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社會思潮之變遷,國內教育組織在領導方面產生很大的改變;例如行 政權力的下放、教育鬆綁以及學校本位管理的實施等,不僅凸顯正式組織功能 的侷限性,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傳統領導方式的可行性。以領導觀點的發展情 形而言,領導不僅是影響力的發揮,更是組織內相互影響與多元指導的交互 歷程。在組織中,領導者與成員間之關係是建構在合作和權力分享的基礎上,

因此面對企業組織再造之際,學校作為一教育性組織,亦需改變傳統科層體 制組織的運作方式,在管理方面轉為教師共享決策的社群領導方式,方能激 發教師的熱情與承諾。尤其,在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際,教師需揚棄過 去單打獨鬥或孤立教學方式,藉由社群成員之間的支持、關懷、尊重、合作 和平等對話,來促進組織的成長及個人的專業表現。準此,本研究將從學習社 群及專業表現著手,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與專業表現間之關係。以下茲說 明研究動機、目的、待答問題、主要名詞、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在後現代社會中,組織成為一種共生關係(齊思賢譯,2005)。不僅人與 人之間關係愈來愈密切,同時,在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中,也使組織與個人 的關係從權力的控制轉而為以專業為導向的合作共治關係。

以組織性質而言,學校具有鬆散結合及專業分工等雙重組織特性。但近 年來,隨著校園權力的下放、學校本位管理之倡導,以及教師參與學校事務 機會的增加;不僅讓教師擁有更多的影響力,同時教師一樣可以與校長共同

領 導 學 校 , 而 不 只 是 執 行 政 策 的 「 應 聲 蟲 」( 蔡 進 雄 , 2005 )。 例 如 , Leithwood,Jantzi 和 Steinbach(1999)等指出,共享決定和教師專業化乃 是學校改造計畫的關鍵因素,而這些都需要教師走出教室,並運用更多的領 導。此外,Donaldson(2002)在《Cultivating Leadership in Schlool》一 書中主張,學校不同於一般營利組織,不僅目標抽象模糊,服務對象多元,

同時任務也繁瑣;因此在領導方面,必須為學校量身訂定做一個更適合學校 現況的新領導意涵與模式。Barth(1990)主張,一位有效能的校長是能促使 別人具有強勢的領導力,最好的校長不是英雄,而是英雄的製造者(The best principals are not heroes;they are hero makers.)。由以上學者之論述 可知,在新的領導趨勢中,學校領導者應尊重成員多元的聲音,同時,教育 領導乃是一種教師共同領導的形式。

學校教育的中心目標在於「教」和「學」,因此,如何讓學校教師在教學 工作上產生熱忱,並且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就,實乃國民小學教育之重要 課題。以教學實際而言,學校教師如銀河系中的行星般,持續地在其教室中 運轉,圍繞著共同的任務,並且在統一的管理系統中旋轉(Donaldson,2002)。

在教室中,教師是教學的王國,其中教學技巧是教師個人不可公開的隱私。

長久以來,此種孤立、保守的文化,不僅抑制教師之進步,同時也直接影響 學生之學習 (Garmston&Wellman,1999)。為改善教師獨自教學的孤立文化,

近年來,國內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即期待能以教師課程統整和協同教 學方式來改善學校教師之教學文化。學校是知識傳遞重要的場所,因此比其 他組織更需要發展成為一專業社群,而學校教師也更需要走出教室,與學校 其他成員互動、合作、對談,並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的學習社群;例如,課程 發展委員會、讀書會、領域小組、班群教學、教學研究會、工作坊等都需要 教師彼此之間的討論、對話及合作,才能使教師成為具有回應學生及社會需 求的能力。

社群的基礎在於成員之間的信任,代表著人與人之間高度的親密性、社 會凝聚性以及道德上的許諾。此外,社群也具有給予人們認同感、歸屬感及 滿足感的社會功能(引自蔡舜玉、丁惠民譯,2002),並能在相互尊重和信任 的基礎上,培養成員緊密的互動關係及鼓舞成員分享想法和仔細傾聽(黃維 譯,2003)。因此,將學校視為社群,可將學生與各利害關係人緊緊結合在一 起,不需透過強制和順從;而是透過對理想、彼此的承諾,以及共同的目標。

學校社群的營造,不僅能破除學校因正式科層組織結構無法讓教師產生的熱 情與承諾(林思伶、蔡進雄,2005);同時,以替代領導(substitutelead)

