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有效教學

學習障礙的學習問題無法以一般補救教學改善,必須藉由特殊教育 進行有效教學的介入來改善其核心缺陷的困難。本節將分成兩部分進行 探討,分別為學習障礙的教學策略及學習障礙有效的教學模式。

壹、學習障礙的的教學策略

學習障礙的問題會影響其在拼字、寫作、閱讀、說話、計算,也可 能影響其注意力、動作協調或情緒等方面,故教師在協助學障學生時必 須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協助其增進學習表現,而目前有效的教學方法 包括:藥物治療、同儕指導、直接教學、鷹架教學、工作分析、學習策 略的教學、行為分析、多感官的學習或學習輔具的提供等(洪儷瑜,2011;

Lerner & Johns, 2015)。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其他方式皆可以在教室中直 接進行,以下將分別說明:

一、同儕指導:

同儕指導(peer tutoring)是一種讓學生互相教導的方式,適用於不 同年級與學科,此方式對於指導者與被指導者皆有益處,對指導者來說 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導別人,而對被指導者來說可以藉由相近的思考 模式進行有效的學習。研究顯示同儕指導能有效提升學習障礙學生的學 習成就(Fuchs & Fuchs, 2000;崔夢萍,2006;陳奕卉、孔淑萱,2016),

且此教學模式教師也容易進行,且透過同儕指導亦能增進學障學生的人 際關係。

二、鷹架教學

鷹架教學(scaffolded instruction)是指學生在學習初期給予大量的支 持,並視學生學習情況逐漸褪除的教學方法,所謂「鷹架」指的是調整 與延伸教學,使學生可以學習與發展新的技能(Lerner & Johns, 2015;

Vaughn & Bos, 2016)。Vygotsky(1978)指出學習發生在近側發展區(ZPD)

內,需要成人協助或與能力較佳的同儕合作才能到達的距離。教師必須 將新的學習內容利用明確與系統化的教學教導每一個步驟,以及提供練

16

習與複習的機會直到學生能獨立完成為止。

三、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task analysis)是將計畫或學習活動分成簡單一點的步驟,

這些步驟是有順序的,在教導每一個步驟時使用明確且系統化的教學,

讓學生依照每個步驟完成預定的目標,並從簡單到困難的順序依序安 排。

四、行為分析

有效的利用行為分析的行為前刺激(A)、行為(B)、結果(C)三 種關係,

可以幫助學障學生在學習表現減少其問題(洪儷瑜,2011)。有規律、結 構清楚、目標明確的學習環境能幫助注意力不足、衝動或思考困難的學 生學習;對知覺困難的學生重複的突顯學習重點、避免干擾也是重要的 環境控制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亦可以針對學生缺乏的行為給予訓練,

像是時間管理、考試技巧、社會技巧等,對於學生的表現可以適當的增 強以維持其學習意願。

五、多感官教學

多感官教學是指藉由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多重感官的途徑來 學習,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 Fernald(1943)所提出的 VAKT 策略。Mercer 與 Mercer(1993)曾提出透過多重感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獲得更 多的成功經驗,讓訊息的接收和學習更暢通和更完整,並透過充分的練 習與複習以達成學習的目標,進而減少學習的挫敗感與提升學習動機。

但此教學方法較適用於基本能力的學習,像是認字、寫字等,對複雜概 念的學習較為不利。許瑞蓮(2007)的研究發現國小聽覺障礙學生以多 感官教學法結合英語教學,可有效增進聽障學生英語學習表現。而曾于 娟(2009)亦發現以多感官教學策略對國小中重度智障及自閉症學生進 行數學教學,教學結束後實驗組有明顯進步。

六、學習輔具

學習輔具的有效使用能幫助學習障礙的學生學習,像是有聲書、電

17

腦打字、自動選字軟體、組織軟體等,尤其輔助科技的進步,可以增加 個人的長處、補償障礙的影響,及提供表現的替代方式。

上述的教學策略多數能在普通班級中實施,教師可以藉由差異化的 教學協助學習障礙學生在學習上能夠更加順利,而這些教學策略也是一 般普通班級教師較容易上手的協助方法;但特殊教育必須真的特殊,針 對學習障礙本身的學習問題要有更特殊的教學模式,必須考慮更多面向,

包含教學速度、強度、持續度、增加、監控和評量等(Lerner & Johns, 2015),

才能讓學習障礙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的學習者。

貳、學習障礙有效的教學模式

在上述有關學習障礙學生的教學策略多為外在調整及相關輔具的協 助,然而如何讓學習障礙學生發展自我學習、培養其動解決問題等能力,

進而成為一位主動的學習者也相當重要,其中以教師的有效教學及學生 的策略教學最常被使用。Vaughn 和 Bos(2016)曾提出有效教學包含幾 點特色,包括持續監控進步情形、設計合適的教學、進行教學時能掌握 教學節奏、提供充分練習機會與錯誤的回饋。除了決定教材內容以外,

