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風格的意涵及相關理論

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的研究源起於早期實驗心理學上對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的研究,在倡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時,以往的學者多注重智力、性向、動機 與興趣等個別差異的議題(張春興,民 84),但學習風格著重於解釋個人在認知方 面的一些特質,如:知覺、記憶或訊息處理方式等之差別。最初有關認知風格的研 究僅著重於解釋個人在認知方面一些特質的差別(例如:記憶、知覺、資訊處理方 式等),後隨著認知風格的研究日漸豐富,且這方面的研究在教育上亦出現明顯的 應用價值,而在在 1970 年前後遂演變出學習風格一詞(郭重吉,民 76a)。

郭重吉(民 76a)指出,關於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之所以受到日益重視的原因,

在於一方面它能補充說明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材內容及其編排順序、學 生個人學習動機和身心發展、預備知識、一般能力等因素會對不同學生產生不同的 效果;另一方面,可藉著對學生學習風格的認識,在教學上採取合適的配合措施。

正如 Keefe(1979)所認為,學習風格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習風格的

診斷可使得個別化教育具有更合理的基礎。學習風格乃是以現代化的方式來出裡教 育問題的基礎,可提供教育工作者強有力的手段來促成他們對學生的分析、啟發、

和協助。此外,Dunn & Dunn (1994)發現,當教學和資源符合學生獨特的學習風格時,

不但能增進其學業成就,且學習態度也會更好,而其他許多學者也都指出學習風格 與學習成效的關聯。

一、學習風格之定義

對於學習風格的定義,有許多國內外研究學者都提出他們的看法,其定義也非 常多樣,對於學習所強調的重點也不盡相同。茲將國外與國內文獻中對學習風格的 定義,整理於表 2-1-1,以利瞭解學習風格的定義。

表 2-1-1 國外與國內文獻對學習風格的定義(依年代順序排列)

研究者(年代) 學習風格定義

Pask(1968) 個人對某種策略的偏好,將學生的學習策略分為整體與依序者。

Kolb(1976、1984) 學習者在「具體經驗」、「觀察後反應」、「形成抽象概念」、「行 動以產生新經驗」等四個學習階段的行為表現。

Claxton &

Ralston (1978)

係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對刺激慣用的反應方式。

Bennett(1979) 影響個體於學習情境中運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策略與獨特行為,代 表影響個人如何去接受刺激、記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群人格與 心理特性。

Fischer &

Fischer(1979)

學習中的一個普遍存在的特性,在不同的情況下,其特性仍保持不 變。

Gregorc(1979) 顯示學習者如何從所處環境中學習和調適指標的一些特殊行為所 組成,能提供學習者心智究竟如何運作的線索。

Hunt(1979) 最有可能促使個體學習成功的教育條件或學習情境,它是指學生如 何學,而不是指學生已經學到了什麼。

NASSP(1979) 學習者與其學習環境相互影響之知覺中,培養出一種具穩定性的反 應方式,通常包含個人的認知風格、情意特徵與習慣的特性。

表 2-1-1 國外與國內文獻對學習風格的定義(續)

研究者(年代) 學習風格定義

Renzulli & Smith

(1979)

Schemeck(1983) 是一種方法或策略,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來自於一些特殊的策略,

而這些策略即是一個人學習風格的表現。

Garger & Guild

(1984)

個體致力於一項學習任務時,經由行為和人格的交互作用而表現出 來的穩定而普遍的特徵。

McDermott

&Beitman(1984)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方式,包括可觀察的解決問

Felder &

Silverman(1988)

指學習者接收和處理資訊的方式,具有獨特性、多樣化的面向,沒 有好壞的分別,教師應依學習者的風格來互動。

Curry,L.(1991) 個人經由學習或經驗以獲取知識和 技能時,獨特而慣用的方式。

表 2-1-1 國外與國內文獻對學習風格的定義(續)

研究者(年代) 學習風格定義

Hanson & Silver

(1998)

學習風格是指個體吸收資訊與處理所吸收資訊的方式,包含個體的 認知習慣及情意方面的個人偏好。學習者可透過感官或直覺來吸收 資訊,以及透過邏輯性思考或主觀感受來判斷處理個人所吸收的資 訊。

Dunn & Dunn

(1978、1979、

1993、1999)

是指個人開始專心、處理、內化與記憶新的與困難的資訊的方式;

它也是個體對於環境、情緒、社會、生理與心理等五項基本刺激,

做出反應以熟練於新的及困難的學術資訊與技能的方式。是一個人 的學習習慣、方法及態度,並影響其對所處學習環境的知覺、互動 及應對的能力。分為聽覺(auditory)、視覺(visual)、觸覺(tactile)、肌 覺(肌肉運動感覺,kinesthetic)四種。

林生傳(民74) 是個人所喜愛的學習方式,它代表影響個人如何去接受刺激、記

表 2-1-1 國外與國內文獻對學習風格的定義(續)

研究者(年代) 學習風格定義

吳百薰(民87) 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在學習情境的交互影響中,對於環境、情緒、社 會、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刺激,所產生的特殊偏好及對刺激慣用的 反應方式,是一種相當穩定的心理傾向。

