔整個社群的 10%~15%。其次,

在核心團體外圍的人為「主動群體」(active group),這些成員會定期參與 會議,但卻沒有核心團體來的規律和密集,其成員約佔整個社群的 15%~20

%。另外,居「外圍群」(peripheral)的為多數之社群成員,這些人平時很 少參與社群,只在圈外看著核心及主動成員的互動;其不參與社群活動的主 要原因在於缺乏時間來奉獻社群。居外圍群的人,雖不熱衷參與社群,但也 會從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看法,並且加以運用,甚至在另一領域或地方發起一 個類似的社群;可以說,外圍群的活動乃實踐社群的一個重要面向。最後,

這三個主要層級之外,是圍繞在社群外的人,這些人不是成員,而是對社群 有 興 趣 , 這 些 人 包 括 顧 客 、 供 應 商 和 「 聰 明 的 鄰 居 」( intellectual

neighbor)。另外,社群成員會在這些階層裡移動,時而進入時而退出,因為 社群的疆界是浮動的。

從以上學者對社群之論述可知,社群的概念是多元,其不同元素所建構 出之類型亦不同;因此,社群之性質與正式組織、部門、作業團隊、非正式 網絡等組織亦有很大的不同。換言之,「社群」強調社群成員的情感及興趣的 結合;社群能以更彈性的方式建構其工作場所,使組織的責任得以分散到較 低的層級。此外,社群除了具非正式組織外,也是一個以專業成長為主的團 體,其形式在學校中可以是教師讀書會、課程發展委員會、教學研究會、領 域小組、教師行動研究、工作坊等。

核心群

主動群 外圍群

圍外人

協調者

圖 2-1 社群參與的程度

資料來源: Wenger, E., McDermott, R.,& Snyder, W.M.(2002). Cultiva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P57) .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二、學習社群之意義

面對知識經濟與學習社會之衝擊,學習成為一種趨勢,並與組織融為一 體;因此,未來在組織內部的議題及組織的發展上,都會將焦點放在社群意 識(sense of community)的尋求(吳定、鄭勝分和李盈盈,2005)。另外,

除了組織發展重視社群意識外,學校也將更加重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林 思伶、蔡進雄,2005;Sergiovanni,1994);因為教師學習社群是開啟組織學 習,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以學習或探究為基礎的社群類型。

一般,學習社群可以從人類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鉅觀的視野來看,

也可以由學習心理學、教學理論等微觀角度給予分析。從學習社群的觀點來 看,有效的學習常需要社群的協助,同時學習亦不純然是單獨的個人行為,

而是包含著人際間的社會行為。換言之,教師專業發展與表現的動力來自與 他人之間的互動,必須在與他人共同學習下來形成學習的社群。在學習社群 中,成員彼此有情感的交流,亦有共同的價值與目標,能激發個人及組織的 不斷學習(蔡進雄,2006)。以下茲將相關研究對學習社群之定義加以分述,

並提出本研究對學習社群之定義:

黃秋鑾(2009)在其研究中指出,學習社群是指學校中的教師或行政人員 組成具有認同與歸屬感的團體,朝共同的目標願景邁進,並透過平等對話與經

黃秋鑾(2009)在其研究中指出,學習社群是指學校中的教師或行政人員 組成具有認同與歸屬感的團體,朝共同的目標願景邁進,並透過平等對話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