也需要有選擇適當且有效的教學法來增進教學的成效,而教學法大致可 以分成行為取向與認知行為取向兩大類型,行為取向的教學法強調學習 是一種「刺激-反應」被動的連結過程,由教師擔任主導者直接傳遞知識、

技能和價值給學生,像是工作分析教學(task analysis)、直接教學法(direct instruction)、結構化教學法(structured teaching)及編序教學法

(programmed instruction)等;而認知取向主張學習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 的過程,由學習者扮演主動的角色,而教學者應注意學生的認知、動機、

情緒、先備知識等促發學生與課程間的對話,並將新舊知識做有意義的 連結,進而幫助學生建構和重組自己的知識體系(鈕文英,2012),以下 將就兩種最常被使用之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直接教學法

在眾多的教學法中,「直接教學法」(direct instruction)的教學原則

18

相當符合有效教學的特徵,直接教學法的教學原則適用於各種學科內容、

特殊需求課程、功能性課程等的學習活動上,自民國 80 年到現在已有許 多研究使用直接教學法進行教導各學科學習(謝芳蕙,2001;何珮菁,

2006;陳素菁,2008;宣崇慧、盧台華,2010)、生活技能(施彥亨,2000)、

職業技能(陳清源,2000)、社會技巧(周珊儀,2008;莊琇晴,2009;

楊雅婷,2010)。直接教學法(DI)依據行為主義的觀點,以工作分析為 基礎、編序的方式設計教材,並以系統化的方式呈現教材的一種高度結 構化教學法,而其主要的教學信念包含:1.不論學生的狀況,任何學生 都是可以被教導的;2.對於低成就或身心障礙的學生,更應該在有限時 間教導更多技能;3.必須仔細運用教學技術和時間,才能達成預期的成 效。而直接教學法(DI)特別強調有效的教學原則與方法,有效的教學 原則包含個別或小組教學、教學前先作簡短舊經驗複習、教學前先行敘 述教學目標、小步驟陳述教學內容、明確解釋與指導、充分練習、隨時 評估學生習得狀況以調整教學、提供即時回饋與增強、經常複習等(Lerner, 2003;鈕文英,2012)。

而幾位學者(Rosenshine & Stevens, 1986;Mercer & Mercer, 2005;

Lerner & Kline, 2006)對於直接教學法的歷程大致可以統整成以下幾項:

1.明確的教學步驟;2.隨時監控學生的理解程度,需確認學生已達精熟才 能進入下一階段;3.強調形成性的評量,立即給予學生回饋,並及時矯 正學生的錯誤;4.提供充分的練習機會;5. 教師主導逐步褪除,朝向學 生成為獨立學習者的目標。6.提供明確的正例與非例,以避免過度推論。

而這樣的歷程大致可以將教學分成前、中、後三個時期,此三個時期教 師應注意的內容如下(Kameenui &Simmons, 1990;Bender,2006):

一、教學前

1.評估學生的起點能力:在教學之前教師需先評估學生是否已具備學習 本單元所需的基礎能力及先備知識,如此才能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與學 習內容,也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觀察學生是否有所進步。

19

2.設定具體的、可觀察的、可量化的教學目標:設定具體且可觀察的目 標可以讓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者的學習狀態,而當教師角色 逐漸褪除時也能教導學生如何透過自我監控來理解本身的學習情況。

3.結構化、細部化、系列化的學習目標:工作步驟的數量不是越多、越 細越好,而是需要依照學生的能力狀況來調整,需避免過度細緻而讓概 念無法進行組織。

4.教學循環的模式:教師需要在正式進行教學前擬訂好教學步驟的循環 模式,以利於學生能夠在具體且結構性強的模式下進行學習。

二、教學中

1.明確的教學: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直接之教學應是直接教學原理最 重要的精神,需注意「先教再問,先教再考」之重要原則。教師可以直 接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包含教學內容、學習重點、學習方法、可能的 迷思概念。

2.教師主導教學:直接教學法採取的是「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模式,

從設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安排、評量方式 及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等皆由教師進行主導。

3.同一時間只教導一個目標:對學習障礙學生來說充分的練習是必要的 設計,在此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在同一時間內只聚焦在一個學習目標 的教學,並給予大量練習的機會以確認學生已達精熟的程度。

4.充分的練習與精熟:要讓學生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動化或精熟,充分練 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教師可利用正反例的示範、引導練習、獨立 練習、複習等各種措施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之精熟。其中以引導練習 (guided practice)更是重要,也就是說學生的各種學習需先在教師監督下

4.充分的練習與精熟:要讓學生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動化或精熟,充分練 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教師可利用正反例的示範、引導練習、獨立 練習、複習等各種措施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之精熟。其中以引導練習 (guided practice)更是重要,也就是說學生的各種學習需先在教師監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