許瀞霙(民87) 個人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喜好、習慣或傾向,它 包括對某種學習材料的喜好,習慣採用某種或解決問題的學習策 略,傾向採用某種反應的方式,這些喜好、習慣或傾向係受生理、

認知、情感、環境諸方面的影響,且具有獨特和一致性。

林明芳(民89) 個人學習過程中特有的方式與偏好或策略,是受過去學習經驗及個 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所致,具有相當程度的一致性及穩定性。

郭玉婷(民90) 係指個別學生在教師教學和自身學習的過程中,因為認知、情感、

生理、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學習行為、學 習偏好、學習策略與學習態度。而這種特定的學習風格,在個體的 表現上具有穩定性、在時間上具有持續性。

賴苑玲(民90)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對學習環境的理解及其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 下的產物,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方式,為了促進學業成就,最 好的方式是配合學生的學習方式。

伍賢龍(民91) 學習風格是指個體專心處理、內化與記憶新的與困難的資訊之方 式;它也是個體對於環境、情緒、社會、生理與心理等五項基本刺 激,做出反應以熟練於新的及困難的學術資訊與技能的方式。學習 風格不是能力,而是使用能力的偏好方式;是社會化的結果,在大 部分情境中,具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丁凡(民87)、伍賢龍(民91)、吳百薰(民87a、民87b)、林 生傳(民74)、林明芳(民89)、林麗琳(民84)、許麗玲(民89)、許瀞霙(民 87)、張春興(民85)、張景媛(民77)、郭玉婷(民90)、郭重吉(民76a)、

陳李綢(民81)、蔡翠華(民85)、簡紅珠(民81)、劉信雄(民81)、Dunn 和 Dunn(1999)、Smith 和Renzulli(1984)。

綜觀上述學習風格的定義可知,不同的研究者對學習風格各有不同的界定,但 大體說來,均認為是學生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或學習情境下所顯示出來的一些獨特表 現。但由於在風格的定義、學習本質、學習歷程與影響學習成果的重要變因等等著 眼點上,不同研究者有著觀點的差異,故各研究者多僅選擇其所認為重要的部分予 以界定和研究。針對上述資料,我們可以對於學習風格歸納出以下主要的概念:

1. 學習風格是受到個人、認知、情意、社會、和環境等因素交互作用下所形成。

2. 學習風格可以表現學習者的獨特學習偏好或傾向。

3. 學習風格不是能力,而是學習者在面對學習及問題時採取的一種策略或偏好,

因人而異,故具有獨特性。

4. 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在大部分的時候,可能呈現一致性或穩定性。

5. 學習風格沒有固定的好壞標準,時間與場合不同,所得到的評價也會不同。

6. 相同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並非固定不變,而是社會化的結果,學習風格是可教導、

可改變的,會因為不同的問題情境而採取不同的學習風格來對應之。

二、學習風格理論

由於研究者們對於學習風格的詮釋不同、研究取向不同,因而產生了許多的學 習風格理論的模式。以下探討與本研究較為相關或國內學者較常採用的學習風格理 論模式與內涵。

(一)Hanson & Silver 的學習風格理論

心理學家榮格(Jung , 1923)認為人類的差異基本上來自於兩種認知功能,即如 何吸收知識的知覺(perception)及如何處理資訊的判斷(judgment)。我們可以由兩 種方式來吸收資訊,經由感官(sensing)具體的吸收資訊,或是經由直覺(intuition)

抽象的吸收資訊;我們也由兩種方式來判斷或處理所吸收的資訊,透過思考(think-

性格向度所排列出來的便是榮格所提「四種分類法」,感官告訴我們某件事的存在,

思考告訴我們那是什麼,感受告訴我們是否同意,直覺告訴我們該如何做(田耐青 譯,民 91)。

Hanson&Silver 將榮格的理論,形成一個過程導向的學習風個模式,以交叉功能 開始,我們可以看到由知覺偏好(感官或直覺)及判斷偏好(思考和感受)所組成 的每一個象限,這四個可能的組合如圖 2-1-1 所示,即感官-思考型(Sensing-Thinking)

或精熟型(Mastery)、直覺-思考型(Intuitive-Thinking)或理解型(Understanding)、

直覺-感受型(Intuitive-Feeling)或自我表達型(Self-Expressive)、感官-感受型

(Sensing-Feeling)或注重人際型(Interpersonal)四種學習者。

圖2-1-1 Hanson&Silver 的四種學習風格

(摘自田耐青譯 民 91)

以 Hanson&Silver 的設計為基礎,上述四種學習風格各有其特徵、學習偏好及適 合的學習活動,分述如表 2-1-2:

感官-思考型 精熟型

感官-感受型 注重人際型

直覺-思考型 理解型

直覺-感受型 自我表達型 感官

直覺

思考 感受

知覺

判斷

表 2-1-2 四種學習風格之特徵、學習偏好與適合之學習活動

(二)Kolb 的學習風格理論

Kolb 在 1976 年提出經驗學習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 ELT),是美國企業

Kolb 在 1976 年提出經驗學習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 ELT),是美國企業