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教學設計

本研究所指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之實施單元以國七上學 期的科學記號、國七下學期的線型函數、國八上學期的多項式的加減、

根式的運算及國八下學期的內角與外角、平行線與截角性質、平行四邊 形與梯形與特殊四邊形為主,主要原因有二:(一)國七至國八之數學內 容多半為基礎運算及概念(二)可作為課程複習安排增加研究對象參與 意願。課程版本的選擇以康軒及翰林版為主,以下將就設計架構與內容 及教學場域兩方面來說明:

壹、設計架構與內容

本研究教學之設計架構與內容分為課程方面與教學活動兩部分討 論:

一、課程方面

(一)課程單元選擇

研究者依據過去的教學經驗,在大部分代數與幾何的數學單元中對 多數學習障礙學生來說是困難的,他們對於符號間的轉換、圖文之間的 連結、代數符號的意義等多半不夠理解,所以經常會誤用、或根本無法 正確讀懂題目,而導致在解題或應用的過程經常出現錯誤。

而在試探性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現,線型函數與根式的運算雖為代數 的一部份,但試探學生在掌握函數、最簡根式、有理化等概念非常模糊,

無法說出其意義,也無法正確運用這些概念進行運算或解題,顯示學生 在這些符號的概念與表現上的確有待加強。

根據學習障礙學常見的學習問題與試探性研究的結果,共選定國中 七、八年級共 8 個課程單元作為整個實驗教學的主題,分別為國七上學 期的科學記號、國七下學期的線型函數、國八上學期的多項式的加減、

根式的運算及國八下學期的內角與外角、平行線與截角性質、平行四邊 形與梯形與特殊四邊形。

54

(二)課程內容

數學本身為螺旋性課程,有助於學生學習經驗之累積與類化,故本 實驗教學在課程單元的安排上皆依照各年級之學習順序進行。在每個單 元的教學目標以課本中該單元所指重要概念為主,每個單元安排三次課 程(每次約 120 分鐘),包含每次課程的前測、後測、完成課堂學習單及 教學時間,每一組研究對象會接受四個單元的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 略教學,如圖 3-2:

圖 3-2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課程規劃

註:紅色點代表三組研究對象互相重複比較之對照點 二、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大致可分成兩個時期(準備期與介入期),準備期為數學課 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使用教學,此階段主要目的是先建立學生對於數學 閱讀策略的概念,並練習其應用方式,透過關鍵句型、教師示範及引導,

讓學生可以先對策略的概念與運用方式有初步的雛形;而介入期為四個 課程單元教學,在第一個課單元中,主要仍是以教師示範及教師提問為

55

56

一、基線期

在此時期所進行的教學方式為一般講述教學,並未有任何策略的使 用,在課程開始前進行該次課程的前測,在課程結束後進行後測,在進 入介入期前至少蒐集三次測驗資料。

二、準備期

此階段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研究對象認識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 的要素和使用方式,故在基線期之後安排兩次課程,每次 2 小時,分別 介紹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及運用方式與時機,確認受試對象瞭解 後才正式進入介入期;因本階段為本研究教學設計著重的能力,為了讓 研究對象盡快上手,兩次課程至少在三天內完成。

(一)介紹數學閱讀理解策略

透過學習單呈現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的概念,並由教學者介 紹主要使用的四個策略(預測、提問、澄清和摘要)。與受試對象說明預 測策略主要是透過課程單元的標題去進行猜測,包含過去所學過的相關 概念以及這個課程主題可能要學些什麼、大致會有幾個子主題,建立對 該課程單元初步的學習概念與架構;接著透過提問策略進行課程重點的 理解與討論,並建立常用的提問句型,讓受試學生在使用時較上手;而 澄清策略則是使用在讀不懂、看不懂課文或是題目時,可以透過多讀幾 次或尋求他人協助逐漸釐清原先不懂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閱讀遇到困 難的過程中仍具備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摘要策略則是在學習重要專 有名詞後能夠用自己的話重新闡述概念,或是在一個單元課程結束後可 以透過概念圖將該單元的課程進行反思。各策略的使用時機、方式教學 流程請參見附錄二。

(二)運用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

在介紹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後對受試學生來說仍不熟悉,故 選擇兩個非正式實驗教學的數學單元與受試學生說明並練習運用策略,

由教學者示範其中一個課程單元後,再由受試學生於另一個課程單元進

57

行練習,在此策略教學的準備期並未針對受試學生對該單元進行任何測 驗評量,主要是著重於策略的認識與操作。

三、介入期

本研究每一組研究對象皆接受四個課程單元的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 解策略教學,每個課程單元單元分成三次課程(共六節課)進行;並以 第三個單元作為介入兩階段的分界線,第一階段主要由教學者明確示範 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如何應用在數學文本,第二階段則逐漸由學 生在教師協助下自行使用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進行學習,兩階段 的教學流程請參見附錄二。

在第一階段的教學介入中,主要由教學者明確示範閱讀理解策略如 何應用在數學文本,每一次的示範皆會明示學生現在正在使用的策略為 何,並搭配學習單使用,讓學生可以較清楚文本中需注意的重點與融入 策略進行學習,學生並不需要完成學習單的問題,只需跟著學習單上的 問題回到文本上找出答案或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照文本內容不斷重 複使用四種策略,待學生使用策略逐漸上手後則進入第二階段。

在第二階段的教學中,主要由學生主動使用策略來學習,與第一階 段相同的是,教學者仍會在每次課程開始前再次說明四種閱讀理解策略 的使用時機與方式,並提醒學生要記得使用策略來閱讀文本,並鼓勵其 將所有想法說出來,讓教學者可以瞭解其使用策略的狀況,並視學生使 用情形給予提示與協助。

而在兩階段的每次課程結束前,教學者皆會再次複習本次課程中的 重要內容,並根據學生當次課程使用策略的情況給予回饋與討論,並將 該次課程中的重要概念進行文字摘要,作為摘要策略的評分依據。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