觀點而言,組織中一個專業社群的成立等於在建立一個豐富的替代群體(Kerr

&Jermier,1978)。故學校若能建立更多的教師社群,不僅能使整個學校擁有 更多元、多樣性的文化;同時也能使組織從直接的監督和控制中解放出來。

換言之,當學校教師能為學生的學習產生共同的目標,願意共同合作、分享 個人的知識,並經由專業對話與反思,來增加成員的能力,則此共同行動所 帶來的能量將是可觀的。

教師學習社群是一種自願性的組織,因此,當學校教師能持續參與學校 學習社群時,其對學校所產生的向心力及士氣不僅高昂;同時在成員的互動 中,亦會產生對社群的一種心理性、情感性的認同與歸屬感。在教師投身專 業學習、互動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對社群抱有使命感,對學生學習具有共同 的責任感,因此經常能表現出共同的行動。綜言之,教師學習社群之特徵乃 是:能提供一個批判性的觀點;能促進課程的整合;能提供及幫助學生建立 社會支持系統;能強化對學生學習成就的責任感;能表現合作的教學行為;

能公開地實踐、知識不藏私;能平等地與同儕進行反思和對話。在學習社群 中,教師能為學生的學習需求著想,並且能透過社群共享的經驗和行動,來 強化個人的教學信念,進而在教學方面有更好的專業表現。

在競爭激烈而快速變遷的社會,只有不斷成長的組織才能長久生存和發

展(吳金香,2000)。教師是知識學習、分享和轉化的推動者,學校是教師專 業成長,實踐專業理想的地方,故學校應發展為一持續學習的組織。以學習 效果而言,團隊的力量勝過個人的力量,團隊學習可以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 意願;透過教師間集體合作和反省的方法將能打破教師的個人主義思維,讓 學校成為一個積極學習的文化。換言之,學習社群的凝聚就是為了使教師在 同儕互動中觸發專業對話,進而提升專業知能(陳美玉,1999)。究竟國民小 學學習社群之現況為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傳統以來,教師專業發展由於欠缺來自同儕社群的持續性協助,以致呈 現低效能、無力感、壓力與孤立感情形。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與 國 際 教 育 計 畫 機 構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IIEP)於2003年共同發表促進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宣言,即強調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要素(孫國華,2008)。有鑑於教師專業 化是一種持續且終身學習的過程,而教師專業的實踐則是一種不斷的發展的 過程;因此,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在於使教師能成為積極的學習者,並 建構自己的專業責任。吳明清(2006)指出,如果專業知能是專業人的特權,

那麼專業發展則是專業人的責任。身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能熱忱付出,才能 獲得社會的肯定;惟有能專業表現,才能成就社會貢獻。以學校教師而言,

教師專業表現強調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實驗指導、研究、學生學習 評量、學生升學就業輔導、口頭表達、示範及推理等能力的實踐(楊漢清,

1996)。換言之,教師專業表現﹙professional performance﹚乃是教師在教 學生涯中,主動積極的參與專業進修活動或在職進修課程,藉以提昇個人的 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相關能力的展現(劉兆達,2002)。究竟國小教師專 業表現之情形為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由於教師透過參與社群活動內的合作與對話,可以有效的發展教師之專 業能力(吳明清,2002);而社群間的合作學習和自我反省,是教師專業發展

及表現的最佳方式(Stenhouse,1975)。因此,成功的教師專業除了關注教師 能力的改進外,教師社群的建立也是促進專業成長與發展的核心。在學校中,

學習社群能解決教師因工作所帶來的孤立與壓力,並且作為教師彼此互賴與 互動的媒介;而當教師被要求完成與承擔更多的責任時,學習社群亦能作為 提供支持、激發與強化教師效能的重要依據。由於教師成立社群是一種志同 道合的團體,而教師專業主義又相當程度地受到當地教師社群特質的影響

(Talbert&Mclaughlin,1994),因此教師社群需藉由平等對話、分享責任及 建立情誼等方式來促進成員彼此的學習與成長(郭木山,2002)。

有效能的學校,能以互助的力量來聯結專業發展,而教學改善是集體而 非個人的事。因此只有在與同事一起分析、評量和活動的情境下,教師才有 可能改善教學(蕭昭君譯,2002)。長久以來,學校缺乏合作的文化,同時國 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活動,大都著重個人教學表現,較少同儕間互動與互賴 的關係,導致校園成員關係疏離。因此若能藉由學校教師團隊的學習,來營 造學校合作的文化,把個別的學習轉為團隊的學習,建立教師專業社群,不 但可以創造學習的氛圍,同時亦能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培養密切的互 動關係(黃維譯,2003)。究竟國民小學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間之關係為 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有效能的學校,能以互助的力量來聯結專業發展,而教學改善是集體而 非個人的事。因此只有在與同事一起分析、評量和活動的情境下,教師才有 可能改善教學(蕭昭君譯,2002)。長久以來,學校缺乏合作的文化,同時國 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活動,大都著重個人教學表現,較少同儕間互動與互賴 的關係,導致校園成員關係疏離。因此若能藉由學校教師團隊的學習,來營 造學校合作的文化,把個別的學習轉為團隊的學習,建立教師專業社群,不 但可以創造學習的氛圍,同時亦能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培養密切的互 動關係(黃維譯,2003)。究竟國民小學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間之關係為 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